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可;唐礼胜;程桂石;程健;周伟;陈金生
目的 超声检查血吸虫性肝纤维化与血清学肝纤维化指标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 对334例晚期血吸虫病进行超声肝纤维化分级、门脉内径、腹水与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蛋白(Ⅳ-C)指标检查.结果 超声检查的客观指标与血清学肝纤维化指标呈正相关.结论 超声检查能反映肝纤维化严重程度,是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非创伤性检查的重要手段.
作者:徐晖;杨月 刊期: 2011年第01期
了解和掌握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和疫情变化特征,是有效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的基础和前提[1].为总结云南鹤庆县1954~2008年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历史、经验与教训,为今后制订更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1954~2008年鹤庆县的血吸虫病防治历程及对策进行了回顾,分述如下.方法收集鹤庆县血吸虫病流行区的基本情况,1954~2008年血吸虫病防治查治病、查灭螺资料.收集1954~2008年鹤庆县不同时期血吸虫病防治情况,采用的防治对策、措施和取得的效果.收集的资料整理后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
作者:李炳桂;李文豹 刊期: 2011年第01期
弋丰村位于安徽南陵县东部的柏山渠灌区,2010年全村17个村民组836户,总人口2951人,常住人口1149人;耕地面积约2218亩,水亩面积1534亩;农业生产以水稻、蔬菜种植为重,家畜主要有牲猪、耕牛,猪均实行圈养,农业生产以机械耕种为主.主要收入为外出劳务、经商、农业生产等,年人均收入5 700元;居民生活饮用水主要为地下水与自流灌溉渠水.为了准确掌握国家级监测点弋丰村血吸虫病疫情流行现状与动态变化,分析血吸虫病流行影响因素,科学评价防治效果,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0年我县继续按“监测方案”要求,开展弋丰村血吸虫病疫情监测工作.现将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胡金昌;邓玉军;崔伟;贝康林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本地区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对9种抗菌药的敏感性及Uu合并人型支原体(MH)感染后的耐药性变化.方法 支原体鉴定及药敏采用体外液体培养法.试剂盒由珠海丽珠生物公司提供.实验步骤按试剂盒操作手册进行.结果 检测出Uu单独感染阳性病例33例,UU合并MH感染病例27例.Uu合并MH感染组对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耐药率较Uu单独感染组的耐药率显著性增加(P<0 05);而对强力霉素、美满霉素、交沙霉素、氧氟沙星、左氧沙星司帕沙基的耐药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 对Uu合并MH感染者,应首选美满霉素和强力霉素,选择应用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司帕沙星、交沙毒素;而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则不宜选用.
作者:董春雷;吴婷婷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云南大理州2010年血吸虫病疫情现状、评价防治效果,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制定《大理州血吸虫病监测方案》,按要求开展疫情监测工作.结果 全州共确定7个疫情监测点,分布于5个血吸虫病重点流行县(市),监测点的居民感染率0.68%;家畜平均感染率0.49%;钉螺面积176044m2,活螺平均密度0.1773只/0.11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 大理州2010年的血吸虫病疫情总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但在少数局部地区疫情出现小幅波动,应引起重视.
作者:王尚位;戴文新;陈绍荣;罗秉荣;陈凤;李科荣;李天美;段玉春;马俊华;方文;陈泽;赵申华;王海英;杨华;张剑平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芜湖市部分事业单位妇女中宫颈糜烂的发病情况及解脲支原体、阴道毛滴虫与宫颈糜烂的相关性,为宫颈糜烂的有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用阴道窥阴器检查宫颈糜烂情况.收集阴道及宫颈分泌物,用悬滴法及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阴道毛滴虫及解脲支原体.结果 宫颈糜烂的发病率为66.667%;解腺支原体的阳性率为61.167%;阴道毛滴虫的感染率为8.333%.解脲支原体阳性组中,宫颈糜烂的发病率为88.828%、阴道毛滴虫的感染率为10.899%(与解脲支原体阴性组的发病率及感染率相比,均P<0.05).在解脲支原体阳性伴阴道毛滴虫感染的人群中,宫颈糜烂发病率为97.500%(与解脲支原体阴性伴阴道毛滴虫感染人群的发病率相比,P<0.05).结论 在解脲支原体阳性的妇女中,阴道毛滴虫感染可能是宫颈糜烂的重要原因之一.治疗宫颈糜烂时必须同时对解脲支原体及阴道毛滴虫进行联合、足量治疗.
作者:储德莉;唐媛媛 刊期: 2011年第01期
随着气候变暖,人口膨胀,工业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类不合理或过量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日益恶化,洪涝灾害发生的频度、广度和强度越来越大,其对传染病流行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在各种传染病中,洪涝灾害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对钉螺扩散的影响为显著.一、洪涝灾害对钉螺扩散的影响尽管钉螺扩散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但洪涝灾害是造成钉螺扩散的主要因素之一[1~5].
作者:操治国;汪天平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构建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真核表达载体,并在酵母细胞中进行表达. 方法 以实验室保存质粒为模板,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HBcAg基因,克隆到pGEM-T载体.测序正确后酶切并连接至酵母表达载体pGBKT7中,转化酵母菌AH109,在色氨酸缺陷型培养基(SD/-Trp/Kana)上筛选阳性菌落后大量表达并提取重组蛋白,再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 成功构建酵母表达载体pGBKT7-HBcAg,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重组蛋白在酵母细胞中正确表达.结论 利用真核表达载体在酵母细胞中成功表达HBcAg蛋白,为研究HBV合并代谢性疾病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晓春;许礼发;张超;李朝品 刊期: 2011年第01期
人体蠕形螨(human demodex)俗称毛囊虫,为蠕形螨科蠕型螨属,是寄生在人及其他哺乳动物的毛囊和皮脂腺内的一种条件致病性螨类.蠕形螨以皮肤的角质蛋白及细胞代谢产物为食,常侵犯人的颜面部如鼻、前额、颊部等皮脂发达的部位.蠕形螨呈世界性分布,人群普遍易感,国外报道人群感染率为27%~100%,国内报道感染率为0.8%~81%[1].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蠕形螨与一般皮肤病如酒渣鼻、痤疮及脂溢性皮炎等有一定关系[2].个人卫生习惯、皮肤类型与蠕形螨感染密切相关[3,4],具有居室聚集性,容易在人群中传播[5].为了了解当地在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情况,我们对哈尔滨医科大学在校住宿的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韩甦;陈瑞;李懿宏;舒晶;文景山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在江滩地区喷洒氯硝柳胺悬浮剂(SCN)连续应用灭螺的效果.方法 每年对有螺环境按SCN 2.0g/m2,喷洒2~3次,间隔1w,考核灭螺效果.结果 2004~2010年江滩灭前活螺平均密度分别为6.00只/0.11m2、4.25只/0.11m2、2.04只/0.11m2、1.95只/0.11m2、0.97只/0.11m2、1.35只/0.11m2和1.58只/0.11m2;灭后活螺平均密度分别为0.86只/0.11m2、0.86只/0.11m2、0.23只/0.11m2、0.16只/0.11m2、0.18只/0.11 m2、0.22只/0.11m2和0.08只/0.11m2.灭前及灭后钉螺活螺密度呈下降趋势,2010年灭后与2004年灭前相比,钉螺活螺框出现率由73.46%降为4.33%,下降了94.10%;活螺平均密度由6.00只/0.11m2降为0.08只/0.11m2,下降了98.67%.结论 在江滩地区采用SCN连续喷洒灭螺,钉螺密度显著下降,灭螺效果稳定可靠.
作者:肖敏;吴荣凤;张庆东;戴建荣 刊期: 2011年第01期
为了摸清望江县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的分布情况及感染程度,根据卫生部《土源性线病防治方案》(2010年版)有关要求,我们于2010年11~12月开展了农村居民土源性线虫病感染情况抽样调查,结果报告如下.内容与方法一、抽样选点按全县地理方位,选取东、西、南、北、中5个点.东为雷池乡莲花洲村,西为长岭镇南台村,南为杨湾镇杨湾村,北为赛口镇津潭村,中为华阳镇天河村.这5个村均为血吸虫病流行区.每村以自然村或村民小组为单位,整群抽取3周岁以上居民200人,受检率要求达90%以上.
作者:徐善来 刊期: 2011年第01期
为了掌握安徽巢湖市血吸虫病的疫情动态,了解流行规律和影响因素,根据《安徽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统一要求和安排,及时开展并按时完成了各项监测工作,现将2009年疫情监测结果报告如下:内容与方法一、监测点的分布按照《安徽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结合巢湖市血吸虫病流行的特点,由市县(区)血吸虫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本地区流行村的主要流行类型和疫情类别,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择8个有代表性的流行村作为监测点.其中疫情控制村5个、传播控制村2个、传播阻断村1个.分布在全市无为县、和县、居巢区3个县(区)8个乡镇.
作者:陈育翠 刊期: 2011年第01期
血吸虫病健康教育是一项重要的血吸虫病防控措施,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是现阶段我国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1].安徽当涂县在2002、2003年曾发生急性血吸虫病感染(急感)流行,疫情扩大出现新疫区,并有部分连续5年以上疫情稳定的五类血防监测区再次发生急感.为控制疫情,2007年对本县的血防区居民血防知识及查治病依从性进行了调查,旨在为开展有针对性的血防宣传健康教育,有效预防血吸虫病感染提供依据,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整群随机抽取我县2007年13个血吸虫病流行乡镇中的24个村,每个村抽取60人,共1440名人进行血防知识调查,其中三类、 四类流行村各10个,五类流行村4个,本次调查人数按《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质量控制县级机构调查方法抽样确定;收集我县2007年查病人数、治疗人数.
作者:赵太平 刊期: 2011年第01期
患者:女,61岁,因“食欲不振、乏力二十余天伴发热”入院.患者廿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食欲不振,四肢乏力,继之出现发热,热峰达40℃,有畏寒;居住地区近期有血吸虫病发病者十余人.人院体格检查:体温37.8℃脉搏69次/min腹软,中上腹部轻度压痛,反跳痛阴性,未及异常包块,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活动性胃炎伴灶性糜烂.血常规:WBC 21.3×109/L,N0.33,E0.5,RBC3.46×1012/L, Hb112g/L, PLT323×109/L.
作者:曹友红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宣州区新田镇血吸虫病疫情,为科学制定和实施“十二五”血吸虫病防治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宣州区新田镇2000~2010年血吸虫病防治螺、病情资料,分析全区血吸虫病流行态势、疫情分布.结果 2000~2010年,人群感染率发生2000的高峰后又出现三次波动,分别在2003年、2005年和2009年,但总体呈下降趋势.急感病例仅在2000年出现1例,其他年份均无急感发生.钉螺面积在2000~2003年间较稳定,2004年出现回升,2007年出现小波动.结论 11年来,新田镇人群感染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已控制在较低水平;但钉螺面积复现,致使总面积增加,形势严峻.提示全区血防工作要结合疫情特点,加强钉螺的监控,做好区域性防治规划,确保防治成果.
作者:王跃明;黄倪莉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血吸虫病患者肝纤维化状况,为防治工作提供指导.方法 对156例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进行B超检查,了解肝纤维化状况,按TDR推荐的方案分级,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156例病人按年龄分组,25~44岁组有37例,肝纤维化分级均为Ⅰ级.45~64岁组有83例,Ⅰ级77例,占928%;Ⅱ级6例,占7.2%.65~77岁组36例,Ⅰ级21例,占58.3%;Ⅱ级13例,占36.1%;Ⅲ级2例,占56%.按照肝实质分级,Ⅰ级135例,占86.5%;Ⅱ级19例, 与12.2%;Ⅲ级2例,仅占1.3%.结论 经过多年的防治,云南省血吸虫病患者的病情总体水平降低.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与年龄有关,随着患者年龄增长,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增加.
作者:李芹翠;陈桂群;黄明皓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安徽绩溪县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患者医疗救治的家庭经济负担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医疗救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设计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的经济负担与影响因素个案调查表,由2名经过培训的医师进行逐项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近三年其它疾患治疗和经济负担、晚血治疗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及救助情况、家庭经济背景情况等.结果 91例晚血病人,平均年龄为71.43±6.60岁;92.3%病人有2次以上晚血治疗史;59例伴有心血管疾病、胆囊炎等并发症,并发有两种以上疾病者39例.91例病人晚血医疗费用共计848669.1元,人均9326.03元;59例并发有其它慢性疾病者,有52例还因其它疾病进行过住院治疗,共计住院医疗费用451350元,人均8679.81元.住院医疗费用由个人承担434550元,人均个人承担8520元,占总费用的96.28%.经主成分回归分析,对患者经济负担的影响主要有文化程度、家庭人口数、临床类型、并发症和夹杂症、主要成员的情况、基本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障等因素.结论 晚血病人均为高龄老人,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很多伴发多种严重慢性疾病.每年的疾病治疗费用负担相当沉重,需要政府的医疗救治帮助,才能安度晚年.
作者:张莲子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安徽枞阳县内陆地区实施“改水改厕、以机代牛”血防项目后,当地血吸虫病的主要传染源情况.方法 通过对仪山内陆地区2002~2008年钉螺调查结果分析,对试区人群进行查病,了解人群血吸虫病感染情况,了解试区有螺环境野粪污染及野生动物感染情况.结果 试区2002~2008年均查到感染性钉螺,2007年和2008年感染性钉螺密度分别为0.0568只/0.11m2和0.0112只/0.11m2;2008年试区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0.24%,野粪调查狗粪阳性率6.89%,野鼠血吸虫感染率14.28%.结论 枞阳县仪山内陆地区在实施“改水改厕、以机代牛”血防项目后,消除了人及耕牛血吸虫病传染源,但其它传染源依然存在,其主要传染源可能是狗和野鼠,提示实施“三改”尚不能完全阻断血吸虫病流行,在内陆地区应力争消灭钉螺,同时也要减少其它传染源的污染.
作者:王晓可;唐礼胜;程桂石;程健;周伟;陈金生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山丘地区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 在1个山丘地区选择1个较严重流行村,实施“以机代牛”、“家畜圈养”、“改建卫生厕所”等控制传染源措施,观察措施实施前后血吸虫病疫情变化情况.结果 在10个有钉螺村民组改建厕所486座,改建率为93.6%,耕牛32头全部被淘汰,230只山羊均被圈养.通过连续4年观察,居民血吸虫病免疫学检查阳性率由15.7%逐年下降至3.3%,病原学检查没有检出阳性病人和病畜,也未检获到感染性钉螺.结论 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很好的预防血吸虫病效果.
作者:沈学奇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研究双氢青蒿素哌喹片和复方磷酸萘酚喹片治疗恶性疟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将联合国驻西非利比里亚维和中国二级医院收治的66例轻型恶性疟患者分为双氢青蒿素哌喹片治疗组和复方磷酸萘酚喹片治疗组,各33例,分别采用双氢青蒿素哌喹片及复方磷酸萘酚喹片进行抗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包括治愈率、复燃率、平均原虫转阴时间和平均退热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双氢青蒿素哌喹片治疗组和复方磷酸萘酚喹片治疗组患者的平均原虫转阴时间分别为(45.2±17.7)h和(48.3±19.1)h,平均退热时间分别为(25.5±8.7)h及(27 9±7 8)h,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治愈率均为97%,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复燃率均为3%,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复方磷酸萘酚喹片治疗组(21.2%)高于双氢青蒿素哌喹片治疗组(12.1%)(P<0.05),但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停药后均自行缓解.结论 双氢青蒿素哌喹片和复方磷酸萘酚喹片治疗恶性疟治愈率高,复燃率低,无严重不良反应,均可作为治疗轻型恶性疟的一线药物.
作者:王帅;杨永昌;张利群;杨梅;陈秀峰 刊期: 201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