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34例晚期血吸虫病超声检查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对照分析

徐晖;杨月

关键词:晚期血吸虫病, 超声,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摘要:目的 超声检查血吸虫性肝纤维化与血清学肝纤维化指标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 对334例晚期血吸虫病进行超声肝纤维化分级、门脉内径、腹水与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蛋白(Ⅳ-C)指标检查.结果 超声检查的客观指标与血清学肝纤维化指标呈正相关.结论 超声检查能反映肝纤维化严重程度,是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非创伤性检查的重要手段.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杂志相关文献
  • Kato-Katz法涂片数与肠道蠕虫卵的检出效果

    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是WHO推荐的肠道蠕虫卵检测方法,其操作简便且可进行定量分析,我国两次人体寄生虫抽样调查以及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等都使用该法.然而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粪量少,仅41.7mg,影响该法的敏感性.因此,改良加藤厚涂片法的漏检,特别是低感染度时的漏检一直是受关注的问题.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在进行定量研究时,计算每克粪便虫卵数(EPG)需根据不同涂片数乘以一定的系数,以不同涂片数计算出的EPG差异度有多少?为此,我们在土源性线虫病监测工作中使用Kato-Katz法3张涂片查病,并进行了统计分析,比较了不同涂片数的检出率及不同涂片数计算EPG结果的差异.

    作者:罗俊平;郭见多;周利;朱磊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合并人型支原体感染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本地区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对9种抗菌药的敏感性及Uu合并人型支原体(MH)感染后的耐药性变化.方法 支原体鉴定及药敏采用体外液体培养法.试剂盒由珠海丽珠生物公司提供.实验步骤按试剂盒操作手册进行.结果 检测出Uu单独感染阳性病例33例,UU合并MH感染病例27例.Uu合并MH感染组对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耐药率较Uu单独感染组的耐药率显著性增加(P<0 05);而对强力霉素、美满霉素、交沙霉素、氧氟沙星、左氧沙星司帕沙基的耐药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 对Uu合并MH感染者,应首选美满霉素和强力霉素,选择应用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司帕沙星、交沙毒素;而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则不宜选用.

    作者:董春雷;吴婷婷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2009年安徽巢湖市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报告

    为了掌握安徽巢湖市血吸虫病的疫情动态,了解流行规律和影响因素,根据《安徽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统一要求和安排,及时开展并按时完成了各项监测工作,现将2009年疫情监测结果报告如下:内容与方法一、监测点的分布按照《安徽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结合巢湖市血吸虫病流行的特点,由市县(区)血吸虫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本地区流行村的主要流行类型和疫情类别,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择8个有代表性的流行村作为监测点.其中疫情控制村5个、传播控制村2个、传播阻断村1个.分布在全市无为县、和县、居巢区3个县(区)8个乡镇.

    作者:陈育翠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1994~2009年安徽歙县残存钉螺复现趋势分析

    安徽歙县于1993年通过考核,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随后进入巩固监测阶段,主要任务是制订方案、开展螺情调查、灭螺、病情监测和健康教育工作[1].1994年始连续14年复现残存钉螺.为了探讨残存钉螺复现规律,预测钉螺可能复现的年份、地点,为制订螺情调查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从钉螺复现面积大小,复现间隔年数,有螺环境类型[2]等方面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根据1994~2009年螺卡记录,按照不同年份、类型、乡镇,统计钉螺复现面积,填写统一设计的调查表,并将所有资料用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

    作者:胡新三;肖汉民;方卫星;许家勤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驻西非维和二级医院采用两种药物治疗恶性疟66例临床研究

    目的 比较研究双氢青蒿素哌喹片和复方磷酸萘酚喹片治疗恶性疟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将联合国驻西非利比里亚维和中国二级医院收治的66例轻型恶性疟患者分为双氢青蒿素哌喹片治疗组和复方磷酸萘酚喹片治疗组,各33例,分别采用双氢青蒿素哌喹片及复方磷酸萘酚喹片进行抗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包括治愈率、复燃率、平均原虫转阴时间和平均退热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双氢青蒿素哌喹片治疗组和复方磷酸萘酚喹片治疗组患者的平均原虫转阴时间分别为(45.2±17.7)h和(48.3±19.1)h,平均退热时间分别为(25.5±8.7)h及(27 9±7 8)h,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治愈率均为97%,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复燃率均为3%,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复方磷酸萘酚喹片治疗组(21.2%)高于双氢青蒿素哌喹片治疗组(12.1%)(P<0.05),但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停药后均自行缓解.结论 双氢青蒿素哌喹片和复方磷酸萘酚喹片治疗恶性疟治愈率高,复燃率低,无严重不良反应,均可作为治疗轻型恶性疟的一线药物.

    作者:王帅;杨永昌;张利群;杨梅;陈秀峰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安徽枞阳县实施“改水改厕、以机代牛”血防项目后血吸虫病传染源的调查

    目的 了解安徽枞阳县内陆地区实施“改水改厕、以机代牛”血防项目后,当地血吸虫病的主要传染源情况.方法 通过对仪山内陆地区2002~2008年钉螺调查结果分析,对试区人群进行查病,了解人群血吸虫病感染情况,了解试区有螺环境野粪污染及野生动物感染情况.结果 试区2002~2008年均查到感染性钉螺,2007年和2008年感染性钉螺密度分别为0.0568只/0.11m2和0.0112只/0.11m2;2008年试区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0.24%,野粪调查狗粪阳性率6.89%,野鼠血吸虫感染率14.28%.结论 枞阳县仪山内陆地区在实施“改水改厕、以机代牛”血防项目后,消除了人及耕牛血吸虫病传染源,但其它传染源依然存在,其主要传染源可能是狗和野鼠,提示实施“三改”尚不能完全阻断血吸虫病流行,在内陆地区应力争消灭钉螺,同时也要减少其它传染源的污染.

    作者:王晓可;唐礼胜;程桂石;程健;周伟;陈金生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2006年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费用-效果分析

    目的 为血吸虫病防治卫生经济学评估提供依据,为制订全省防治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参考.方法 调查与收集各项血吸虫病防治措施的费用情况,通过专家咨询,确定各项血吸虫病防治效果评估指标及其权重分值,并对2006年安徽省12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进行费用-效果分析.结果 除药物灭螺措施外,其它各项措施费用中人员工资的构成明显较高(55.4%~78.7%),而药品、试剂和仪器设备费用构成则较低(0.8%~25.6%).费用—效果分析比较显示有4个监测点效果—费用比偏低,这与单纯的防治效果分析呈现出明显不一致.结论 当前血吸虫病防治的投入与产出的效果、效益存在一定的偏差,其中着重需要提高钉螺控制和健康行为促进的防治效果,即加强药物灭螺的质量控制和改水、改厕等卫生行为促成,从而提高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效益.

    作者:杨卫平;高风华;张诚;姚光秀;朱磊;方国仁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诱饵载体的构建及酵母表达

    目的 构建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真核表达载体,并在酵母细胞中进行表达. 方法 以实验室保存质粒为模板,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HBcAg基因,克隆到pGEM-T载体.测序正确后酶切并连接至酵母表达载体pGBKT7中,转化酵母菌AH109,在色氨酸缺陷型培养基(SD/-Trp/Kana)上筛选阳性菌落后大量表达并提取重组蛋白,再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 成功构建酵母表达载体pGBKT7-HBcAg,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重组蛋白在酵母细胞中正确表达.结论 利用真核表达载体在酵母细胞中成功表达HBcAg蛋白,为研究HBV合并代谢性疾病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晓春;许礼发;张超;李朝品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2010年云南大理州血吸虫病疫情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云南大理州2010年血吸虫病疫情现状、评价防治效果,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制定《大理州血吸虫病监测方案》,按要求开展疫情监测工作.结果 全州共确定7个疫情监测点,分布于5个血吸虫病重点流行县(市),监测点的居民感染率0.68%;家畜平均感染率0.49%;钉螺面积176044m2,活螺平均密度0.1773只/0.11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 大理州2010年的血吸虫病疫情总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但在少数局部地区疫情出现小幅波动,应引起重视.

    作者:王尚位;戴文新;陈绍荣;罗秉荣;陈凤;李科荣;李天美;段玉春;马俊华;方文;陈泽;赵申华;王海英;杨华;张剑平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1954~2008年云南鹤庆县血吸虫病防治回顾

    了解和掌握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和疫情变化特征,是有效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的基础和前提[1].为总结云南鹤庆县1954~2008年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历史、经验与教训,为今后制订更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1954~2008年鹤庆县的血吸虫病防治历程及对策进行了回顾,分述如下.方法收集鹤庆县血吸虫病流行区的基本情况,1954~2008年血吸虫病防治查治病、查灭螺资料.收集1954~2008年鹤庆县不同时期血吸虫病防治情况,采用的防治对策、措施和取得的效果.收集的资料整理后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

    作者:李炳桂;李文豹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安徽绩溪县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经济负担与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安徽绩溪县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患者医疗救治的家庭经济负担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医疗救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设计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的经济负担与影响因素个案调查表,由2名经过培训的医师进行逐项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近三年其它疾患治疗和经济负担、晚血治疗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及救助情况、家庭经济背景情况等.结果 91例晚血病人,平均年龄为71.43±6.60岁;92.3%病人有2次以上晚血治疗史;59例伴有心血管疾病、胆囊炎等并发症,并发有两种以上疾病者39例.91例病人晚血医疗费用共计848669.1元,人均9326.03元;59例并发有其它慢性疾病者,有52例还因其它疾病进行过住院治疗,共计住院医疗费用451350元,人均8679.81元.住院医疗费用由个人承担434550元,人均个人承担8520元,占总费用的96.28%.经主成分回归分析,对患者经济负担的影响主要有文化程度、家庭人口数、临床类型、并发症和夹杂症、主要成员的情况、基本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障等因素.结论 晚血病人均为高龄老人,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很多伴发多种严重慢性疾病.每年的疾病治疗费用负担相当沉重,需要政府的医疗救治帮助,才能安度晚年.

    作者:张莲子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解脲支原体及阴道毛滴虫感染与宫颈糜烂相关性调查

    目的 了解芜湖市部分事业单位妇女中宫颈糜烂的发病情况及解脲支原体、阴道毛滴虫与宫颈糜烂的相关性,为宫颈糜烂的有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用阴道窥阴器检查宫颈糜烂情况.收集阴道及宫颈分泌物,用悬滴法及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阴道毛滴虫及解脲支原体.结果 宫颈糜烂的发病率为66.667%;解腺支原体的阳性率为61.167%;阴道毛滴虫的感染率为8.333%.解脲支原体阳性组中,宫颈糜烂的发病率为88.828%、阴道毛滴虫的感染率为10.899%(与解脲支原体阴性组的发病率及感染率相比,均P<0.05).在解脲支原体阳性伴阴道毛滴虫感染的人群中,宫颈糜烂发病率为97.500%(与解脲支原体阴性伴阴道毛滴虫感染人群的发病率相比,P<0.05).结论 在解脲支原体阳性的妇女中,阴道毛滴虫感染可能是宫颈糜烂的重要原因之一.治疗宫颈糜烂时必须同时对解脲支原体及阴道毛滴虫进行联合、足量治疗.

    作者:储德莉;唐媛媛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腹水型晚期血吸虫病伴糖代谢异常的临床护理

    晚期血吸虫病(以下简称“晚血”)是由于血吸虫卵沉积于肝脏引起门静脉高压造成慢性肝损害所致.腹水是肝功能失代偿的一种表现,因此腹水型晚血是较严重的临床疾患.肝脏是葡萄糖代谢的重要器官,当其功能因晚血而受损时,往往影响其正常代谢,甚至出现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症,一般将这种继发肝损害而引起的糖尿症称为肝源性糖尿病.现对我院腹水型晚血住院患者出现糖代谢异常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总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2005年2月~2006年11月住院的晚血患者共计304例.出现空腹血糖升高的腹水型晚血患者53例,其中男25例、女28例;年龄20~77岁;肝源性糖尿病26例,男13例、女13例,年龄37~76岁;并发糖尿病时晚血腹水病程1~10年,肝源性糖尿病病程为1个月至5年.

    作者:韩秀梅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334例晚期血吸虫病超声检查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对照分析

    目的 超声检查血吸虫性肝纤维化与血清学肝纤维化指标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 对334例晚期血吸虫病进行超声肝纤维化分级、门脉内径、腹水与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蛋白(Ⅳ-C)指标检查.结果 超声检查的客观指标与血清学肝纤维化指标呈正相关.结论 超声检查能反映肝纤维化严重程度,是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非创伤性检查的重要手段.

    作者:徐晖;杨月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2010年安徽南陵县弋丰村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分析

    弋丰村位于安徽南陵县东部的柏山渠灌区,2010年全村17个村民组836户,总人口2951人,常住人口1149人;耕地面积约2218亩,水亩面积1534亩;农业生产以水稻、蔬菜种植为重,家畜主要有牲猪、耕牛,猪均实行圈养,农业生产以机械耕种为主.主要收入为外出劳务、经商、农业生产等,年人均收入5 700元;居民生活饮用水主要为地下水与自流灌溉渠水.为了准确掌握国家级监测点弋丰村血吸虫病疫情流行现状与动态变化,分析血吸虫病流行影响因素,科学评价防治效果,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0年我县继续按“监测方案”要求,开展弋丰村血吸虫病疫情监测工作.现将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胡金昌;邓玉军;崔伟;贝康林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洪涝灾害对钉螺扩散的影响及防控措施

    随着气候变暖,人口膨胀,工业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类不合理或过量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日益恶化,洪涝灾害发生的频度、广度和强度越来越大,其对传染病流行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在各种传染病中,洪涝灾害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对钉螺扩散的影响为显著.一、洪涝灾害对钉螺扩散的影响尽管钉螺扩散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但洪涝灾害是造成钉螺扩散的主要因素之一[1~5].

    作者:操治国;汪天平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156例血吸虫性肝纤维化B超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血吸虫病患者肝纤维化状况,为防治工作提供指导.方法 对156例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进行B超检查,了解肝纤维化状况,按TDR推荐的方案分级,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156例病人按年龄分组,25~44岁组有37例,肝纤维化分级均为Ⅰ级.45~64岁组有83例,Ⅰ级77例,占928%;Ⅱ级6例,占7.2%.65~77岁组36例,Ⅰ级21例,占58.3%;Ⅱ级13例,占36.1%;Ⅲ级2例,占56%.按照肝实质分级,Ⅰ级135例,占86.5%;Ⅱ级19例, 与12.2%;Ⅲ级2例,仅占1.3%.结论 经过多年的防治,云南省血吸虫病患者的病情总体水平降低.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与年龄有关,随着患者年龄增长,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增加.

    作者:李芹翠;陈桂群;黄明皓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安徽望江县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抽样调查

    为了摸清望江县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的分布情况及感染程度,根据卫生部《土源性线病防治方案》(2010年版)有关要求,我们于2010年11~12月开展了农村居民土源性线虫病感染情况抽样调查,结果报告如下.内容与方法一、抽样选点按全县地理方位,选取东、西、南、北、中5个点.东为雷池乡莲花洲村,西为长岭镇南台村,南为杨湾镇杨湾村,北为赛口镇津潭村,中为华阳镇天河村.这5个村均为血吸虫病流行区.每村以自然村或村民小组为单位,整群抽取3周岁以上居民200人,受检率要求达90%以上.

    作者:徐善来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1997~2010年安徽黄山市徽州区钉螺回升情况分析

    黄山市徽州区位于安徽省南部,辖区人口10万,有7个乡镇、1个街道,51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其中3个乡镇31个行政村为血防区,有人口6.5万.经过数十年防治,1991年全区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转入巩固监测,1997~2010年相继在多个历史有螺村发现残存钉螺回升.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钉螺监测1997~2010年,采取“春查秋会”血防工作机制,“专业人员+村级血防员”联合查螺进行螺情监测.专业人员由市血防所组织,从全市7个区县血防站抽取业务骨干组成调查组进行钉螺调查.

    作者:凌志利;胡灶源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安徽肥东县输入性恶性疟疾现况与特征

    目的 了解肥东地区输入疟疾的流行现况与特征,为输入性疟疾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近几年肥东县疟疾年报表、疟疾专网报告数据、疟疾个案调查表进行统计和描述性分析.结果 肥东县近几年疟疾病例呈上升趋势,自2009年出现输入性疟疾病例,2009年、2010年输人性疟疾病例数占年疟疾发病总数的比例分别为35.29%和67.74%.输入性疟疾均为恶性疟、男性,20~39岁占74.07%,40~59岁占25.93%,<20岁组和60岁以上组均无病例;输入性疟疾发病呈散在流行.结论 肥东地区输入性疟疾形势严峻,应加大疟疾防治力度,认真做好流动人口管理,降低疟疾继发性病例发生的风险.

    作者:邵福泉;司圣霞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杂志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杂志

主管:安徽省卫生厅

主办:安徽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