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静;周磊;张宏宇;孙连坤;康劲松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8岁,停经341/7周,要求引产入院.该患既往健康,停经40余天时自测尿妊娠试验阳性,并经超声检查证实为早期宫内妊娠.
作者:滕红;许天敏;邱玲;韩凝;李凤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胆囊扭转患者7例,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38~84岁,平均56.4岁.7例患者出现右上腹绞痛、压痛、反跳痛及白细胞升高;6例患者出现全腹压痛、反跳痛、发热及恶心、呕吐;5例患者触及腹部包块;1例患者出现黄疸,1例患者亚急性消化性溃疡穿孔.
作者:于海中;胡景维 刊期: 2009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0岁,因感冒、咳嗽、发烧,于2008年7月29日来院就诊,诊断为呼吸道感染,经退热及青霉素抗炎治疗3 d效果不明显,遂选用注射用马来酸阿奇霉素(天津生物化学有限公司,批号080308)0.5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用药期间感觉有轻微的恶心、腹部不适,未作处置.
作者:许亚平;董国军;苏维彪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慢病毒载体在白血病细胞中的基因转导效率,为白血病基因治疗提供关键依据.方法:应用Ⅰ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改造而成的第3代自身失活(SIN)慢病毒载体(lentiviral vector)系统,与鼠白血病病毒(MLV)SIN载体进行比较,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内标记基因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情况,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基因导入细胞百分比,评价两种载体系统在人白血病细胞系K562中的基因转导效率.结果:通过荧光显微镜可定性观察GFP在K562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在同样的基因转导条件下,HIV载体转导的白血病细胞中被转导的标记基因GFP的表达强度及GFP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MLV载体转导的细胞.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HIV载体的转导效率接近100%,而MLV低于40%,两组间转导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基于慢病毒载体基因转导的高效性,该载体系统可作为白血病细胞基因转导的极好工具.
作者:白元松;孙延霞;刁建东;卢振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5岁,糖尿病性肾病,尿毒症,血透11个月入院.孕3产1,血型O型,供肾血型O型,HLA配型:B41、BW6、DR53相配,淋巴毒试验3.6%,PRA未测.
作者:邹本警;李雨成;张平;王丙东;李滢;龙志新;张喜银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较常见、好发于长骨、具有侵袭性的原发性骨肿瘤.典型的骨巨细胞瘤具有特征性的X线和CT表现,不典型者因缺乏特征性表现易被误诊.
作者:杨春明;安莲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4岁,1999年5月因憋气、呼吸困难住院,诊断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予溶栓及下腔静脉植入滤网治疗后症状好转.
作者:刘波;缪京莉;闫丽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羊蹄根丙酮、乙醚提取物对小鼠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作用.方法:80只BACB/C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6只):阴性对照组(色拉油)、羊蹄根丙酮提取物中剂量(0.5 g生药·kg-1)、高剂量(5.0 g生药·kg-1)组和乙醚提取物中剂量(0.5 g生药·kg-1)、高剂量(5.0 g生药·kg-1)组.小鼠连续3 d皮下注射环磷酰胺(0.3mL/20g),建立血小板减少症模型;将造模成功小鼠分别给予色拉油,中、高剂量羊蹄根丙酮提取物及中、高剂量羊蹄根乙醚提取物灌胃,20 d后处死动物采血检测血小板数、红细胞数、白细胞数.结果:①与造模前比较,造模后第14天各组小鼠血小板数量降至低(P<0.01);②造模后第20天(实验结束时)各组小鼠血小板数量高于第14天(P<0.01),且小鼠血小板数羊蹄根丙酮、乙醚提取物各实验组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③羊蹄根丙酮、乙醚提取物各实验组小鼠红细胞、白细胞的数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中、高剂量羊蹄根丙酮、乙醚提取物对小鼠血小板减少症有明显治疗作用.
作者:马健康;姜艳霞;马洪波;王新成;陈忠航;雷钧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糖尿病(DM)大鼠脾细胞凋亡和免疫因子的影响,为NAC在糖尿病并发症预防及糖尿病的治疗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DM组和NAC+DM组,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诱导DM大鼠模型,灌胃给予NAC,于给药结束4周末断头处死,分别采用Annexin V/碘化丙啶(PI)双荧光标记、PI单标记和PE标记TCRαβ抗体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脾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及TCRαβ百分数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和脾细胞培养上清IL-2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M组大鼠脾细胞凋亡率、TCRαβ百分数及血清IL-2含量、G0/G1期和G2/M期脾细胞数明显升高(P<0.05或P<0.001),S期脾细胞数和培养上清IL-2含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01);DM+NAC组脾细胞凋亡率有所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且细胞周期各期细胞数无明显变化.与DM组比较,DM+NAC组脾细胞凋亡率、TCRαβ百分数、血清IL-2含量、G0/G1期和G2/M期脾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或P<0.001),S期脾细胞数和培养上清IL-2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NAC能降低DM所致的脾细胞凋亡增加,可纠正DM引发的脾细胞周期阻滞,调节DM所致的免疫因子失衡.
作者:郭彩霞;王志成;龚平生;李艳博;赵红光;邦伟;龚守良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早期关节镜下采用双股半腱肌肌腱重建急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不全损伤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双股半腱肌肌腱、Endobutton纽扣钢板和可吸收界面螺钉重建急性不全损伤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15例(手术组),具有同样损伤行非手术治疗患者7例(非手术组),应用Lysholm功能评分表评估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采用KT-2000关节测量仪检测韧带重建后膝关节的稳定性.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2~24个月的术后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治疗康复12个月后,手术组患者术后患膝关节Lysholm平均功能评分由术前的(61.5±6.7)分提高到术后(90.3±9.3)分,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KT-2000关节测量仪检测显示:患侧与健侧松弛度对比差异在3 mm以内.非手术组中7例患者平均Lysholm功能评分仅由治疗前的(60.1±3.2)分提高到康复治疗后(72.8±2.5)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仍存在膝关节不稳症状,KT-2000关节测量仪检测松弛度对比大于6 mm.结论:早期关节镜下应用双股半腱肌肌腱重建急性不全损伤的前交叉韧带可更好地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且创伤小,并发症少,近、远期疗效满意.
作者:张英;夏春;李冬松;刘建国;张晓南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发病年龄趋向于年轻化.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SMI)又称无痛性心肌缺血,是指具有心肌缺血的客观检查指标但缺乏胸痛及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要临床症状.
作者:崔梅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急性重症胰腺炎起病急骤,发展迅速,病情凶险且复杂多变,临床救治难度大.发病早期特别是在起病48 h内治疗极为重要.以往对重症胰腺炎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但病死率仍高,且手术后并发症多,住院时间长,目前多主张内科治疗.现将本院对11例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内科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贺丽萍;吕振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本组阑尾切除术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患者100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5~7.0岁,体重(16.39±2.76)kg,手术时间(52±20)min,随机分为两组,Ⅰ组(n=50)氯胺酮组,Ⅱ组(n=50)氯胺酮辅助丙泊酚和芬太尼组.
作者:宋吉昕 刊期: 2009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肱骨骨折不愈合患者35例,男性26例,女性:9例,年龄20~63岁,平均48岁.
作者:杨勇;王建新;宁湘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多层CT与超声影像检查对急性胰腺炎(包括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为急性胰腺炎的影像学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多层CT及超声检查120例急性胰腺炎(包括急性胆源性胰腺炎85例)患者,对多层CT与超声影像检查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阳性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超声影像检查对急性胰腺炎诊断的阳性率为57.5%,多层CT的阳性率为88.3%,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超声影像检查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诊断的阳性率为88.2%,多层CT的阳性率为75.3%,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多层CT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而超声影像检查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优于多层CT.
作者:王丽英;田新华;王喜立;杨海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通过肝动脉造影观察肝动脉及其肝外分支的不同变异情况,为肝癌介入治疗提供影像学指导.方法:收集200例原发或转移性肝癌患者的介入术前肝动脉造影资料,2名介入科医生共同阅片观察Michels肝动脉变异分型,分析肝动脉变异发生慨率、肝固有动脉缺失变异情况及肝动脉肝外分支的出现概率、起始部位的变异情况.结果:常见的肝动脉变异是MichelsⅢ型17例(8.5%),其次是Ⅱ型10例(5.0%)和Ⅴ型9例(4.5%).Ⅰ型中肝固有动脉缺失25例,且发现5种亚型.肝外供血分支5种,常见的是胃右动脉肝外供血分支156例(78.0%),其次是胆囊动脉126例(63.0%)、副胃左动脉19例(9.5%)、肝镰状动脉5例(2.5%)、副左膈动脉4例(2.0%).结论:肝动脉变异除Michels分型外尚有其他亚型,且肝动脉的肝外分支变异较多,充分认识这些变异有助于提高肝癌介入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发生.
作者:王晓东;杨仁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RSG)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心肌梗死面积、心律失常发生率和心肌病理学改变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建立大鼠心肌I-R损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I-R损伤模型组、RSG高剂量(6 mg·kg-1)、低剂量(3 mg·kg-1)组和假手术组,灌胃给药1周后行I-R损伤手术,观察心肌梗死面积、心律失常发生次数和类型、心肌组织学改变和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RSG高剂量组心肌梗死面积与左心室面积百分率(IS/LV%,29.3±4.9 vs37.6±3.2)以及心肌梗死面积与危险区面积比值(IS/AAR%,76.1±9.6 vs 93.5±7.4)减少(P<0.05或P<0.01);RSG高量组心律失常评分(2.6±0.4)低于I-R损伤模型组(4.2±0.6)(P<0.05).RSG组心肌病理组织学和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损伤轻于I-R损伤模型组.结论:RSG可通过减少I-R损伤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及改善病理组织学损伤而起到对大鼠心肌I-R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春艳;李晶;王春梅;高鹏;高长斌;陈立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在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中高效表达人β-淀粉样蛋白1-42(hAβ1-42),用80 L的发酵罐大量制备hAβ1-42.方法:在成功构建表达载体pPICZα-hAβ1-42并电转化至毕赤酵母X-33的基础上,筛选高表达hAβ1-42工程菌,对发酵液的pH值、溶解氧、甲醇流加速度以及诱导表达的时间等发酵条件进行系统优化,通过阳离子交换层析和反向疏水层析对其进行纯化,实现其大规模制备.结果:筛选出的高表达工程菌采用80 L发酵罐甲醇诱导补料批式发酵.在pH 4.0、溶解氧浓度2O%~3O%、罐内压力为10 psi、甲醇诱导48 h时产量高可达150 mg·L-1;纯化的hAβ1-42经SDS-PAGE分析显示单一区带,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 200.结论:构建、筛选出高效表达hAβ1-42的毕赤酵母工程菌,并建立稳定的发酵和纯化制备工艺.
作者:申茉函;王全才;刘佳伟;韦安慧;朱洁;颜炜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89岁,因突发胸闷、心悸、气短、端坐呼吸、不能平卧1 d,加重1 h.胸闷以左侧胸部为著,无明显疼痛,气短及胸闷坐位时减轻,深呼吸、平卧时或轻微活动时加重,经自服速效救心丸、消心痛症状无好转,因近1 h前饮水后呛咳,上述症状呈进行性加重而入院.
作者:赵桂玲;祝雁;董春梅;高月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来源于川金丝猴的柯萨奇B3病毒株CVB/SGM-05对BALB/c小鼠的致病变特点.方法:4~6周龄健康雄性BALB/c小鼠30只,通过腹腔注射途径将滴度为105个TCID50/0.1 mL的CVB/SGM-05接种小鼠(0.2 mL/只),观察感染小鼠的临床症状及大体病变特点;分别摘取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胰腺、胃、肠、脑和脂肪组织,经10%的中性甲醛溶液固定后制作常规的病理石蜡切片,光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特点.结果:小鼠于接毒后60 h开始死亡,死亡率达80%;发病小鼠均出现典型的结膜炎.对死亡小鼠剖检可见,肝脏明显肿大,呈淡黄色样改变,表面可见针尖大灰白小点;部分小鼠的脾脏肿大、边缘与坏死的脂肪发生粘连;明显的病变为腹腔内脂肪的大量坏死.病理切片观察可见心、肝、肾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细胞变性,心肌纤维间有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坏死严重;胃、肠黏膜上皮坏死、脱落;脑组织可见轻度淤血;脂肪坏死尤其明显.结论:与人源的标准毒株Nancy比较,猴源的CVB/SGM-05感染BALB/c小鼠可引起多脏器损伤,提示不同来源的CVB3毒株可能对感染动物的致病性有一定差异.
作者:盖显英;孙景辉;贺文琦;陆慧君;杜牧;宋德光;陈启军;高丰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