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群英;麦庆怡;苏小波
目的探讨衰老与细胞内不饱和脂肪酸代谢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肝脏线粒体和微粒体,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了青年和老年大鼠肝组织、肝线粒体和微粒体中的14种脂肪酸,获取有统计意义的数据.结果 6种不饱和脂肪酸的总量占所测14种脂肪酸总量的比例,老年组均小于青年组(P<0.05).结论随着增龄,自由基介导的脂质过氧化程度不断加强,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逐渐下降.
作者:刘惠敏;骆子生;李兴发;姜玲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40例老年(≥60岁)CHF患者血清IL-10水平,以38例老年前期(50~59岁)CHF患者和30例健康老年人(≥60岁)作比较,分析老年CHF不同心衰程度间血清IL-10水平差异.结果 CHF患者血清IL-10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老年CHF患者亦低于老年前期CHF患者(P<0.001),老年CHF不同程度心衰间血清IL-10水平差异显著(F=101.41, P<0.01),且随心衰的加重而降低(P<0.05~0.01).结论 IL-10可能参与CHF的发生和病理发展过程,监测血清IL-10水平可作为判断老年CHF免疫功能和心衰病情的指标之一.
作者:许金成;王淑斐;王胜春;陈群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998年2月以来,我们采用汽化切割圈(Vapor-tome)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EVA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12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郭建民;张玉洪;王焱文;王孟春;张世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β射线内照射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例正常前列腺、14例增生前列腺及21例实施90 Sr/90 Yβ射线照射后前列腺增生组织中CD3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结果正常前列腺微血管密度为49±3.2个,微血管腔内面积为106±7.5 cm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染色阳性细胞面积为21.7±2.8 cm2;增生组前列腺微血管密度为105±19.2,微血管腔内面积为278.5±26.9 cm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染色阳性细胞面积为64.5±7.3 cm2;照射组前列腺微血管密度为64±7.6,微血管腔内面积为124.7±14.3 cm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染色阳性细胞面积为25.6±4.1 cm2.增生组与照射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β射线内照射可以抑制前列腺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合成,减少腺体内微血管的密度.
作者:马庆杰;谷欣权;孔祥波;曹霞;何小东;刘玉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近年来,线粒体DNA(mtDNA)与衰老和某些心脏疾病的研究发展较快,mtDNA突变不仅可导致器官老化,而且可引发多种心血管疾病,其结果可能是mtDNA突变造成线粒体氧化磷酸化(OXPHOS)功能障碍、ATP产生不足所致.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郝亚荣;李庚山;张永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了解中国一般人群标准化骨密度正常参考值.方法采用Lunar、Norland和Hologic三种不同厂家及型号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中国五地区一般人群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调查3 521人进行骨密度测量,所得结果均进行了标准化处理.结果确定了我国一般人群不同性别,年龄别腰椎和股骨近端的标准化的骨密度正常参考值和标准化骨峰值. 结论从而得出骨质疏松症诊断和治疗的标准化骨密度参考值.为进一步骨质疏松纵向流行病学研究打下基础.
作者:李宁华;区品中;朱汉民;杨定焯;郑如;廖二元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角膜曲率检查是应用角膜曲率计客观的检测角膜屈光力和角膜曲率半径,此种检查可对诊断角膜疾病、进行角膜屈光手术和植入人工晶体提供参考数据.本文对238例老年人进行了角膜曲率测量及分析.
作者:叶秀荣;赵红地;何桂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川续断和VitE对Alzheimer(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力及顶叶皮质内淀粉样蛋白沉积的影响.方法用行为学、免疫细胞化学结合图像定量分析手段,观察研究川续断和VitE在不同时间段对AD模型大鼠的作用.结果行为学测试表明各时间段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 P<0.01);AP-LI神经元主要分布在顶叶皮质的第Ⅲ、Ⅳ、Ⅴ层,在脑血管壁上也见有β-AP沉积;图像分析提示,川续断和VitE处理AD大鼠后,顶叶皮质内淀粉样蛋白样免疫反应(AP-LI)神经元的截面积和光密度都有减少和降低,与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 P<0.01),同时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这种变化更加明显.结论川续断可能具有与VitE相似的抗AD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和清除β-AP沉积和抗细胞过氧化作用而实现的.
作者:钱亦华;胡海涛;杨杰;陈新林;杨广德;胡晓丹;周佽想;张樟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尼尔雌醇对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从而为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2-DM)患者提供预防和辅助治疗的新方法.方法选取绝经后女性2-DM患者18例,给予尼尔雌醇替代治疗(ERT)(2mg/2 w)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及胰岛素敏感指数(SI)等指标.结果 ERT后FBG及FINS有明显下降;而更年期症状评分、SHBG、SI等均有明显升高.结论尼尔雌醇能升高绝经后2-DM患者的SI和SHBG,降低其FBG 及FINS,减轻胰岛素抵抗,稳定糖代谢,从而有预防和辅助治疗2-DM的作用.
作者:吴雪清;李海鹰;叶碧绿;叶真;孙玉秀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甲状腺激素(TH)水平对老年人骨代谢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健康老人40例作为治疗组,选择健康老人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及甲亢老人28例作为甲亢对照组.治疗组每日服甲状腺片10 mg,连服6个月.所有受试者均检测FT3、FT4血清钙(Ca),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及尿羟脯氨酸/肌酐(Hop/Cr).结果甲亢对照组血清Ca、ALP、BGP及Hop/Cr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与FT3、FT4水平呈正相关;治疗组经小剂量TH治疗后,可使血清TH水平升高,但骨代谢指标Ca、ALP、BGP及Hop/Cr改变不显著,与FT3、FT4水平呈零相关.结论过量TH(如甲亢)可使骨代谢指标升高,而小剂量TH的补充治疗可升高血清中TH水平,但对骨代谢指标无影响.
作者:刘广钊;何飞屏;梁杏欢;秦映芬;梁季鸿;冼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90 Sr/90 Y β射线腔内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 Sr/90 Y治疗器活性区置于尿道前列腺段,实施β射线腔内照射,剂量为30~50 Gy,治疗37例前列腺增生病人,治疗后随访3个月.结果治疗2 w后,26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7例有所好转,4例改善不明显.治疗前后大尿流率、膀胱残余尿、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及前列腺体积均发生明显的变化(P<0.01).结论放射性核素90 Sr/90 Y腔内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效果显著,尤其适用于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及高危的前列腺增生病人.
作者:孔祥波;谷欣权;何小东;刘玉星;马庆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比较Alzheimer病(AD)患者与血管性痴呆(VD)患者及健康老年人(NC)血小板功能的不同.方法采用玻璃球旋转法、比浊法、流式细胞术等分别检测24例AD患者和12例VD患者及13例NC的血小板粘附率(PAdT)、血小板聚集率(PAgT)以及血小板膜糖蛋白(GMP)CD41、CD62p和CD63的阳性表达率.结果 AD组PAdT、PAgT、CD41、CD62p和CD63的检测值分别为32%±14%、39%±16%、12.21%±3.26%、 7.65%±2.68 %、22.37%±6.89%;VD组上述各项检测值分别为20%±9%、27%±14%、7.62%±2.43%、4.87%±1.94%、18.96%±4. 6%.NC组上述各项检测值分别为21%±8%、28%±12%、8.72%±2.32%、4.99%±1.98%、17.74%±4.26%.结论 AD患者血小板处于激活状态,血小板粘附、聚集、释放等功能增强,这可能与AD患者血浆中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和β-淀粉样肽(βA4)浓度增高有关,故血小板活化与AD的发病机制有关.
作者:毕胜;王德生;赵庆杰;张昱;吴江;林春艳;潘尚哈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细胞因子作用的靶细胞中存在的蛋白酪氨酸激酶(PTK)可以介导细胞因子与其受体结合后的信号蛋白分子级联活化反应.JAK(Janus kinase)是一种重要的PTK.细胞因子与受体结合后激活JAK,进而激活“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应激反应也能激活JAK-STAT信号传导,再诱导目的基因表达.近来研究表明,JAK-STAT途径是人体内生理和病理反应的共同通路之一,与多种疾病发病及防治密切相关.
作者:王关嵩;钱桂生;关崧;蔡文琴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本文收集我院近3年老年脑血管病人住院期间发生肺内感染60例,现就其发病机制、病原体、死亡原因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张家武;孙国强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西比灵对脑梗塞患者脑血流速度、红细胞变形指数DI和血小板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的影响.方法对31例脑梗塞患者常规治疗加西比灵10 mg每晚口服,于治疗前后检测TCD、DI和CD63,并与常规治疗组对照.结果治疗后西比灵组左侧大脑中动脉血流增加高于对照组(P<0.05),基底动脉流速增加更显著(P<0.01).西比灵组DI增加显著(P<0.01),CD63降低显著(P<0.01).结论西比灵可明显增加脑血流,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抑制血栓形成.
作者:曼淑梅;肖瑾;范宇;牛世贵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本文旨在讨论抗菌药临床应用情况,为老年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提供依据.
作者:裴泓波;白亚娜;闫波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D-核糖的可能的保健功能,为进一步应用积累实验数据.方法 (1)以果蝇为研究对象,观察D-核糖对果蝇寿命和性活力的影响;(2)以小鼠为动物模型,观察D-核糖对小鼠耐缺氧时间的影响.结果一定浓度的D-核糖可显著延长果蝇的寿命和增强果蝇的性活力、提高小鼠的耐缺氧能力.结论 D-核糖可能具有一定的延缓衰老和增强耐缺氧能力的作用.
作者:秦海宏;王小平;郭俊生;许亚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研究表明,吸烟是脑卒中的一种危险因素[1],本文测定血液流变学、血脂、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等参数探讨吸烟对脑梗塞患者的不良影响.
作者:王凯;何群;严庆惠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II-I型受体(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关系,并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酶解(PCR-RFLP)的方法检测40例健康人和9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其中31例合并冠心病,37例合并脑梗塞患者)的AT1R基因型;生化技术测定血脂水平.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病组、合并冠心病组及合并脑梗塞组的C等位基因频率14.6%、14.5%和10.8%,分别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7%(P<0.05);带有C等位基因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无论是否合并冠心病、脑梗塞,其血浆LP(a)水平均增高.结论提示AT1R基因可能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重要遗传因素,AT1R基因可能参与脂质的调节.
作者:钟亚;哈黛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近年来,研究证实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与骨吸收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1],而血清骨钙素(BGP)水平是评价骨转换率的指标之一[2].本文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美国NORLAND XR-36)测定了42例老年2型糖尿病(2-DM)患者的骨密度(BMD),并检测了血清IL-6、TNFα和BGP,旨在探讨老年2-DM患者骨改变的病因和机制,为其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作者:韩萍;吴红;吴波;刘英敏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