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3例报告

刘颖宏;王春英

关键词: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 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呼吸困难, 支气管肺泡灌洗, 患者, 中性粒细胞, 急性肺水肿, 肺功能检查, 症状缓解, 血氧分压, 血气分析, 弥散功能, 淋巴细胞, 临床资料, 空调, 激素治疗, 干咳, 肺部阴影, 发热, 对症治疗
摘要:1 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男,38岁.因发热、干咳、呼吸困难2 h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 h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寒战、干咳无痰,胸闷、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发病前患者连续24 h呆在密闭空调车中.查体:体温38 ℃,口唇轻度发绀,两肺可闻及少许湿罗音.心率85次·min-1,律齐.腹软,双下肢无水肿.血气分析:血氧分压57 mmHg.胸片示类似急性肺水肿改变.肺功能检查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下降.暂予吸氧、抗炎、对症治疗.第2天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回收液量35 mL,总细胞数0.8×106·L-1,中性粒细胞占24%,淋巴细胞76%,CD4+/CD8+<1,诊断为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空调肺).给予激素治疗症状缓解,肺部阴影完全吸收,治愈出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颈动脉狭窄与眼部缺血性病变

    颈动脉狭窄可导致黑朦、视网膜中央或分支动脉栓塞、静脉淤滞性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和眼缺血综合征等急性或慢性眼部缺血性病变.通过对患者颈动脉系统检查及时发现颈动脉狭窄病变.并通过颈动脉外科手术恢复正常的血流动力学循环,不仅可以有效地预防脑血管意外,还能保护视功能.

    作者:唐维强;魏世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激活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4的基因克隆

    目的:克隆新的与激活素受体ⅡA(ActRⅡA)相互作用蛋白,即激活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4(ActRIP4)基因.方法:应用ActRIP2基因片段作为探针,从小鼠cDNA文库中钓取ActRIP4 cDNA;采用哺乳细胞双杂交进一步确定ActRIP4与ActRⅡA的相互作用;RT-PCR检测ActRIP4 mRNA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克隆的ActRIP4基因全长691bp,ORF区编码118个氨基酸残基;ActRIP4与ActRⅡA具有特异性结合作用;天然的ActRIP4 mRNA在小鼠多种组织中表达.结论:ActRIP4属于ActRIP家族新成员,可以与ActRⅡA相互作用,可能在多种组织中介导激活素受体信号传导过程.

    作者:王世瑶;柳忠辉;牟大鹏;张红军;杨琼;常颖;台桂香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益智口服液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不同脑区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智口服液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不同脑区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在大鼠CA1区注入有活性的Aβ1-40制备AD模型,将30只造模成功的成年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益智口服液组、褪黑素组和AD模型对照组(每组10只),分别灌胃益智口服液、褪黑素和生理盐水.40 d后处死大鼠,用免疫组化等方法观察细胞凋亡百分率、线粒体膜电位、细胞色素C蛋白质表达变化.结果:与AD模型对照组比较,益智口服液组细胞凋亡百分率明显降低(P<0.05)、线粒体膜电位升高(P<0.05)、细胞色素C蛋白质表达降低(P<0.05).结论:益智口服液可以通过升高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细胞色素C蛋白质表达改善AD鼠痴呆状况.

    作者:詹焱;马涤辉;张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整体功能提高的促进作用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整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常规治疗组,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FMA)、Barthel指数(BI)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于治疗前及治疗30 d后评定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精神状态.结果:康复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FMA、BI和HAD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30 d后两组比较,康复组FMA及BI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HADS评分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Pearson检验发现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与ADL的提高呈正相关.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精神状态,提高ADL能力.

    作者:蔺勇;张扬;殷淑萍;齐文华;冯加纯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旋毛虫对三硝基苯磺酸诱导肠炎小鼠Th1/Th2类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旋毛虫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实验性小鼠肠炎模型Th1/Th2类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50%乙醇对照组、旋毛虫(T.spiralis)应用组、TNBS诱导肠炎模型组、预先感染T. spiralis后诱导TNBS模型组,(每组小鼠取材时保证6只以上).采用RT-PCR方法观察感染旋毛虫和未感染旋毛虫小鼠于TNBS诱导肠炎后3 d和7 d时不同基因的表达变化,包括小鼠脾脏中IFN-γ、IL-4、IL-10 mRNA和结肠中IL-10 mRNA的表达量.结果:预先感染T. spiralis后诱导TNBS模型组小鼠在造模后3 d脾脏中IFN-γ mRNA的表达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造模后7 d脾脏中IFN-γmRNA的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0.05),IL-4 mRNA的表达量于3 d和7 d时均高于模型组(P<0.05).预先感染T.spiralis后诱导TNBS模型组小鼠在造模后3 d和7 d脾脏和结肠中IL-10 mRNA的表达量均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旋毛虫对TNBS诱导的实验性小鼠肠炎外周免疫作用机制可能通过下调炎症性肠病过度的Th1型免疫反应、上调Th2型免疫反应而实现;IL-10既作为Th2类细胞因子又作为Tr1型细胞因子对实验性小鼠的肠道局部和外周免疫均产生重要调节作用.

    作者:赵颖;杨世忠;朴云峰;高普均;王岚;刘明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序贯分析方法在不同分析方法一致性检验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序贯分析方法在不同方法一致性检验中的应用及其优点.方法:在一项历时5年的大规模人群干预试验中,经5年连续的健康教育、合理膳食指导、儿童适时添加辅食等人群干预后,0~6岁儿童的生长发育指标有明显改善,但血红蛋白检测结果表明该年龄组儿童贫血患病率却非但未降反而上升,对该结果专家有不同的解释,但均缺乏足够的证据.采用双向量反应开放型序贯试验方法,对2次血红蛋白检测所用仪器和方法的一致性进行检验.结果:干预前后2次所用仪器及方法所得检测结果之差异在10%的范围内上下波动,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量反应开放型序贯分析方法分析其差值累积值的序贯试验线于第12对检验结果之差值累积值与序贯图中界线相交.结论:干预前后儿童贫血患病率的高低与检测仪器及检测方法无关,序贯分析方法在评价不同的检测方法、诊断标准、疗效、人群干预试验结果的一致性方面是循证医学中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作者:崔颖;郭伟;王蕾;杨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超顺磁性纳米粒子在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超顺磁性纳米粒子由于具有在生物体内的特异性分布以及在外加磁场下可控运动的特点,已被应用于肿瘤细胞的富集、分离、药物的磁靶向以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诸多方面.本文对超顺磁性纳米粒子在磁共振成像、肿瘤细胞分离、磁导向药物以及肿瘤的磁流体过热治疗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孟宪瑛;王广义;吕国悦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胡芦巴提取物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

    目的:探讨胡芦巴提取物作用不同时间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变化.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8只、胡芦巴提取物治疗组(F)10只,另设正常对照组(C)6只,观察胡芦巴提取物作用不同时间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变化.结果:与糖尿病组比较,给予胡芦巴提取物治疗组糖尿病大鼠血糖第9天开始明显下降(P<0.05),第21天(3周)时血糖显著降低(P<0.01);第27天(4周)左右降至与对照组同样水平(P>0.05),给药4周内血糖水平随治疗时间延长而降低,呈负相关关系(r=-0.97,P<0.05).4~12周血糖水平保持平稳,血糖水平不随时间延长而改变.胡芦巴提取物治疗组给药4周后停给2周,停止给药期间血糖回升较缓慢.结论:胡芦巴提取物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含量,使其恢复到正常大鼠血糖水平,并在给药4周内呈明显的时效关系.

    作者:卜凤泉;刘忠英;石艳;张静;苗春生;李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4种古DNA抽提方法效果比较

    目的:寻找到一种简便、快速、可靠、有效的古DNA抽提方法.方法:选择基于硅粒法和硅离心柱法的四种抽提方法(方法A:Modified Silica Particles Method;方法B:Ceneclean Method;方法C:QIAamp Method;方法D:Modified QIAquick method))分别抽提5个距今约4 000年的古绵羊线粒体DNA(mtDNA),并进行PCR扩增,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扩增成功与否,根据扩增成功率判断抽提方法的优劣.结果:4种方法的扩增成功率从20%~100%,基于硅离心柱法的抽提效果(60%,100%)明显的优于基于硅粒法(20%,40%),其中Modified Silica Particles Method的效果差(20%),Modified QIAquick Method的效果好(100%).结论:Modified QIAquick Method方法使用Centricon(R)超滤管浓缩DNA抽提裂解液,结合硅离心柱进行DNA纯化,能有效去除PCR抑制物,同时得到较好的古DNA模板.

    作者:蔡大伟;王海晶;韩璐;李胜男;周慧;朱泓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异丙酚、芬太尼和安定静脉复合麻醉在妇科门诊手术中的应用

    2005年5月-2006年5月本科与妇科中心合作,应用异丙酚、芬太尼和安定复合麻醉完成1 441例妇科门诊手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逄培华;庞立瑛;刘万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大学生入学体检发现马凡氏综合征1例报告

    马凡氏综合征(Marfan's syndrome),又名蜘蛛指(趾)综合征,是由法国医生Marran于1986年首先报告的一种少见的全身结缔组织病,故名为马凡氏综合征.该病一种先天性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家族史.

    作者:朱冬元;耿志辉;孟令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盐酸多奈哌齐对D-半乳糖致老年性痴呆大鼠治疗作用的机制

    目的:从自由基方面探讨盐酸多奈哌齐对D-半乳糖致老年性痴呆大鼠治疗作用的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6只,采用区组随机分组法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盐酸多奈哌齐组,每组12只.腹腔注射D-半乳糖7周,制作大鼠老年痴呆模型,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跳台实验及皮层和海马组织病理检查,观察盐酸多奈哌齐对老年性痴呆的影响,并测定脑内的脂质过氧化物(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与模型组比,盐酸多奈哌齐组大鼠水迷宫第4天及第5天达到平台的潜伏期及游程缩短(P<0.05或P<0.01),第4天及第5天向角变小(P<0.05),第1天、第2天跳台的错误次数减少(P<0.05),脑组织MDA降低(P<0.05),SOD升高(P<0.05).盐酸多奈哌齐组大鼠皮层及海马神经细胞排列较整齐,变性、坏死的神经细胞及嗜神经细胞现象少于模型组.结论:盐酸多奈哌齐对D-半乳糖致老年性痴呆大鼠有治疗作用,其机制除抑制乙酰胆碱酯酶以外,与其减少自由基损伤有关.

    作者:谢湘林;刘宏雁;邹洪斌;李晔;刘凯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5-Fu对人结肠癌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5-氟尿嘧啶(5-Fu)对人结肠癌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Hct/8细胞分为5-Fu组和对照组,通过凋亡细胞数量、形态、基因组DNA片段化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观察5-Fu对人结肠癌细胞凋亡情况的影响,并通过基因芯片测定相关基因改变.结果:吖啶橙染色及基因组DNA电泳显示5-Fu组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基因芯片检测显示,5-Fu致多种基因表达发生改变,尤其是与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出现表达下调.结论:5-Fu具有致人结肠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其原因是由于多种基因表达改变相互作用影响所致,尤其是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的改变致不能及时修复受损的基因,终致癌细胞发生凋亡.

    作者:崔亚南;薄丽华;薛立娟;杨绍娟;卜丽莎;高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rhKD/APP对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rhKD/APP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l4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取小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设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对照组及rhKD/APP小中大剂量(4.5、9.0、18.0 mg·kg-1)组.测定实验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肝组织丙二醛(MDA)、肝重系数并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rhKD/APP小、中、大剂量组血清ALT、AST活性和肝组织中MDA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肝脏组织病理切片显示,模型组有炎细胞浸润,肝细胞坏死,与模型组相比,rhKD/APP小、中、大剂量组肝组织损伤程度较轻,且随着rhKD/APP剂量增加肝组织损伤程度逐渐减轻.结论:rhKD/APP对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小鼠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馨木;贺巾超;杨莉莉;张赢予;董文;侯立中;颜炜群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非小细胞肺癌多药耐药因子的表达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探讨多药耐药因子在肺癌中表达与共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技术检测52例肺癌患者病理组织中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谷胱甘肽S转移酶Ⅱ(GST-Ⅱ)3种多药耐药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肺癌组织中P-gp、MRP、GST-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9%(27/52)、61.5%(32/52)和78.8%(41/52);耐药因子在不同病理类型、不同TNM分期和不同分化程度间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P-gp和MRP均阳性40.1%,P-gp和GST-Ⅱ均阳性44.2%,MRP和GST-Ⅱ均阳性50.0%,P-gp、MRP和GST-Ⅱ均阳性21.2%,其中P-gp与MRP间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关系(rs=0.632,P<0.01),P-gp与GST-Ⅱ间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关系(rs=0.521,P<0.01),MRP与GST-Ⅱ间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关系(rs=0.532,P<0.01).结论:肺癌的多药耐药现象是由多个耐药因子共同参与作用的结果,肺癌多药耐药的发生与不同的病理组织类型、不同TNM分期、不同分化程度间无关联.

    作者:史鹏;刘晶;赵凤芹;王欢;李卫红;吴岚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生精细胞凋亡的线粒体调控

    细胞凋亡是一种形态和生化特征明确的细胞主动死亡形式.哺乳动物睾丸生精细胞在精子形成过程中的自发细胞死亡是通过生精细胞的凋亡来实现的.睾丸生精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线粒体在其调控细胞凋亡进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就生精细胞凋亡的线粒体调控机制以及线粒体与氧化应激、Bcl-2蛋白家族、HSPs和TR3的相互协同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王志成;赵红光;龚守良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甲磺酸罗哌卡因(ROP)用于术后镇痛的报道较少,本研究将3种不同浓度ROP用于剖腹产手术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旨在筛选出不影响运动功能的低有效镇痛浓度,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胡景维;吕振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3例报告

    1 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男,38岁.因发热、干咳、呼吸困难2 h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 h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寒战、干咳无痰,胸闷、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发病前患者连续24 h呆在密闭空调车中.查体:体温38 ℃,口唇轻度发绀,两肺可闻及少许湿罗音.心率85次·min-1,律齐.腹软,双下肢无水肿.血气分析:血氧分压57 mmHg.胸片示类似急性肺水肿改变.肺功能检查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下降.暂予吸氧、抗炎、对症治疗.第2天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回收液量35 mL,总细胞数0.8×106·L-1,中性粒细胞占24%,淋巴细胞76%,CD4+/CD8+<1,诊断为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空调肺).给予激素治疗症状缓解,肺部阴影完全吸收,治愈出院.

    作者:刘颖宏;王春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RHR)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入选老年高血压患者164例,按血压水平分为A组BP1(140/90 mmHg≤BP<160/100 mmHg)72例;B组BP2(160/100 mmHg≤BP<180/110 mmHg)55例;C组BP3(BP≥180/110 mmHg)37例.每组按RHR分为RHR1组(RHR<60次·min-1)、RHR2组(60次·min-1≤RHR<70次·min-1)、RHR3组(70次·min-1≤RHR<80次·min-1)和RHR4组(RHR≥80次·min-1).入选患者空腹测血糖、血脂、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颈动脉IMT和颈动脉内径(CAD).结果:RHR4组的GLU、TC、TG、BSP均高于RHR1~RHR3各组(P<0.05或P<0.01);RHR4、RHR3组与RHR1、RHR2组比较TMT增厚、CAD增大(P<0.05或P<0.01).结论:随着RHR的增加颈动脉IMT和CAD的数值有明显的增加,RHR的增加是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增加的原因之一.

    作者:王春艳;孙捷;王桂茹;赵艳秋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肿瘤相关糖抗原sTn在乳腺肿瘤组织的表达

    目的:研究乳腺肿瘤病理标本中肿瘤相关糖抗原sTn的表达及乳腺癌组织中sTn表达与肿瘤大小、患者年龄、绝经、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雌激素受体的关系.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TKH-2(McAb TKH-2)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Tn在46例乳腺癌、4例乳腺腺瘤和2例男性乳腺增生中的表达.应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免疫组化染色法(S-P法)检测46例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水平.结果:乳腺腺瘤和男性乳腺增生患者sTn表达均呈阴性.46例乳腺癌患者中,28例sTn表达阳性(60.9%).乳腺癌患者中sTn表达阳性频数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者(P<0.05),临床分期较晚患者高于临床分期较早患者(P<0.05),雌激素受体阳性者高于雌激素受体阴性者(P<0.05).在病理分级、年龄、是否绝经、肿瘤直径大小患者中的sTn表达阳性频数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46例乳腺癌患者中,25例雌激素受体阳性(54.3%).结论:乳腺癌中sTn表达阳性患者易发生在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较晚且雌激素受体阳性率升高患者,sTn可以作为判定乳腺癌预后的指标,sTn和雌激素受体联合检测对判断乳腺癌预后意义更大.

    作者:李洋;张彬;王兴华;崔有彬;付彤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