卢雪红;顾华;罗萍;苗里宁;田庚;卢雪梅
目的探讨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老年COPD患者病情变化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35例健康者(对照组)和269例COPD患者(包括缓解期和急性加重期)血清TT3、TT4、FT3、FT4和TSH水平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OPD缓解期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而急性加重期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急性加重期无肺心病及呼衰组、有肺心病但无呼衰组和呼衰组患者的FT3和TT4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以呼衰组患者低.另外,FT3水平下降与PaO2下降成正相关,而且COPD死亡组患者TT3、TT4、FT3和FT4水平均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但TSH值无明显差异.结论 COPD急性加重患者存在着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异常,其甲状腺激素水平与COPD的严重性、进展和预后有一定关系.
作者:周伊南;盛华;符礼刚;陈惟隽;魏良;朱惠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不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胰岛素释放功能的变化.方法在住院病人中收集具有不同诊断病程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病程不同进行每隔一年的分组直到10年以上组.在本单位年度跟踪体检人群中选择血糖正常(空腹和2 h均正常)、可疑血糖异常、不同的糖调节受损、初诊糖尿病多组人群.对全部研究对象进行5个时相点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和同步胰岛素释放试验,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和甘油三酯等.结果 (1)在筛查人群,与正常糖耐量相比较,糖尿病前期阶段的空腹、糖刺激大胰岛素释放、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均明显著升高.(2)在已诊断糖尿病人群,诊断病程1~5年组空腹血糖继续代偿性增高,到病程第6年组,空腹胰岛素下降一半;大胰岛素水平从病程第1年组开始下降到代偿高水平的一半,并维持到病程第5年组,从病程第6年组又下降一半(约30 mIU/L).(3)筛查人群在向糖尿病发生过程中胰岛素释放倍增幅度逐渐下降,其中单纯空腹血糖受损明显;已诊断糖尿病人群胰岛素释放倍增幅度随病程增加逐渐减少.(4)校正年龄、体重指数、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葡萄糖曲线下面积,已诊断糖尿病人群病程与OGTT 0、30、60 min胰岛素水平,大胰岛素水平,胰岛素释放倍增(峰基比值),以及胰岛素和葡萄糖曲线下面积之比均有显著负相关.(5)在筛查人群当中,多元回归分析发现,0、30、180 min时间点血糖与对应胰岛素水平呈正相关,体重仅与空腹胰岛素正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体重与胰岛素水平的正相关仅发生在正常糖耐量和可疑血糖异常组,在糖调节受损和初诊2型糖尿病未发现显著关系.结论 2型糖尿病发病前期的若干不同代谢状态均可见到整体胰岛素代偿性增加,在已诊断2型糖尿病人群,胰岛素释放逐渐减低,病程第1年和第6年空腹和大胰岛素释放发生转折性变化,胰岛素释放倍增幅度随病程逐渐减低.
作者:金文胜;王国华;刘振安;王应立;陈青山;刘坚;廖洪强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对老年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35例冠心病患者,利用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方法得到心肌灌注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观察曲线的上升斜率和信号强度的峰值.并同期作了冠脉造影,确定心肌异常改变与冠脉病变血管分布相对应关系.结果 33例经心肌灌注成像有41个病灶呈低灌注区为心肌缺血,其中5例出现延迟强化为心肌梗死,经冠脉造影证实3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冠脉狭窄.结论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与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而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是一种无创性测定心肌血流的检查方法,为及时诊断及恰当治疗冠心病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杨淑琴;王文志;曲晓峰;岳鑫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小板的变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10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和心绞痛患者及36例对照组中血小板的变化进行研究比较.结果血小板计数(PLT):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与AMI组第1次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UAP组第2、3次结果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均P<0.01);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患者组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AMI组明显高于UAP组,UAP组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均P<0.01);UAP与AMI组第1次与第2、3次明显差异(P<0.01).结论血小板数量和MPV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监测它们的变化并强调对UAP应延长血小板监测时间,对预测和防治冠心病的发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庆昌;周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海带多糖(Laminaria Japonica polysaccharides,LJP)的耐缺氧作用及其抗疲劳作用.方法按10 mg·kg-1·d-1、20 mg·kg-1·d-1、50 mg·kg-1·d-1、100 mg·kg-1·d-1不同剂量的海带多糖灌胃受试小鼠,连续10 d,进行抗疲劳及密闭缺氧试验.结果海带多糖能显著的提高受试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和常压缺氧下存活时间,并能升高受试小鼠的血红蛋白;使氧合血红蛋白解离,促进氧的释放.结论海带多糖能提高缺氧小鼠组织对氧的利用,增强小鼠的耐缺氧、抗疲劳能力.
作者:刘芳;李卓能;阎俊;罗琼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高糖等不同刺激或抑制剂对肾小球系膜细胞膜表达细胞周期负控p27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糖(5.5 mmol/L和25 mmol/L)、ET1(10-7mol/L)、IL13(10 ng/ml、100 ng/ml)作用于培养的系膜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系膜细胞p27表达水平.结果 5.5 mmol/L浓度组在不同时间p27表达为5.1±0.94和3.84±0.81,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而25 mmol/L浓度组在不同时间p27表达为26.82±3.15和30.88±3.68,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P<0.05).ET1刺激14 h和18 h后p27的表达百分率分别为14.76±1.49和12.18±1.30,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P<0.05).IL13 10 ng/ml浓度组和IL13 100 ng/ml浓度组p27表达为46.74±3.25和23.8±2.56,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01,P<0.05),不同浓度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细胞周期调节负控蛋白p27在调节系膜细胞增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徐宜英;黄瑞芳;齐晖;李富荣;王新根;任莉莉;戴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NS)治疗棘手,预后较差.为减少单纯西药治疗带来的副作用及防止复发,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INS,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李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恶性淋巴瘤(ML,简称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实体瘤,根据病理组织学的不同,ML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我国NHL比例明显高于HD,ML死亡率占恶性肿瘤的第11位,而老年患者相对预后差,死亡率高.许多预后因素影响老年ML的生存率.为了客观及正确估计老年ML的病情发展及确定治疗策略,提高缓解率及生存率,现对我院近5年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82例ML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应晓杨;张永利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流损伤脑组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探讨肌苷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用成年SD大鼠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再灌流模型,腹腔注射肌苷注射液,应用神经功能等级评分观察脑缺血再灌流后行为功能的恢复,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流各时间点脑组织中NSE的动态变化.结果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流后3 d、7 d、14 d功能恢复、等级评分减低;缺血侧NSE的免疫阳性反应于脑缺血再灌流后12 h明显增强并达高峰,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至14 d降至假手术组水平.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在7~14 d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脑组织中NSE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两组中皮层区NSE的免疫阳性反应均高于纹状体区.结论肌苷对缺血性脑损伤的功能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脑组织中NSE的表达有关.
作者:王粤;张红;金丽英;郭云良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绝经时间、孕次、产次与股骨近端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调查193例健康的绝经后妇女年龄、绝经时间、孕次、产次,并测量其身高、体重、左侧股骨近端(Neck、Troch、Ward三角)BMD,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随着绝经年限的增加,股骨近端各部位BMD有下降的趋势,并且前4年BMD下降较快.②孕2次及1次者股骨近端各部位BMD高于其他组,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年龄、体重指数、绝经年限、孕次、产次与股骨近端各部位BMD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③调整年龄、体重指数、孕次及产次后,绝经年限与股骨近端Neck、Troch、Ward三角部位BMD无显著相关(P>0.05).④调整年龄、体重指数、绝经年限后,孕次与股骨近端各部位BMD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产次与Troch部位BMD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与Neck、Ward三角部位BMD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孕产史影响绝经后妇女股骨近端各部位BMD.
作者:李莉;阎宁;刘聪;王艳军;刘英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测定2型糖尿病(T2DM)患者凝血酶原片段1+2(F1+2)及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SFMC)的水平,探讨T2DM对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检测38例T2DM患者静脉血F1+2和SFMC水平,并与与32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T2DM组F1+2、SFM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F1+2 P<0.01,SFMC P<0.05).其他出凝血指标如PT、APTT、Fbg、FⅦ:c等水平无明显差异性(P>0.05).T2DM组与对照组FPG、TG、TC、LDL-C水平有明显差异性(P<0.05);HDL-C水平无显著差异性(P>0.05).T2DM组与对照组血流变学中全血比黏度(中切)、血浆比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2DM患者血浆F1+2和SFMC水平明显升高,T2DM与血栓前状态有密切关系.
作者:孙福敦;马承恩;张霞;孙立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验证肺心益气活血胶囊治疗慢性肺心病缓解期肺肾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本试验采用随机、单盲、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进行;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肺心益气活血胶囊及金咳息胶囊,每次4粒,日服3次;疗程均为3个月,随访3个月.结果肺心益气活血胶囊能明显改善咳嗽、气喘活动后加重等症状,治疗组总有效率92.5%,显效率46.9%,对照组总有效率80%,显效率3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且能改善肺功能,提高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与去年同时期比较感冒次数减少.治后3个月与随访疗效比较无差异.结论肺心益气活血胶囊治疗肺心病缓解期疗效肯定,远期疗效稳定,安全性好.
作者:周建民;蔡鸿彦;王胜圣;王晓岩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及游离PSA/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比值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130例前列腺癌(PCa)、76例前列腺增生(BPH)以及42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fPSA、tPSA,并计算fPSA/tPSA比值,评价其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以fPSA/tPSA比值为0.15为评判上限时,前列腺癌组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认为fPSA及fPSA/tPSA比值可有效区分PCa和BPH(P<0.005),其诊断敏感性为91.6%,特异性为88.1%,准确性为87.8%;尤其是当PSA值界定在4~10 μg/L灰区范围内效果更明显优于常规的tPSA和fPSA单独测定结果.结论 fPSA和fPSA/tPSA比值的应用,使血清PSA测定更具临床意义,提高了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
作者:张慕淳;计国义;孔祥波;王伟华;桑原正明;赵雪俭;赵微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17β-雌二醇对缺血再灌后急性肾衰(ARF)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以及对大鼠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2月龄及24月龄大鼠各15只,分为假手术组、未治疗的ARF组(未治疗组)、ARF17β-雌二醇(100μg/kg)治疗组(治疗组).大鼠缺血再灌注后(包括假手术组)立即放入代谢笼收集24h尿,测排尿率(UF).留尿后5 h采血测定尿素氮(BUN),肌酐(Cr).肾组织内ET-1含量采用放免法测定.结果青年及老龄鼠未治疗组的上述指标较假手术组升高(P<0.01),治疗组老年鼠及青年鼠的上述指标较未治疗组降低(P<0.01),各组老年鼠BUN、ET-1较青年组增高(P<0.05).结论 17β-雌二醇对缺血再灌后青年及老年鼠肾脏均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缺血再灌后ET-1的产生.老龄鼠较青年鼠肾储备功能下降,ET-1升高,缺血再灌注后肾脏损伤重并且恢复慢.
作者:卢雪红;顾华;罗萍;苗里宁;田庚;卢雪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和CA125水平在诊断卵巢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比较76例卵巢癌、35例卵巢良性肿瘤和2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浆LPA及CA125水平,观察其诊断卵巢癌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卵巢癌组血浆LPA及CA125水平明显高于非癌组(P<0.01),血浆LPA诊断卵巢癌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78.94%和70.30%,其特异性明显高于CA125(39.06%).结论血浆LPA联合CA125共同用于诊断卵巢癌,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杨瑞;徐宏里;夏文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ACM)对叔丁基脂氢过氧化物(tbOOH)诱导的原代神经细胞损伤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细胞,以ACM和/或tbOOH处理神经细胞后,采用MTT法和光镜评估细胞的生存力,Hoechst 3325法观察细胞凋亡(率)的变化;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Bcl-2表达.结果与tbOOH处理组相比,ACM可降低神经细胞损伤和凋亡(P<0.05),增加细胞内Bcl-2表达.结论 ACM有保护氧自由基tbOOH诱导的神经细胞损伤和凋亡作用,Bcl-2表达增加可能参与了ACM的抑制凋亡.
作者:莫永炎;邢飞跃;陈瑗;周玫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利用术前或术中的各种危险因素来估价老年人胰腺癌患者的术后死亡率.方法采用多因素判别分析的方法,对103例接受手术的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共分析了11个影响因素.结果手术死亡率与年龄,术前黄疸持续时间,红细胞比容,白细胞计数和血尿素氮浓度有关,而与手术方式无关.得到判断预后的线性方程如下:红细胞比容×0.099 54-年龄×0.040 18-血尿素氮×0.236 93-术前黄疸持续时间×2.073 88-白细胞计数×0.211 18+5.265 93,利用以上方程,可以有3/4以上的正确率来判断患者是否会发生术后死亡.结论当结果为正值时,患者应进行手术治疗;为负值时,患者好选择非手术疗法,选择手术尤当慎重.
作者:李金龙;贾明库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有关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报道很多,但对并存病治疗标准以及术式选择的报道较少.本文从15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中筛选出有并存病的患者69例,进行分析总结,为有并存病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姜海深;陈华;战盛;郭永刚;姜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应用新的腹膜透析管连接系统装置(双联系统)减少老年腹透患者腹膜炎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通过对两种腹膜透析装置(O型管组,双联系统组)应用于老年腹透患者,对比观察腹膜炎发生率.结果 O型管组腹膜炎发生率为1次/14.6病人月(0.82次/病人年),双联系统组腹膜炎发生率为1次/95.2病人月(0.13次/病人年)(P<0.05).结论双联系统能显著减少老年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的发生.
作者:李青;钟小仕;陈志勇;韦芳宁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利用视网膜厚度分析仪(RTA)检测老年黄斑变性的视网膜黄斑区表现.方法采用Tilia公司的视网膜厚度分析仪对老年黄斑变性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对于萎缩型老年黄斑变性的患者,RTA检测结果显示黄斑区视网膜的厚度基本在正常范围之内;对于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的患者,RTA检测结果显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明显增加.结论视网膜厚度分析仪灵敏度高,对于评价老年黄斑变性视网膜的水肿等情况,检测老年黄斑变性的疾病进程及转归,有其独到的作用.
作者:杨凤娟;吴荒;李桂荣;宋跃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