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头孢他啶治疗严重肺部感染140例

付秀梅;闫冬梅;常青

关键词:头孢他啶, 治疗, 严重肺部感染, 现报道如下, 疗效显著, 哈药集团, 生产
摘要:2000-2005年本院用哈药集团生产的头孢他啶治疗严重肺部感染14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表皮黏钙素基因突变及蛋白表达异常与喉癌转移的关系

    目的:探讨表皮黏钙素(E-cd)基因突变及蛋白表达异常在喉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CR-SSCP-DNA测序和免疫组化ABC方法,检测64例喉癌组织和9例正常喉组织E-cd基因第5和第7外显子的突变及E-cd蛋白表达.结果:64例喉癌组织中,E-cd基因第5和第7外显子的突变率分别为7.8%(5/64)和9.4%(6/64),基因突变随喉癌临床分期的提高而有增加的趋势,并与淋巴结转移间有密切相关性(P<0.05).正常喉组织中可见有功能蛋白的表达,在喉癌组织标本中,E-cd呈现异型性表达.染色强度随病理分级提高而减弱趋势.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E-cd表达多为阴性或弱阳性,与无转移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E-cd基因突变及蛋白表达异常可能在喉癌发生及淋巴结转移过程中起作用.

    作者:付仲鹰;张慰天;郭晓峰;全成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治疗前后血液的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变化情况.方法:OSAHS组(32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均经多导睡眠图(PSG)监测,并空腹抽取静脉血.将OSAHS患者血脂中的TCH、TG、HDL、LDL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OSAHS患者经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8周后,对其治疗前后的相应指标做出比较.结果:①OSAHS组患者血中TG、TCH/HDL高于对照组(P<0.001);TCH、LDL和对照组比较有增高趋势,HDL有低于对照组趋势,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②经8周CPAP治疗后,TCH和TG无明显变化,HDL升高,LDL降低(P<0.05).结论:TG和TCH/HDL是OSAHS患者脂代谢紊乱的标志,可用于OSAHS血脂异常的诊断;CPAP治疗有助于纠正OSAHS患者的高脂血症.

    作者:李明娴;王莹;马丽;潘润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利多卡因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HSP70 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热休克蛋白质(HSP70)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脑保护的机制.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并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和利多卡因组(缺血前10 min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0 mg·kg-1).大鼠局灶性脑缺血2 h,然后进行再灌注.在再灌注3、6、24及72 h断头取脑组织,采用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HSP70 mRNA和蛋白的表达.在再灌注24 h做神经功能缺陷评估及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缺血皮层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在再灌注3~72 hHSP70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均增加,峰值分别为161.5±4.8、160.9±4.8,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但HSP70 mRNA表达较早,广泛分布于缺血侧大脑半球内,而HSP70蛋白表达以缺血侧大脑皮层为主,同时大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升高为2.28±0.47,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组织形态学观察可见皮层水肿、淤血,神经细胞明显变性坏死.利多卡因能显著地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中HSP70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峰值分别为178.6±5.6、176.2±4.7,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不仅HSP70蛋白表达量增多、范围增加,而且还延缓其下降,同时大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降低为1.31±0.56,缺血皮层组织形态学损伤明显减轻,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利多卡因的脑保护作用可能与促进HSP70的表达有关.

    作者:韩树海;冯春生;麻海春;王艳姝;左凤祥;孙发武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硒和维生素E对心肌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合成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硒(Se)和维生素E(VE)对心肌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合成代谢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Se和(或)VE作用于体外培养的Wistar大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测定培养上清液中羟脯氨酸及Ⅰ型胶原的含量.结果:①低、中和高浓度Se(0.05、0.1和0.2 mg·L-1)均可抑制NE(o.2 mg·L-1)的促成纤维细胞(CFbs)胶原合成的作用(P<0.05),以高浓度Se为明显(56.13±1.31,P<0.05);②不同浓度VE(1、10和100 mg·L-1)均降低NE对CFbs胶原合成的促进作用,以1和100 mg·L-1的VE对羟脯氨酸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③Se和VE的联合应用(0.05 mg·L-1Se+10 mg·L-1VE),对CFbs的胶原合成的抑制作用更明显(41.34±1.73,0.39±0.04,P<0.05).结论:Se和VE对心肌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合成代谢有抑制作用.

    作者:申华峰;任立群;张秀云;张丹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谷氨酰胺对阻塞性黄疸大鼠肝细胞凋亡和相关基因Bcl-2及Bax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对阻塞性黄疸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SL,n=10)、阻塞性黄疸组(OJ,n=20)和谷氨酰胺治疗组(TG,n=20).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只大鼠肝脏组织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基因Bcl-2及Bax蛋白的表达.结果:TG治疗2周时大鼠肝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增加,强阳性表达(+++);Bax的表达下降,中阳性表达(++);凋亡指数为15.75士3.68,与SL和OJ 2周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谷氨酰胺能够降低阻塞性黄疸肝细胞凋亡,增加Bcl-2蛋白表达,降低Bax蛋白表达.

    作者:程雷;谭广;王举;石爱平;谭毓铨;王忠裕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磷酸钙骨水泥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对兔实验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修复作用

    目的:观察自制CPC/BMP复合人工骨对兔实验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修复作用,并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24只健康成年兔分成CPC组12只和CPC/BMP组12只,在兔左侧股骨头建立ANFH骨缺损模型.将CPC作为BMP的载体制备成CPC/BMP复合材料后,植入骨缺损处,同时设立单纯CPC填充对照组.术后3及12周分批处死动物,每组每次处死6只.通过大体观察、X线摄片、HE染色、透射电镜等手段观察新骨形成和材料降解情况.综合评价CPC/BMP复合材料对ANFH骨缺损的修复能力.结果:CPC/BMP组3及12周时成骨情况明显优于单纯CPC组.CPC/BMP组3周时,CPC表面及内部可见较多新骨及幼稚骨细胞,CPC已被分解成多个区域(岛状分布),有板层骨形成;透射电镜观察可见成骨细胞侵入 CPC内部,细胞浆内粗面内质网及线粒体增多扩张.CPC/BMP组12周时,光镜下见CPC降解,新生骨长入材料并与之相互分割包裹,骨小梁增粗;X线片显示新骨显影较清,材料密度减低,吸收降解现象明显;透射电镜观察可见大量成骨细胞散在于CPC颗粒之间,细胞内粗面内质网及线粒体增多扩张,较多毛细血管侵入材料内部.在材料降解速度方面,CPC/BMP组明显快于CPC组.结论:CPC是BMP的理想载体,CPC/BMP复合材料具有较强的传导成骨和诱导成骨活性,对实验性ANFH具有修复作用.在降解速度上CPC/BMP组明显快于单纯CPC组.

    作者:苏云;张伟;胡春明;徐爽;张贵雨;吕涛;武首先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55例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引起的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成功率.方法:55例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均行三切口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术.术后随访6个月~1年,观察术后视网膜复位及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结果:初次手术视网膜脱离解剖复位率为81.82%(45/55);再次手术9例(1例放弃治疗),其中6例视网膜复位,经两次手术全部病例手术成功率为92.71%(51/55).36例术后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5例术后视力与术前相同,4例视网膜未复位患者,视力降至光感.结论:玻璃体切割术后绝大多数患者获得解剖学复位和视功能改善.

    作者:王桂云;邹贺;肖骏;隋桂芹;王淑晶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选择性COX-2抑制剂对角膜移植术后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在角膜移植术后新生血管形成中的抑制作用.方法:SD大鼠及Wistar大鼠各20只,在SD大鼠与Wistar大鼠之间建立角膜移植动物模型,分为选择性环氧化酶-1(COX-1)抑制剂小剂量阿司匹林给药组、选择性COX-2抑制剂西乐葆给药组、非选择性COX抑制剂消炎痛给药组及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对角膜移植术后角膜混浊、水肿、新生血管形成情况评分得出角膜排斥反应指数(RV),对角膜移植术后新生血管形态计算得出新生血管反应区域.并进行角膜病理切片检查.结果:选择性COX-1抑制剂组及阴性对照组大鼠在7 d时RV值>5,排斥反应已经发生,选择性COX-2抑制剂组及非选择性COX抑制剂组未发生排斥反应.裂隙灯检查及角膜病理切片检查可见选择性COX-2抑制剂组及非选择性COX抑制剂组术后7d出现植床周围少许新生血管.选择性COX-1抑制剂组及阴性对照组术后7 d时新生血管接近创口.选择性COX-2抑制剂组及非选择COX抑制剂组角膜新生血管反应区域及RV值均少于选择性COX-1抑制剂组及阴性对照组.结论:COX-2选择性抑制剂可抑制角膜移植术后新生血管的产生.

    作者:张文松;周鸿雁;谷树严;郑雅娟;徐韶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siRNAs在RNA干扰中的作用

    由siRNAs介导的RNAi是低等生物体内的一种基因调控方式.siRNAs诱导RNAi发生的效率有赖于其结构、序列及末端碱基修饰情况.本文作者简略论述了能在体内诱导高效RNAi现象的siRNAs结构组成的特征及其可能影响siRNAs作用效率的因素.

    作者:沈波;鞠桂芝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柴胡致过敏反应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0岁,因感冒并发上呼吸道感染,自觉头痛、咽痛,全身乏力2 d来院就诊.体温39.4℃,脉搏96次·min-1,血压14/10 kPa.给予柴胡注射液1支肌肉注射,10 min后,局部出现红肿,并有散在的小米粒大小的红色丘疹,高出皮肤,伴有瘙痒,患者下肢轻微活动受限.

    作者:徐艳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硬膜外腔注射低剂量氯胺酮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超前镇痛的作用

    目的:探讨低剂量氯胺酮超前镇痛的价值和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36例子宫肌瘤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n=18)和实验组(B组,n=18).两组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术中辅助芬-氟合剂(1/2~1 U),以保证术中无痛、安静.术中局麻药为1.5%利多卡因和0.25%的卡因混合液.B组于开皮前硬膜外腔中注入氯胺酮0.3~0.6 mg·kg-1,加入试验剂量内.两组术后均连接PCEA装置.术后分别观察:①术后不同时间点(0.5、2、4、8、12和24 h)行视觉模拟评分(VAS);②术后2 d内PCEA泵首次触发时间,PCEA泵记录的吗啡消耗量,有效触发次数/实际触发次数等;③术后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等.结果:B组术后2 h VAS评分(12.1 mm)明显低于A组(18.9 mm),以后B组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CEA泵首次触发平均时间A、B组分别为(117.78±29,91)min,(188.89±16.16)min,PCEA泵有效触发次数分别为(8.33±1.80)次及(4.44±0.88)次;术后2 d内PCEA泵所记录的吗啡用量分别为(1.67±0.36)mg及(0.89±0.18)mg,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术后A组恶心5例,呕吐6例,皮肤瘙痒3例;B组恶心2例,呕吐3例,皮肤瘙痒2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硬膜外给予氯胺酮可提供良好超前镇痛效果,可达到满意的术后镇痛目的.

    作者:李新白;赵恒兰;王金;麻海春;王锦卓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黄蘑多糖Fb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目的:研究黄蘑多糖Fb(polysaccharid Fb from Huangmo)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健康成年小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环磷酰胺(CTX)免疫抑制组、黄蘑碱溶性多糖活性组分(Fb)正常小鼠给药组和Fb环磷酰胺伍用(M)给药组,采用NK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测定自然杀伤细胞(NK)的活性,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测定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鼠脾T淋巴母细胞增殖分析法测定白细胞介素2(IL-2)的活性,观察Fb对各组小鼠免疫指标的影响.同时通过明胶酶谱分析检测脾脏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表达.结果:黄蘑多糖Fb能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NK细胞活性,T淋巴细胞转化率(LTT)和IL-2的活性(P<0.05),对正常小鼠LTT有显著促进作用(P<0.01).正常给药组和伍用组主要免疫器官脾脏和胸腺重量高于免疫抑制组,且小鼠体重增长也明显高于免疫抑制组(P<0.01);免疫抑制组小鼠脾脏MMP-2活性下降(P<0.05),MMP-9亦呈降低趋势(P>0.05),Fb组和M组MMP-9活性明显升高(P<0.01).结论:黄蘑多糖Fb能提高免疫抑制小鼠免疫系统的活性并有可能保护和促进其免疫系统的修复和增生,显著提高正常小鼠T淋巴细胞转化率,其他免疫指标亦显示轻度上调作用.

    作者:马岩;马颖哲;张家颖;李晓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CTLA4-Ig对过敏性哮喘小鼠IL-13和气道高反应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哮喘小鼠外周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L-13的表达情况和气道的高反应性及CTLA4-Ig对其影响,以明确支气管哮喘的免疫发病机制,并为治疗哮喘寻求一条安全有效的途径.方法:将小鼠分成A、B两组,A组(n=24)中的哮喘组(n=8)及CTLA4-Ig治疗组(n=8)用腹腔注射10%卵蛋白0.1 mL(10 mg)及10%氢氧化铝凝胶0.2 mL致敏,建立小鼠哮喘模型,测定外周血及BALF中白细胞总数并进行分类,用ELISA方法测定IL-13水平,并测定CTLA4-Ig对上述各项指标的影响.B组(n=24)中的哮喘组(n=8)及CTLA4-Ig治疗组(n=8)给予雾化吸入乙酰胆碱(0.08~1.25 g·L-1)用于测定气道高反应性.结果:激发后24 h哮喘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比例较正常组(n=8)增高(P=0.013,P=0.014);哮喘小鼠BALF中白细胞总数及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较外周血中增高(P=0.001,P=0.0013,P=0.0001,P=0.037);CTLA4-Ig可以降低哮喘小鼠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比例(P=0.0028,P=0.0001,P=0.033);与正常组(n=8)比较,哮喘组血清及BALF中IL-13水平明显升高(P=0.004,P=0.005),与哮喘组比较,治疗组血清及BALF中IL-13水平明显下降(P=0.003,P=0.03);CTLA4-Ig可有效降低小鼠气道高反应性.结论:IL-13在哮喘发病中起重要作用,CTLA4-Ig可抑制哮喘小鼠IL-13的分泌并能降低小鼠气道的高反应性,对哮喘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彭丽萍;姚程;迟宝荣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犬胆总管内置可降解支架并行激光焊接的安全性及胆总管组织学变化

    目的:探讨犬胆总管(CBD)探查后内置可降解支架并行激光焊接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30条本地杂种犬模拟胆总管探查术(CBDE),将其随机分为3组:单一激光焊接组(对照组Ⅰ,n=10),CBD内置可降解支架后行Ⅰ期缝合组(对照组Ⅱ,n=10),以及CBD内置可降解支架后行激光焊接组(实验组,n=10).观察各组手术前后CBD内径的变化,记录缝合时间和总手术时间,观察术后1~3 d胆漏的发生率、支架降解情况,术后6周取胆总管及肝组织做病理学检查.结果:对照组Ⅰ术后胆漏的发生率(6/10)显著高于实验组(0/10)和对照组Ⅱ(0/10);对照组Ⅱ的缝合时间[(7.20±2.88)min]多于实验组[(2.02±1.03)min].术后第6周胆总管及肝组织病理学显示,实验组胆总管的内膜已修复,炎症反应轻,无明显肉芽肿形成,部分焊接区域几乎无纤维瘢痕,明显优于对照组Ⅱ;对照组Ⅱ与实验组术后均无肝损伤表现,CBD内径均无增宽或变窄.结论:胆总管探查术后内置可降解支架并行激光焊接的方法在动物实验中是安全有效的,且优于线缝合组.

    作者:申震;刘铜军;景遐斌;陈学思;徐效义;李建国;李鹏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尼群地平-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目的:探讨应用β-环糊精制备尼群地平-β-环糊精包合物,以提高尼群地平的溶解度.方法:以尼群地平利用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饱和溶液法制备包合物的佳处方工艺.用紫外光谱验证包合物的形成并测定对比其溶解度.结果:佳包合条件为尼群地平与β-环糊精摩尔比为1:2,包合时间为4 h,包合温度为50℃.尼群地平经β-环糊精包合后,溶懈度约为原料药的10.5倍.结论:p环糊精包合技术可提高尼群地平的溶解度.

    作者:管清香;林天慕;丁志英;金向群;王恩思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HTR2A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

    目的:探讨5-羟色胺2A(HTR2A)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在54个汉族精神分裂症核心家系中,以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对HTR2A基因编码区序列第102碱基(rs631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进行检测.结果:HTR2A基因的rs6313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单倍型相对风险分析(HRR)表明,HTR2A基因rs6313位点与精神分裂症无关联(χ2=1.852,df=1,P=0.174);传递不平衡检验(TDT)显示,健康的杂合子父母及其患精神分裂症子女之间不存在显著的传递不平衡(χ2=1.786,df=1,P=0.181),即杂合子父母传递给患病子女的等位基因无差异;HTR2A基因的rs6313位点等位基因频率与精神分裂症的怪异行为(χ2=5.576,df=1,P=0.018)和意志贫乏(χ2=8.322,df=2,P=0.016)两种临床症状相关.结论:HTR2A基因的rs6313位点多态性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无关,但不能排除该位点与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相关联.

    作者:张海英;谢林;胡颖;刘丽波;鞠桂芝;史杰萍;于雅琴;刘树铮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MT2A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16号染色体长臂(16q)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技术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的方法检测129名糖尿病患者(病例组)和115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的MT基因家族中的MT2A基因rs10636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rs106363种基因型GG、GC和CC的频数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MT2A的3种基因型GG、GC和CC的频数分布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无统计学意义(χ2=0.202,P>0.05),等位基因G和C的频数分布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也无统计学意义(χ2=0.136,P>0.05).结论:MT2A基因rs10636位点可能与2型糖尿病无关.

    作者:杨丽娜;李鸿雁;刘雅文;史杰萍;刘青;李丹阳;乔会珍;刘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葛根治疗痛风的临床疗效

    近年来,本文作者用大剂量葛根单味或加入辨证方中治疗痛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举例如下.

    作者:刘丽娟;张卓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实验性哮喘小鼠T淋巴细胞对B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IgG的调节作用

    目的:探讨小鼠哮喘模型中T淋巴细胞对B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IgG(sIgG)的调节作用.方法:雌性Balb/c小鼠40只,随机分成实验组(哮喘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只,实验组给予腹腔注射鸡卵白蛋白(OVA)6.7 mg·kg-1(第2~4周)及雾化吸入1%OVA,20 min·d-1(第5~6周),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盐水及吸入无菌PBS.断头法处死小鼠,分离小鼠脾脏T、B淋巴细胞,分组进行细胞培养,以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中sIgG的含量.结果:无论特异性抗原(OVA)是否参与,哮喘组小鼠B淋巴细胞sIgG分泌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哮喘组小鼠T淋巴细胞能使其自身B淋巴细胞sIgG分泌水平明显下降(P<0.05);抗原OVA刺激不能改变对照组和哮喘组小鼠B淋巴细胞自然状态下以及受刺激后的sIgG分泌水平(P>0.05);哮喘组小鼠T淋巴细胞能使对照组B淋巴细胞sIgG分泌水平升高(P<0.05);经哮喘组小鼠T淋巴细胞作用后,哮喘组鼠B淋巴细胞分泌sIg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小鼠T淋巴细胞能降低哮喘组小鼠B淋巴细胞sIgG分泌水平(P<0.05).结论:在支气管哮喘中,B淋巴细胞sIgG参与了哮喘发病,T淋巴细胞对B淋巴细胞分泌sIgG具有显著调节作用,T淋巴细胞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胡素贤;黄瑾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下丘脑CRH和NGF的动态表达

    目的:探讨局部脑缺血对大鼠下丘脑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和神经生长因子(NGF)以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的影响.方法:选用正常老龄Wistar大鼠32只,雌雄各半,随机分组,每组4只大鼠.分假手术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分为缺血15 min组、缺血15 min再灌注1 h、6 h、1 d、2 d、4 d、9 d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老龄大鼠局部脑缺血下丘脑的CRH和NGF表达进行动态观察.结果:假手术组下丘脑有少量CRH和NGF表达,实验组在缺血再灌注1 h内下丘脑CRH和NGF表达均无变化,此后缺血再灌注6 h下丘脑CRH和NGF均有短暂一过性消失,随后缺血再灌注2 d二者在下丘脑的表达相继明显增加.结论:脑缺血后下丘脑CRH分泌细胞并非立刻进入活动增强状态;脑缺血后下丘脑后续阶段存在CRH分泌细胞的活动增强效应;NGF对维系HPA的活动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爱丽;李方莲;朱洪权;刘娜;孙海燕;李会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