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兆华
目的 比较分析胆管细胞性肝癌和肝细胞性肝癌的临床诊治特点,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1985年1月至2003年1月行手术探查的胆管细胞性肝癌(CC)患者90例和肝细胞性肝癌(HCC)510例临床资料.结果 CC患者和HCC患者在多种临床资料指标及病理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两者在有无乙肝病史、是否合并肝硬化、AFP阳性率、CA199阳性率、r-GT是否增高、B超表现、CT典型表现以及姑息性切除率及其术后1、3、5年生存率等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在发病年龄、临床首发症状、根治性手术切除率及其术后1、3、5年生存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C和HCC临床上均无特异的临床表现,HCC多数有乙肝和肝硬化病史,AFP为HCC特异敏感指标.CC血清学无特异敏感指标,CA199阳性及r-GT增高提示胆管细胞性肝癌可能.B超和CT联合能发现病灶及病灶性质.CC易发生肝门淋巴结转移.CC和HCC以手术治疗为主,根治性手术切除是保证长期生存的唯一途径.
作者:施晓雷;丁义涛;吴亚夫;仇毓东;周建新;江春平;张炜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严重肝外伤病人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至2008年来27例严重肝外伤治疗情况,其中Ⅲ级21例,Ⅳ级4例,Ⅴ级2例.结果 治愈25例,治愈率92.59%,死亡2例,死亡率为7.4%.术后并发症9例,占33.33%.结论 对肝破裂病人的外科处理关键是:①尽早施行手术探查;②充分暴露肝创面以利控制出血,根据肝损伤程度及病人情况选择不同术式.
作者:丁胜义;杨广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基本单位核小体,由核心的4种组蛋白(H2A、H2B、H3和H4)各2个分子构成的八聚体,及在其表面盘绕的DNA的146个碱基对构成.
作者:耿广勇;汤志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肝包虫病是犬绦虫(棘球绦虫)的囊状幼虫寄生在肝脏所致的寄生虫病.棘球蚴绦虫的宿主是犬、狐、狼等,常见为犬,人、羊、猪、马、牛、骆驼是其中间宿主,以羊多.
作者:单汉国;谢文彪;黄笛鸣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新患肝癌者约62.6万例,死亡59.8万例[1].
作者:杨甲梅;耿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及胆囊切除一期手术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21例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并同时行胆囊切除术的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行胆囊切除术16例,胆囊大部切除5例,此21例均治愈.结论 尽管同期手术的手术并发症偏高,但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及时机,门静脉高压症并胆囊结石同期手术是安全的.
作者:纪任;倪勇;王成友;张敏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本科室收治一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在行经皮肝穿刺射频热凝毁损肿瘤术(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PRFA)时并发皮肤烧伤.
作者:杨萍;朱俊军;潘春华;徐爱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具有胆总管探查指征的病人,行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T管引流是肝胆外科传统术式.该术式操作相对复杂,还有住院时间长,医疗费用高,手术并发症多等缺点.
作者:何效东;赵晓雷;崔泉;邓志云;杨毅;刘统成;宋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外科手术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但同时也给病人带来创伤和痛苦.以腹腔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外科实现了外科历史性的突破,微创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作者:席兆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婴幼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8例经术前腹腔穿刺确诊胆道自发性穿孔,其中5例经B超或CT诊断胆总管囊肿.3例行一期胆总管囊肿切除加胆道重建术(胆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6例行胆道外引流加腹腔引流术,2例行胆囊置管引流加腹腔引流术,3~6个月后行胆总管囊肿切除加胆道重建术.11例患儿治疗后均恢复良好.结论 婴幼儿胆总管囊肿自发穿孔容易误诊,掌握其临床特点、提高诊断意识以及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是提高术前诊断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张轶男;张中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胆管癌约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3%,近年来发病率呈逐渐增高的态势[1-3].按照解剖部位,通常将胆管癌分为肝内胆管癌和肝外胆管癌.其中,累及肝总管、左右肝管汇合部的肝门部胆管癌为常见,约占全部胆管癌的50%~60%[4].
作者:仇毓东;徐方贵;顾劲扬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肝癌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在我国肝癌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第三位,死亡率在第二位[1].目前手术切除仍是肝癌治疗的首选方法,但在我国大多数肝癌患者发现时多为中晚期且合并严重的肝硬化,手术切除率在20%左右,介入治疗已成为对手术不可切除的肝癌、中晚期肝癌患者及转移性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杜临安;姜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和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采用损失控制和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手术治疗63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3例患者无一例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14例,其中切口液化4例、肺部感染1例、胸腔积液3例及中度腹水6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 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的手术治疗,按照损失控制和加速外科原则,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及围手术期处理以减少手术风险、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作者:余继海;许戈良;马金良;荚卫东;李建生;葛勇胜;王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我国是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的高发区,肝癌的发病数占全球总数的43.7%.目前,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是肝切除,其治疗效果也在不断提高,但长期疗效仍不尽人意.
作者:张志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肝胆管结石并肝内胆管癌的发病率低,早期诊断困难,预后较差.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6月~2007年5月收治的肝胆管结石并肝内胆管癌11例的临床资料,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涂发玖;刘少均;贺继雄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对胰腺假性囊肿的治疗方式和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42例胰腺假性囊肿的治疗方式、效果、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非手术治疗4例,在随访期间均能自行吸收;手术治疗38例:包括胰腺假性囊肿-胃吻合9例,术后有1例出现吻合口出血;囊肿-十二指肠吻合2例;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21例,术后有2例出现吻合口出血;腹腔镜囊肿-胃内引流术1例;胰腺假性囊肿外引流术2例,术后有1例出现胰瘘;胰腺假性囊肿切除术3例,术后有1例出现胰漏.结论 胰腺假性囊肿的治疗已趋于多样化,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手术治疗中囊肿内引流术仍是主要术式,根据囊肿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吻合方式;其中腹腔镜胰腺假性囊肿-胃内引流术,安全微创,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贺强;盛勤松;郎韧;陈大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目前已占据我国癌症死因的第二位,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则为第一位,已成为了严重影响国人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疾病.
作者:夏锋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以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为代表的局部消融治疗在肝癌的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已经成为肝癌治疗的第三大治疗手段.但是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RFA的治疗指征及其在肝癌综合治疗中如何合理的应用尚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拟对此做一讨论.
作者:张耀军;陈敏山 刊期: 2010年第01期
1现代肝脏外科的发展历程1888年德国外科医生Langenbuch成功完成的世界首例择期肝脏切除术,标志着现代肝脏外科的诞生.肝脏外科在百年演进历程中,经历了楔形肝切除、规则性肝叶切除、不规则局部切除、解剖性肝段切除等发展阶段[1].
作者:董家鸿;杨世忠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二级脾蒂解剖在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改良脾腔分流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1996~2008年147例门静脉高压症脾亢患者采用二级脾蒂解剖脾切除术并施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改良脾腔分流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146例病例成功施行二级脾蒂解剖脾切除术,并顺利完成二级脾蒂血管与下腔静脉的吻合.无1例出现胰尾和胃壁损伤,术后无腹腔出血、切口感染、膈下积液,围手术期无门静脉血栓形成.脾热发生7例(4.76%),腹水形成16例(10.88%),肺部感染2例(1.36%),围手术期无1例死亡.结论 二级脾蒂解剖脾脏切除术可有效减少门静脉高压症巨脾手术并发症,也是施行改良脾腔分流术的关键步骤之一.
作者:杜立学;张煜;吴武军;耿西林;刘青光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