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紧急手术处理

陈雷;朱继业

关键词:门脉高压症, 出血
摘要: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简称大出血)是门静脉高压症的一个常见和严重并发症:国外资料表明大约30%的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在其疾病进程中会发生大出血,如未经有效的治疗,病人1年内再出血率高达70%,2年内则为100%.
肝胆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Cyr61、CTGF和Nov基因在孤立性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CCN家族成员的Cyr61、CTGF和Nov基因在孤立性大肝癌、结节性肝癌、小肝癌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比较孤立性大肝癌、结节性肝癌、小肝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半定量的RT-PCR方法分析各组肝癌组织中Cyr61、CTGF和Nov基因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83.3%(10/12)的结节性肝癌有静脉浸润,明显高于孤立性大肝癌和小肝癌(P<0.05),结节性肝癌的分化程序和肝硬化程度也明显较孤立性大肝癌和小肝癌差(P<0.05),孤立性大肝癌和小肝癌间的病理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孤立性大肝癌中Cyr61和CTGF基因表达量均较结节性肝癌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孤立性大肝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较好,且Cyr61、CTGF基因在孤立性大肝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结节性肝癌,提示孤立性大肝癌有相对较好的肿瘤生物学行为.

    作者:曾志军;杨连粤;王伟;黄耿文;丁翔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胰腺良性肿瘤的外科治疗

    近十年耒我国胰腺外科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胰腺癌的切除率已达到36%,五年生存率接近10%.因此胰腺外科手术技能的娴熟和精细性对胰腺良性肿瘤的切除已显得越发简单了.各级医院问津胰腺良性肿瘤的热情和认知度产生了飞跃.

    作者:张群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紧急手术处理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简称大出血)是门静脉高压症的一个常见和严重并发症:国外资料表明大约30%的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在其疾病进程中会发生大出血,如未经有效的治疗,病人1年内再出血率高达70%,2年内则为100%.

    作者:陈雷;朱继业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骨髓移植治疗肝硬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骨髓移植后,患肝硬化SD大鼠的肝功能的缓解情况.方法 复制SD大鼠肝硬化模型,设空白组,给药组和移植组,比较肝功能的差异.结果 三个组的血液生化和病理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 骨髓移植对肝脏的改善作用可能抵消了其损害作用.

    作者:张晓东;陈军;廖彩仙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在胰腺癌根治术中的意义

    进展期胰腺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早期肿瘤复发的发生率高,影响了肿瘤根治术的疗效.为筛选出导致胰腺癌根治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选择出适合根治性切除的的病例从而制订相应的参考标准,作者收集了1999~2003年接受根治性胰腺癌切除术的133例病例,将其分为两组进行分析:Ⅰ组(81例,术后1年内复发),Ⅱ组(52例,术后1年内未发生复发),并对多项临床病理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

    作者:刘念;耿小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术中冰冻检查在诊断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术中冰冻切片检查在诊断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anthogranulomatous cholecystitis,XGC)中的作用.方法 统计我院10年间确诊XGC的33例病例,其中9例行术中冰冻切片检查.结果 9例患者术前均行B超及CT检查,术前诊断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3例,胆囊癌5例,胆囊占位1例.所有患者的术中所见均有胆囊壁明显增厚,胆囊与肝脏胆囊床面、大网膜等周围组织明显粘连.行术中冰冻切片检查后,快速病理回报提示,3例明确诊断XGC,4例为慢性胆囊炎性病变,2例提示胆囊壁蜂窝组织炎样改变.4例行胆囊切除术,4例行部分胆囊切除术,1例行胆囊癌根治术.术后病理均诊断为XGC.结论 XG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胆囊炎性病变,在临床上非常少见.胆囊慢性炎症使胆囊壁增厚,并与肝脏或临近组织粘连浸润,影像学上和大体上易误诊为胆囊癌.确诊XGC需依赖病理检查.术中冰冻切片检查可明确病变性质,排除胆囊恶性病变,对手术方式的选择有直接影响,避免了术中盲目扩大切除的可能.

    作者:杨田;张柏和;杨立群;张永杰;姜小清;吴孟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急诊手术治疗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是门静脉高压症主要的并发症,门静脉高压症病人中的25%~30%在其疾病过程中会发生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尽管有很多新的非手术治疗技术的出现,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死亡率仍然很高,因此在这期间采用迅速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挽救大多数病人.

    作者:许戈良;胡何节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门静脉高压症不同术式个体化治疗选择的探讨

    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外科治疗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我们仍然认为应根据发病原因、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年龄、肝脏大小、肝功能、上消化道出血、脾脏大小与脾亢程度,以及外科医生自己的经验、习惯等多种因素个体化选择[1].

    作者:蔡景修;刘吉奎;别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基层医院处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严重并发症22例分析

    我院1992年11月~2005年11月共行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4228例,其中,发生胆道、消化道损伤、胆瘘及腹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22例(占0.52%),死亡2例.现就其发生原因及处理报告如下.

    作者:江涛;周旭坤;李平;李忠;刘顺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急性胆囊扭转10例临床分析

    急性胆囊扭转临床少见,术前诊断困难,现将我们近15年来经手术证实的10例胆囊扭转作一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王益钟;张国雷;陈善良;孙道中;王国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高龄急性重症胆管炎72例诊治分析

    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发病急骤,病情进展快,是腹部外科常见的严重急腹症.而高龄ACST病人由于并存疾病多和全身重要器官功能减退,其病情更加危重.我院自1990年1月~2005年1月共收治65岁以上的高龄ACST病人72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雷鹏举;刘荣;缑丽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胆内瘘53例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胆内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8年3月~2005年7月收治的53例胆内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3%(6/53)的病人术前诊断为胆内瘘,88.7%(47/53)的病人为术中发现;在胆内瘘类型中,52.8%(28/53)为胆囊十二指肠内瘘,13.2%(7/53)为胆囊胃内瘘,15.1%(8/53)为胆囊横结肠内瘘,7.5%(4/53)为胆总管十二指肠内瘘,11.5%(6/53)为胆囊肝总管内瘘.胆石性肠梗阻占胆内瘘的7.5%.结论 胆内瘘术前诊断困难,对长期胆囊结石病人,尤其是发现胆道积气征应高度怀疑,其治疗方法可采用胆总管瘘口、肝总管瘘口、十二指肠瘘口、横结肠瘘口修补等方法,对胃瘘口可采用瘘口修补或胃部分切除处理.

    作者:庄志祥;黄昌州;张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特点和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病例和1例移植后早期血清HBsAg(+)、HBV-DNA(+)病例的临床诊疗经过,分析比较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临床特点.结果 2例肝移植乙肝复发病例治疗后乙肝病毒未能清除,1例移植后早期血清HBsAg(+)、HBV-DNA(+)病例治疗后乙肝病清除.结论 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变异和肝移植术前高病毒量是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重要原因;移植术后及时的病理能够提示抗病毒治疗结果.

    作者:蒋力;穆毅;黄容洚;赵凤林;李传胜;鲁岩;赫荣;毛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松弛性病变处理策略

    目的 提高对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以下称Oddi括约肌)松弛性病变的诊治水平.方法 我院从1996年7月~2005年7月,对有反复急性胆管炎发叙及多次胆道手术患者,采用序贯性B超、上消化道造影和纤维胆道镜检测Oddi括约肌关闭径、开放经等措施,诊断Oddi括约肌松弛性病变.诊断明确者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以下称胆肠吻合术)或胃肠吻合术.本文总结48例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诊断为Oddi括约肌松弛性病变48例,均有反复多次急性胆管炎发作史,至少1次胆道外引流手术史.行Ⅰ期胆肠吻合术25例,Ⅱ期胆肠吻合术10例;Ⅰ期胃肠吻合术6例.7例放弃胆肠吻合手术.均获随访,随访6月~8年,行胆肠吻合术35例中,5例术后第一年发生急性胆管炎1~2次,都经短暂抗感染治疗后获愈.行胃肠吻合术6例中,2例分别于术后3、6月发生吻合口溃疡,经正规制酸治疗后获愈.未行胆道改道手术7例中3例死亡,1例死于胆汁性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大出血,1例死于急性重症胆管炎,1例死于胆管癌.结论 Oddi括约肌松弛性病变并不少见,根据病史,配合以纤维胆道镜为主的系统检查可正确诊断,一经诊断,果断行胆肠吻合术.

    作者:霍永江;张天政;张小弟;张毅;郑康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腹腔镜治疗186例胆囊管结石临床分析

    胆囊管结石在临床上时有所见.因其在解剖位置和病理改变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这类患者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难度大,处理困难的特点.因此,有必要对这类患者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一些经验加以总结,以期引起同道重视.笔者所在科室自2000年2月至2005年2月,共收治本病186例,均经手术证实.现就我们对腹腔镜手术治疗这类患者的一些经验,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邢建桥;王岚;彭立勋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胰腺囊肿的诊断与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胰腺囊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减少对胰腺囊性疾病的误诊和误治.方法 对1998年~2006年我院收治的44例胰腺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假性胰腺囊肿占36例,占81.8%(36/44);囊性肿瘤6例,占13.6%(6/44);潴留性囊肿2例.6例假性胰腺囊肿经保守治疗后消退,8例行经皮穿刺引流,其余均行手术引流或切除术.结论 假性胰腺囊肿占全部囊肿大多数且多由急性胰腺炎所致.在诊断假性囊肿时应首先排除囊性肿瘤,术前ERCP检查和术中组织冰冻切片对胰腺囊肿的鉴别诊断和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对已诊断的囊性肿瘤,无论良、恶性应尽可能作根治性切除术.

    作者:郑本波;何永林;刘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术前胆道引流、胰肠重建方式及高龄因素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效果的影响

    尽管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死亡率已降到5%以下,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仍然较高.目前对于术前胆道引流(PBD)是否有益于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并发症发生率有着不同的看法,而高龄在一部分地区也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相对禁忌症,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的主要并发症或致死原因是胰瘘.

    作者:刘念;耿小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肝内胆管细胞癌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肝内胆管细胞癌是原发性肝癌的一种较少见亚型,通过对83例临床特点的分析以加深对此种疾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1年1月经手术治疗的83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合并肝硬化与否分为两组,对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83例中31例合并肝硬化患者的平均年龄46岁,HBsAg阳性率87%(27/31),合并门静脉癌栓32%(10/31),淋巴结转移36%(11/31),CA19-9阳性81%(25/31),与不合并肝硬化患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31%、11%、2%和67%、4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值14.85,P<0.001).结论 合并有肝硬化的肝内胆管细胞癌具有发病年龄轻,HBsAg阳性率、CA199阳性率、门脉癌栓发生率、淋巴结转移率高以及预后差的特点.

    作者:黄亮;晏建军;周飞国;陈中;严以群;吴孟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

    目的 探讨腹腔脾切除术(LS)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ITP)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7月~2005年7月27例ITP患者行LS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因术中出血中转开腹手术.25例完成LS,手术时间75~230 min,平均138 min,术中出血量20~350ml,平均97 ml.5例发现副脾并切除.术后1~2在恢复饮食并下地活动.住院时间4~11天,平均5.4天.2例切口感染,1例切口皮下血肿,1例皮下气肿.随访时间2.5~62个月,平均22个月,17例有效(68%),4例部分有效(16%).结论 LS治疗ITP安全可行、效果良好.

    作者:劳伟东;向国安;陈开运;高鹏;肖方联;陈规划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重症胆管炎术后并发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18例临床分析

    重症胆管炎术后黄疸不退在临床上并不罕见,常见原因是胆道损伤、胆管内残余结石、胆瘘等所致,但有一些是非外科性原因所引起,临床医师往往对此未予重视.我院1995~2005年10年间收住重症胆管炎186例,术后出现黄疸不退或退而复升20例,其中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18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缪金透;董寅;牛军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肝胆外科杂志

肝胆外科杂志

主管: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