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菁;欧亚非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控制和消灭钉螺是血吸虫病防治的有效措施之一。目前常用的灭螺药物氯硝柳胺,具有见效快,适应性广,可反复使用的特点,但在复杂环境灭螺效果不够理想,且存在污染环境、毒害非目标生物和动物等问题[1]。近年来,四川省建立了一套黑色塑料地膜覆盖杀灭钉螺的方法,取得了显著效果[2~8]。为了在安徽省推广此项适宜技术,2012年该省在部分有螺环境开展了此项技术的灭螺工作。现将其灭螺效果分析如下。
作者:李婷婷;何家昶;高风华;张功华;汪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合肥市青年学生的艾滋病知识、行为及艾滋病、梅毒、丙肝感染情况,帮助制订艾滋病防治的相关措施。方法2010~2013年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共抽取合肥市青年学生3244人,经过知情同意后,开展匿名问卷调查并进行HIV、丙型肝炎病毒和梅毒等3项血清学检测。结果2010~2013年青年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分别为81.8%、86.1%、82.6%和85.7%,在8个相关问题中以“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吗”知晓率低。全部被调查对象中,过去一年有过性行为的人数占7.84%,四年中“首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比例”均低于40%,在固定性伴、临时性伴及商业性伴中近1年“每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比例”均低于50%。近1年做过艾滋病检测的比例为2.7%。接受、参与艾滋病宣传服务率和自愿检测HIV抗体比例偏低;四年来青年学生HIV和梅毒抗体检测阳性均为1例(0.03%),HCV抗体阳性7例,阳性率为0.2%。结论合肥市2010~2013年青年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总体尚好,但有个别知识点知晓率较低,部分学生有不安全的性行为,且对艾滋病自我防护意识薄弱。今后需进一步加强青年学生群体中艾滋病相关防治知识的教育、培训及宣传工作,同时应扩大高危行为干预及艾滋病检测的覆盖面。
作者:孙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早期空腹血糖水平与预后关系。方法采用卒中登记方法,连续纳入急性脑血管病患者699例,收集空腹血糖、入院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既往病史等临床资料,随访六个月死亡率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卒中预后危险因素。结果有糖尿病史者早期空腹血糖更高,出现早期空腹血糖升高的患者比例更高。出血性卒中血糖升高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缺血性卒中。轻度卒中患者平均血糖水平较中重度卒中患者要低,而中重度卒中患者出现血糖升高的比例与轻度卒中相比无显著差异。血糖升高组和正常组6个月死亡率未见显著差异,但血糖升高组六个月MRS更差。多因素分析发现入院NIHSS>5分(OR 7.004,95%C I:4.490~10.925,P<0.001)、既往有脑梗死病史(OR 2.769,95%C I:1.237~6.197, P<0.05)、年龄>70岁(OR 2.549,95%C I:1.633~3.980,P<0.001)、血糖>7.0 mmol/L(OR1.808,95%C I:1.088~3.005,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早期空腹血糖升高是6个月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黄清;杨杰;刘春梅;周俊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为及时了解重点地区水体的血吸虫感染性,以便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落实综合防控措施,严防急性血吸虫病疫情的发生。方法回顾性收集2006~2008年镇江市丹徒区血吸虫病疫情资料,在全区沿江乡镇重点水域共设置预警监测点6个,2009年和2010年5~9月采取螺情监测、水体感染性监测、血吸虫毛蚴污染水体监测等方法开展重点水域血吸虫感染性监测,对阳性监测预警点及时发布预警通报,并开展人畜查治、查灭螺及灭蚴、健康教育等应急处置措施。结果2009年和2010年5~9月6个监测预警点螺情监测均未查到感染性钉螺。水体感染性监测,共投放哨鼠1200只,回收1126只,哨鼠回收率为93.83%;共解剖1126只,检获阳性哨鼠13只,哨鼠血吸虫总感染率为1.15%;发现哨鼠阳性点3处,其中1处2010年6、7月连续2次监测为阳性。血吸虫毛蚴污染水体监测共投放哨螺6000只,回收5500只,回收率为91.67%,共逸蚴钉螺21348只次,解剖3311只钉螺,均未发现阳性钉螺。对阳性监测预警点共发布预警4次。应急处置对接触疫水人员等重点人群查病1482人,查出DDIA阳性82人,阳性率5.53%;查出粪阳7人,感染率为0.47%;检查羊169只次,查出阳性7只次,感染率4.14%。对监测预警阳性点及其周边环境开展查螺15hm2,未查出阳性钉螺;灭螺20hm2;应急灭蚴合计11hm2。2年全区未发生一例急性血吸虫病。结论对重点水域血吸虫感染性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可有效地防控血吸虫病疫情的发生,使全区血吸虫病传播控制达标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
作者:李叶芳;神学慧;王和生;王琳;张联恒;陈祥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疟疾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要热带病和传染病之一,与艾滋病、结核病一并被WHO列为全球三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历史上曾是疟疾流行区,经过建国后几十年的积极防治,疟疾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2010年启动消除疟疾行动,标志着我国的疟疾防治工作由控制向消除目标迈进。然而,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与非洲国家经济交往日益密切,输入性疟疾不断增多,给消除疟疾工作带来了挑战。为应对日益增多的非洲输入性疟疾,为制订相关策略措施提供参考,分析和了解目前非洲各国疟疾流行及防治状况很有必要。
作者:何章飞;沈利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干扰素类型在低病毒载量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应答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20例患者分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Peg-IFN)组58例和普通干扰素α2b(凯因益生)组62例。所有患者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Peg-IFN组选用180μg每周注射1次,普通干扰素组为600 MU隔日注射1次。利巴韦林使用剂量900~1200mg/d。疗程:达RVR之后再应用24周;达EVR之后再应用36周;对于12周未达EVR者再应用48周。对抗病毒治疗的应答情况与干扰素类型及丙肝病毒载量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中,普通干扰素组RVR获得率为79%,EVR获得率为85.4%,派罗欣组的RVR获得率为81%,EVR获得率为89.6%。对于RVR的获得,χ2=0.009,P>0.05,对于EVR的获得,χ2=0.036,P>0.05,对于SVR的获得,χ2=0.010,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病毒载量较低的情况下,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普通干扰素α-2b抗病毒治疗的RVR、EVR、SVR获得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徐菁;欧亚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若不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可导致患者视功能不可逆损害甚至完全失明;而糖尿病肾病已成为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本研究采用羟苯磺酸钙胶囊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肾病,并给予个体化综合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倩;颜秀娟;孙艳;刘晓星;刘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美国医学院协会(AAMC)要求医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医生必须是利他主义者,必须是知识渊博的人,必须是技术熟练的人,必须是尽职的人。而医学生的培养必须以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为中心的素质教育。实验教学在整个医学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是医学基础课,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紧密联系的纽带。
作者:刘淼;沈际佳;黄升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儿童深部真菌感染情况,分析其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真菌感染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3月~2012年12月延安市某医院270例确诊为深部真菌感染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药敏试验严格按照2006年CLSI M272A2规则及标准进行AmB、FCZ、5-FC、ICZ 4种抗真菌药敏检测。结果真菌感染标本主要来源于咽拭子,白假丝酵母菌的分离率高(61.1%),其次为光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药敏实验结果表明,假丝酵母菌对AmB、5-FC的敏感性较高。结论儿科患者中分离的真菌中以假丝酵母菌属多,并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AmB、5-FC均有较高的抗真菌活性。应加强对临床真菌感染与耐药性情况的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张欠欠;成俊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分析SAPHO综合征X线、CT和核素骨显像影像特征,提高本病正确诊断率。方法通过对该病22例的X线、CT和核素骨显像图像分析,总结各自的影像学特性,并对比各自的优缺点。结果 SAPHO综合征在各种成像上都有特征性的表现,但X线、CT特征性更突出,而核素骨显像敏感性更高。结论对可疑SAPHO综合征患者,应及早行X线或CT检查,必要时加做核素骨显像来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杨中;徐海青;吴边;宋烈晶;李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根据临床路径对输入性疟疾治疗的管理及其应用效果。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疟疾住院患者的资料,分为临床路径组(43例,年龄25~56岁)和对照组(37例,年龄16~61岁),评价两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临床疗效以及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对医疗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临床路径组疟疾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6.1±1.5)d,对照组为(8±2.1)d,两组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临床路径组和对照组总费用分别为(2766±721)元、(4393±1392)元;西药费(576±291)元、(1145±597)元;检验费(1355±504)元、(1939±645)元;检查费(109±16)元、(445±73)元;治疗费(73±22)元、(104±43)元;临床路径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临床路径组患者对疟疾知识掌握程度、对医疗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临床疗效及30d内同一疾病非计划再入院无差异。结论临床路径管理在规范医疗行为的同时降低了本病的医疗成本,避免了过度用药、检查及治疗,临床路径的健康教育模式更有利于输入性疟疾患者的护理与康复。
作者:李小丽;邹洋;王非;王磊;冯曼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南京市建邺区双闸街道位于南京市主城区西部,血防区街道户籍人口约1.48万,沿江江滩长1.8km,秦淮新河入江口向上还有1.5 km河滩。有螺滩块为意杨江滩(新闸江滩)、秦淮新河河滩,其中秦淮新河为通江河道河滩。沿江洲滩和通江河道环境呈“冬陆夏水”,每年汛期极易受到钉螺扩散的影响[1,2],具有适合钉螺孳生和血吸虫病流行的自然生态条件,是建邺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重点地区之一。为掌握双闸血吸虫病的疫情状态,收集分析2004~2013年该街道的血吸虫监测资料,评价防治效果,为今后的血防工作提供依据。
作者:陈元爱;姚青霄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率逐渐增加,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1]。糖尿病作为不可逆的终身疾病,不仅需要药物治疗控制血糖[2],而且需要医护人员进行心理、生活习惯、健康教育等各方面的干预,以正确指导患者积极对抗疾病、提高生存质量[3]。本研究旨在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并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以控制糖尿病进一步发展。
作者:孙艳;谢倩;颜秀娟;刘晓星;刘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重症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本研究于2010年2月~2012年9月对收治的重症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系统性的整体护理,并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进行血糖控制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护理前后的SF-36评分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在实施护理后期血糖水平较护理前明显下降,而且与同期的对照组相比较亦明显下降;另外研究组患者的血糖降至正常范围所用时间较对照组也明显缩短,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5、2.98,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25%)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7,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SF-36评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2、3.55、4.62、5.22、4.01、3.68、3.94、3.21,P<0.05)。结论重症胰腺炎患者病情危重,变化迅速,对重症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措施可有效减轻其心理负担,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护士通过严密观察,进行了预见性护理,减轻治疗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袁顺琼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高桥地区娱乐场所女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率及相关知识认知情况,为制定宫颈癌高危型HPV感染的健康教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照系统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高桥地区娱乐场所女性进行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测,以参与社区妇科普查女性作为对照组。结果108名娱乐场所女性和101名普通女性完成了调查,娱乐场所女性高危型HPV感染率为35.19%,一般女性为15.84%,差异具有显著性;两组女性分别仅有16名(14.81%)和17名(16.83%)听说过HPV相关信息;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女性对于有宫颈癌家族史的人是否应定期参加筛查的认知情况有不同,差异具有显著性,而在早期宫颈癌是否能治好,宫颈癌是否可以预防,本人或性伴侣性生活混乱是否容易得宫颈癌,早期发现宫颈癌的方法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娱乐场所女性有较高的高危型HPV感染率,对宫颈癌的认知情况也不如普通妇女群体,两组女性的HPV认知情况均较差,应加强HPV的宣传及筛查力度,提高人群防癌意识。
作者:佘茜;刘红;李华;益莉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结核分枝杆菌katG和rpoB基因的突变情况与耐药之间的关系,了解六安地区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突变特征。方法采用比例法对六安地区65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通过特异性引物,对目的基因片段katG和rpoB进行扩增、测序后进行分析。结果60株结核分枝杆菌中分别有有9株耐异烟肼和14株耐利福平,其中同时耐异烟肼和利福平的6株。9株耐异烟肼菌株中,4株katG在315(A GC→ACC或ACA)位点发生突变,占44.4%;14株耐利福平菌株中,11株rpoB分别在516(GAC→GTC)、526(CAC→CGC或TAC)和531(TCG→TTG)位点发生突变,占总耐药菌株的78.6%;6株同时对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其中5株katG或rpoB基因发生突变,占83.3%。结论六安地区结核分枝杆菌耐异烟肼和耐利福平分别主要是由katG和rpoB基因突变引起,其中耐异烟肼主要在315(AGC→ACC或ACA)位,而耐利福平在516(GAC→GTC)、526(CAC→CGC或TAC)和531(TCG→TTG)位,都发生了突变。
作者:常宏伟;李开春;马泰;杨卫;张凤;张丽梅;孙林;李娟;李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2012年8月7日休宁县五城镇上岩村陆续有数十人出现腹泻、腹痛、呕吐、发热等症状,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测,确定事件为一起因家宴而导致的沙门菌食物中毒。现将本次食物中毒事件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徐基明;查正时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临床观察莫西沙星联合治疗耐药肺结核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62例耐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除采用阿米卡星、对氨基水杨酸、丙硫异烟胺、环丝氨酸治疗外,治疗组加莫西沙星,对照组加左氧氟沙星,共观察21个月(注射期6个月,非注射期15个月)。住院期间及出院均面视下督导治疗。结果注射期结束时,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痰涂片和痰培养结核杆菌阴转率分别为78.1%和46.7%;非注射期21个月时分别为93.7%和83.3%。X线影像学检查病灶吸收显效率分别是58%和53%;有效率分别90.1%和80.0%。结论莫西沙星联合抗结核药阿米卡星、氨基水杨酸、丙硫异烟胺、环丝氨酸等治疗耐药肺结核,具有促进痰菌阴转,病灶吸收等方面疗效,安全性良好。
作者:凌华毓;杨中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黄山市肺吸虫第二中间宿主—溪蟹感染情况,为全市防控肺吸虫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水系分布特点和以往调查情况确定调查点,在调查点内根据当地环境,选择调查溪流,采用人工和地笼捕捉境内溪流中的溪蟹,实验室解剖镜下检查肺吸虫囊蚴。计算溪蟹的感染率及囊蚴感染指数。结果调查了11个乡镇的12个行政村,捕捉溪蟹275只,检出阳性溪蟹57只,阳性率20.73%。感染度平均每只蟹3.51个,感染性溪蟹每克含囊蚴数0.958个,蟹囊蚴感染指数为0.19406。随着溪蟹体重的增加,阳性率和感染度随之增高( r阳性率=0.905,P<0.02;r感染度=0.929,P<0.01)。雄性溪蟹的阳性率和感染度均高于雌性溪蟹(χ2=136.53,P<0.01)。不同水系溪蟹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0,P<0.05)。结论调查结果表明黄山市仍存在着较高的肺吸虫病流行因素。新安江水系流域是今后肺吸虫病防治的重点区域。
作者:方益民;胡新三;凌志利;汪业彬;郑瑞丰;汤以农;毕宪忠;刘道华;郭见多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