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光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胆囊坏疽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304例坏疽或非坏疽性胆囊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数值变量采用t检验,分类变量采用X2检验,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胆囊坏疽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28)、相关疾病(P=0.038)、术前症状持续时间(P=0.001)、体温(P=0.030)和白细胞计数(P=0.000)是影响胆囊坏疽有统计意义的指标.结论依据高龄(≥60 y)、存在相关疾病、体温(≥38.0C)、术前症状持续时间长(≥3 d)和白细胞计数升高(≥17.0×109/L),术前判断急性胆囊炎是否伴有胆囊坏疽是可行的.
作者:钱贤忠;罗建生;张浩;金晰函;陈凯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多次胆道术后老年重症胆管为患者手术时机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60 y以上多次胆道术后老年重症胆管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46例全部行手术治疗,择期手术44例(95.65%),急诊手术2例(4.35%),术前伴随一种并存病93.47%(三种以上并存病19.56%);术后并发症39.02%,死亡率6.81%,2例ACST术前死于中毒性休克及MODF,术后死亡3例,2例死于MODF,1例死于心肺骤停.结论掌握手术时机和方法,不前行PTCD或EBEBND,处理并存病,争取择期手术,避免急诊手术盲目性是外科治疗多次胆道术后老年重症胆管炎,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许辉;肖建秋;刘元德;李轶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高位胆管损伤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近期我院收治3例LC并发高位胆管损伤患者,均为基层医院转入.本文就此3例患者的治疗经过并结合文献资料谈谈LC时高位胆管损伤的防治要点.
作者:王琦;张训臣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索纤维胆道镜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术后胆管残留大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经T管造影或纤维胆道镜诊疗后判定为难以取除的胆管残留大结石23例,均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后纤维胆道镜取石治疗,并对碎石前后血常规、肝功能、血淀粉酶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次性碎石取石成功17例,2次碎石取石成功3例,3次碎石取石成功2例,中途放弃治疗1例,成功率95.65%(22/23).碎石治疗前后相关检查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未出现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纤维胆道镜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是术后胆管残留大结石安全、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孙礼侠;邹滨;陈亚萍;陈萍;陈弋生;何国璋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通过使用生长抑素改变细胞周期状态,观察离体和在体状态下,人胆囊癌细胞株和裸鼠移植瘤对细胞增殖期特异性化疗药物阿霉素(DOX)的敏感性的变化.方法离体培养人胆囊癌细胞株GBC-SD,MTT法观察生长抑素影响细胞周期后胆囊癌细胞对DOX敏感性的变化;再构建胆囊癌裸鼠移植瘤,采用腹腔注射方法给药,分别观察生长抑素和阿霉素在单独以及联合用药情况下,胆囊癌移植瘤生长情况的变化.结果生长抑素诱导胆囊癌细胞生长停滞于细胞周期的S期,能明显降低癌细胞对DOX的耐药性(P<0.05);胆囊癌裸鼠移植瘤对单独作用阿霉素有耐受性.联合用药能明显抑制移植瘤的生长(P<0.05);生长抑素在在体状态下的化疗增敏作用呈现浓度一效应依赖现象.结论影响胆囊癌细胞的细胞周期状态能够提高离体细胞和裸鼠移植瘤的化疗敏感性.
作者:全志伟;李济宇;张强;刘建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因其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受到患者欢迎,普通外科医生推崇.随着LC病例的累积、技术的成熟和腹腔镜的普及,LC适应症已较前变宽.LC遭遇意外胆囊癌(Unsuspected Gallbladder Carcinoma,UGC)的情形也较前增多,LC对UGC患者的预后有何影响?胆囊癌患者是否应该行LC?是普通外科医生面临的难题之一.本文报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UGC 7例,结合文献报道做一回顾性总结.
作者:张云锋;王作仁;牛新捷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影响腹部手术后腹腔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并评价这些因素在预测术后腹腔感染的准确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年龄等常用的临床观察指标进行回顾性调查,建立主要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在15个常用的临床观察指标中,手术部位、生命系统分级和手术持续时间为导致术后腹腔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用建立的回归模型预测术后腹腔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66%、76%和71%;在前瞻性观察的159例腹部手术病例中,此模型理论预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5%、84%和84%.结论手术部位、生命系统分级和手术持续时间为术后腹腔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术后感染的发生概率.
作者:金中强;赵根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自1952年Sanes[1]报道2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以来,肝胆管结石并发肝胆管癌一直是临床肝胆疾病治疗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文献报告肝胆管结石症中并发肝胆管癌约占总病例数的0.36%~10.6%[2],本院10年来统计的比例为6.01%.由于该病发生在长期肝胆管结石的基础上,症状体征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较差.近年随着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深入,对该病的诊疗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作者:黄长玉;蔡欣然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肝内胆管结石在东南亚地区是常见病,在我国大陆及台湾地区其发病率高达20%[1],近年来,发病人数虽有下降趋势,但治疗难度大,结石不容易取尽或容易复发,远期疗效较差,这些因素仍困扰着外科医师.
作者:陈平;蔡景修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由于肝内胆管结石往往为结石、胆管狭窄、肝实质病变三者共存,并相互影响,是临床治疗的难点.肝切除完全切除了病变的肝脏、狭窄的胆管和清除了结石,符合已成为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佳手段.尤其是肝内区域性结石行肝切除更为适宜[1].本科1993年1月~2003年11月对172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行相应部位肝切除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绍庚;陈永标;谈景旺;程俊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胆囊疾病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安全性,并总结有关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邵逸夫医院2000年连续施行LC的1532例病人,对比分析老年组(≥65 y,n=196)与非老年组(<65y,n=1336)的病程、合并症、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老年组的病程明显长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伴有心电图异常及合并症的比例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病例中萎缩性胆囊炎及伴有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者比例高于非老年组(P<0.05),两组的中转开腹率分别为8.67%及3.07%(P<0.0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4%及1.57%(P>0.05),平均总住院时间分别为5.46 d及4.14 d(P<0.05),平均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63 d及1.96 d(P<0.05),全组病例均治愈出院.结论虽然老年胆囊疾病患者合并症多,胆囊病变重,手术风险及手术难度更高,但只要正确掌握老年人LC的适应证,积极进行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加强术中及术后的监测,老年人行LC的安全性与非老年人相近.
作者:周建春;牟一平;蔡小燕;徐晓武;朱玲华;陈定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生活质量提高,胆道外科老年病人逐年增多.加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技能不断熟练,老年病人手术指征相对放宽,手术风险亦随之增大.为探讨老年人LC围手术期并存病,并发症防治,正确把握手术时机,手术适应症,降低手术风险等问题.对我院近两年(2001年1月~2003年1月)600例LC病人中收集的120例60 y以上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钟彦文;郭渝明;聂伟;陈俊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胆道术后是否有结石残留,直接关系到手术疗效,术中使用纤维胆道镜检查或取石,可观察胆总管上下端通畅情况,减少医源性胆道损伤,减少术后胆总管结石遗留及帮助肝内胆管取石,对阻塞性黄疸原因诊断也有一定价值.本科从93年10月至2001年7月共行术中纤维胆道镜应用94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国庆;梁金荣;张伟忠;强荣;沈朝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术中胆道造影自1931年Mirizzi首先提出后,不断推广并加以改进[1].随着以后术中胆道镜的开展,术中胆道造影相对减少.但术中胆道造影是一种简便、实用的检查方法,至今仍有它不可替代的位置和价值.我院自1990年5月至2000年5月共行胆道手术2452例,其中选择性胆道造影共460例.本文就其临床价值及适应证、禁忌症等进行讨论.
作者:马云鹏;张建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治疗区域性肝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分析12年来采用肝切除术治疗112例区域性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表现、结石的部位和分布情况、手术方式、手术后并发症及结石残留等情况.结果肝内结石以左肝较多(108例),肝切除仍以左外叶及左半肝切除为主.10.8%的病例有结石残留;13例出现手术后并发症;无手术死亡.治疗效果优良者占93%.结论肝切除手术是治疗区域性肝胆管结石的主要方法,为减少结石的残留和复发,应根据结石情况同时行肝内狭窄胆管切开整形、胆管空肠吻合治疗.
作者:余华;曾令雄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自1958年黄志强等[1]首先提出的用肝部分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以来,目前公认的肝内胆管结石治疗原则是:①切除病灶,取尽结石;②去除狭窄,解除梗阻;③建立合理、畅通引流.肝切除术后仍有结石残留及复发等问题,为提高肝切除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结石残留率、复发率和再次手术率,因此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作者:赖佳明;梁力建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继发性胆总管结石(secondary choledocholithiasisi,SCL)是胆囊结石的较常见并发症,我院自2000年至2003年共收治继发性胆总管石33例,获得粗浅的诊治体会:
作者:金凯;吴继敏;徐定银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胆囊造瘘是胆道外科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误拨胆囊造瘘管可引起严重后果.本文介绍我院3例该类病人的误拨原因和处理方法.
作者:朱明德;邓永志;柯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我院自1992年1月~2003年5月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1092例,其中经T管造影证实有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并用OLYMPUS-P20型纤维胆道镜为其进行了经T管窦道纤维胆道镜下取石治疗共182例(其中外院转入46例),结石取尽率85.1%.
作者:王旭;唐彤;邹坤良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