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丽;李方莲;朱洪权;刘娜;孙海燕;李会媛
目的:研究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对常用抗肿瘤药物的耐药情况及其与两种耐药因子p53抗体和GS-π表达的关系.方法:对58例NSCLC手术标本进行原代细胞培养,然后以MTT法检测其对顺铂(DDP)、长春新碱(VCR)、足叶乙甙(VP16)、羟基喜树碱(HCPT)、阿霉素(ADM)及环磷酰胺(CTX)6种临床常用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同时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p53抗体及GST-π两种耐药因子表达情况.结果:6种药物的有效率(即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活性抑制率)分别为DDP 41.4%、VCR 24.1%、VP16 22.4%、HCPT 20.7%、ADM 17.2%及CTX17.2%;p53抗体及GST-π表达情况不同,其表现出不同耐药程度.结论:以MTT法检测NSCLC的药物敏感性,尤其对p53抗体及GST-π表达情况的检测,对于指导肺癌化疗是可行而且必要的.
作者:刘智鑫;刘国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体外诱导、培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获得不同成熟阶段的树突状细胞(DCs).方法:用贴壁法从健康人外周血浓缩白细胞获取单核细胞,第一阶段在GM-CSF+IL-4存在的条件下培养7 d,获得未成熟DCs;第二阶段在GM-CSF+TNF-α联合诱导下培养至14 d,获得成熟的DCs.对DCs的形态进行显微镜下观察,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型,用MTT的方法对DCs的功能进行检测.结果:获得的未成熟DCs中度表达CD1a、共刺激分子,高表达HLA-DR分子,在DCs的成熟期共刺激分子、HLA-DR及CD83、CD25分子均高度表达,刺激同种异型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强.结论:成功地建立了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获得不同发育阶段DCs的方法,并获得了大量纯度较高的DCs.
作者:侯治富;郭楠;高申;郑德明;卜丽莎;高嵩;才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喉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凋亡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喉癌细胞株Hep2、牙周膜细胞及40例喉癌组织和8例正常喉黏膜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半定量逆转录PCR检测survivin mRNA表达,DNA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喉癌组织的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survivin在正常喉黏膜、牙周膜细胞中不表达,Hep2细胞株和57.5%(23例)喉癌组织表达survivin蛋白和mRNA.在病理学分级为Ⅰ级的喉鳞癌标本中,survivin蛋白阳性率(33.3%)明显低于Ⅱ、Ⅲ级的标本(72.7%,P<0.05);临床Ⅲ~Ⅳ期喉鳞癌患者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6.2%,明显高于临床Ⅰ~Ⅱ期患者(36.8%,P<0.05);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组中survivin蛋白阳性率(100%)显著高于未转移组(48.5%,P<0.05).survivin表达阳性组的AI为2.93±1.20,阴性组为4.05±1.42,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survivin在喉癌中高表达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而在喉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作用.
作者:施小茹;李晓明;王哲文;路秀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0岁,因感冒并发上呼吸道感染,自觉头痛、咽痛,全身乏力2 d来院就诊.体温39.4℃,脉搏96次·min-1,血压14/10 kPa.给予柴胡注射液1支肌肉注射,10 min后,局部出现红肿,并有散在的小米粒大小的红色丘疹,高出皮肤,伴有瘙痒,患者下肢轻微活动受限.
作者:徐艳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评价改良巴氏染色法、瑞-吉染色法和考马斯亮蓝染色法对形态正常精子率和顶体完整率检测结果影响.方法:分别采用改良巴氏染色法、瑞-吉染色法和考马斯亮蓝染色法对55例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涂片染色,计算形态正常精子率和顶体完整率.结果:①3种染色方法检测的形态正常精子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瑞-吉染色法评价颈部和中段缺陷精子率及尾部缺陷精子率显著低于改良巴氏染色法和考马斯亮蓝染色法(P<0.05).②3种染色方法检测的Ⅰ型、Ⅳ型顶体完整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改良巴氏染色法检测的Ⅱ型和Ⅲ型顶体完整率明显高于考马斯亮蓝染色法和瑞-吉染色法(P<0.05).③3种染色方法检测的形态正常精子率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535、P<0.01,r=0.601、P<0.01,r=0.329、P<0.05).3种染色方法检测的顶体完整率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604,P<0.01,r=0.682、P<0.01,r=0.446、P<0.01).结论:3种染色方法均可作为检测人精子形态和顶体完整率实用方法,其中改良巴氏染色法更适于精子形态学分析,瑞-吉染色法更适于顶体完整率判读.
作者:高久春;王瑞雪;许宗革;郑海筝;刘媛;刘睿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中、重度痤疮需要系统治疗.四环素族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用于治疗丘疹脓疱性痤疮;对于严重的丘疹脓疱性痤疮和结节囊肿性/聚合性痤疮,需口服异维A酸;性激素可用于治疗女性严重的青春期痤疮或迟发/持久性痤疮;抗雄激素和低剂量皮质类固醇疗法亦用于痤疮的治疗.痤疮新疗法有低剂量异维A酸、新的异维A酸剂型(微粒化)、胰岛素致敏剂、Ⅰ型5α-还原酶抑制剂和反义分子,尤其是开发新的抗炎药物如脂氧合酶抑制剂,已成为痤疮治疗的新趋势.
作者:李珊山;张朝英;李洪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引起的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成功率.方法:55例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均行三切口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术.术后随访6个月~1年,观察术后视网膜复位及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结果:初次手术视网膜脱离解剖复位率为81.82%(45/55);再次手术9例(1例放弃治疗),其中6例视网膜复位,经两次手术全部病例手术成功率为92.71%(51/55).36例术后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5例术后视力与术前相同,4例视网膜未复位患者,视力降至光感.结论:玻璃体切割术后绝大多数患者获得解剖学复位和视功能改善.
作者:王桂云;邹贺;肖骏;隋桂芹;王淑晶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是乳腺癌术后出现较多的一种并发症,该并发症的发生既给患者精神上带来痛苦,又造成患者的经济损失,是乳腺癌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2000年4月-2003年12月,本院共完成乳腺癌根治术375例,其中出现术后皮下积液50例(7.5%),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梦渊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治疗前后血液的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变化情况.方法:OSAHS组(32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均经多导睡眠图(PSG)监测,并空腹抽取静脉血.将OSAHS患者血脂中的TCH、TG、HDL、LDL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OSAHS患者经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8周后,对其治疗前后的相应指标做出比较.结果:①OSAHS组患者血中TG、TCH/HDL高于对照组(P<0.001);TCH、LDL和对照组比较有增高趋势,HDL有低于对照组趋势,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②经8周CPAP治疗后,TCH和TG无明显变化,HDL升高,LDL降低(P<0.05).结论:TG和TCH/HDL是OSAHS患者脂代谢紊乱的标志,可用于OSAHS血脂异常的诊断;CPAP治疗有助于纠正OSAHS患者的高脂血症.
作者:李明娴;王莹;马丽;潘润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哮喘小鼠外周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L-13的表达情况和气道的高反应性及CTLA4-Ig对其影响,以明确支气管哮喘的免疫发病机制,并为治疗哮喘寻求一条安全有效的途径.方法:将小鼠分成A、B两组,A组(n=24)中的哮喘组(n=8)及CTLA4-Ig治疗组(n=8)用腹腔注射10%卵蛋白0.1 mL(10 mg)及10%氢氧化铝凝胶0.2 mL致敏,建立小鼠哮喘模型,测定外周血及BALF中白细胞总数并进行分类,用ELISA方法测定IL-13水平,并测定CTLA4-Ig对上述各项指标的影响.B组(n=24)中的哮喘组(n=8)及CTLA4-Ig治疗组(n=8)给予雾化吸入乙酰胆碱(0.08~1.25 g·L-1)用于测定气道高反应性.结果:激发后24 h哮喘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比例较正常组(n=8)增高(P=0.013,P=0.014);哮喘小鼠BALF中白细胞总数及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较外周血中增高(P=0.001,P=0.0013,P=0.0001,P=0.037);CTLA4-Ig可以降低哮喘小鼠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比例(P=0.0028,P=0.0001,P=0.033);与正常组(n=8)比较,哮喘组血清及BALF中IL-13水平明显升高(P=0.004,P=0.005),与哮喘组比较,治疗组血清及BALF中IL-13水平明显下降(P=0.003,P=0.03);CTLA4-Ig可有效降低小鼠气道高反应性.结论:IL-13在哮喘发病中起重要作用,CTLA4-Ig可抑制哮喘小鼠IL-13的分泌并能降低小鼠气道的高反应性,对哮喘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彭丽萍;姚程;迟宝荣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本文作者将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DYY-3型多功能腰椎治疗机治疗前后的病情变化尝试进行量化分析.
作者:于大川;陈曦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黄蘑多糖Fb(polysaccharid Fb from Huangmo)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健康成年小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环磷酰胺(CTX)免疫抑制组、黄蘑碱溶性多糖活性组分(Fb)正常小鼠给药组和Fb环磷酰胺伍用(M)给药组,采用NK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测定自然杀伤细胞(NK)的活性,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测定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鼠脾T淋巴母细胞增殖分析法测定白细胞介素2(IL-2)的活性,观察Fb对各组小鼠免疫指标的影响.同时通过明胶酶谱分析检测脾脏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表达.结果:黄蘑多糖Fb能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NK细胞活性,T淋巴细胞转化率(LTT)和IL-2的活性(P<0.05),对正常小鼠LTT有显著促进作用(P<0.01).正常给药组和伍用组主要免疫器官脾脏和胸腺重量高于免疫抑制组,且小鼠体重增长也明显高于免疫抑制组(P<0.01);免疫抑制组小鼠脾脏MMP-2活性下降(P<0.05),MMP-9亦呈降低趋势(P>0.05),Fb组和M组MMP-9活性明显升高(P<0.01).结论:黄蘑多糖Fb能提高免疫抑制小鼠免疫系统的活性并有可能保护和促进其免疫系统的修复和增生,显著提高正常小鼠T淋巴细胞转化率,其他免疫指标亦显示轻度上调作用.
作者:马岩;马颖哲;张家颖;李晓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近年来,本文作者用大剂量葛根单味或加入辨证方中治疗痛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举例如下.
作者:刘丽娟;张卓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鼻窦恶性肿瘤的CT、MRI表现及其窦外侵犯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鼻窦恶性肿瘤的CT、MRI资料,根据CT、MRI征象判断肿瘤的侵犯范围及其窦外侵犯途径.结果:鼻窦恶性肿瘤多原发于上颌窦17例(54.8%),其次是筛窦10例(32.3%)和额窦4例(12.9%).CT、MRI 27例表现边界不清的软组织病灶,CT、MRI增强扫描分别为8、11例表现为低至中度强化.22例病变超出鼻腔鼻窦而侵犯翼腭窝、眼眶等窦外结构.结论:CT、MRI能较准确地显示肿瘤的原发部位及其对窦外结构的侵犯并判断其侵犯途径.
作者:韩雪立;韩亚君;董辉球;刘文烈 刊期: 2005年第05期
2000-2005年本院用哈药集团生产的头孢他啶治疗严重肺部感染14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付秀梅;闫冬梅;常青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20(S)-人参皂苷Rg3(SPG-Rg3)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对S180肉瘤生长以及荷瘤小鼠生命延长期的影响.方法:体外通过染料排斥实验观察SPG-Rg3抗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体内建立S180实体瘤模型,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6组,即SPG-Rg3 3、1和0.3 mg·kg-1组及环磷酰胺组(CTX)、溶剂对照组(Contr01)以及联合用药组(CTX+SPG-Rg3),每日腹腔内给药,持续10 d,停药24 h后处死动物,称体重、瘤重,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及两药相互作用指数(CDI).并建立S180腹水瘤模型,动物随机分为SPG-Rg3 3、1和0.3 mg·kg-1组及环磷酰胺组(CTX)、溶剂对照组(Control)以及联合用药组(5-FU+SPG-Rg3)6组,连续5 d腹腔给药,记录小鼠存活天数,计算生命延长期.结果:体外实验中,SPG-Rg3抑制了S180肉瘤细胞生长,其IC50值为(10.49±2.96)mg·L-1.体内实验中,SPG-Rg3对S180肉瘤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SPG-Rg3+CTX)联合用药组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优于SPG-Rg3和CTX组.SPG-Rg3和5-FU均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 (SPG-Rg3+5-FU)联合用药组生命延长率比5-FU单独用药组明显增高.结论:SPG-Rg3可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且SPG-Rg3可以提高CTX和5-FU的抗肿瘤作用,有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
作者:倪劲松;辛颖;王心蕊;石博;陈迪;田阔;吴家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自制CPC/BMP复合人工骨对兔实验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修复作用,并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24只健康成年兔分成CPC组12只和CPC/BMP组12只,在兔左侧股骨头建立ANFH骨缺损模型.将CPC作为BMP的载体制备成CPC/BMP复合材料后,植入骨缺损处,同时设立单纯CPC填充对照组.术后3及12周分批处死动物,每组每次处死6只.通过大体观察、X线摄片、HE染色、透射电镜等手段观察新骨形成和材料降解情况.综合评价CPC/BMP复合材料对ANFH骨缺损的修复能力.结果:CPC/BMP组3及12周时成骨情况明显优于单纯CPC组.CPC/BMP组3周时,CPC表面及内部可见较多新骨及幼稚骨细胞,CPC已被分解成多个区域(岛状分布),有板层骨形成;透射电镜观察可见成骨细胞侵入 CPC内部,细胞浆内粗面内质网及线粒体增多扩张.CPC/BMP组12周时,光镜下见CPC降解,新生骨长入材料并与之相互分割包裹,骨小梁增粗;X线片显示新骨显影较清,材料密度减低,吸收降解现象明显;透射电镜观察可见大量成骨细胞散在于CPC颗粒之间,细胞内粗面内质网及线粒体增多扩张,较多毛细血管侵入材料内部.在材料降解速度方面,CPC/BMP组明显快于CPC组.结论:CPC是BMP的理想载体,CPC/BMP复合材料具有较强的传导成骨和诱导成骨活性,对实验性ANFH具有修复作用.在降解速度上CPC/BMP组明显快于单纯CPC组.
作者:苏云;张伟;胡春明;徐爽;张贵雨;吕涛;武首先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低剂量氯胺酮超前镇痛的价值和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36例子宫肌瘤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n=18)和实验组(B组,n=18).两组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术中辅助芬-氟合剂(1/2~1 U),以保证术中无痛、安静.术中局麻药为1.5%利多卡因和0.25%的卡因混合液.B组于开皮前硬膜外腔中注入氯胺酮0.3~0.6 mg·kg-1,加入试验剂量内.两组术后均连接PCEA装置.术后分别观察:①术后不同时间点(0.5、2、4、8、12和24 h)行视觉模拟评分(VAS);②术后2 d内PCEA泵首次触发时间,PCEA泵记录的吗啡消耗量,有效触发次数/实际触发次数等;③术后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等.结果:B组术后2 h VAS评分(12.1 mm)明显低于A组(18.9 mm),以后B组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CEA泵首次触发平均时间A、B组分别为(117.78±29,91)min,(188.89±16.16)min,PCEA泵有效触发次数分别为(8.33±1.80)次及(4.44±0.88)次;术后2 d内PCEA泵所记录的吗啡用量分别为(1.67±0.36)mg及(0.89±0.18)mg,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术后A组恶心5例,呕吐6例,皮肤瘙痒3例;B组恶心2例,呕吐3例,皮肤瘙痒2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硬膜外给予氯胺酮可提供良好超前镇痛效果,可达到满意的术后镇痛目的.
作者:李新白;赵恒兰;王金;麻海春;王锦卓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应用β-环糊精制备尼群地平-β-环糊精包合物,以提高尼群地平的溶解度.方法:以尼群地平利用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饱和溶液法制备包合物的佳处方工艺.用紫外光谱验证包合物的形成并测定对比其溶解度.结果:佳包合条件为尼群地平与β-环糊精摩尔比为1:2,包合时间为4 h,包合温度为50℃.尼群地平经β-环糊精包合后,溶懈度约为原料药的10.5倍.结论:p环糊精包合技术可提高尼群地平的溶解度.
作者:管清香;林天慕;丁志英;金向群;王恩思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临床资料①一般资料:本组中1型及2型糖尿病患者56例,年龄32~75岁,平均58.5岁;男29例,女27例;病程6个月~41年.均经临床确诊.对照组30例,年龄30~72岁,平均56.1岁;男17例,女13例,无高脂血症及高血压病,无嗜烟史.
作者:朱冬元;许海波;贾杰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