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磊;王建国;王家米;曹鋆;曾永庆;邓罕;王刚
目的 总结重度肝外伤临床诊断与治疗的经验,进一步提高诊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重度肝外伤病人的诊治资料.结果 32例均行手术治疗.治愈28例(87.5%),死亡4例(12.5%).死亡原因:严重失血性体克1例,合并严重脑挫伤1例,术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结论 准确进行伤情评估,早期诊断和合理的术式是重度肝外伤救治成功的关键;重度肝外伤常需联合应用几种术式才能获得良好效果.
作者:涂发玖;刘少均;贺继雄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全球肝病发生率高,特别是乙肝肝病,治愈困难,一部分患者终出现暴发性肝病、肝硬化、肝癌等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脏疾病、急性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一种有效的选择[1].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围手术期管理的不断完善,国内大多数移植中心都能使受体安全渡过围手术期,而感染、心血管疾病、复发性疾病和新发肿瘤脏器移植术后发生的与原疾病无关的恶性肿瘤称为新发肿瘤,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等中长期并发症逐渐成为影响移植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的主要因素,日益受到移植领域内的关注.
作者:彭晓春;耿小平;孙昀;赵红川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评估经内镜气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和分析其近期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95例经内镜气囊扩张治疗的胆总管结石病例资料,分析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的防治.结果 取石成功率97.9%,术后出现一过性高淀粉酶血症10例,其中急性胰腺炎5例(5.3%),经药物治疗后痊愈,无一例发生胆道感染、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内镜气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疗效高、并发症低,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措施.
作者:苏进根;王建平;陆奕宁;朱堃;陆惠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虽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具有创伤小、病人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但如不按规范操作,手术不仔细以及重视不够等仍有一定的并发症甚或因此而死亡.自2002年5月至2008年12月我们行LC2000例,发生各种并发症28例,占1.7%,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盖章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病人男性,64岁.因上腹部包块渐进性增大伴轻中度钝胀痛3年就诊.病程中无畏寒发热、恶心呕吐、阵发性腹部绞痛、呕血黑便、腹泻、肛门停排气便及皮肤巩膜黄染等伴随症状.查体:生命体征正常,皮肤、巩膜无黄染,无肝掌及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上腹部可见局限性包块隆起,未见胃肠型、蠕动波及腹壁浅表静脉曲张.
作者:陈心怡;陈昌志;曾凡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ICU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保守治疗期间胰腺继发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ICU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例,将其分为胰腺继发感染组(30例)和未感染组(26例)并对两组间的相关临床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未感染组病人住院死亡率和平均ICU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感染组(P<0.05),单因素分析提示患者入院时的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入ICU时功能不全器官个数、发病距入ICU时间、患者入ICU时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值、行空肠营养距发病时间及质子泵抑制剂应用时间等与SAP继发胰腺感染相关.多变量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入ICU时功能不全器官个数和发病距入ICU时间是急性重症胰腺炎继发胰腺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SAP保守治疗期间继发胰腺感染将显著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及住院时间,入ICU时功能不全器官个数和发病距入ICU时间是SAP继发胰腺感染的影响因素.
作者:孙昀;耿小平;罗晓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17例XGC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B超检查17例,反复CT检查6例,均未能明确诊断,全部病例均术后病理确诊.手术方式:12例行胆囊切除术,2例行胆囊大部切除术,3例行胆囊床肝脏楔形切除术和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清扫术,17例均治俞.结论 XGC是一种少见的特殊型的慢性胆囊炎,影像学检查易与胆囊癌混淆,确诊依赖病理检查,手术切除是早期诊断治疗的的佳方法.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避免手术盲目扩大化.
作者:何磊;王建国;王家米;曹鋆;曾永庆;邓罕;王刚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自损伤控制理念提出后,广泛应用于创伤救治,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随后,其理念被扩展应用到腹部外伤领域.从广义上来讲,Damage Control Revival 和Damage Control Surgery 2种概念相互渗透:实施DCS过程中,也需实施DCR,同时为DCR的有效性提高保障;而实施DCR,可为进一步实施DCS创造条件和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
作者:陈明易;董家鸿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胆道探查术是肝胆外科常见手术,已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然而术中发生胆总管下端及壶腹部损伤时有发生,是一种少见而严重并发症,如果不能及时诊断和恰当的处理,将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我院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施行的316例胆道探查术中发生胆总管下端及壶腹部损伤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双全;黄永凯;张毅;张瑞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又称Klatskin 瘤[1],是指原发于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肝总管至左、右肝管部位粘膜上皮的恶性肿瘤,约占肝外胆管癌50%以上[2].手术治疗是肝门部胆管癌的首选治疗方法[3],但由于其根治性切除率仍较低,且术后肿瘤复发率较高,肝门部胆管癌仍是外科治疗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其生物学特性的深入研究以及外科手术技术的进步,其治疗观念及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本文就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手术治疗进展作一综述,希望对进一步提高其外科疗效有一定帮助.
作者:万紫微;李松岗;杨勇;汤朝晖;沈军;全志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人体胆汁是一种重要的消化性体液,由肝细胞及胆管上皮细胞分泌并在胆道系统内完成贮存、浓缩及输送的过程,故其内必定蕴含丰富的胆道疾病相关生物信息.应用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手段,以胆汁这个蕴含胆道疾病相关信息的体液成分为研究对象,进行高通量、全信息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对胆囊结石的诊断及病因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谢振玮;艾开兴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肝脏是腹内大的实质脏器,质脆而易受损伤.肝外伤占腹部损伤的15~20%.不同程度的肝外伤所采取的治疗方法以及预后各不相同.严重肝外伤合并肝周大血管损伤,死亡率可高达70%以上.因此,对肝外伤规范地进行分级,为治疗方法的选择建立一个统一标准.
作者:耿小平;赵义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AD)单独或联合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对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 根据纳入标准,摘录7篇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研究结果,用RevMan 4.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与单用AD(10mg/d)相比,AD(10 mg/d)+LAM(100 mg/d)能更显著地提高HBV-DNA、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和ALT复常率:RR(95% CI,P)分别为1.39(1.26~1.54,<0.00001),2.28(1.58~3.30,<0.0001),2.58(1.61~4.14,<0.0001),1.29(1.17~1.42,<0.00001);显著降低病毒学突破发生率和耐AD基因突变发生率:RR(95%CI,P)分别为0.10(0.03~0.34,0.0002)和0.12(0.02~0.95,0.04);而两组药物副作用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4,95% CI 0.75~1.17,P=0.57).结论 采用AD+LAM联合治疗LAM耐药的慢性乙肝患者,较之单用AD,能更显著地提高HBV-DNA、HBeAg转阴率、血清学转换率和ALT复常率,降低病毒学突破发生率和耐AD基因突变发生率,且不增加药物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肖亮;谢江平;张晓君;李瑞东;刘芳;倪之嘉;傅宏;施晓敏;郭闻渊;王正昕;马钧;丁国善;傅志仁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创伤性肝破裂救治的佳措施.方法 对2003年1月2009年1月间收治的34例外伤性肝破裂病例的诊断、治疗方法及其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行非手术治疗,30例手术治疗,治愈30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者2例,胆漏2例,膈下感染1例,死亡4例,死亡率为11.8%,主要死因为失血性休克.结论 综合选择手术术式可以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及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
作者:张嘉;任云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我院自2003年初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超声刀后,基本免夹使用腔内两钳打结法处理胆囊管或少数胆囊动脉.为了进一步发展微创技术-二孔法免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笔者设计了腔内单钳打结法,并更进一步实施了一孔法免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该方法同样在三孔法、四孔法中有其优越性,自2008年7月初至2009年4月下旬采用此法实施LC术28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新军;聂剑宏;曹峻荣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本研究通过构建携带hIL-10基因的慢病毒和观察其在MSCs(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达,为hIL-10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降低异种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治疗提供实验基础.
作者:牛坚;刘斌;张业伟;李向农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ATX基因短发夹状RNA(shRNA)质粒表达载体对人MHCC-97肝癌细胞ATX基因表达和增殖、运动能力的抑制作用.方法 应用RT-PCR检测转染后肝癌细胞ATX mRNA的表达,同时应用MTT、细胞运动、侵袭实验检测其对人MHCC-97肝癌细胞增殖、侵袭、运动能力的影响.结果 ATX-shRNA表达载体可以有效的抑制人MHCC-97肝癌细胞中ATX基因的表达,使ATX基因的mRNA表达量显著下降,以转染后第四天下降明显,并且转染后细胞增殖、侵袭、运动能力均减弱.结论 ATX-shRNA表达载体能有效地抑制ATX基因表达.
作者:谢应海;刘斌;王爱民;李安全;钟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起病隐匿、侵袭性强、复发率高的特点决定了化疗在综合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尽管不断涌现新的化疗药物及方案,但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ence MDR)的存在不仅限制了化疗疗效,而且也是导致肝癌复发转移的重要原因.故研究肝癌的MDR产生机制对提高肝癌的化疗效果、延长病人的生存期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德志;熊茂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肝脏错构瘤(liver hamartoma)是肝脏少见的良性肿瘤,本病多见于10岁以下小儿,85%以上的病例发病年龄在2岁以内,国外文献累积报道约200余例,国内报道多一组只有12例,且多为个案报道,由于发病隐匿,无特异性,误诊率比较高,故对其应该引起重视.
作者:刘付宝;耿小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胆囊腺肌增生症的病因、诊断、恶变倾向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11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胆囊腺肌增生症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患者术前均行B超检查,2例行CT检查.结果 11例胆囊腺肌增生症临床表现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相似,术前B超明确诊断4例,诊断率为36.36%.在我们的病例中,局限型10例,节段型1例,无弥散型.11例均行胆囊切除,全部合并胆囊炎,6例合并胆囊结石,提示其发病与炎症和结石有关.结论 胆囊腺肌增生症是一种胆囊壁增生性疾病,病因尚未十分清楚,其临床诊断困难,确诊需依赖病理检查.结合B超、CT及MRI等综合分析可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因其具有恶变的潜在性,特别是60岁以上合并节段型者,故一旦诊断明确,均应手术切除胆囊.
作者:黄勇;郭盖章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