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哲;项曼君
肺部感染指各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下呼吸道急性炎症反应,其病原体多种多样,细菌为常见致病原,约占80%,其它有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真菌、螺旋体及寄生虫等.近几十年来,由于抗生素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导致肺部感染的常见致病原发生了变化,细菌耐药情况逐年增加,使得肺部感染的抗生素治疗面临着新的情况和特点.
作者:余秉翔;刘又宁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基本疗法之一.培哚普利是一新型的ACEI制剂,对CHF的治疗已多有报道[5].本文探讨其对老年CHF患者的影响.
作者:张华;陈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研究黄芪甲甙对类胰升血糖素肽-1的作用.方法用三种不同浓度黄芪甲甙溶液给Wistar大鼠腹腔注射,并于3、4、5 w后取血测定大鼠血浆中黄芪甲甙的含量.结果经过统计学处理发现,经黄芪甲甙作用,大鼠血浆中类胰升血糖素肽-1含量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并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分泌作用增加.结论黄芪甲甙具有促进类胰升血糖素肽-1分泌的作用.
作者:江清林;姜吉文;吕学诜;辛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抗人膀胱癌佐剂疫苗对人体的主动免疫治疗作用,为扩大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抗人膀胱癌抗独特型抗体主动免疫治疗膀胱癌病人,同时用生理盐水注射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中人抗鼠抗体的产生情况,并检测治疗前后各项体液免疫指标及NK细胞活性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病人的免疫指标上升.结论抗人膀胱癌佐剂疫苗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有望成为膀胱癌治疗的一种新的有效手段.
作者:李然伟;刘禄成;郭航;范海涛;李兆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功能变化.方法用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聚集、ATP释放,用胶原珠法测定血小板粘附.结果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聚集率、ATP释放均较健康人增高(P<0.05);糖尿病患者血小板体积明显增大,与健康人比较有明显差异(P<0.005);血小板粘附率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功能亢进表现为血小板聚集、ATP释放反应增强,平均体积变大,但没有见到血小板粘附功能的亢进.这些指标可作为糖尿病患者并发血栓性疾病的检测指标.
作者:齐若梅;欧阳涛;高芳堃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参麦注射液作为心血管用药已广泛用于临床,治疗休克、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及肿瘤.在临床应用其治疗心血管疾患时,发现其对肾功能有保护作用,然而其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文献报道很少.
作者:罗荧荃;覃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行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血浆中利钾尿肽(KP)与心钠素(ANP)的变化.方法选择2001年我科收治的伴有高血压的终末期肾病(ESRD)行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8例;选择同期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EH)1~3级高危患者而肾功能正常者25例为对照组.应用超声心动图仪测量室间隔、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内径并计算出左室心肌重量(LVM);监测24 h动态血压,测出平均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同时测定血浆中的KP与ANP、血肌酐、尿素氮.结果 ESRD组左室心肌重量(LVM)高于EH组(P<0.05),且KP及ANP亦高于EH组,尤其KP更有明显差异(P<0.001).血透结束时收缩压升高(P<0.001) ,KP、ANP也高于血透前.结论老年ESRD血透患者血浆中KP、ANP升高可能与伴发高血压有关.
作者:张晓英;曾强;郑秋甫;范英鲜;刘玉玲;潘蓉;张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1977年9月Gruentgig进行了世界上第一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开创了介入心脏病学的新纪元.近20年相关研究为活跃和发展快,新的介入治疗技术不断出现并应用于临床.
作者:李淑梅;王春兰;周桂敏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老年肝硬化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及其对血氨浓度的影响.方法 65例老年肝硬化患者分别测定Hp感染情况及空腹血氨浓度,给予降氨治疗.对于降氨治疗血氨下降不明显者加用根除Hp治疗方案后再次测定血氨.结果老年肝硬化Hp阳性者空腹血氨较Hp阴性者显著升高(P<0.01);根除Hp后,血氨浓度显著下降(P<0.01).结论抗Hp治疗可能有助于老年肝硬化患者预防及治疗高氨血症以及由此诱发的肝性脑病及亚临床肝性脑病.
作者:颜玉;韩桂桦;鲍秀琦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L-肉毒碱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的影响,探讨L-肉毒碱的抗衰老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穿梭法、跳台法、自主活动测定法和水迷宫法检测各组小鼠学习记忆行为;并测定脑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全面考察L-肉毒碱的抗衰老作用.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给L-肉毒碱组动物穿梭箱实验中电击时间减少;跳台实验中错误次数减少;自主活动次数增加;水迷路实验中潜伏期缩短.同时脑组织中MDA含量降低,SOD活力提高.结论 L-肉毒碱能改善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的多项体征.
作者:王月华;杜冠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老年人脑梗塞的相关性及预后分析.方法应用一步PCR三条引物法对126例老年性脑梗塞(脑梗塞组)和301例正常老年人(对照组)进行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分析并进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计数,组间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塞组DD型基因频率及D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0.6%和37.7%,对照组分别为9.3%和31.2%(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老年人脑梗塞有相关性,对老年人脑梗塞预后分析有一定意义.
作者:巩云霞;庞小芬;朱理敏;沈戈;沈倍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福利院老人存活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50例60岁以上老人在综合调查体检基础上,建立病历,通过每年一次复查等方式,观察若干指标随增龄演变及与存活关系.结果累计存活率呈梯度下降,至第20年度仅存活4例,平均年龄85.5岁,死亡146例,平均终年77.2年,其中45.2%≥80岁,高血压患病率及血压、血脂等生理值均随生活条件改善及增龄而下降.血压、血胆固醇及血清白蛋白值偏正常值上限,似有利于寿命.结论就这一弱势群体高寿及高血压者平均终年反而高于正常高血压者等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福利院老人寿命的增长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作者:朱志明;庄永发;王南华;周菁;谌才金;陈海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常见的老年呼吸系统疾病之一,是慢性呼吸衰竭或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的常见原因.COPD基本病理改变的不可逆性决定了处理诱发因素和选择通气方式的重要性.COPD发生呼吸衰竭的主要诱发因素为感染,传统治疗方法是抗感染、对症治疗和使用呼吸兴奋剂,重症患者用人工气道机械通气(MV).但临床上常发现部分患者无感染或无明显感染的迹象仍发生呼吸衰竭,可能是短时通气负荷突然增加,或呼吸中枢兴奋性下降,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S).
作者:朱蕾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早在一个世纪以前Lipstz等人即描述一名家庭护理病人餐后血压明显下降.1935年Gradstone描述一名高血压病患者餐前血压为185/120 mmHg,餐后血压下降至145/80 mmHg.
作者:官玉红;蹇在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我院1978年8月~2000年8月完成1 017例尸体肾移植,其中老年患者(≥60岁)96例.本文回顾性分析其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存活情况和移植肾丢失的主要原因.
作者:邱实;刘龙;向军;疏光磊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比较老年高血压患者和非老年高血压患者大动脉扩张性的改变程度,为临床选择敏感反映老年高血压患者大动脉损害和预后危险的指标.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自动脉搏波速度(PWV)测定仪测定颈动脉-股动脉PWV作为反映大动脉节段扩张性的参数;应用B型超声对颈动脉进行扫查.比较两组间颈动脉-股动脉PWV值、颈总动脉腔径、横断面顺应性、容积扩张性的变化.多因素分析用于筛选敏感反映PWV改变的因素.结果脉压水平、PWV、颈总动脉收缩期内径在老年高血压组明显增高((P=0.005 3,P=0.000 1,P=0.030 0);颈总动脉横断面顺应性、容积扩张性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813 8,P=0.855 0);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收缩压是与PWV关系为密切的因素.结论高血压导致大动脉损害;PWV能敏感反映大动脉扩张性的变化;年龄和收缩压是影响PWV的两个主要因素;PWV测定为临床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无创、简便、可动态评估老年高血压患者大动脉损害和预后危险程度的方法.
作者:王宏宇;倪永斌;龚兰生;张维忠;胡大一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D-半乳糖致衰老过程生成的晚期糖化终末产物(AGEs)对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影响.方法用D-半乳糖注射BALB/C断乳雄性小鼠4个月,建立衰老模型,同时模拟体内环境体外培养AGEs,以证实AGEs的存在,并对青年组、模型组和自然衰老组进行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及骨密度等指标的检测与比较.结果模型组血清钙、血清碱性磷酸酶、骨密度和股骨指数均与青年组有显著差异(P<0.01),与自然衰老组的变化趋势一致,并且比自然衰老组改变更为明显.结论长期大量注射D-半乳糖致衰老的同时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症.
作者:董文彦;刘辉;李聪;唐培京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长期以来研究人员认为,松果体在成年之后就退化,因而一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近30年来的研究证实,松果体的血液供应非常丰富,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其中包括从幼年到老年都能合成一种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激素--褪黑激素(melatonin,MT).
作者:姜礼红;朱秀英;范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老年公寓和社区中丧偶老人主观幸福感、抑郁情绪及影响因素.方法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抑郁量表(CES-D)、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自制调查表对68位入住老年公寓6个月以上、已丧偶2年之久的65~85岁老人和68位生活在社区自己家里的同样情况的老人逐一测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入住老年公寓的丧偶老人总的幸福度均值与社区丧偶老人无统计学差异;抑郁情绪总均分略高于社区丧偶老人,但无统计学差异;对老年公寓中丧偶老人心理状态影响较大的因素是健康状况、生活自理能力、儿女亲属的关怀支持和经济收入.结论丧偶老人在一定条件下仍能有较高的幸福感;老年公寓是丧偶老人一种可取的养老方式.
作者:徐兰;马丽新;宁长富;刘金同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引起老年人跌倒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问卷法,对310名老年人进行跌倒的危险因素调查及平衡功能和体能测试.结果经Logistic回归发现:跌倒前患有脑血管病、视力障碍、体能差、静力平衡及步行试验异常,是引起老年人跌倒的主要危险因素.且得到过有关预防跌倒知识教育的老人,跌倒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增加体育锻炼,治疗相关疾病,是预防和减少老年人跌倒的重要措施.
作者:林茵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