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区IL-1β、c-fos、CRF表达的时间关系

田金洲;时晶;尹军祥;朱爱华;张蓁蓁;高扬;林嘉友;王永炎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β, c-fos,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 脑缺血-再灌注, 海马区, 时间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中动脉梗塞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IL-1β、c-fos、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在脑内海马区表达的时间规律及其时序关系.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插入丝线结扎(MCAO)方法制造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缺血模型.分别按照30 min至7 d的不同灌注时间取材,假手术组大鼠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标记实验各组大鼠脑组织中海马区IL-1β、c-fos、CRF阳性神经元数量.结果免疫组化结果表明,IL-1β免疫活性细胞在缺血再灌注后从1 h(97.4±39.3)后开始表达,2 h(610.67±188.4)后达高峰,至7 d(6.6±5.9)时IL-1β免疫活性细胞表达基本消失;c-fos免疫活性细胞从2 h(162.4±24.75)开始表达,4 h(521.7±103.5)达高峰,4 d(10.4±9.7)时表达基本消失;CRF免疫活性细胞从2 h时(97.2±18.4)开始表达,12 h(374.4±56.95)和7 d(396.3±50.98)时表达分别达到2次高峰.脑缺血-再灌注后IL-1β、c-fos、CRF在海马区表达高峰时间具有一定的前后时序,即IL-1β表达早于c-fos,而CRF表达随c-fos之后.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可诱发IL-1β、c-fos、CRF表达增加,具有一定时间规律性和时序关系.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卡介苗多糖核酸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效果的临床观察

    呼吸道感染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的重要诱因.卡介苗多糖核酸(斯奇康)为一种卡介菌提取物,能增强患者免疫功能,有效预防呼吸道感染,减少急性加重的次数,延缓病情发展.国内关于斯奇康治疗变态反应疾病有较多研究,对于治疗COPD方面研究较少.本文通过临床观察探讨斯奇康对COPD呼吸道急性感染的预防作用.

    作者:于婧辉;侯英山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老年人性生活现状调查与分析

    为了了解城乡老年人性生活现状,为老年人的性保健提供资料.我们于2001年10月至2002年4月在湖北宜昌市及周边县市进行了调查.

    作者:程启秀;郭贤坤;聂勇;边疆;张燕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衰老的生殖内分泌改变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衰老是人类在生命过程中整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逐渐衰退现象的总称,是一个生殖成熟后才开始的持续的线性过程.人体衰老根本的变化是男女更年期的来临.伴随生殖衰老所发生的性激素分泌及其调节机制的改变不仅导致生殖功能的减退,也和衰老的各种临床表现,如皮肤萎缩、骨质丢失、肌力降低等有关,甚至与许多老年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老年性痴呆、肿瘤、肥胖等密切相关.有人对围绝经期妇女进行年龄估计并测定血清雌激素(E2)水平[1],发现血清E2水平与估计年龄和真实年龄间的差值显著相关,即高雌激素水平的妇女看上去较年轻,低雌激素水平妇女看上去较其真实年龄更老,说明性激素的变化和衰老关系密切.

    作者:蔡奇玲;李荣亨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铁引起的早期PC12细胞nAchRs缺失及抗氧化剂的干预

    目的探讨铁对nAchRs表达的影响机制和可能的干预途径.方法用Annexin-Ⅴ、配体结合、Western 印迹、RPA等方法,观察铁侵害早期PC12细胞损伤机制及抗氧化剂的保护作用.结果 FeSO4在低浓度(1~100 μM)引起PC12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和细胞毒性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增加,但不引起凋亡和坏死.该浓度范围可降低[125I]α-BTX结合位点,α3、α7受体亚单位蛋白及α7亚单位mRNA水平,但预先用抗氧化剂处理,可干预铁对[125I]α-BTX和[3H]Epibatidine亲和力的影响.结论铁诱导的脂质过氧化能减少[125I]α-BTX结合位点,选择性抑制nAchRs亚单位在蛋白质、mRNA水平表达,铁对nAchRs的损伤可早于凋亡和坏死的发生,可能是AD患者病程早期nAchRs缺失的一个机制.

    作者:田建英;官志忠;Nordberg Agneta;徐广民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老年伤害的住院病例调查及分析

    伤害是当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老年伤害的发生有其常见原因及特点[2].老年伤害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甘肃省级综合医院1994~2001年老年伤害住院病历进行调查,旨在了解甘肃老年伤害状况特点,为老年伤害的防止措施及决策提供依据.

    作者:裴泓波;白亚娜;胡晓斌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老年月骨无菌性坏死病因学分析

    目的分析60岁以上月骨无菌性坏死病人的病因学特点.方法调查7例病人的患腕关节,腕关节第一次疼痛时间为发病年龄,应用Dornan标准评估临床结果.基于放射学结果确定本病的发展进程(参照Lichtman分级)、尺骨的变化及腕高比.测定血清Ca2+、P3-值和进行骨密度检查.结果本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常见于手工业工人的优势手,尺骨负向变异率低.所有病人血清Ca2+、P3-值与正常同龄人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平均骨密度测量结果与同龄正常人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均有腕骨塌陷的放射学表现.结论老年月骨无菌性坏死的病因学不同于普通的月骨无菌性坏死病人,骨质疏松症可能为主要的诱发因素.

    作者:蓝桂森;张懿;徐中和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衰老的自由基机制

    自由基是生物体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具有氧化活性的带负电的离子,其化学性质相当活跃.数十年来人们对自由基的研究已深入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认识到自由基的产生和机体对自由基的清除功能的动态平衡同人体的生理、病理、生长发育及疾病、衰老密切相关.衰老自由基学说使人们对衰老过程加强了认识,但目前的实验结果并不能完全解释自由基导致衰老的全部机制.有些问题,如自由基损伤的启动机制,不同自由基清除剂之间的相互作用,生理状态下的自由基生成与衰老过程中自由基生成的区别等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对衰老和自由基关系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作者:陈瑾;李荣亨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80岁以上高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开放性前列腺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我院自1994年1月~2003年3月,对56例80岁以上高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行开放性前列腺切除术,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王伟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痴呆大鼠模型行为学、脑内胆碱乙酰转移酶及突触素的改变

    目的观察Meynert核损害对大鼠脑内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和突触素(p38)的影响.方法 Ibotenic acid定位损伤大鼠脑建立痴呆模型,利用水迷宫和跳台观察其行为学改变,利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测定大鼠脑内ChAT和p38的表达.结果胆碱能损害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低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其脑内ChAT和p38的表达也明显下降.结论保护中枢胆碱能系统和增加p38水平有助于改善认知记忆能力.

    作者:张见影;王哲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和冠状动脉影像特点

    大规模的临床双盲试验显示,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有较好的临床价值,能降低梗死后缺血事件,以及靶血管重建[1].但是PCI在老年糖尿病(DM)合并AMI中的疗效如何报道很少.本文通过回顾性对照分析,探讨老年2型DM伴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和影像特点,并初步探讨PCI的疗效.

    作者:袁晓晨;刘乃丰;马根山;冯毅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老年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发病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老年人年龄、体重指数(BMI)、吸烟、饮酒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关系.方法对41例≥60岁OSAHS患者,行多导睡眠图监测.对睡眠监测结果中的呼吸紊乱指数(AHI)、夜间低血氧饱和度(SaO2)与年龄、BMI、吸烟、饮酒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BMI与AHI呈正相关,与夜间低SaO2呈负相关;大量吸烟和经常饮酒加大发病率;年龄越大,病情分度趋向加重.结论 BMI是老年OSAHS的独立相关因素,年龄、吸烟和经常饮酒亦与老年OSAHS有关.

    作者:李明娴;王莹;左梦华;唐楠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区IL-1β、c-fos、CRF表达的时间关系

    目的探讨中动脉梗塞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IL-1β、c-fos、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在脑内海马区表达的时间规律及其时序关系.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插入丝线结扎(MCAO)方法制造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缺血模型.分别按照30 min至7 d的不同灌注时间取材,假手术组大鼠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标记实验各组大鼠脑组织中海马区IL-1β、c-fos、CRF阳性神经元数量.结果免疫组化结果表明,IL-1β免疫活性细胞在缺血再灌注后从1 h(97.4±39.3)后开始表达,2 h(610.67±188.4)后达高峰,至7 d(6.6±5.9)时IL-1β免疫活性细胞表达基本消失;c-fos免疫活性细胞从2 h(162.4±24.75)开始表达,4 h(521.7±103.5)达高峰,4 d(10.4±9.7)时表达基本消失;CRF免疫活性细胞从2 h时(97.2±18.4)开始表达,12 h(374.4±56.95)和7 d(396.3±50.98)时表达分别达到2次高峰.脑缺血-再灌注后IL-1β、c-fos、CRF在海马区表达高峰时间具有一定的前后时序,即IL-1β表达早于c-fos,而CRF表达随c-fos之后.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可诱发IL-1β、c-fos、CRF表达增加,具有一定时间规律性和时序关系.

    作者:田金洲;时晶;尹军祥;朱爱华;张蓁蓁;高扬;林嘉友;王永炎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布比卡因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拔牙中的应用

    老年高血压患者拔牙单独应用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麻醉效果较差,麻醉时间偏短,对于拔除难度大的牙齿、残冠、断根及对痛觉敏感的患者,往往需追加麻醉用药.如在麻药中加入肾上腺素,使麻醉效果和麻醉时间达到需要,但对高血压患者可引起不良后果.近年已有学者将酰胺类长效局麻药布比卡因(bupivacaine)用于老年患者的拔牙麻醉[1,2].本文探讨布比卡因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拔牙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作者:刘延丰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紫苏油对衰老小鼠脑组织氧化还原物质的影响

    目的探讨紫苏油对衰老小鼠脑组织氧化还原物质的影响.方法用D-半乳糖腹腔注射雄性昆明小鼠,建立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每日灌胃不同剂量紫苏油,并于饲养21、42、63 d后,分别检测小鼠脑组织的MDA和GSH含量;通过建立该两项生化指标随剂量(C)变化的函数,描述紫苏油对衰老小鼠脑组织中氧化还原物质的影响.函数行为显示MDA的佳有效剂量及GSH的低康复剂量、佳有效剂量和大极限剂量随着服用紫苏油时间的增加均有减小的趋势.结果紫苏油能在一定程度上拮抗D-半乳糖的损伤,但随着紫苏油剂量的提高,MDA含量先降后升,GSH含量先升后降,即过量紫苏油的摄入可能对机体的氧化还原能力具有负面影响.

    作者:金安娜;陈轶玉;丁晶晶;霍天瑶;黄成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102例临床研究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又称Binswanger病(BD)[1],以往诊断依赖于病理[2],随着CT与MRI的问世,SAE的临床诊断成为可能.

    作者:吴琼;于敏华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茜草多糖对半乳糖致衰老小鼠心肌线粒体能量代谢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茜草多糖对半乳糖致衰老小鼠心肌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以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观察茜草多糖对心肌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Ⅰ、Ⅰ+Ⅲ、Ⅱ+Ⅲ的活性,H+-ATP酶的活性,Mn2+-超氧化物歧化酶(Mn2+-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茜草多糖可提高衰老小鼠心肌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Ⅰ、Ⅰ+Ⅲ、Ⅱ+Ⅲ、H+-ATP酶及Mn2+-SOD的活性,并能降低老年组MDA含量.结论茜草多糖能减轻线粒体过氧化损伤,通过抑制线粒体的脂质过氧化和改善呼吸链酶的活性达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作者:张涛;王明富;鲁彦;白大芳;杨晶;谢红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P73蛋白表达与老年Barrett食管及其腺癌发生、发展和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P73蛋白与老年人Barrett食管和Barrett腺癌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P73蛋白在28例Barrett食管(BE)和6例Barrett腺癌(BA)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恶性组P73蛋白表达率明显低于癌前病变组和良性组(P<0.05),生存5年以上的老年人Barrett食管和Barrett腺癌中P73蛋白的表达率明显高于生存5年以下者(P<0.05).结论 P73蛋白表达有助于判断老年人Barrett食管的良、恶性,可用于辅助监测老年人Barrett食管的发生、发展,以便早期发现癌变,同时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

    作者:田辉;彭书华;王善政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低蛋白饮食合并开同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

    大量研究证实低蛋白饮食可以改善肾功能衰竭(CRF)患者症状,延缓肾功能不全进展.CRF患者体内普遍处于负氮平衡,开同不仅可以补充必需氨基酸,同时可以减少尿素生成,使尿毒症症状减轻,营养状况改善.本文对22例CRF患者联合应用低蛋白饮食及开同进行疗效观察.

    作者:李秀芝;孙文才;鲁玉修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在糖尿病大鼠肺病变中的作用

    目的观测糖尿病大鼠肺组织的病理改变及蛋白激酶C、胞外调节蛋白激酶活性的变化,探讨细胞信号传导系统在糖尿病大鼠肺病变中的作用.方法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4 w后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采用改良的Takay法测定蛋白激酶C活性,同位素法及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方法检测胞外调节蛋白激酶在糖尿病大鼠肺组织表达的变化.结果糖尿病大鼠4 w肺组织病理改变为毛细血管基底膜及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基底膜不同程度增厚,肺间质胶原成份增多,蛋白激酶C、胞外调节蛋白激酶在肺组织活性增强.结论链脲菌素糖尿病大鼠肺组织高糖环境下细胞内信号传导系统被激活,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张静萍;赵宗珉;刘国良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尿激酶对老龄心肌缺血大鼠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尿激酶目前已经成为常用的静脉溶栓药物,尚未见对老龄大鼠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报道.本研究以异丙肾上腺素(ISO)造成的老龄大鼠心肌缺血损伤为模型,从心肌病理学、心肌酶学及心肌氧自由基等方面探讨尿激酶对实验性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旨在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冯德光;刘泽;黄翠瑶;王钢;王鲁妮;彭艳 刊期: 2004年第07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