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永炎;邢飞跃;陈瑗;周玫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0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及86例同龄无明显心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对照研究,观察其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斑块结构及管腔狭窄情况.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为82.41%,显著高于对照组(48.84%)(P<0.0001).斑块类型中软斑块及溃疡斑所占的比率、颈总动脉IMT增厚和颈动脉中度(50%~70%)及重度(>70%)狭窄的发生率脑梗死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IMT增厚及管腔狭窄程度与脑梗死密切相关.
作者:肖敏;莫建伟;姚丽芬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流损伤脑组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探讨肌苷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用成年SD大鼠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再灌流模型,腹腔注射肌苷注射液,应用神经功能等级评分观察脑缺血再灌流后行为功能的恢复,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流各时间点脑组织中NSE的动态变化.结果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流后3 d、7 d、14 d功能恢复、等级评分减低;缺血侧NSE的免疫阳性反应于脑缺血再灌流后12 h明显增强并达高峰,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至14 d降至假手术组水平.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在7~14 d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脑组织中NSE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两组中皮层区NSE的免疫阳性反应均高于纹状体区.结论肌苷对缺血性脑损伤的功能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脑组织中NSE的表达有关.
作者:王粤;张红;金丽英;郭云良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参银制剂的抗衰老作用.方法采用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小鼠溶血素(HC50)和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测定、SOD活性测定、小鼠负重游泳和耐缺氧实验.观察不同剂量的参银制剂抗衰老作用.结果参银制剂能明显提高老龄小鼠大脑SOD活性;延长小鼠负重游泳和常压耐缺氧时间;明显促进老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增强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提高小鼠脾细胞的抗体产生能力.结论参银制剂具有明显的增强小鼠免疫功能,增加抗氧化能力和较好的抗疲劳、抗应激效果,有可能作为抗衰老药物而用于临床.
作者:王立为;刘新民;宋洁;罗崇念;孙绍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ACM)对叔丁基脂氢过氧化物(tbOOH)诱导的原代神经细胞损伤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细胞,以ACM和/或tbOOH处理神经细胞后,采用MTT法和光镜评估细胞的生存力,Hoechst 3325法观察细胞凋亡(率)的变化;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Bcl-2表达.结果与tbOOH处理组相比,ACM可降低神经细胞损伤和凋亡(P<0.05),增加细胞内Bcl-2表达.结论 ACM有保护氧自由基tbOOH诱导的神经细胞损伤和凋亡作用,Bcl-2表达增加可能参与了ACM的抑制凋亡.
作者:莫永炎;邢飞跃;陈瑗;周玫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和CA125水平在诊断卵巢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比较76例卵巢癌、35例卵巢良性肿瘤和2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浆LPA及CA125水平,观察其诊断卵巢癌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卵巢癌组血浆LPA及CA125水平明显高于非癌组(P<0.01),血浆LPA诊断卵巢癌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78.94%和70.30%,其特异性明显高于CA125(39.06%).结论血浆LPA联合CA125共同用于诊断卵巢癌,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杨瑞;徐宏里;夏文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为观察瑞格列奈治疗初发老年2型糖尿病(2-DM)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笔者将其与格列吡嗪相对照进行了1年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淑芳;王少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近年有文献报告缬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及对左室肥厚的消退作用[1~4],但对老年人CHF的治疗观察未见临床报道.
作者:张忠杰;燕慧玲;王荻;李淼;李振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巨幼细胞性贫血(MBA)以儿童、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多见.近年来MBA老年人亦多见[1],但常被误诊或漏诊.
作者:刘丽波;刘忠言;刘春水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对老年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35例冠心病患者,利用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方法得到心肌灌注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观察曲线的上升斜率和信号强度的峰值.并同期作了冠脉造影,确定心肌异常改变与冠脉病变血管分布相对应关系.结果 33例经心肌灌注成像有41个病灶呈低灌注区为心肌缺血,其中5例出现延迟强化为心肌梗死,经冠脉造影证实3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冠脉狭窄.结论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与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而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是一种无创性测定心肌血流的检查方法,为及时诊断及恰当治疗冠心病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杨淑琴;王文志;曲晓峰;岳鑫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高糖等不同刺激或抑制剂对肾小球系膜细胞膜表达细胞周期负控p27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糖(5.5 mmol/L和25 mmol/L)、ET1(10-7mol/L)、IL13(10 ng/ml、100 ng/ml)作用于培养的系膜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系膜细胞p27表达水平.结果 5.5 mmol/L浓度组在不同时间p27表达为5.1±0.94和3.84±0.81,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而25 mmol/L浓度组在不同时间p27表达为26.82±3.15和30.88±3.68,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P<0.05).ET1刺激14 h和18 h后p27的表达百分率分别为14.76±1.49和12.18±1.30,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P<0.05).IL13 10 ng/ml浓度组和IL13 100 ng/ml浓度组p27表达为46.74±3.25和23.8±2.56,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01,P<0.05),不同浓度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细胞周期调节负控蛋白p27在调节系膜细胞增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徐宜英;黄瑞芳;齐晖;李富荣;王新根;任莉莉;戴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酰化刺激蛋白(AcylationStimulatingProtein,ASP)通过增加脂肪细胞对脂肪酸和葡萄糖的摄取,促进甘油三酯(TG)的合成,调节能量的贮存与利用,在维持体重平衡方面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功能缺陷可能与代谢综合征有关.现就ASP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余海英;张木勋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小板的变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10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和心绞痛患者及36例对照组中血小板的变化进行研究比较.结果血小板计数(PLT):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与AMI组第1次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UAP组第2、3次结果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均P<0.01);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患者组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AMI组明显高于UAP组,UAP组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均P<0.01);UAP与AMI组第1次与第2、3次明显差异(P<0.01).结论血小板数量和MPV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监测它们的变化并强调对UAP应延长血小板监测时间,对预测和防治冠心病的发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庆昌;周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有关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报道很多,但对并存病治疗标准以及术式选择的报道较少.本文从15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中筛选出有并存病的患者69例,进行分析总结,为有并存病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姜海深;陈华;战盛;郭永刚;姜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笔者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2D-CDFI)检测了94例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及80例同龄非心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血管,以探讨2D-DFI检测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意义.
作者:张首立;刘铁力;腾悦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评价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对42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进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并与同期的38例行传统手术的老年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比较.结果与传统修补术相比,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有很大优越性;手术指征宽,手术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复发率低.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符合老年人的解剖学特点,适合于治疗老年腹股沟疝,可作为首选术式.
作者:于志强;朱立元;王广义;王有德;谭毓辁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验证肺心益气活血胶囊治疗慢性肺心病缓解期肺肾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本试验采用随机、单盲、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进行;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肺心益气活血胶囊及金咳息胶囊,每次4粒,日服3次;疗程均为3个月,随访3个月.结果肺心益气活血胶囊能明显改善咳嗽、气喘活动后加重等症状,治疗组总有效率92.5%,显效率46.9%,对照组总有效率80%,显效率3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且能改善肺功能,提高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与去年同时期比较感冒次数减少.治后3个月与随访疗效比较无差异.结论肺心益气活血胶囊治疗肺心病缓解期疗效肯定,远期疗效稳定,安全性好.
作者:周建民;蔡鸿彦;王胜圣;王晓岩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17β-雌二醇对缺血再灌后急性肾衰(ARF)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以及对大鼠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2月龄及24月龄大鼠各15只,分为假手术组、未治疗的ARF组(未治疗组)、ARF17β-雌二醇(100μg/kg)治疗组(治疗组).大鼠缺血再灌注后(包括假手术组)立即放入代谢笼收集24h尿,测排尿率(UF).留尿后5 h采血测定尿素氮(BUN),肌酐(Cr).肾组织内ET-1含量采用放免法测定.结果青年及老龄鼠未治疗组的上述指标较假手术组升高(P<0.01),治疗组老年鼠及青年鼠的上述指标较未治疗组降低(P<0.01),各组老年鼠BUN、ET-1较青年组增高(P<0.05).结论 17β-雌二醇对缺血再灌后青年及老年鼠肾脏均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缺血再灌后ET-1的产生.老龄鼠较青年鼠肾储备功能下降,ET-1升高,缺血再灌注后肾脏损伤重并且恢复慢.
作者:卢雪红;顾华;罗萍;苗里宁;田庚;卢雪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测定2型糖尿病(T2DM)患者凝血酶原片段1+2(F1+2)及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SFMC)的水平,探讨T2DM对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检测38例T2DM患者静脉血F1+2和SFMC水平,并与与32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T2DM组F1+2、SFM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F1+2 P<0.01,SFMC P<0.05).其他出凝血指标如PT、APTT、Fbg、FⅦ:c等水平无明显差异性(P>0.05).T2DM组与对照组FPG、TG、TC、LDL-C水平有明显差异性(P<0.05);HDL-C水平无显著差异性(P>0.05).T2DM组与对照组血流变学中全血比黏度(中切)、血浆比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2DM患者血浆F1+2和SFMC水平明显升高,T2DM与血栓前状态有密切关系.
作者:孙福敦;马承恩;张霞;孙立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29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病理组、用药5 w组及用药9 w组.实验后取损伤侧髂动脉,行弹力纤维染色以测量内膜、中膜厚度,采用肌动蛋白(Actin)免疫组化技术及Tunel法检测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和凋亡细胞.结果用药9 w组与病理组相比,血管壁内膜厚度明显减少,内膜/中膜比值降低,血管壁Actin阳性细胞数减少,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诱导平滑肌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陈斌;邓玉莲;吴志勇;高美钦;郑伟;黄爱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利用术前或术中的各种危险因素来估价老年人胰腺癌患者的术后死亡率.方法采用多因素判别分析的方法,对103例接受手术的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共分析了11个影响因素.结果手术死亡率与年龄,术前黄疸持续时间,红细胞比容,白细胞计数和血尿素氮浓度有关,而与手术方式无关.得到判断预后的线性方程如下:红细胞比容×0.099 54-年龄×0.040 18-血尿素氮×0.236 93-术前黄疸持续时间×2.073 88-白细胞计数×0.211 18+5.265 93,利用以上方程,可以有3/4以上的正确率来判断患者是否会发生术后死亡.结论当结果为正值时,患者应进行手术治疗;为负值时,患者好选择非手术疗法,选择手术尤当慎重.
作者:李金龙;贾明库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