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3例体会

梁朝群;杨京可;唐历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 非手术法, 外科手术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比研究了以早期非手术治疗为主的A组(1993~2000年43例)和以早期手术为主的B组(1993年以前21例)患者的并发症和病死率.结果 A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非手术治疗明显优于早期手术治疗.在非手术治疗中需注意CT监测胰腺坏死范围的变化和中转手术指征.
肝胆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重症急性胰腺炎38例治疗体会

    目的为了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38例重症胰腺炎手术治疗23例、非手术治疗15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手术组死亡9例,病死率为39.13%,非手术组死亡1例,病死率为6.67%,两组病死率比较有显著差异性(x2=4.93,0.05>P>0.01).结论因此作者认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非手术治疗优于手术治疗效果,同时认为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治疗.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手术治疗 (附28例分析)

    目的探讨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BSAP)早期手术的可行性、指征和术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早期手术或延期手术治疗的28例BSAP的临床资料.结果早期手术(15例):死亡2例(13.3%);术后重要并发症6例(40.0%);再手术3例(20.0%);平均手术时间90 min.延期手术(13例):死亡2例(15.4%);术后重要并发症7例(53.8%);再手术2例(15.4%);平均手术时间125 min.结论早期手术治疗BSAP是可行的.胆道梗阻性者一般应早期手术,无胆道梗阻性者手术指征仍应严格掌握;手术方式宜简单有效.

    作者:安崇贵;马祖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联合肠腔静脉侧侧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比较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和肠腔静脉侧侧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5例肝功能分级相近的门静脉高压症分为两组,A组37例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肠腔静脉侧侧分流术,B组38例行单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两组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A、B两组食管静脉曲张改善或消失分别为82.9%和60.6%(P<0.05),腹水消失为100%和73.5%(P<0.05),肝功能好转则为75.7%和44.7%(P<0.05),其中A组无肝性脑病及再出血发生,而B组有7.9%和15.8%的患者分别发生肝性脑病和再出血.A、B两组患者全部获得随访5月~3年,术后1年生存率分别为97.2%和89.4%(P>0.05),而术后3年生存率分别为90.9%和70.3%(P<0.05).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肠腔静脉侧侧分流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种合理、有效的治疗术式.

    作者:高宽江;曹玉军;王茂信;秦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目的为提高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GP)的治疗效果,探讨AGP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0年83例AGP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78例治愈,死亡5例,治愈率94%.院前误诊18例,死亡1例.梗阻性AGP 16例,死亡1例,非梗阻性AGP67例,死亡4例.急症手术8例,死亡2例.重症13例,死亡4例.结论 AGP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非常重要,应正确掌握AGP的手术时机,非手术治疗贯穿于AGP治疗的全程.[关健词]胆源性胰腺炎;早期诊断;治疗

    作者:吴劲松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假性胰腺囊肿32例治疗体会

    本院1990~1999年共收治假性胰腺囊肿(PPC)32例,现就32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予以分析,同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作者:汤华;郭平凡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瘘管空肠吻合治疗胰外瘘的经验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时间探讨的意义

    目的观察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病程的发展与其愈后有密切的关系.方法总结本院1997~1999年8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将病例分为两组,其中发病后在24~48 h内减轻的71例为第l组,发病在48 h后继续加重为重症胰腺炎的15例为第2组.结果第1组71例经保守治疗病情好转,第2组15例经手术或ERBD治疗病情缓解,通过对两组的比较.结论认为胰腺炎发病24~48 h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是关系到胰腺炎愈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乔鸥;金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区域动脉灌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实验研究

    目的寻求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有效途径.方法复制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模型,随机分组后经股动脉插管至腹腔动脉开口处,分别给予善得定、改善微循环药物及两种药物联合持续动脉灌注,观察胰腺、肝脏病理改变及血淀粉酶、肝功能的变化.结果模型建立6 h后(对照组)血清淀粉酶、肝功能有指标明显升,胰腺水肿、渗出并有大片出血、坏死,肝脏淤血肿胀.各治疗组都有不同程度的治疗作用,其中联合用药组疗效佳.结论区域动脉灌注是治疗SAP的有效方法,对防止肝功能障碍有重要作用,是进一步提高疗效的有效途径.

    作者:丁田贵;辛斌;吕国庆;刘秉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急性胰腺炎的治疗

    急性胰腺炎一般分轻型(单纯水肿性)和重型(出血坏死性)两大类.轻型较多见,一般通过非手术治疗可以治愈,预后良好,属自限性疾病.重症急性胰腺炎(SAP or ASP or ANP)是胰腺的急性出血性,坏死性炎症,其病理变化涉及胰腺和胰外组织,临床呈急腹症表现,伴有休克及单个或多个重要器官功能的严重损害.目前临床对其保守治疗方法,手术指征,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有诸多争论,下面就上述几个问题谈谈笔者的看法.

    作者:朱立元;尹耀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EN对大鼠肝癌细胞动力学的影响

    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及自动图象分析技术(AIAT)研究肠内营养(EN)对于大鼠肝癌细胞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0只Walker-256癌性腹水大鼠经EN达一个体外周期(25 h)后,肿瘤细胞S期细胞百分比升高,G0/G1百分比下降,提示EN不成比例的缩短细胞周期的持续时间,S期细胞增加,因而加速了肿瘤细胞的增长.观察EN对大鼠肝癌生长及肿瘤生长率的影响,显示EN组接种后21 d/接种后8 d肿癌生长率明显高于正常饮食组及营养不良组.结果经AIAT测定的接种肿瘤后21 dEN组肝癌细胞DNA指数(DI)明显高于正常饮食组及营养不良组,结果表明EN增加了大鼠肝癌肿瘤生长率,使肿瘤细胞增殖活跃,缩短了细胞增殖周期.结论同步进入S期细胞绝对数和百分比的增加,利于择机应用周期特异性化疗药物行肝动脉化疗(TAI)或化疗栓塞(TACE).

    作者:刘学民;潘承恩;吕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血清胰酶在慢性胰腺炎中的特性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急性重症胆管炎合并高血糖患者围手术期处理

    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发病急骤、进展迅速、病情严重、病死率高,手术是其治疗的主要措施.而合并糖尿病者又常并发心血管、肾、眼及神经病变,感染或应激可发生酮症酸中毒等而威胁生命.故对于急性重症胆管炎合并高血糖患者围手术期处理极为重要.本院1996年1月~2000年5月共对31例ACST合并高血糖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杜锐锋;张冰林;世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K-ras基因突变的分析和CA19-9测定在临床通过细胞学检查怀疑有胰腺癌者诊断方向的作用的手术期评估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重症胰腺炎的综合治疗经验

    目的总结重症胰腺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资料来源于1996年1月~2000年6月本科收治50例重症胰腺炎,在治疗上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96年1月~1997年12月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组)26例,第二阶段1998年1月~2000年6月以综合治疗配合CT动态观察下非手术为主(保守组)24例.结果手术组:治愈22例,死亡4例,治愈率84.6%;保守组:治愈23例,死亡1例,治愈率95.8%.结论①早期手术未能降低病死率;②以非手术为主综合治疗措施能提高重症胰腺炎治疗效果.

    作者:谢昭雄;许国平;洪建文;庄丹;刘金炎;林卓茂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1例并发症的临床处理体会

    目的总结电视腹腔镜施行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的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本院电视腹腔镜施行胆囊切除术837例,各类并发症共31例的发生,处理及预防的体会.结果胆总管损伤3例,胆囊癌中转手术4例,胆囊动脉出血中转手术4例,脑血管意外死亡2例,肝总管穿孔再次手术1例,肠梗阻再次手术1例,黄疸1例,胆囊床积脓4例,腹膜炎6例,皮下气肿5例.结论严格的术前检查、有经验的手术医生和规范的手术程序可大大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并发症.

    作者:陆伟;师天雄;常晓健;余元龙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肝外伤6 6例诊治体会

    本院自1987年1月~1997年12月收治的66例肝外伤患者,现就其诊治中的几点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年龄14~71岁,男59例,女7例,男女之比为8.4:1.开放性损伤4例,余均为闭合性损伤.

    作者:刘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急性胰腺炎外科治疗

    现代医学对急性胰腺炎的认识可追溯到19世纪,特别是Fitz于1889年第1次较为全面地描述急性胰腺炎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以来,为急性胰腺的外科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老一辈外科先驱者在开拓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面也作了重大贡献,如曾宪九等首先报告了16例急性胰腺炎治疗的经验;又如1954年兰锡纯等报告了47例急性胰腺炎治疗的经验,其中17例采用手术治疗,明确提出了急性胰腺炎的手术适应证,开创了中国手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先声.

    作者:袁祖荣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犬胰右叶缺血后病理变化的观察及意义

    目的探讨晚期胰腺癌缺血治疗的可能性及安全性.方法术中结扎犬胰十二指肠前、后动脉、胰尾动脉.观察缺血后动物的生存状况及胰腺、十二指肠病理改变.结果实验用犬存活良好,胰腺缺血后胰腺各型细胞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十二指肠粘膜轻度萎缩.结论结扎胰十二指肠前、后动脉及胰尾动脉后胰腺各型细胞坏死,动物术后均能存活,十二指肠无严重并发症.说明缺血治疗胰腺癌安全可行.

    作者:向国安;耿智敏;胡海田;张智勇;秦兆寅;郑克让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2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经验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因其病死率较高、病程长、治疗所需费用大,目前仍是普外科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近年来对SAP的病理生理变化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主张早期非手术治疗的学者日渐增多[1,2].笔者总结1991~1999年25例SAP的治疗经验,比较早期阶段采用手术方法以及后期阶段以非手术治疗SAP两组病例的治愈率、病死率,并探讨SAP合理的治疗方案.

    作者:韦建革;杨启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老年胆道疾病患者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60岁以上老年胆道疾病的外科治疗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1998年1月~2000年12月间452例60岁以上老年胆道疾病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结果本组有合并症342例,占75.7%,胆囊切除术249例,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145例,胆肠内引流26例,胆总管内置支架3例.术后发生并发症75例,占16.6%,其中急诊手术组为32.6%,择期手术组为7.08%.总病死率为2.65%.结论 60岁以上老年患者合并症多,应尽可能了解全面病情,适时进行手术治疗,采取合适的手术方式,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率和病死率.

    作者:陈伟;余昌俊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肝胆外科杂志

肝胆外科杂志

主管: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