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兵种院校现代卫勤目标建设思考

蒲开春;马华朝;王华;王洪飞;徐凌燕;彭介年;曹远宏

关键词:兵种院校, 现代卫勤, 目标建设
摘要:目的 通过对未来战争信息化、多元化及发展方向的分析,探索兵种院校现代卫勤保障能力及保障模式的新举措、新机制,提出了现代卫勤须从提高战伤处置能力、训练伤病防治能力、军事应激环境适应能力以及军地卫勤联合能力几个方面重点加强建设.学院紧跟现代后勤建设步伐,转变卫勤人员服务理念,不断改善卫勤保障模式和方法,提升卫勤人员基本素质和技能,提高卫勤综合保障能力.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证实的67例83个甲状腺恶性肿物的高频彩色多普勒声像图及超声弹性图,总结声像图特征性表现.结果 根据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指标,将可疑恶性病灶归入恶性组内,高频彩色多普勒声像图与病理符合率74.3%;将高频彩色多普勒声像图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图进行诊断,联合诊断结果与病理符合率90.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可大幅提高超声对甲状腺癌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陈丹丹;何辉;苏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致肺水肿的病理生理研究进展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是血管内液渗透到肺间质和肺泡内,引起大量肺水形成高通透性水肿所致.肺水肿形成是其重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文章根据近年病理生理进展,从效应细胞的反应失调,凝血-纤溶系统改变,炎症反应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潘蔚;刘军生;刘润生;李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国际维和空运医疗后送任务的做法与体会

    目的 总结国际准和空运医疗后送任务的实施和相关注意事项.方法 结合国际维和任务区热带沙漠气候和空运医疗后送任务的特点,归纳总结执行任务需携带的自我维持物品、药品设备,队员的自我保护以及护送伤病员的安全保障措施.结果 在维和任务期内,空运医疗前接、后送伤病员总计29批次,共救治伤病员77名,无伤病员死亡病例,无延误诊断、救治及处置不当加重病情的病例.结论 总结的做法是顺利完成空运医疗后送任务的保障,是空运医疗后送系统必要的完善和补充,可为我军卫勤保障能力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作者:王旭;肖刚;刘巍;于洋;侯志勇;朱四强;许勇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南方部队流感疫情的防控现状和建议

    部队由于人群高度集中,容易发生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文章概括介绍了南方部队流感疫情具有容易出现暴发疫情、无明显季节性、疫情均为输入型、病情一般不重、防控措施成效显著等特点.指出流感防控中存在监测不到位、疫苗接种比例不高、领导重视不够、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发热门诊缺失等不足.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做好流感预防准备工作、严格落实隔离措施、加强医院发热门诊建设等建议.

    作者:于德宪;谢晓波;李曦;苏建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一起突发自备水源水井坍塌事件的应急处理

    2014年3月我区某部在学习班集训期间,发生一起自备水源水井坍塌事件,卫生防疫保障工作受到严峻考验.因发现及时,经现场调查,采取应急干预处理,防止了因突发事件造成的水源污染而引起的水媒性传染病发生,确保集训官兵饮水卫生安全,身体健康.

    作者:王银屏;张红梅;龚家荣;黄冠鹏;孙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某部一起警卫战士群体发热疫情报告

    2015年1月,驻京某警卫团出现10例群体发热病例,经某医院发热门诊紧急隔离处置及治疗,患者病情迅速得到控制并治愈出院.现将疫情及诊疗过程报告如下.1 疫情概况(1)基本情况:10例患者均为参加集中培训的厨师,居住同一宿舍;男性,年龄18 ~ 23岁.

    作者:李飞;陈东;宋成运;翟文慧;吴登山;祝丙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野外综合训练对军校新学员心理健康的影响

    目的 探讨野外综合训练对军校新学员心理健康和情绪的影响,为制订野外综合训练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将某2所军校新学员分为试验组(316人)和对照组(198人).试验组先于校内实施基础训练后,再进行330 km的野外综合训练;对照组仅进行校内基础训练.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特质焦虑量表(TAI)进行心理测评.结果 (1)训练后,试验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显著降低(P<0.05,P<0.01);对照组仅SCL-90中焦虑因子得分显著降低(P<0.01).(2)训练后,试验组焦虑、特质焦虑得分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情绪各因子得分无显著下降(P>0.05).结论 野外综合训练能有效提高军校学员心理健康水平,缓解其焦虑和抑郁情绪.

    作者:赵芸萱;杨国愉;贺英;赵梦雪;王立菲;王晥曦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军事作业环境电磁辐射的健康危害与对策

    分析了信息化军事作业环境中电磁辐射的来源、特点与危害,指出目前我军军事作业环境中电磁辐射卫生防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就做好电磁辐射环境下军事作业人员的卫生防护工作提出建议.

    作者:屈明玥;廖远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五联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综合疗效

    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关节病变为特征,表现为小关节滑膜所致关节肿痛,进而出现软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等,反复发作,后关节致残、功能丧失[1].本研究运用五联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安香珍;杨红霞;邢燕军;王翠芳;田亚轻;李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某部秋季入伍新兵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某部秋季入伍新兵对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自身行为的认知状况,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军队健康教育及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3年某部秋季入伍的118名新兵进行问卷调查,并针对影响艾滋病知识的因素及相关态度进行分析.结果 该部新兵对13项艾滋病相关知识平均知晓率为85.0%,但对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低,如仅有38.1%的新兵知道蚊虫叮咬不会传播HIV.不同人口学特征新兵的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有一定差别,其中初中文化水平新兵知晓率明显低于高中和大学文化水平新兵(P<0.05).结论 某部入伍新兵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高,但对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低.部队应进一步开展综合性的艾滋病防治措施,加强对新兵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的力度和针对性,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及行为习惯,促使其自觉远离HIV/AIDS的高危行为.

    作者:姚伟;尹红;李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CRF系统的环境有害因素致神经系统效应研究进展

    长期暴露于环境有害因素中可对神经系统发育和学习记忆、情感及行为等神经功能方面造成不利影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F)是近年来研究发现在神经系统效应调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一种内源性神经肽,作用的发挥主要通过其G-蛋白受体实现.因此,文章就CRF及其受体系统在环境有害因素神经系统效应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

    作者:盖志辉;王瑞;崔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大学新生军训期间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大学新生军训期间焦虑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做好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某院校新入学参加军训的2158人进行调查,按是否发生焦虑进行分组,对焦虑发生的影响焦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1574人发生焦虑,焦虑发生率为72.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焦虑组为城市生源、独生子女、贫困生、单亲家庭的比例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焦虑组适应性强、军训期间得到教官的支持指导、军训期间与教官互动的比例明显低于健康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平衡了2组的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是否贫困生、是否单亲家庭及适应性强等因素后,军训期间得到教官的支持指导OR=0.439、军训期间与教官互动OR=0.416及适应性强OR=0.695是保护因素(P<0.01).结论 大学新生在军训期间受到教官的关心、支持和指导,多与教官进行互动、有良好的适应性可降低焦虑的发生率.

    作者:王晓卫;赫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8周基础军训对入伍新兵红细胞及其相关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讨8周基础军训(basic military training,BMT)对入伍新兵血像中红细胞及其相关指标的影响,为指导科学的军事训练提供参考.方法 数据来自新疆边防部队2015年度入伍的50名男性新兵,分别在BMT前后测定并记录受试新兵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及血清铁蛋白等.结果 经过8周的BMT,新兵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及血清铁蛋白均显著下降(P<0.05,P<0.01).结论 8周BMT可能导致入伍新兵发生运动性贫血,铁缺乏可能是其主要原因.

    作者:韩新军;封艳;刘婕;郭海青;李世东;冯国梁;朱剑博;努尔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PDCA循环法对某医院病案回收管理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法对某医院病案回收管理的影响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医院病案统计中心2011-2013年回收超期的原因,采用PDCA循环法对2014年病案回收进行管理,并与前3年进行对比,评价PDCA循环法应用于病案回收管理的效果.结果 造成2011-2013年回收的主要原因为检查报告单延迟(19.9%)、病理报告单延迟(19.0%)、患者多次转科室治疗(17.1%).2014年该医院病案延迟回收率(6.0%)明显降低(P<0.05).结论 PDCA循环法显著提高了医院病案三日回收率,利于提高医院病案管理质量和规范化管理具有显著意义.

    作者:杨立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锦州市社区老年高血压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

    目的 调查辽宁省锦州市社区老年高血压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社区老年高血压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4年2-12月,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分别在锦州市凌河区、古塔区、太和区中各随机抽取300名社区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 锦州市社区老年高血压的患病率为40.3%;男女患病率分别为41.1%和3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历为小学及以下(44.3%)、丧偶(61.3%)、经常饮酒(39.9%)的社区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常饮酒(OR=1.659)、超重和中心性肥胖(OR=3.110)是社区老年高血压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学历为初中和高中及以上(OR=0.600、0.711)是其保护因素;体质指数与腰臀比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结论 锦州市社区老年高血压患病率较高且影响因素较多,社区医务人员要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以降低老年高血压患病率.

    作者:郑文秋;郝春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医配合磷酸肌酸钠治疗一氧化碳中毒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与评价中医配合磷酸肌酸钠在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过程中的疗效,为一氧化碳中毒的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120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高压氧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中医药方配合磷酸肌酸钠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HDS评分、P300潜伏期、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和心肌损伤标志物变化,评价2组患者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HDS评分明显升高,P300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NIHSS评分和血清cTNI、CK-MB、IMA水平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配合磷酸肌酸钠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能够有效改善心脏和脑组织缺氧状态,减轻神经功能损伤,疗效显著优于单一高压氧常规治疗.

    作者:李俊坤;赵向辉;刘育慧;梁俊争;周红梅;李春红;宋雪云;刘旭静;张文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急诊胃镜下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

    近年来,消化道出血床发病率较高,部分患者临床表现较为隐匿,而出血量>50 ml时,可以出现呕血等较为明显的出血征象.对于长期有消化道症状合并大便潜血检查或者其他消化道出血征象的患者,一般建议行内镜检查[1-2].对于部分急诊患者,出血速度较急、出血量较大,或者短期内出现明显的上消化道出血则往往需要行急诊胃镜下相关出血部分定位、止血以及部分其他微创手术操作.有学者认为,急诊胃镜下检查以及止血操作相比于内镜下治疗能够提高出血病因的临床检出率[3-4].本研究采用急诊胃镜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斌;张霞;唐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老年糖尿病足患者院外持续中医健康管理干预的效果

    目的 观察院外持续中医健康管理干预对糖尿病足(DF)患者的效果及影响因素,为有效改善DF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2年10月-2014年10月住院治疗的100例老年DF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未实施持续中医健康管理干预)和干预组(实施中医健康管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DF恢复效果、疾病认知及自护能力,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干预组患者DF恢复效果、疾病认知及自护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呈明显上升趋势(P<0.05).生存分析显示,干预组患者达到良好效果所需时间要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和民族是影响干预效果的独立因素.结论 持续中医健康管理干预可以促进DF患者的康复.

    作者:邵利萍;谭晓慧;王晶心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兵种院校现代卫勤目标建设思考

    目的 通过对未来战争信息化、多元化及发展方向的分析,探索兵种院校现代卫勤保障能力及保障模式的新举措、新机制,提出了现代卫勤须从提高战伤处置能力、训练伤病防治能力、军事应激环境适应能力以及军地卫勤联合能力几个方面重点加强建设.学院紧跟现代后勤建设步伐,转变卫勤人员服务理念,不断改善卫勤保障模式和方法,提升卫勤人员基本素质和技能,提高卫勤综合保障能力.

    作者:蒲开春;马华朝;王华;王洪飞;徐凌燕;彭介年;曹远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牙龈卟啉单胞菌对感染流感病毒肺上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

    目的 观察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对感染流感病毒(H1N1)肺上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以期为探讨牙周病在肺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利用不同MOI值P.gingivalis与MOI值为2的H1N1共同感染于肺上皮细胞,未感染的细胞作为阴性对照.利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上清液中NO的浓度;Westernblot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水平.结果 各组细胞在4h、8h、12 h、24h内NO生成均有增加.4h、8h、12 h、24 h后E组NO的量分别为41.404± 3.079、78.945±3.001、592.983±1.690、2360.660±4.199μmol/L,8h、12 h、24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12 h、24 h P.gingivalis促进H1N1感染的肺上皮细胞iNOS蛋白水平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P.gingivalis与H1N1共同作用于肺上皮细胞能够促进iNOS的表达,终促进NO的生成.

    作者:王圣男;李新;李永刚;潘亚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军事医学科学院

主办: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预防医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