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银杏叶提取物对急性脑梗死抗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影响

罗丹红;黄鉴政

关键词:脑梗死, 银杏叶提取物, 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脂质过氧化物
摘要:急性脑梗死后,可在病灶及其周围组织中产生大量的自由基,进而引起继发性的中枢神经细胞损伤.本研究分别检测对照组、脑梗死治疗前及用舒血宁治疗14 d后患者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E-SOD)、红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E-GSH-Px)、血浆脂质过氧化物(P-LPO)水平.探讨上述指标与脑梗死的关系及舒血宁抗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作用.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醋酸甲羟孕酮对围绝经期性激素补充治疗89例临床评估

    围绝经期妇女的激素替代治疗(HRT)越来越受到重视,近些年来所采用的药物及方法较多,对缓解、治疗围绝经期妇女的临床症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使中年妇女的生命、生活质量有了较大提高.本文对89例围绝经期妇女用醋酸甲羟孕酮复合胶囊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血清雌激素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改变情况.

    作者:杨瑞;张媛;侯英山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PPH手术治疗老年人重度痔38例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PPH手术治疗老年重度痔(Ⅲ~Ⅳ度内痔)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38例PPH手术治疗高龄老年痔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2 min,平均住院时间6 d,疗效良好.术后并发症:疼痛10例(26.3%),尿潴留21例(55.3%),肛门坠胀18例(47.4%),肛门控便能力下降3例(7.89%),便秘5例(13.2%),出血1例(2.6%).结论 PPH是适用于老年重度痔病患者的理想术式.

    作者:江金祥;廖秀军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处理

    冠状动脉搭桥术是治疗冠心病所引起的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其并发症为有效的治疗方法[1,2].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由于其脏器功能退化,且多合并其他疾病,围术期处理尤为重要.

    作者:乔晨晖;蔡萍;赵高峰;张新;郅兴义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蜈蚣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蜈蚣对动脉粥样硬化(AS)家兔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采用胆固醇饲喂法造成AS模型,同时治疗组用不同剂量的蜈蚣灌胃.12 w后检测血脂、载脂蛋白及血流变学指标,并观察主动脉血管病理变化.结果蜈蚣2.5 g/kg、5 g/kg可明显降低胆固醇水平,降低血黏度,作用随剂量增大而增强.结论蜈蚣通过调节脂代谢,降低全血黏度,防止AS的形成.

    作者:司秋菊;王鑫国;白霞;王亚利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36例老年小脑梗死的临床与MRI

    小脑梗死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诊断较为困难.CT检查中由于后颅窝较明显骨伪影干扰,其诊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受到较大限制.MRI技术克服了CT的弱点,使小脑梗死的检出率日见提高.但国内外对老年小脑梗死的报道甚少.本文对我院经MRI证实的老年小脑梗死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管得宁;徐运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1,6-二磷酸果糖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情重愈后差,尤其对老年人危害性更大,致死致残率高,需要临床特别对待处理.我们采用1,6-二磷酸果糖治疗老年UAP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杨书文;时军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研究表明,淋巴细胞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急性发作期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作者:韩书芝;平芬;赵景春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博莱霉素胸腔注射治疗癌性渗出长期疗效估价

    博莱霉素(BLM, bleomycin)作为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药物,在临床广泛应用中得到肯定,为评价该药用于晚期肿瘤伴癌性胸水治疗的长期疗效,作者对乳腺癌及肺癌恶性胸水32例进行药物疗效、胸膜反应及毒副反应的观察.

    作者:尚育红;范魁生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相当一部分为老年人,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更增加了治疗的困难.化疗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以铂类为主的联合化疗可以延长肺癌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1].对于老年肺癌患者,尚无疗效高、毒副作用小的成熟化疗方案.紫杉醇具有独特的抗肿瘤作用机理,卡铂的疗效与顺铂相似,毒副作用较轻,我们应用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扈东艳;王永刚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心电图持续性T波倒置的病因分析

    目的探讨T波倒置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28例T波倒置患者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生化检查、动态心电图监测、核素心肌显像、运动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明确T波倒置的病因.结果 628例T波倒置患者中,冠心病99例(15.8%),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瓣膜病、糖尿病、束支传导阻滞或心肌病81例(12.9%),高血压125例(20%),瓣膜病例55例(8.8%),心肌病48例(7.7%),电解质紊乱15例(2.4%),脑卒中8例(1.3%),β受体功能亢进49例(7.8%),预激综合征26例(4.1%),束支传导阻滞46例(7.3%),糖尿病71例(11.3%),病因不明5例(8.0%).结论心电图T波倒置见于多种原因,不是冠心病的特异性诊断标准.

    作者:曾强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银杏叶提取物对急性脑梗死抗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后,可在病灶及其周围组织中产生大量的自由基,进而引起继发性的中枢神经细胞损伤.本研究分别检测对照组、脑梗死治疗前及用舒血宁治疗14 d后患者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E-SOD)、红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E-GSH-Px)、血浆脂质过氧化物(P-LPO)水平.探讨上述指标与脑梗死的关系及舒血宁抗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作用.

    作者:罗丹红;黄鉴政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血浆ET和CGRP水平及某些药物的影响

    心衰时血浆内皮素(ET)明显升高[1~4],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明显降低[5],因此降低ET,升高CGRP,改善ET/CGRP比值的治疗措施将对心衰病理生理状态和预后产生有益的影响.循证医学证实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阻断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均能缓解心衰症状、改善预后.而且临床证实某些抗心衰药物有降低ET,改善ET/CGRP比值的作用[2~5].本文观察了66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血浆ET、CGRP变化及ACEI、β阻断剂、ARB干预的影响,旨在寻求改善慢性心衰神经内分泌状态的佳药物.

    作者:鲍庆秋;王锡岭;刘玉梅;苑连美;齐春惠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进展与微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视网膜缺血、缺氧密切相关,本文通过观察血液流变学改变,分析其与DR的关系,旨在探讨DR的影响因素,为防治DR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李凤玲;韦华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脂肪栓塞综合征临床分析及动物实验

    脂肪栓塞综合征是创伤的严重并发症.关于本病已有很多研究和论述[1].Gurd 的诊断标准[2]是在很多著述和教科书中被引用,但在临床上由于该诊断标准复杂,临床医生往往拘泥于满足诊断标准的各种症状的出现,而不利于早期诊断.为探讨早期诊断的问题,我们分析了近几年来收治26例病人的临床症状,并做了动物实验进行观察.

    作者:顾秀利;王江;周连风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白细胞介素-6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又称I型骨质疏松症,常见于50~70岁的女性,其特征是骨量快速丢失,小梁骨吸收加速,骨脆性增加,骨折风险加大,影响绝经后妇女的生活质量.目前公认的PMO发病原因是雌激素的减少,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6(IL-6)在绝经后PMO的发病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IL-6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参与许多病理生理过程,在病理状态下,IL-6是调节骨吸收的重要因子,参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过程,并受雌激素和某些药物的调节.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杜建层;周秀芹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彩色多普勒成像技术诊断老年人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病变

    我们利用彩色多普勒技术观察老年人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的病变特点,探讨不同病因所导致的瓣膜改变,从而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必要而准确的依据.

    作者:周微微;董淑杰;寇云;柳雅君;刘楠楠;唐丽艳;郭和平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老年肺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老年肺炎患者病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西安二六二厂生产的XH-6010 γ-计数器测定肺炎患者(n=48)血清TNF-α含量.选择正常对照组20例作对照.结果肺炎患者无论轻症、重症、急性期或恢复期血清TNF-α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肺炎急性期TNF-α显著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恢复期TNF-α虽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肺炎患者血清TNF-α的水平与肺炎轻重程度有关,轻症低于重症,恢复期低于急性期,说明TNF-α是肺炎发生发展的始动因子,参与了炎症反应过程并发挥重要作用.血清TNF-α测定对判定肺炎患者病情轻重、疾病状态及转归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杨萍;于泳;张蓬建;王连香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血清抵抗素水平与肥胖及胰岛素抵抗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肥胖及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酶联免疫法测定T2DM患者86例及对照组42例的空腹血清抵抗素水平.记录受试对象性别、年龄、病程、身高、体重、腰围(W)、臀围(H)、血压,并检测空腹血脂、血糖(Glu)、肾功能、胰岛素(INS)、雌二醇(E2)、睾酮(T)等生化指标.结果无论是T2DM组还是对照组,肥胖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非肥胖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T2DM组与对照组比较其血清抵抗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采用相关分析发现,血清抵抗素浓度与BMI、腰围、WHR、BF%、TG、ApoB、FINS、SBP、DBP呈显著正相关,与ISI显著负相关,男性抵抗素水平与T呈正相关;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发现BF%、FINS、ISI、腰围为影响抵抗素显著的因素(R2=0.78).结论 T2DM组与对照组比较其血清抵抗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而无论是T2DM组还是对照组,肥胖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非肥胖者比较,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高抵抗素水平与BF%、FINS、ISI、腰围的相关性提示,抵抗素可能在肥胖、IR及T2DM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倪一虹;陈诗鸿;宋慧玲;陈丽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老年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D44v5、CD44v6表达及化疗对其影响

    目的研究老年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D44v5、CD44v6表达水平与血行转移的关系及化疗对其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9例老年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外周血CD44变异体(CD44v5、CD44v6)表达水平,与健康老年人及非老年大肠癌患者进行对照,并在应用化疗后观察黏附分子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老年大肠癌组外周血CD44v5、CD44v6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0.71±5.44、14.62±6.34,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与非老年大肠癌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D44v5、CD44v6的表达水平与老年大肠癌患者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老年大肠癌组肿瘤≥5 cm、肿瘤浸润深度≥深肌层、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外周血CD44v5、CD44v6的表达水平分别高于肿瘤<5 cm、肿瘤浸润深度<深肌层、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P<0.01、P<0.05、P<0.01).老年大肠癌患者化疗后外周血CD44v5、CD44v6表达水平较化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黏附分子具有介导老年人大肠癌细胞血行转移的作用,化疗可降低老年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D44v5、CD44v6的表达水平,具有抗黏附和肿瘤转移作用.

    作者:王永刚;郑天郢;扈东艳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薄芝糖肽治疗老年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薄芝糖肽联合化疗治疗老年中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90例老年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5例,应用薄芝糖肽联合化疗药治疗,薄芝糖肽每日静点6 ml,连用3 w。对照组45例,单用化疗药物治疗.两组化疗用药方案大致相同.评价治疗前后两组血象变化、病人临床症状(神疲、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改善情况及肝功能.结果观察组血象(WBC、RBC、HB、PIT)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血象明显下降,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象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肝功能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薄芝糖肽具有良好稳定化疗病人血象,改善病人全身状况,保护肝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作用.

    作者:李亚荣;张素彦;胡春梅;赵雷;夏大文 刊期: 2004年第09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