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肺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杨萍;于泳;张蓬建;王连香

关键词:肺炎, 放射免疫分析, 肿瘤坏死因子
摘要: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老年肺炎患者病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西安二六二厂生产的XH-6010 γ-计数器测定肺炎患者(n=48)血清TNF-α含量.选择正常对照组20例作对照.结果肺炎患者无论轻症、重症、急性期或恢复期血清TNF-α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肺炎急性期TNF-α显著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恢复期TNF-α虽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肺炎患者血清TNF-α的水平与肺炎轻重程度有关,轻症低于重症,恢复期低于急性期,说明TNF-α是肺炎发生发展的始动因子,参与了炎症反应过程并发挥重要作用.血清TNF-α测定对判定肺炎患者病情轻重、疾病状态及转归有一定临床意义.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研究

    机械通气(MV)作为呼吸衰竭的抢救措施之一,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但在使用MV的危重病人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则高达10%为其主要并发症及致死原因.为此,我们对收治的97例次MV时间>48 h的老年患者进行总结分析.

    作者:杜伟华;李曙平;谭昌金;喻庆云;涂颖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PPH手术治疗老年人重度痔38例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PPH手术治疗老年重度痔(Ⅲ~Ⅳ度内痔)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38例PPH手术治疗高龄老年痔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2 min,平均住院时间6 d,疗效良好.术后并发症:疼痛10例(26.3%),尿潴留21例(55.3%),肛门坠胀18例(47.4%),肛门控便能力下降3例(7.89%),便秘5例(13.2%),出血1例(2.6%).结论 PPH是适用于老年重度痔病患者的理想术式.

    作者:江金祥;廖秀军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研究表明,淋巴细胞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急性发作期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作者:韩书芝;平芬;赵景春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脑缺血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变化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 )是脑内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 ,Ast)中间纤维的结构蛋白组成成分,由Eng等(1971)首先从脑内星形胶质细胞中分离出来,逐渐被人们看做成熟和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特征性标记物,Zilles(1991)将其作为全脑所有Ast的特异性免疫组化标记物[1].GFAP在脑缺血后不同时间、不同脑区的表达有明显差异,反映了Ast活化程度不同.本文就脑缺血后GFAP的表达作一综述.

    作者:于挺敏;李自如;张春英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帕金森病的临床及检测

    帕金森病(PD)又称为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在60岁以后发病.该病是由于支配纹状体的多巴胺(DA)能神经元损伤引起,目前有效的治疗是用左旋多巴或多巴胺受体的拮抗剂.但事实上,治疗较长时间后这种方法将失去效果[1].PD的发病缓慢,初的症状往往不被人所注意.本文从行为学指标、功能影像、电生理活动、脑局部血流等方面综述如下.

    作者:关鹏;刘晓志;任志禄;段相林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脂肪栓塞综合征临床分析及动物实验

    脂肪栓塞综合征是创伤的严重并发症.关于本病已有很多研究和论述[1].Gurd 的诊断标准[2]是在很多著述和教科书中被引用,但在临床上由于该诊断标准复杂,临床医生往往拘泥于满足诊断标准的各种症状的出现,而不利于早期诊断.为探讨早期诊断的问题,我们分析了近几年来收治26例病人的临床症状,并做了动物实验进行观察.

    作者:顾秀利;王江;周连风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彩色多普勒成像技术诊断老年人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病变

    我们利用彩色多普勒技术观察老年人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的病变特点,探讨不同病因所导致的瓣膜改变,从而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必要而准确的依据.

    作者:周微微;董淑杰;寇云;柳雅君;刘楠楠;唐丽艳;郭和平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薄芝糖肽治疗老年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薄芝糖肽联合化疗治疗老年中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90例老年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5例,应用薄芝糖肽联合化疗药治疗,薄芝糖肽每日静点6 ml,连用3 w。对照组45例,单用化疗药物治疗.两组化疗用药方案大致相同.评价治疗前后两组血象变化、病人临床症状(神疲、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改善情况及肝功能.结果观察组血象(WBC、RBC、HB、PIT)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血象明显下降,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象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肝功能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薄芝糖肽具有良好稳定化疗病人血象,改善病人全身状况,保护肝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作用.

    作者:李亚荣;张素彦;胡春梅;赵雷;夏大文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并发症及防治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EVAP)术中术后常见并发症及产生原因,提高TUEVAP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2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行TUEVAP术前及术后测定血常规、血钾、血钠,术中行心电监护,术后随访1~3个月.结果术中无输血,平均出血60 ml,血常规、血钾、血钠与术前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发生经尿道电切综合征(TURS)先兆2例,术中前列腺包膜穿孔4例,心率减慢12例,术后继发性出血8例,腹胀8例,暂时性尿失禁7例,尿路感染23例,逆行射精242例.结论只要严格按照前列腺电切术的切割技术行TUEVAP可避免各种并发症发生,并发症的发生与术者技术熟练程度有关.

    作者:郭建民;张玉洪;刘博宇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细胞移植治疗心梗中移植细胞的标记与追踪

    成熟个体的心肌细胞属于终未分化细胞,一旦损伤只能由疤痕组织代替.溶栓、冠状动脉血管成型术等治疗手段可以减少梗死面积,保护心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但却不能逆转已坏死的心肌.而心肌细胞数量减少及心肌重构导致的心衰就成为患者的主要死因.目前的供体细胞主要有胎期心肌细胞、骨骼肌卫星细胞,这些移植细胞能够在宿主心肌内生长,增加了心肌细胞数量,加强了疤痕组织的弹性,限制了疤痕组织的扩大,减弱了心室心肌重构,增强了心功能 .移植细胞的标记及追踪是细胞移植研究第一步.本文就此方面问题做一综述.

    作者:邵素霞;张雷;马洪骏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髋部滑槽加压螺钉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

    目的探讨髋部滑槽加压螺钉(DHS/DC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5月~2003年4月间采用DHS/DCS技术治疗70岁以上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23例,平均年龄82.1岁(71~100岁),就其生物特性、操作要点、围手术期及小转子缺损处理作一分析.结果所有病人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2例死于心脑血管意外,2例发生髋内翻.髋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90.5%(19/21).结论 DHS/DC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静力性、动力性及张力性作用,可大限度减少应力遮挡并能早期锻炼,减少术后并发症,如能严格掌握适应证及手术时机明,应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俞瑞传;龙作林;陈及非;刘栋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综合医院老年病区心理咨询门诊分析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老年病区心理咨询门诊的特点,为进行心理咨询与心理干预提供有效帮助.方法对280例心理咨询门诊来访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前期和老年期的咨询者比例并不少,占37.16%.结论老年的老年前期咨询有神经症、心境障碍是主要的心理障碍.

    作者:张美兰;叶瑞繁;胡方方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老年冠心病临床特点及31例首诊漏诊误诊分析

    近年来,有关冠心病的不典型表现国内外均有较多报道.但有关老年冠心病不典型特点及由此导致的临床漏诊误诊情况报道甚少.为此,作者对76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的临床症状特点进行了总结,并对31例首诊误诊、漏诊进行分析.

    作者:徐辉文;余桂香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水溶性珍珠钙抗小鼠亚急性衰老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观察水溶性珍珠钙(WCP)的药理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以D-半乳糖颈部皮下注射复制小鼠亚急性衰老模型,分别给予水溶性珍珠钙(WCP)0.6、1.0 g*kg-1*d-1,连续给药8 w,动物处理后,测定胸腺和子宫重量、RBC及脑蛋白含量;GSH、总抗氧化能力;脑Ca2+含量、Ca2+-Mg2+-ATP酶、Na+-K+-ATP酶;脑、肝、血清NO水平.结果 WCP能有效抑制衰老所致的组织萎缩;增加衰老小鼠脑GSH水平(P<0.01),但总抗氧化能力下降(P<0.01);小剂量WCP能显著降低衰老小鼠脑组织中Ca2+水平,大剂量却加重钙超载(P<0.05);WCP可明显增强衰老状态下Ca2+-Mg2+-ATP酶及Na+-K+-ATP酶活性(P<0.01),增加衰老小鼠脑匀浆NO含量(P<0.05);小剂量组减少肝组织及血清NO含量(P<0.05,<0.01).结论 WCP具有抗衰老作用,但并不主要通过抗氧自由基损伤发挥效应,而很有可能通过对Ca2+-Mg2+-ATP酶及Na+-K+-ATP酶的保护作用,而直接调节胞内Ca2+水平,抑制衰老过程中的钙超载,并进一步影响体内NO代谢起效.

    作者:李笑萍;王君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衰老的经验性研究的思考

    从宏观角度来看,衰老研究分为实验性研究和经验性研究[1].实验性研究是一切理论研究基础和根本,可进行急性或慢性实验,具有可重复性.尽管现代分子生物学与基因技术将衰老的实验及理论研究推进到新的阶段,然而现有实验技术或理论的局限性尚无法对一些生命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仍属于经验性探索.经验性研究是人们对衰老现象的一种困惑总结,现有的衰老学说和理论对这些经验性研究结果暂时无法阐明.目前,这种困惑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营养因素、Methuselah效应和绝经对衰老进程的影响.

    作者:沈志祥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血浆ET和CGRP水平及某些药物的影响

    心衰时血浆内皮素(ET)明显升高[1~4],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明显降低[5],因此降低ET,升高CGRP,改善ET/CGRP比值的治疗措施将对心衰病理生理状态和预后产生有益的影响.循证医学证实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阻断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均能缓解心衰症状、改善预后.而且临床证实某些抗心衰药物有降低ET,改善ET/CGRP比值的作用[2~5].本文观察了66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血浆ET、CGRP变化及ACEI、β阻断剂、ARB干预的影响,旨在寻求改善慢性心衰神经内分泌状态的佳药物.

    作者:鲍庆秋;王锡岭;刘玉梅;苑连美;齐春惠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蜈蚣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蜈蚣对动脉粥样硬化(AS)家兔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采用胆固醇饲喂法造成AS模型,同时治疗组用不同剂量的蜈蚣灌胃.12 w后检测血脂、载脂蛋白及血流变学指标,并观察主动脉血管病理变化.结果蜈蚣2.5 g/kg、5 g/kg可明显降低胆固醇水平,降低血黏度,作用随剂量增大而增强.结论蜈蚣通过调节脂代谢,降低全血黏度,防止AS的形成.

    作者:司秋菊;王鑫国;白霞;王亚利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67例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拔牙体会

    在过去的临床实践和理论学习中,将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多列为拔牙禁忌.我们在做好充分准备情况下有选择地为67例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做了拔牙术,均收到较好效果.

    作者:周松华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心电图持续性T波倒置的病因分析

    目的探讨T波倒置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28例T波倒置患者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生化检查、动态心电图监测、核素心肌显像、运动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明确T波倒置的病因.结果 628例T波倒置患者中,冠心病99例(15.8%),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瓣膜病、糖尿病、束支传导阻滞或心肌病81例(12.9%),高血压125例(20%),瓣膜病例55例(8.8%),心肌病48例(7.7%),电解质紊乱15例(2.4%),脑卒中8例(1.3%),β受体功能亢进49例(7.8%),预激综合征26例(4.1%),束支传导阻滞46例(7.3%),糖尿病71例(11.3%),病因不明5例(8.0%).结论心电图T波倒置见于多种原因,不是冠心病的特异性诊断标准.

    作者:曾强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博莱霉素胸腔注射治疗癌性渗出长期疗效估价

    博莱霉素(BLM, bleomycin)作为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药物,在临床广泛应用中得到肯定,为评价该药用于晚期肿瘤伴癌性胸水治疗的长期疗效,作者对乳腺癌及肺癌恶性胸水32例进行药物疗效、胸膜反应及毒副反应的观察.

    作者:尚育红;范魁生 刊期: 2004年第09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