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瘘管空肠吻合治疗胰外瘘的经验

关键词:瘘管, 空肠吻合, 治疗, 胰外瘘
摘要:
肝胆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胆肠Roux-Y吻合术后再手术原因及处理

    目的探讨胆肠Roux-Y吻合术后再手术的原因.方法对12例胆肠Roux-Y吻合术后再次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内胆管狭窄合并肝内残余结石是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胆肠吻合口相对狭窄、以及空肠袢较短、空肠-空肠吻合口形态不佳也是再次手术的重要因素.结论行胆肠Roux-Y吻合术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并有一定的抗返流措施.

    作者:陈宏明;黄建富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非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3例体会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比研究了以早期非手术治疗为主的A组(1993~2000年43例)和以早期手术为主的B组(1993年以前21例)患者的并发症和病死率.结果 A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非手术治疗明显优于早期手术治疗.在非手术治疗中需注意CT监测胰腺坏死范围的变化和中转手术指征.

    作者:梁朝群;杨京可;唐历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区域动脉灌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实验研究

    目的寻求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有效途径.方法复制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模型,随机分组后经股动脉插管至腹腔动脉开口处,分别给予善得定、改善微循环药物及两种药物联合持续动脉灌注,观察胰腺、肝脏病理改变及血淀粉酶、肝功能的变化.结果模型建立6 h后(对照组)血清淀粉酶、肝功能有指标明显升,胰腺水肿、渗出并有大片出血、坏死,肝脏淤血肿胀.各治疗组都有不同程度的治疗作用,其中联合用药组疗效佳.结论区域动脉灌注是治疗SAP的有效方法,对防止肝功能障碍有重要作用,是进一步提高疗效的有效途径.

    作者:丁田贵;辛斌;吕国庆;刘秉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急性胰腺炎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确立急性胰腺炎正确的治疗方法.方法通过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类型,治疗方法和并发症确定危险因素.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死率高于轻症急性胰腺炎,P<0.01,手术组病死率高于非手术组,P<0.01,并发症对预后是重要的影响因素.P<0.01或P<0.05.结论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是不同类型、不同治疗方法和并发症,非手术治疗在急性胰腺炎有很高的价值.

    作者:熊奇如;耿小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发胰漏的预防体会後

    1990年1月~1999年12月本院共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7例,仅1例术后并发胰漏,其发生率为3.3%,报告如下.

    作者:陈晓通;严爱武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38例治疗体会

    目的为了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38例重症胰腺炎手术治疗23例、非手术治疗15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手术组死亡9例,病死率为39.13%,非手术组死亡1例,病死率为6.67%,两组病死率比较有显著差异性(x2=4.93,0.05>P>0.01).结论因此作者认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非手术治疗优于手术治疗效果,同时认为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治疗.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胆囊息肉样病变113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病变(PLG)的临床和病理的关系,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对113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据其临床和病理诊断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3例PLG占同期胆囊切除数据的9.9%,非肿瘤性息肉105例(92.9%),肿瘤性息肉8例(7.1%).肿瘤性息肉多为直径>10 mm、单发病灶.8例胆囊腺瘤中有3例癌变.结论①胆囊腺瘤癌变倾向明显.②单发且>10 mm的病变宜手术切除.③年龄作为肿瘤危除的参考因素.④对症状不重,没有癌变危险者可定期随访.

    作者:朱德祥;王景明;徐贵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重症急性胆管炎的早期处理

    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是临床常见的外科危重病症,病情复杂,处理困难,病死率高.现总结笔者1991以来收治ACST148例经验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徐书福;许玉友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经鼻-空肠营养

    目的急性重症胰腺炎(ASP)发病凶猛,探讨早期经鼻-空肠营养对ASP治疗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近两年来收治的11例ASP患者,诊断标准参照1998年成都第七届全国胰腺外科研讨会标准,APACHE-Ⅱ评分≥8分,Balthaz-ar CT分级≥l级.11例ASP患者经综合治疗,早期经鼻-空肠营养,监测其腹痛,淀粉酶变化,判断临床效果.结果 11例ASP患者经综合治疗后无死亡.早期经鼻空肠营养无腹痛加重和淀粉酶升高.ASP患者对早期经鼻-空肠营养耐受良好,临床效果满意.结论早期经鼻-空肠营养对ASP治疗安全有效.但要注意:①鼻-空肠管放置于近端空肠30 cm处.②防止鼻-空肠管移位.③肠梗阻存在时,可加用中药泻下,促进肠功能恢复后,再用肠内营养素.④肠内营养素浓度宜由低到高,逐渐增加.⑤若临床出现腹痛加剧,淀粉酶增高,应及时转为肠外营养.

    作者:崔怀信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重症胰腺炎的综合治疗经验

    目的总结重症胰腺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资料来源于1996年1月~2000年6月本科收治50例重症胰腺炎,在治疗上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96年1月~1997年12月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组)26例,第二阶段1998年1月~2000年6月以综合治疗配合CT动态观察下非手术为主(保守组)24例.结果手术组:治愈22例,死亡4例,治愈率84.6%;保守组:治愈23例,死亡1例,治愈率95.8%.结论①早期手术未能降低病死率;②以非手术为主综合治疗措施能提高重症胰腺炎治疗效果.

    作者:谢昭雄;许国平;洪建文;庄丹;刘金炎;林卓茂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联合肠腔静脉侧侧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比较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和肠腔静脉侧侧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5例肝功能分级相近的门静脉高压症分为两组,A组37例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肠腔静脉侧侧分流术,B组38例行单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两组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A、B两组食管静脉曲张改善或消失分别为82.9%和60.6%(P<0.05),腹水消失为100%和73.5%(P<0.05),肝功能好转则为75.7%和44.7%(P<0.05),其中A组无肝性脑病及再出血发生,而B组有7.9%和15.8%的患者分别发生肝性脑病和再出血.A、B两组患者全部获得随访5月~3年,术后1年生存率分别为97.2%和89.4%(P>0.05),而术后3年生存率分别为90.9%和70.3%(P<0.05).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肠腔静脉侧侧分流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种合理、有效的治疗术式.

    作者:高宽江;曹玉军;王茂信;秦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肝外伤6 6例诊治体会

    本院自1987年1月~1997年12月收治的66例肝外伤患者,现就其诊治中的几点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年龄14~71岁,男59例,女7例,男女之比为8.4:1.开放性损伤4例,余均为闭合性损伤.

    作者:刘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胆囊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端粒酶活性的表达

    目的通过检测胆囊癌外周血淋巴细胞端粒酶活性,为胆囊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评估和预防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采用PCR-TRAP方法检测胆囊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端粒酶活性.结果 32例胆囊癌患者中,有25例表达阳性,阳性表达率是78.12%,30例胆囊炎、胆石症患者中,仅有1例表达阳性,阳性表达率是3.33%,30例正常对照组中,亦仅有1例表达阳性,阳性表达率是3.33%.结论端粒酶活性表达与胆囊癌的发生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对胆囊癌外周血淋巴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测定,对胆囊癌的治疗、预后的评估随访及复发等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焦兴元;吕明德;黄洁夫;梁力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犬胰右叶缺血后病理变化的观察及意义

    目的探讨晚期胰腺癌缺血治疗的可能性及安全性.方法术中结扎犬胰十二指肠前、后动脉、胰尾动脉.观察缺血后动物的生存状况及胰腺、十二指肠病理改变.结果实验用犬存活良好,胰腺缺血后胰腺各型细胞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十二指肠粘膜轻度萎缩.结论结扎胰十二指肠前、后动脉及胰尾动脉后胰腺各型细胞坏死,动物术后均能存活,十二指肠无严重并发症.说明缺血治疗胰腺癌安全可行.

    作者:向国安;耿智敏;胡海田;张智勇;秦兆寅;郑克让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老年胆道疾病患者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60岁以上老年胆道疾病的外科治疗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1998年1月~2000年12月间452例60岁以上老年胆道疾病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结果本组有合并症342例,占75.7%,胆囊切除术249例,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145例,胆肠内引流26例,胆总管内置支架3例.术后发生并发症75例,占16.6%,其中急诊手术组为32.6%,择期手术组为7.08%.总病死率为2.65%.结论 60岁以上老年患者合并症多,应尽可能了解全面病情,适时进行手术治疗,采取合适的手术方式,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率和病死率.

    作者:陈伟;余昌俊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2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经验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因其病死率较高、病程长、治疗所需费用大,目前仍是普外科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近年来对SAP的病理生理变化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主张早期非手术治疗的学者日渐增多[1,2].笔者总结1991~1999年25例SAP的治疗经验,比较早期阶段采用手术方法以及后期阶段以非手术治疗SAP两组病例的治愈率、病死率,并探讨SAP合理的治疗方案.

    作者:韦建革;杨启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手术治疗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在国内占急性胰腺炎的66.7%左右,胆源性胰腺炎一旦发生,大约72%~86%的病例经非手术治疗可缓解[1],但以后可反复发作,也有演变成为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甚而危及生命的病例.本院针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特点,对近3年收治的急性胆源胰腺炎病例均行了早期胆道手术,辅以禁食补液、抑制胰腺外分泌等综合治疗,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结合文献分析报告.

    作者:徐成新;沈健俐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急性胰腺炎的治疗

    急性胰腺炎一般分轻型(单纯水肿性)和重型(出血坏死性)两大类.轻型较多见,一般通过非手术治疗可以治愈,预后良好,属自限性疾病.重症急性胰腺炎(SAP or ASP or ANP)是胰腺的急性出血性,坏死性炎症,其病理变化涉及胰腺和胰外组织,临床呈急腹症表现,伴有休克及单个或多个重要器官功能的严重损害.目前临床对其保守治疗方法,手术指征,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有诸多争论,下面就上述几个问题谈谈笔者的看法.

    作者:朱立元;尹耀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索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GSAP)外科治疗新方法.方法回顾1990年5月以来本院GSAP 62例治疗情况,其中非手术治疗6例,手术治疗56例.手术常规行腹腔积液清除、胆囊切除、胆道清理、胰包膜切开、引流术,其中24例选择性附加胰及周围坏死组织清除,横贯式网膜腔引流和暂时性幽门锁闭,胆道、胃、空肠造口术(即改良式Cogbill手术).结果非手术组:平均住院26 d,死亡3例,自动出院2例,治愈1例.手术组:平均住院36.8 d,死亡5例.行改良式Cogbill手术者24例,无一例死亡.结论本组GSAP的治疗方法选择手术疗法优于非手术疗法,手术方式选择,改良式Cogbill术式优于其他术式.

    作者:张文福;李阳;刘亚光;严歧敏;牛力春;孙永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内引流术加动脉区域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应用

    目的探讨晚期胰腺癌的姑息治疗方法.方法对26例晚期不能切除的胰腺癌行胆总管-十二指肠T形管内引流术治疗,结扎胰十二指肠上动脉近心端,远心端插入化疗泵,术中、术后行动脉灌注化疗.结果26例患者术在术后退黄;减轻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等方面有显著疗效,其中1例生存18个月.结论内引流术加动脉区域灌注化疗是治疗晚期不能切除胰腺癌的一个较好方法.

    作者:向国安;耿智敏;张智勇;胡海田;秦兆寅;郑克让;孙水平;董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肝胆外科杂志

肝胆外科杂志

主管: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