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柯萨奇B3病毒川金丝猴分离毒株实验性感染BALB/c小鼠的病理形态学

盖显英;孙景辉;贺文琦;陆慧君;杜牧;宋德光;陈启军;高丰

关键词:CVB/SGM-05, 小鼠, 近交BALB/C, 实验感染, 病理变化
摘要:目的:研究来源于川金丝猴的柯萨奇B3病毒株CVB/SGM-05对BALB/c小鼠的致病变特点.方法:4~6周龄健康雄性BALB/c小鼠30只,通过腹腔注射途径将滴度为105个TCID50/0.1 mL的CVB/SGM-05接种小鼠(0.2 mL/只),观察感染小鼠的临床症状及大体病变特点;分别摘取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胰腺、胃、肠、脑和脂肪组织,经10%的中性甲醛溶液固定后制作常规的病理石蜡切片,光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特点.结果:小鼠于接毒后60 h开始死亡,死亡率达80%;发病小鼠均出现典型的结膜炎.对死亡小鼠剖检可见,肝脏明显肿大,呈淡黄色样改变,表面可见针尖大灰白小点;部分小鼠的脾脏肿大、边缘与坏死的脂肪发生粘连;明显的病变为腹腔内脂肪的大量坏死.病理切片观察可见心、肝、肾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细胞变性,心肌纤维间有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坏死严重;胃、肠黏膜上皮坏死、脱落;脑组织可见轻度淤血;脂肪坏死尤其明显.结论:与人源的标准毒株Nancy比较,猴源的CVB/SGM-05感染BALB/c小鼠可引起多脏器损伤,提示不同来源的CVB3毒株可能对感染动物的致病性有一定差异.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磁共振DTI及DTT在胶质瘤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判断胶质瘤良恶性和侵袭性的价值及胶质瘤与脑白质结构间关系,观察纤维束受损情况,为制定胶质瘤手术方案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31例不同级别胶质瘤(低级别胶质瘤15例,高级别胶质瘤16例)患者均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和DTI检查,分别绘制FA图、DEC图并重建弥散张量纤维素成橡(DTT)图.选择肿瘤实质、瘤周水肿及水肿边缘作为感兴趣区,分别比较不同级别胶质瘤相应感兴趣区内的rFA值,并观察肿瘤周围白质纤维柬的改变.结果:低级别胶质瘤与高级别胶质瘤的平均rFA值均表现出实质部分(低级别组0.428±0.078,高级别组0.366±0.055)、瘤周水肿(低级别组0.578±0.120,高级别组0.458±0.158)、水肿边缘(低级别组0.834±0.074,高级别组0.676±0.138)的顺序递增的趋势.高级别胶质瘤组实质部分、瘤周水肿和水肿边缘的rFA值均较低级别胶质瘤组明显降低(P<0.05).在FA图中各级别胶质瘤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低信号.DEC图中病变区颜色黯淡混杂、纤维束整体形态异常.在DTT图中低级别胶质瘤多数表现为纤维束部分中断(12/15),少数表现为受压、偏移(3/15);高级别胶质瘤中,纤维柬多呈现明显的变形移位,多数表现为纤维束明显中断、稀疏(13/16);少数表现为纤维束全部或大部分中断(2/16);1例主要表现为受压移位.结论:DTI能够在术前评价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及瘤细胞侵袭性并能较全面地观察纤维束改变,可为胶质瘤手术方案的制定、判断手术效果及观察预后提供影像学依据.

    作者:刘洋;赵庆雪;周宏伟;兰文婧;王静;武薇;谷艳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肱骨骨折不愈合的治疗体会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肱骨骨折不愈合患者35例,男性26例,女性:9例,年龄20~63岁,平均48岁.

    作者:杨勇;王建新;宁湘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用Yx-Ⅱ-Ⅲ型腋臭治疗仪治疗腋臭30例报告

    国内外文献报道,腋臭的治疗方法有手术疗法、冷冻疗法、激光疗法和注射药物疗法等.1999年本院采用Yx-Ⅱ-Ⅲ型腋臭治疗仪治疗腋臭30例,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佟忠国;吴晓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胆囊扭转7例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胆囊扭转患者7例,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38~84岁,平均56.4岁.7例患者出现右上腹绞痛、压痛、反跳痛及白细胞升高;6例患者出现全腹压痛、反跳痛、发热及恶心、呕吐;5例患者触及腹部包块;1例患者出现黄疸,1例患者亚急性消化性溃疡穿孔.

    作者:于海中;胡景维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阿奇霉素静脉滴注致腹部剧痛1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0岁,因感冒、咳嗽、发烧,于2008年7月29日来院就诊,诊断为呼吸道感染,经退热及青霉素抗炎治疗3 d效果不明显,遂选用注射用马来酸阿奇霉素(天津生物化学有限公司,批号080308)0.5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用药期间感觉有轻微的恶心、腹部不适,未作处置.

    作者:许亚平;董国军;苏维彪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SAPAP3基因多态性与强迫症的关联性分析

    目的:探讨SAPAP3基因多态性与强迫症的关系,为强迫症的易感基因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190例强迫症大学生和190例健康大学生SAPAP3基因上的标签SNP位点rs11264155进行基因型检测.结果:rs11264155位点PCR扩增目的片段长度为219 bp,经酶切后呈现CC、CG、GG 3种基因型;rs11264155位点基因型频数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rs11264155位点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基因型频数和等位基因频数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该位点的基因型频数和等位基因频数在不同临床类型的强迫症大学生中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SAPAP3基因tag SNP rs112641 55位点的多态性可能与强迫症的发生无关联.

    作者:谢冰;寇长贵;史杰萍;赵旭善;赵凌云;杨莉;刘建智;刘洋;于雅琴;黄悦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血清铜及血清游离铜对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铜和血清游离铜对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价值,为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8例暴发型肝豆状核变性、49例普通型肝豆状核变性、87例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22例、重型肝炎46例、肝硬化19例)和57例其他肝病患者的血清铜蓝蛋白和血清铜,并根据血清铜和铜蓝蛋白计算出血清游离铜.结果:①暴发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血清铜[(105.0±29.4)μg·dL-1]高于普通型肝豆状核变性[(28.1±14.9)μg·dL-1]和重型肝炎患者[(70.5±41.7)μg·dL-1](P<0.05);普通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血清铜均低于正常,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清铜诊断肝豆状核变性敏感度为86.0%,特异度为47.2%.②暴发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血清游离铜平均为(62.3±27.7)μg·dL-1,高达113 μg·dL-1,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普通型肝豆状核变性的血清游离铜平均为(10.2±9.3)μg·dL-1,高于其他肝病组(P<0.01),血清游离铜诊断肝豆状核变性的敏感度为59.6%,特异度为100%.结论:血清铜和血清游离铜对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血清游离铜可作为诊断暴发型肝豆状核变性的指标.

    作者:张永红;杨旭;罗虹雨;雷建华;王文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羊蹄根提取物对血小板减少症模型小鼠造血系统的作用

    目的:研究羊蹄根丙酮、乙醚提取物对小鼠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作用.方法:80只BACB/C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6只):阴性对照组(色拉油)、羊蹄根丙酮提取物中剂量(0.5 g生药·kg-1)、高剂量(5.0 g生药·kg-1)组和乙醚提取物中剂量(0.5 g生药·kg-1)、高剂量(5.0 g生药·kg-1)组.小鼠连续3 d皮下注射环磷酰胺(0.3mL/20g),建立血小板减少症模型;将造模成功小鼠分别给予色拉油,中、高剂量羊蹄根丙酮提取物及中、高剂量羊蹄根乙醚提取物灌胃,20 d后处死动物采血检测血小板数、红细胞数、白细胞数.结果:①与造模前比较,造模后第14天各组小鼠血小板数量降至低(P<0.01);②造模后第20天(实验结束时)各组小鼠血小板数量高于第14天(P<0.01),且小鼠血小板数羊蹄根丙酮、乙醚提取物各实验组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③羊蹄根丙酮、乙醚提取物各实验组小鼠红细胞、白细胞的数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中、高剂量羊蹄根丙酮、乙醚提取物对小鼠血小板减少症有明显治疗作用.

    作者:马健康;姜艳霞;马洪波;王新成;陈忠航;雷钧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抑癌基因TIP30对肾癌细胞系786-0的生长抑制作用

    目的:筛选含有外源性TIP30的人肾透明细胞腺癌细胞系786-0,探讨TIP30基因对786-0的生长抑制作用,寻找肾癌基因治疗的潜在靶点.方法:采用RT-PCR技术扩增TIP30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TIP30,转染786-0细胞,利用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稳胞比例显著增加,S和G2-M期细胞比例降低(P<0.01).结论:786-0细胞能够稳定表达外源基因TIP30;提高肾癌细胞中TIP30蛋白的表达,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TIP30是肾癌基因治疗的潜在靶点.

    作者:胡敬海;沈彬;徐宏;王春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小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制作技术的改进

    目的:改进小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探索简捷的手术方法.方法:借鉴大鼠腹腔心脏移植Ono术式,将C57BL/6雄性小鼠80只随机分为供体、受体,20对小鼠(供体、受体各20只)采用传统Ono术式(对照组),20对小鼠(供体、受体各20只)采用改进术式(实验组).结果:实验组总手术时间[(109.0±10.5)min]低于对照组[(122.0±13.6)min](P<0.05),其中实验组供心血管吻合时间[(21.7±3.1)min]低于对照组[(36.7±7.6)min](P<0.05),实验组供心冷缺血时间[(29.5±305)min]低于对照组[(37.1±6.9)min](P<0.05);实验组供心热缺血时间[(1.0±0.3)min]与对照组[(0.9±0.2)min]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心脏移植成功17例,失败3例,成功率为85%;对照组心脏移植成功11例,失败9例,成功率为55%,两组成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25.67±5.47)d]高于对照组[(8.50±1.52)d](P<0.05).结论:改进的小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制作技术具有所需手术时间短、造模成功率高及模型小鼠存活时间长的优点.

    作者:单忠贵;马春野;廖崇先;范钦明;赵永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HIWI基因沉默对膀胱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目的:利用基因转染和RNA干扰(RNAi)技术,研究HIWI基因沉默对T24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讨HIWI基因作为抑制膀胱癌细胞增殖分子靶点的可能性.方法:实验分为转染pGenesil-2-HIWI1组、转染pGenesil-2-HIWI2263组、转染阴性对照质粒pGenesil-2-control组,只加转染试剂聚乙烯亚胺(PEI)的对照组和只加入PBS的阴性对照组,每组设4个平行样.利用PEI介导,将靶向HIWI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瞬时转染T24细胞,通过MTT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转染后24 h,转染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32.60%和26.09%,较对照组细胞增殖抑制率(3.54%)明显降低(P<0.01).转染后48 h,转染组S期细胞百分数[(29.39±3.27)%和(30.87±10.88)%]较对照组[(39.36±2.09)%]明显降低,G2/M期细胞百分数[(9.39±0.80)%和(11.46±1.53)%]较对照组[(5.57±0.40)%]明显增加(P<0.05).结论:HIWI基因沉默对T24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HIWI基因可以作为抑制膀胱癌细胞增殖的分子靶点;HIWI基因沉默对膀胱癌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

    作者:陈岐辉;卢绩;王晓庆;王春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70例住院患者临床用药分析

    1 资料与方法随机抽取本院70例住院病历,男性5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53岁,平均住院天数19 d,应用抗生素者占82%.

    作者:谢华晶;国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白血病细胞K562中的转导效率

    目的:探讨慢病毒载体在白血病细胞中的基因转导效率,为白血病基因治疗提供关键依据.方法:应用Ⅰ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改造而成的第3代自身失活(SIN)慢病毒载体(lentiviral vector)系统,与鼠白血病病毒(MLV)SIN载体进行比较,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内标记基因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情况,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基因导入细胞百分比,评价两种载体系统在人白血病细胞系K562中的基因转导效率.结果:通过荧光显微镜可定性观察GFP在K562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在同样的基因转导条件下,HIV载体转导的白血病细胞中被转导的标记基因GFP的表达强度及GFP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MLV载体转导的细胞.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HIV载体的转导效率接近100%,而MLV低于40%,两组间转导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基于慢病毒载体基因转导的高效性,该载体系统可作为白血病细胞基因转导的极好工具.

    作者:白元松;孙延霞;刁建东;卢振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多层CT与超声影像检查对急性胰腺炎诊断价值的比较

    目的:探讨多层CT与超声影像检查对急性胰腺炎(包括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为急性胰腺炎的影像学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多层CT及超声检查120例急性胰腺炎(包括急性胆源性胰腺炎85例)患者,对多层CT与超声影像检查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阳性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超声影像检查对急性胰腺炎诊断的阳性率为57.5%,多层CT的阳性率为88.3%,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超声影像检查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诊断的阳性率为88.2%,多层CT的阳性率为75.3%,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多层CT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而超声影像检查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优于多层CT.

    作者:王丽英;田新华;王喜立;杨海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应用安可胶和止血纱布治愈移植肾破裂1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5岁,糖尿病性肾病,尿毒症,血透11个月入院.孕3产1,血型O型,供肾血型O型,HLA配型:B41、BW6、DR53相配,淋巴毒试验3.6%,PRA未测.

    作者:邹本警;李雨成;张平;王丙东;李滢;龙志新;张喜银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INF-γ对体外培养的系膜细胞HMGB1和MMP-2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INF-γ对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肾脏损害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常规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和INF-γ刺激组,于6、12和24 h收集细胞和上清,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MGB1 mRNA和蛋白表达;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HMGB1和MMP-2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MMP-2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NF-γ刺激组系膜细胞PCNA蛋白表达强度增加,INF-γ刺激12和24 h时系膜细胞中HMGB1 mRNA水平明显增加(P<0.01),HMGB1蛋白表达强度增加;培养上清中HMGB1浓度明显增加(P<0.01);与对照组比较,INF-γ刺激组系膜细胞中MMP-2表达强度增加,培养上清中MMP-2蛋白水平升高(P<0.01);培养上清中HMGB1浓度与MMP-2蛋白表达量呈正相关关系(r=0.915,P<0.01).结论:INF-γ通过促进系膜细胞合成和分泌HMGB1而上调MMP-2的表达,可能与SLE肾脏损伤有关联.

    作者:刘淑霞;郭惠芳;郝军;张玉军;唐丽娟;陈宁;段惠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超微结构

    目的: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体外向心肌细胞(CMs)定向诱导分化,进行超微结构观察,为hMSCs体外向CMs诱导分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扩增hMSCs并进行流式细胞仪分析鉴定;选用生长良好,纯度高的P5代hMSCs.用5-氮杂胞苷(5-Aza,10 μmol·L-1)体外定向向CMs诱导分化,对其进行Desmin检测,在倒置显微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体外分离纯化培养扩增出细胞不表达CD34,高表达CD44,表明扩增细胞为hMSCs.hMSCs经5-Aza诱导分化后其形态发生改变,逐渐由长梭形变为多角形及星形,并表达Desmin.透射电镜下可见细胞大小不一致,细胞表面有许多微绒毛;细胞器丰富,胞质内可见丰富的线粒体、租面内质网;部分细胞内可见大量糖原颗粒沉积,小部分细胞内可见髓样小体;胞浆内可见肌丝样结构,细胞间存在细胞连接.结论:体外分离培养扩增的hMSCs经5-Aza诱导,可分化成具有CMs超微结构特件的心肌样细胞.

    作者:邓方阁;张秀英;李艳茹;潘力;李玉林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人MT1-MMP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克隆人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在人肝癌细胞HepG2中的表达.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从人正常肝组织中扩增MT1-MMP全长cDNA,将之与pMD18-T载体连接,测序后将该片段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将构建好的pcDNA3.1/MT1-MMP真核表达载体经酶切鉴定后,采用脂质体法转染入HepG2细胞,经G418筛选,得到阳性克隆细胞株.应用RT-PCR检测转染前后该细胞株MT1-MMP mRNA表达水平.结果:①RT-PCR获得长度约为704 bp的目的片段,与预期片段相符;②将pcDNA3.1/MT1-MMP真核表达载体经EcoR Ⅰ和BamH Ⅰ双酶切鉴定,得到约5 400 bp和704 bp两个片段,测序结果证实所插入目的片段与GenBank中MT1-MMP cDNA序列匹配;③重组质粒转染株MT1-MMP mRNA表达水平(1.66±0.43)明显高于空质粒组(1.21±0.25)和对照组(1.19±0.18)(P<0.01).结论:成功构建pcDNA3.1/MT1-MMP真核表达载体,并在人肝癌细胞株HepG2中稳定表达.

    作者:孟刚;张扬;蔺勇;王广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左氧氟沙星致过敏反应1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2岁,因呼吸道感染于2008年3月21日21时就诊.经检查诊断为急性呼吸道感染,选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四川奇力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71106),100 mL含0.2g,每日1次,0.4 g/次,40滴·min-1,当滴完80 mL药液时,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剧烈腹痛、心悸、血压下降(70/40 mmHg)、口唇紫绀、腰痛,立即停药、平卧、吸氧、肌注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0.5 mg,肌注盐酸异丙嗪注射液25 mg,15 min后症状缓解.改用口服药治疗上感,7 d后痊愈,其他均未见异常.

    作者:董国军;许亚平;董春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椎管造影对腰椎管狭窄症定位诊断及治疗方法选择价值的再评估

    目的:探讨椎管造影检查在不同腰椎管狭窄症定位诊断和手术方法选择中的作用,明确椎管造影检查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行腰椎管造影检查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2例,比较椎管造影较其他影象学检查(CT,MRI)在定位诊断方面的优势.结果:7例患者可通过腰椎管造影检查解释临床症状与CT和MRI检查结果不相符情况;11例患者在CT和(或)MRI检查定位不明确时通过腰椎管造影检查能够明确定位;20例患者可于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确定责任节段.4例患者仍需行间盘、神经根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全部患者经手术证实诊断正确并可解释症状及体征.结论:在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诊断中,临床症状、体征与CT、MRI等检查结果不相符或CT、MRI无法准确定位时椎管造影检查可作为有效的诊断方法明确定位,并在多节段腰椎狭窄确定责任节段.

    作者:曲扬;赵宝林;朱庆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