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喂饲转HJC-1和G6-EPSPS基因大米大鼠主要营养素吸收利用率试验研究

刘洪亮;王洋;张明月;王静;姜文玲

关键词:转基因大米, HJC-1基因, G6-EPSPS基因, 营养素, 吸收利用率, 大鼠
摘要:目的 研究转HJC-1和G6-EPSPS基因大米大鼠主要营养素吸收利用率.方法 将1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即转基因大米低、中、高剂量3个组,亲本对照低、中、高剂量3个组和饲养对照组,相应饲料喂养7d.比较各组大鼠蛋白质功效比值及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纤维素的表观消化率等.结果 除雄性亲本高剂量组蛋白质功效比值高于饲养对照组外,其他各组蛋白质功效比值与饲养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除雌鼠转基因低剂量组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和雄鼠亲本低剂量组的脂肪表观消化率外,其他各组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脂肪表观消化率、碳水化合物表观消化率、纤维素表观消化率均高于饲养对照组(P<0.01);转基因各组与相应亲本对照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喂饲转HJC-1和G6-EPSPS基因大米和亲本对照大米的大鼠主要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纤维素)吸收利用率基本具有实质等同性.
环境与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喂饲转HJC-1和G6-EPSPS基因大米大鼠主要营养素吸收利用率试验研究

    目的 研究转HJC-1和G6-EPSPS基因大米大鼠主要营养素吸收利用率.方法 将1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即转基因大米低、中、高剂量3个组,亲本对照低、中、高剂量3个组和饲养对照组,相应饲料喂养7d.比较各组大鼠蛋白质功效比值及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纤维素的表观消化率等.结果 除雄性亲本高剂量组蛋白质功效比值高于饲养对照组外,其他各组蛋白质功效比值与饲养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除雌鼠转基因低剂量组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和雄鼠亲本低剂量组的脂肪表观消化率外,其他各组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脂肪表观消化率、碳水化合物表观消化率、纤维素表观消化率均高于饲养对照组(P<0.01);转基因各组与相应亲本对照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喂饲转HJC-1和G6-EPSPS基因大米和亲本对照大米的大鼠主要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纤维素)吸收利用率基本具有实质等同性.

    作者:刘洪亮;王洋;张明月;王静;姜文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喂饲转HJC-1和G6-EPSPS基因抗虫耐草甘膦大米大鼠亚慢性毒性试验

    目的 研究喂饲转HJC-1和G6-EPSPS基因抗虫耐草甘膦大米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方法 将140只健康6~8周龄SPF级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7组,分别为饲养对照组和低(17.5%)、中(35%)、高(70%)剂量转基因大米组及低(17.5%)、中(35%)、高(70%)剂量亲本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采用饲喂方式染毒,连续饲养90d.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测定体重、进食量;在实验中期(第45天)和实验结束时(第90天)检测血液学和血生化指标,在实验结束后测定各主要脏器重量,计算脏器系数;并进行脏器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各剂量组动物的体重均呈增长趋势,转基因组、亲本对照组与饲养对照组每周体重及体重总增重、每周进食量、总食物利用率以及中、末期的血液学和血生化指标,各主要脏器系数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比较,均未发现有生物学意义的改变.结论 未发现喂饲转HJC-1和G6-EPSPS基因抗虫耐草甘膦大米对大鼠具有亚慢性毒性.

    作者:王晓军;王静;刘洪亮;张力;姜文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5-氮杂-2'-脱氧胞苷和曲古抑酶素A对亚砷酸钠处理细胞中DNMT1和HDAC1基因转录及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5-氮杂-2'-脱氧胞苷(5-AZA-dC)和曲古抑酶素A(TSA)对亚砷酸钠(NaAsO2)处理的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中DNA甲基转移酶1(DNMT1)、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 C1)基因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25 μmol/L NaAsO2重复间隔染毒HaCaT细胞72 h(25 μmol/L NaAsO2处理24h,隔天再次进行相同处理,共处理3次),再分别以1.5、3.0、6.0 μmol/L 5-AZA-dC作用于NaAsO2处理细胞72 h,125、250、500 nmol/L TSA作用于NaAsO2处理细胞48 h,以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检测DNMT1及HDA C1基因的mRNA转录,以免疫印迹分析(western blotting)检测DNMT1及HDAC1蛋白表达.设不进行任何处理的细胞为空白对照,仅染砷的细胞为阳性对照.结果 1.5、3.0、6.0 μmol/L 5-AZA-dC作用于NaAsO2处理细胞后,DNMT1及HDAC1 mRNA转录相对表达量与仅染砷的阳性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NMT1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与仅染砷的阳性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AC1蛋白相对表达量与仅染砷的阳性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5、250、500 nmol/L TSA作用于NaAsO2处理细胞后,DNMT1及HDAC1 mRNA转录相对表达量与仅染砷的阳性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NMT1及HDAC1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与仅染砷的阳性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AZA-dC能抑制砷所致的DNMT1蛋白高表达,TSA能抑制砷所致的DNMT1及HDAC1蛋白高表达,这为进一步探索砷中毒的表观遗传学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潘雪莉;张爱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大气细颗粒物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氧化损伤作用的研究

    目的 研究大气细颗粒物(PM2.5)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氧化损伤的作用.方法 将16-HBE分别暴露于8、16、32、64、128 μg/ml的于广州灰霾天气采集的大气PM2.5中24、48、72 h,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含量,并与本课题组前期检测的细胞凋亡和DNA损伤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染毒24、48、72 h后,与对照组相比,64、128 μg/ml染毒组8-OHdG含量均明显增加(P<0.05);与染毒24 h相比,128 μg/ml染毒72 h组8-OHdG含量明显增加(P<0.05).氧化损伤与细胞DNA损伤和凋亡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细胞DNA损伤与凋亡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 大气PM2.5可导致16-HBE氧化损伤,氧化损伤可能是PM2.5引起呼吸道损伤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覃辉艳;彭晓武;李琴;黄炯丽;梁桂强;杨晓波;韦小敏;邹云锋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卵磷脂和吐温80中和化妆品中防腐剂及影响细菌生长研究

    目的 检验《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中卵磷脂和吐温80的用量对化妆品中细菌生长的影响及是否具有中和防腐剂的作用.方法 选用三种不同性状的检测合格的送检化妆品,用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加标于三种化妆品中,用生理盐水和添加卵磷脂和吐温80的生理盐水进行稀释后检测,结果用《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中规定的菌落总数的检验方法进行计数分析.结果 用两种稀释方式对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膏剂化妆品所含防腐剂对两种细菌均有抑制作用,1 g/L卵磷脂和7g/L吐温80可以完全中和防腐剂对铜绿假单胞菌的影响,但不能完全中和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影响;霜剂化妆品所含防腐剂对加标的两种细菌均无抑制作用;未添加防腐剂的粉剂化妆品性状不影响对加标细菌的检测.结论 卵磷脂和吐温80对加标于化妆品中两种细菌的生长无影响,对化妆品中的防腐剂起到明显的中和作用,但在化妆品防腐剂允许添加剂量内,1g/L卵磷脂和7g/L吐温80尚不能完全中和部分防腐剂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作者:高飞;张庆生;崔生辉;孙宗科;陈西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转HJC-1和G6-EPSPS基因抗虫耐除草剂大米对BN大鼠致敏性评价

    目的 利用BN大鼠对转HJC-1和G6-EPSPS基因抗虫耐草甘膦大米进行致敏性评价.方法 42只BN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6只,分别为溶剂对照组、饲养对照组、亲本大米组、转基因大米组、HJC表达蛋白组、G6表达蛋白组和阳性对照组.转基因大米组喂饲含70%转HJC-1和G6-EPSPS基因大米饲料,亲本大米组喂饲含70%的9746亲本大米饲料,表达蛋白组每天每只动物分别灌胃给予1.0 mg/ml HJC和G6蛋白各1 ml,阳性对照组每天每只灌胃给予1.0 mg/ml OVA溶液1 ml,溶剂对照组每天每只灌胃给予PBS 1 ml,连续42 d.各组动物饲料均不含卵蛋白.观察动物体重、行为、毛色、分泌物等毒性表现及死亡情况,每周称重并记录体重,分别于第28天和第42天使用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抗体IgG和IgE水平,试验结束时称重并计算脾和胸腺脏器系数.结果 实验期间各组动物进食正常,活动自如,未出现生病或死亡,各组动物体重及总增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溶剂对照组和饲养对照组比较,HJC和G6表达蛋白组、转基因大米组血清IgG、IgE抗体水平及脾和胸腺脏器系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阳性对照组血清IgG、IgE抗体水平高于溶剂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食品喂饲及灌胃给予表达蛋白未发现转HJC-1和G6-EPSPS基因抗虫耐草甘膦大米对BN大鼠血清IgG和IgE抗体水平及免疫器官产生不良影响,未见其对BN大鼠具有潜在致敏性.

    作者:王静;李瑞;刘洪亮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聚碳酸酯塑料瓶材中双酚A的氧化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快速测定法

    目的 建立了一种灵敏、简便的检测聚碳酸酯塑料瓶材中双酚A的电化学分析方法.方法 制备氧化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于0.2~0.8V对双酚A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进行研究,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于0.2~0.8V优化检测条件并对双酚A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氧化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对双酚A有明显的电催化作用,氧化峰电流Ip( 10-5A)与双酚A浓度(c,nmol/L)在50~1 000 n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Ip=-1.147-0.005 89c,相关系数为0.996,检出限为41 nmol/L.回收率为97.7%~103.7%.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样品中双酚A的测定.

    作者:罗宿星;伍远辉;代小容;雷秀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南宁市集中消毒机构的公共用品清洗消毒效果调查

    为了解南宁市集中消毒机构公共用品消毒效果,于2009-2011年对南宁市33家公共用品消毒机构按照《消毒服务机构卫生规范》和《南宁市公共用品清洗消毒管理办法》进行评价.

    作者:张东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转FBP7-iaaM基因棉籽表达蛋白的小鼠急性经口毒性研究

    目的 探讨转FBP7-iaaM基因棉籽表达蛋白的急性经口毒性.方法 选择体重18~22 g的SPF级健康昆明小鼠16只,雌雄各半.禁食16h后,以iaaM基因表达蛋白2 000 mg/kg剂量一次经口灌胃染毒,连续观察2周.结果 该蛋白染毒后未见明显中毒症状,两周内未出现死亡.结论 iaaM基因表达蛋白对小鼠急性经口毒性LD50>2 000 mg/kg.

    作者:崔维琪;王静;姜文玲;刘英华;张力;王晓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重组人乳铁蛋白在体外模拟胃肠环境中稳定性研究

    目的 研究重组人乳铁蛋白(recombinant human lactoferrin,rHLF)分别在体外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中的消化稳定性.方法 采用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在体外建立模拟胃肠环境消化体系,测定重组人乳铁蛋白在胃肠环境中的稳定性.重组人乳铁蛋白在模拟胃、肠液中的浓度分别为5.0和2.0 mg/ml.在重组人乳铁蛋白与模拟胃/肠液反应后的0、15、30 s和1、2、5、10、20、30、60 min取样,根据SDS-PAGE凝胶电泳结果,判断重组人乳铁蛋白在模拟胃、肠液环境中的稳定性.结果 重组人乳铁蛋白在体外模拟胃液中2 min内降解,在模拟肠液中60 min内不能完全降解.结论 重组人乳铁蛋白在体外模拟人体胃肠环境中易被降解消化.

    作者:王晓军;王静;张力;刘洪亮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汉坦病毒G1糖蛋白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的构建

    目的 构建汉坦病毒HTN型和SEO型G1糖蛋白的毕赤酵母表达系统.方法 应用RT-PCR法扩增汉坦病毒Z10株和L99株编码G1包膜糖蛋白的基因,将扩增产物分别与pMD 18-T simple载体连接,经序列分析后双酶切,定向克隆入载体pPICZoαA,继而用BstXI酶切线性化重组质粒并电转化入P.pastoris X33感受态细胞,用Zeocin筛选转化子进行鉴定.结果 PCR扩增产物Z10株为1 937bp、L99株为1 991bp,与T载体相连测序结果与GenBank相应序列比较,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5%和99.7%,其编码蛋白质二级结构均无改变.定向克隆毕赤酵母表达载体获得pPICZαA-Z10G1和pPICZαA-L99G1,分别电转化得到巴氏毕赤酵母重组菌株PpX33-Z10G1和PpX33-L99G1,提取其基因组DNA经PCR鉴定与预期相符.结论 成功构建汉坦病毒HTN型和SEO型G1糖蛋白毕赤酵母表达系统,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李力;杨东靖;苏旭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2009-2011年唐山市托幼机构消毒效果监测

    为了解唐山市托幼机构消毒效果,于2009-2011年对唐山市部分托幼机构依据河北省托幼机构消毒质量监测方案进行监测,项目为托幼机构室内空气、环境物体表面(包括玩具)、工作人员手、口杯、使用中消毒液、消毒剂.

    作者:李欣;王福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转人乳铁蛋白基因牛奶粉致突变性

    目的 观察转人乳铁蛋白基因牛奶粉(LF)有无致突变效应.方法 将4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8组,以2 500、5 000、10000 mg/kg的转入乳铁蛋白基因牛奶粉(LF)连续灌胃5d,以同等剂量的普通奶粉(荷斯坦奶牛)为亲本对照,并设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于小鼠首次染毒后第35天观察精子畸形率.将80只昆明种小鼠按上述剂量及分组方法分为8组.间隔24 h两次给小鼠经口灌胃,观察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采用鼠伤寒沙门菌组氨酸缺陷型TA97 、TA98、TA100、TA102四株试验菌株,LF设0.2、0.5、1.0、2.5、5.0 mg/皿5个剂量,以同等剂量的普通奶粉(荷斯坦奶牛)为亲本对照,并设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采取非代谢活化和代谢活化(加S9)两种方式进行Ames试验.结果 转人乳铁蛋白基因牛奶粉(LF)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Ames试验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未见转人乳铁蛋白基因牛奶粉(LF)有致突变效应.

    作者:张力;王静;王建武;姜淑卿;李新;张静姝;刘洪亮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转bar基因耐草胺膦油菜对五指山小型猪的亚急性毒性研究

    目的 探讨转bar基因耐草胺膦油菜对五指山小型猪的亚急性经口毒性效应,为确定人类食用安全剂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别用含10%转bar基因耐草胺膦油菜籽饲料、含10%亲本对照油菜籽饲料、常规基础饲料连续喂饲五指山小型猪30 d,观察动物一般行为表现、毒性表现和死亡情况,记录生长发育指标,检测实验前、后血常规7项、血生化12项指标,测定各主要脏器湿重及其脏器系数,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实验期间各组动物进食正常,活动自如,鼻、眼、口腔无异常分泌物,未出现生病或死亡.与对照组相比,转基因组和亲本组动物的体重、体长、体高、胸围均未见异常改变;血液学指标、血生化指标以及各主要脏器湿重及其脏器系数均未见有生物学意义的改变;大体解剖观察未见异常,各主要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改变.结论 用含转bar基因耐草胺膦油菜及亲本对照油菜的饲料喂饲小型猪,未见其对动物产生亚急性毒性反应.

    作者:王静;刘洪亮;曾强;姜文玲;况丹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转FBP7-iaaM基因棉籽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研究

    目的 观察转FBP7-iaaM基因棉籽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方法 将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7组,即FBP7-iaaM基因棉籽3个剂量(1.25%,2.5%,5%)组,非FB P7-iaaM基因棉籽3个剂量(1.25%,2.5%,5%)组和1个常规基础饲料对照组.分别喂饲相应饲料90 d,自由进食饮水,观察大鼠体重、进食量、血液学、血生化、脏器系数及脏器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各实验组动物的体重增长正常,血液学和血生化个别指标虽有统计学差异,但并无生物学意义.转基因棉籽组及亲本组脏器系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脏器病理学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 现有实验结果不能证实该FBP7-iaaM基因棉籽对大鼠有亚慢性毒性作用.

    作者:马运明;王静;姜文玲;张力;王晓军;刘英华;张静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喂饲转bar基因耐草胺膦油菜对大鼠主要营养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目的 研究转bar基因油菜喂饲对大鼠主要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粗纤维、钙)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 将140只健康SPF级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7组,即饲养对照(常规基础饲料)组和低(2.5%)、中(5%)、高剂量(10%)转基因组及低(2.5%)、中(5%)、高剂量(10%)亲本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采用喂饲方式进行染毒,连续喂饲28d.比较各组大鼠蛋白质功效比值,蛋白质、脂肪、粗纤维、钙的表观消化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转基因组和亲本组的蛋白质、脂肪、粗纤维的表观消化率虽有所改变,但无剂量-反应关系和性别一致性,转基因组与亲本对照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见其生物学意义,转基因各组和亲本各组的蛋白质功效比值和钙的表观消化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转bar基因油菜和亲本对照油菜“中双7号”的主要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粗纤维、钙)吸收利用率基本具有实质等同性.

    作者:侯常春;张明月;王静;王洋;姜文玲;卢长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转bar基因耐草胺膦油菜对五指山小型猪免疫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讨转bar基因耐草胺膦油菜对五指山小型猪免疫指标的影响,观察其是否具有免疫毒性和潜在致敏性.方法 分别用含10%转bar基因耐草胺膦油菜籽的饲料、含10%亲本对照油菜的饲料、常规基础饲料,连续喂饲五指山小型猪30 d,观察动物一般行为表现、毒性表现和死亡情况,记录体重,计算免疫器官脏器系数,以ELISA试剂盒测定实验前后血清免疫指标及肠组织组胺含量.结果 实验期间各组动物活动自如,未见腹泻等症状,未出现不适或死亡,除亲本对照组雄性胸腺系数高于对照组外(P<0.05),其余组体重和免疫器官脏器系数无异常改变.与饲养对照组相比,转基因组和亲本对照组实验前后血清IgG、IgE抗体、组胺及细胞因子IL-2、IFN-γ、IL-4、IL-10均无显著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转基因组和亲本组肠组织组胺含量均未见显著变化(P>0.05).结论 bar基因耐草胺膦油菜及其亲本对照油菜分别掺入饲料喂饲小型猪30 d,未见其对小型猪免疫指标产生不良影响.

    作者:刘洪亮;王静;曾强;李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抗草胺膦bar基因原核表达和纯化及其免疫反应性分析

    目的 实现抗草胺膦bar基因在原核表达系统中的高效表达及纯化,并分析其免疫反应性.方法 将携带bar基因的重组质粒pET28a-bar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确定佳诱导表达条件.获得的重组蛋白经镍亲和层析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测定抗体效价,以获得的抗BAR的抗血清作为一抗进行Western blot反应,检测蛋白的免疫反应性,分析该原核表达蛋白与转bar基因油菜中蛋白的等同性.结果 利用原核表达系统成功实现了BAR重组蛋白的高效表达,其适表达条件为:0.5 mmol/L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PTG)、20℃和120 r/min摇床转速诱导过夜.以纯化后的目的蛋白作为抗原免疫小鼠,得到抗BAR的抗血清.以间接ELISA法测定抗血清效价达1∶102 400,将其作为一抗进行Western blot反应,结果显示该抗体与原核表达的重组蛋白及转bar基因油菜中的BAR蛋白均能特异性结合.结论 获得了高纯度的BAR重组蛋白,制备了特异性抗BAR多克隆抗体.原核表达的重组蛋白与转bar基因油菜中的BAR蛋白具有相同的免疫反应性,为进行转bar基因产品的食用安全性评价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吕莉琨;苏旭;王静;李闻;刘洪亮;卢长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不同粒径汽车尾气颗粒物对A549细胞TNF-α等炎性因子及NF-κB的影响

    目的 探讨并比较不同粒径汽车尾气颗粒物对人肺癌上皮细胞A54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mRNA及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不同粒径(0.18~3.2 μm)汽车尾气颗粒物混悬液(1 00 μg/ml)染毒A549细胞,48 h后RT-PCR法检测细胞TNF-α 、IL-6及NF-κB(P65)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胞浆及胞核内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各染毒组细胞的TNF-α、IL-6及NF-κB(P65) mRNA表达水平均上升(P<0.05),由高到低依次为0.56~、0.32~、0.18~、1.0~和1.8~3.2 μm组,两两之间(除0.18~和0.32~μ m组之间、1.0~和1.8~3.2 μm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TNF-α、IL-6 mRNA水平与NF-κB(P65) mRNA水平显著相关(r=0.944,0.890,P<0.05).与对照组相比,除1.8~3.2 μm组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胞浆NF-κB (P65)蛋白水平均降低(P<0.05),由高到低依次为1.0~、0.18~、0.32~、0.56~μm组;而胞核NF-κB( P65)蛋白水平均升高(P<0.05),由低到高依次为1.0~、0.18~、0.32~、0.56~μm组.结论 不同粒径汽车尾气颗粒物作用于A549细胞后均可使TNF-α、IL-6、NF-κB mRNA表达升高、NF-κB活化,活化的NF-κB由细胞质进入细胞核发挥其调控炎症反应的作用.各染毒组中以0.56~μm组炎性损伤效应强,粒径是影响颗粒物毒性作用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徐雯;任飞林;黄春妍;戴兵;梅德清;江俊康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转FBP7-iaaM基因棉籽对大鼠蛋白质和脂肪及钙吸收利用率的影响

    目的 研究喂饲转FBP7-iaaM基因棉籽对大鼠主要营养素(蛋白质、脂肪和钙)吸收利用率的影响.方法 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转基因组(饲料中转FBP7-iaaM基因棉籽含量为5%)、亲本组(饲料中亲本对照冀棉14棉籽含量为5%)和饲以常规饲料的对照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均喂养14d,比较各组大鼠蛋白质功效比值,蛋白质、脂肪、钙的表观消化率等情况.结果 两性别转基因组、亲本组大鼠的蛋白质、脂肪的表观消化率及雌性大鼠钙的表观消化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但转基因组与亲本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基因组、亲本组雄性大鼠的蛋白质功效比值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喂饲转FBP7-iaaM基因棉籽和亲本对照棉籽对大鼠蛋白质、脂肪吸收利用率基本具有实质等同性.

    作者:曾强;王静;赵岩;姜文玲;李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环境与健康杂志

环境与健康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