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松;周鸿雁;谷树严;郑雅娟;徐韶琳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AMI)对柯萨奇病毒B3(CVB3)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BALB/C纯系雄性小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AMI90、60和18 g·kg-1治疗组(高中低剂量组)及阳性药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利用CVB3感染BALB/C小鼠建立病毒性心肌炎模型,治疗组分别以AMI按高、中、低剂量腹腔注射给药,给药9 d后,观察其对小鼠生存率、心电图、血清天冬氨酸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心脏形态学的影响.结果:急性心肌炎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0.001);AMI与模型组比较,生存率均显著提高(P<0.05、P<0.01);心电图显示各治疗组小鼠心电异常活动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中、低剂量组小鼠显著减少AST、LDH的漏出量及氧自由基产物MDA的生成量并提高SOD的活力(P<0.01、P<0.05).各治疗组小鼠组织病变程度减轻,病灶减少.结论:AMI在小鼠体内有抗CVB3的作用.
作者:关凤英;刘妍;李红;杨世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评价改良巴氏染色法、瑞-吉染色法和考马斯亮蓝染色法对形态正常精子率和顶体完整率检测结果影响.方法:分别采用改良巴氏染色法、瑞-吉染色法和考马斯亮蓝染色法对55例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涂片染色,计算形态正常精子率和顶体完整率.结果:①3种染色方法检测的形态正常精子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瑞-吉染色法评价颈部和中段缺陷精子率及尾部缺陷精子率显著低于改良巴氏染色法和考马斯亮蓝染色法(P<0.05).②3种染色方法检测的Ⅰ型、Ⅳ型顶体完整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改良巴氏染色法检测的Ⅱ型和Ⅲ型顶体完整率明显高于考马斯亮蓝染色法和瑞-吉染色法(P<0.05).③3种染色方法检测的形态正常精子率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535、P<0.01,r=0.601、P<0.01,r=0.329、P<0.05).3种染色方法检测的顶体完整率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604,P<0.01,r=0.682、P<0.01,r=0.446、P<0.01).结论:3种染色方法均可作为检测人精子形态和顶体完整率实用方法,其中改良巴氏染色法更适于精子形态学分析,瑞-吉染色法更适于顶体完整率判读.
作者:高久春;王瑞雪;许宗革;郑海筝;刘媛;刘睿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比较庆大霉素(GM)及其代谢产物的耳蜗毛细胞毒性,以及Ca2+、Mg2+对GM耳毒性的影响.方法;①取10只小鼠的耳蜗螺旋器(20个),随机分为2组(n=10),分别在含0.1 mol·L-1GM与0.1 mol·L-1GM代谢产物的培养液中培养48 h后,记数残留的耳蜗毛细胞数;②取10只小鼠的耳蜗螺旋器(20个),随机分为2组(n=10),分别在含0.1 mol·L-1GM与0.1mol·L-1GM+3%CaCl2的培养液中培养48 h后,记数残留的耳蜗毛细胞数;③取10只小鼠的耳蜗螺旋器(20个),随机分为2组(n=10),分别在含0.1 mol·L-1 GM与0.1 mol·L-1GM+3%MgSO4的培养液中培养48 h后,记数残留的耳蜗毛细胞数.结果:0.1 mol·L-1GM与0.1 mol·L-1肝脏GM代谢产物相比较,毛细胞残留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培养液中加入3%CaCl2、MgSO4时的毛细胞残留数明显增多(P<0.01).结论:GM的耳蜗毛细胞毒性与GM代谢产物无关;Ca2+、Mg2+可能成为GM耳蜗毛细胞毒性的拮抗剂.
作者:付涛;祝威;王苹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左房室口周长、左房室口面积、二尖瓣前、后叶的面积及各自附着缘长度等,并阐明左房室口与瓣叶之间的关系,为心脏瓣膜病手术修补与移植等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取正常人体防腐心脏24个.在左心房近左房室口处近似垂直心脏长轴的平面将左房室口以上的左心房结构切除,测量左房室口的周长与面积.在心脏二尖瓣后内侧联合处沿心脏的长轴将心脏剖开,并切断部分腱索.将心脏展开,分别测量二尖瓣前、后叶的面积及各自附着缘的长度.结果:前瓣的面积[(6.487±1.238)cm2]大于后瓣的面积[(4.036±1.658)cm2],左房室口面积为(5.363±1.461)cm2,前瓣的面积大于左房室口面积,后瓣的面积小于左房室口的面积.左房室口的面积约占前后瓣总面积的0.524±0.121.左房室口的周长约在(8.175±2.116)cm之间,前瓣附着缘的长度[(4.474±1.169)cm]大于后瓣附着缘的长度[(3.701±0.954)cm].结论:二尖瓣前叶面积大于左房室口面积和后瓣面积,具有一定的形态学储备和潜力,在二尖瓣的修补与移植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敏;张力;刘国民;何艳慧;王丽娟;朱艳;李玮;李幼琼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引起的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成功率.方法:55例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均行三切口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术.术后随访6个月~1年,观察术后视网膜复位及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结果:初次手术视网膜脱离解剖复位率为81.82%(45/55);再次手术9例(1例放弃治疗),其中6例视网膜复位,经两次手术全部病例手术成功率为92.71%(51/55).36例术后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5例术后视力与术前相同,4例视网膜未复位患者,视力降至光感.结论:玻璃体切割术后绝大多数患者获得解剖学复位和视功能改善.
作者:王桂云;邹贺;肖骏;隋桂芹;王淑晶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由siRNAs介导的RNAi是低等生物体内的一种基因调控方式.siRNAs诱导RNAi发生的效率有赖于其结构、序列及末端碱基修饰情况.本文作者简略论述了能在体内诱导高效RNAi现象的siRNAs结构组成的特征及其可能影响siRNAs作用效率的因素.
作者:沈波;鞠桂芝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5-羟色胺2A(HTR2A)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在54个汉族精神分裂症核心家系中,以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对HTR2A基因编码区序列第102碱基(rs631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进行检测.结果:HTR2A基因的rs6313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单倍型相对风险分析(HRR)表明,HTR2A基因rs6313位点与精神分裂症无关联(χ2=1.852,df=1,P=0.174);传递不平衡检验(TDT)显示,健康的杂合子父母及其患精神分裂症子女之间不存在显著的传递不平衡(χ2=1.786,df=1,P=0.181),即杂合子父母传递给患病子女的等位基因无差异;HTR2A基因的rs6313位点等位基因频率与精神分裂症的怪异行为(χ2=5.576,df=1,P=0.018)和意志贫乏(χ2=8.322,df=2,P=0.016)两种临床症状相关.结论:HTR2A基因的rs6313位点多态性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无关,但不能排除该位点与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相关联.
作者:张海英;谢林;胡颖;刘丽波;鞠桂芝;史杰萍;于雅琴;刘树铮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蒺藜皂苷(GSTT)与多非利特(Dofetilide)抗心律失常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缺血性心律失常模型观察两药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分离豚鼠心肌细胞并使用膜片钳记录Ikr和Ik1电流,探讨两药抗心律失常机制.结果:与模型组比较,10 mg·kg-1多非利特组明显减少心肌缺血诱发大鼠心律失常次数,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而20 mg·kg-1和40 mg·kg-1GSTT组对大鼠心肌缺血引起的心律失常次数虽有减少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50 mg·L-1和100 mg·L-1GSTT对Ikr、Ik1电流无明显影响,而5μmol·L-1多非利特可明显抑制Ikr和Ik1电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多非利特对大鼠冠脉结扎诱发的缺血性心律失常有明显疗效,多非利特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为抑制Ikr和Ik1;而GSTT对上述靶点无明显影响,未见GSTT明显抗心律失常作用.
作者:曲极冰;李红;李晶;陈立;杨世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2000-2005年本院用哈药集团生产的头孢他啶治疗严重肺部感染14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付秀梅;闫冬梅;常青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中、重度痤疮需要系统治疗.四环素族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用于治疗丘疹脓疱性痤疮;对于严重的丘疹脓疱性痤疮和结节囊肿性/聚合性痤疮,需口服异维A酸;性激素可用于治疗女性严重的青春期痤疮或迟发/持久性痤疮;抗雄激素和低剂量皮质类固醇疗法亦用于痤疮的治疗.痤疮新疗法有低剂量异维A酸、新的异维A酸剂型(微粒化)、胰岛素致敏剂、Ⅰ型5α-还原酶抑制剂和反义分子,尤其是开发新的抗炎药物如脂氧合酶抑制剂,已成为痤疮治疗的新趋势.
作者:李珊山;张朝英;李洪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心痛贴(XTT)对麻醉犬急性心肌梗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4条犬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NS)组(n=6)、心痛贴小剂量(0.6 g)组(n=6),心痛贴大剂量(1.2 g)组(n=6)及阳性对照药硝酸甘油(NG)贴剂组(n=6).麻醉开胸结扎犬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复制急性心肌梗塞模型,分别将贴剂贴于每只犬左前胸近腋窝部位,测定给药后5~360 min犬冠状动脉循环(简称冠脉循环)和心肌氧代谢参数,并测定给药后360 min梗塞面积及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及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变化.结果:XTT大、小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可降低冠脉阻力(P<0.05),增加冠脉流量(P<0.05,P<0.01),减少心肌耗氧量及心肌氧利用率(P<0.05,P<0.01),缩小心肌梗塞面积(P<0.05,P<0.01),降低CK、LDH、AST活性(P<0.05,P<0.01).结论:XTT能改善冠脉循环,减少心肌耗氧量,对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王秋静;路航;吕文伟;刘芬;杨世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评价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和上游精子分离方法对人精子活率、尾部低渗肿胀率和形态正常精子百分率影响.方法:收集12例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样本,分别采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和上游精子分离方法(简称上游法)进行精子优选,应用伊红-Y染色分析优选前后精子活率和尾部低渗肿胀率,应用改良巴氏染色法分析优选前后精子形态.结果:①Percoll法和上游法优选后精子活率和尾部低渗肿胀率均明显高于优选前(P<0.01),两种优选法间比较精子活率和尾部低渗肿胀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Percoll法和上游法优选后B-G型精子尾部低渗肿胀率均明显高于优选前(P<0.01),两种优选法间比较B-G型精子尾部低渗肿胀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②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和上游法优选后形态正常精子百分率均明显高于优选前(P<0.05),上游法优选后形态正常精子百分率明显高于Percoll法优选后形态正常精子百分率(P<0.05).上游法优选后锥型头、无定型头和颈/中段缺陷形态异常精子百分率均明显少于优选前(P<0.05);Percoll法优选后锥型头、无定型头和尾部缺陷形态异常精子百分率均明显少于优选前(P<0.05);上游法优选后无定型头、颈/中段缺陷和尾部缺陷形态异常精子百分率明显低于Percoll优选后(P<0.05).结论:Percoll法和上游法优选后精子活率、尾部低渗肿胀率和形态正常精子百分率较优选前明显改善,此两种优选法均可广泛应用于生殖医学,其中上游法优于Percoll法.
作者:孙文涛;王瑞雪;许宗革;沙艳伟;江露;刘睿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通过观察颞叶癫痫大鼠海马CA1区超微结构变化,探讨颞叶癫痫的发病机制.方法:以海人酸杏仁核微量注射建立经典的雄性Wistar大鼠颞叶癫痫化学点燃模型,按点燃后第14、21天时间点分为2组,每组5只,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超微结构,并对突触活性参数量化分析.结果:颞叶癫痫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结构受损,神经元突触数密度降低(P<0.05),突触活性区膜面积缩小(P<0.05),突触界面曲率降低(P<0.05),比表面减小(P<0.05),突触小泡数密度降低(P<0.05).星形胶质细胞线粒体体积密度增加(P<0.05),数密度增高(P<0.05).结论:颞叶癫痫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和突触超微结构存在远期损害和活力降低.
作者:梁建民;崔新明;李秀杰;张淑琴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20(S)-人参皂苷Rg3(SPG-Rg3)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对S180肉瘤生长以及荷瘤小鼠生命延长期的影响.方法:体外通过染料排斥实验观察SPG-Rg3抗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体内建立S180实体瘤模型,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6组,即SPG-Rg3 3、1和0.3 mg·kg-1组及环磷酰胺组(CTX)、溶剂对照组(Contr01)以及联合用药组(CTX+SPG-Rg3),每日腹腔内给药,持续10 d,停药24 h后处死动物,称体重、瘤重,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及两药相互作用指数(CDI).并建立S180腹水瘤模型,动物随机分为SPG-Rg3 3、1和0.3 mg·kg-1组及环磷酰胺组(CTX)、溶剂对照组(Control)以及联合用药组(5-FU+SPG-Rg3)6组,连续5 d腹腔给药,记录小鼠存活天数,计算生命延长期.结果:体外实验中,SPG-Rg3抑制了S180肉瘤细胞生长,其IC50值为(10.49±2.96)mg·L-1.体内实验中,SPG-Rg3对S180肉瘤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SPG-Rg3+CTX)联合用药组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优于SPG-Rg3和CTX组.SPG-Rg3和5-FU均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 (SPG-Rg3+5-FU)联合用药组生命延长率比5-FU单独用药组明显增高.结论:SPG-Rg3可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且SPG-Rg3可以提高CTX和5-FU的抗肿瘤作用,有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
作者:倪劲松;辛颖;王心蕊;石博;陈迪;田阔;吴家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老年肺癌晚期疼痛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治疗上非常困难.本文作者采用镇痛泵治疗方法治疗30例老年肺癌晚期疼痛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孟威宏;王虹蛟;王强;王翀昊;郭艳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是乳腺癌术后出现较多的一种并发症,该并发症的发生既给患者精神上带来痛苦,又造成患者的经济损失,是乳腺癌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2000年4月-2003年12月,本院共完成乳腺癌根治术375例,其中出现术后皮下积液50例(7.5%),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梦渊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对常用抗肿瘤药物的耐药情况及其与两种耐药因子p53抗体和GS-π表达的关系.方法:对58例NSCLC手术标本进行原代细胞培养,然后以MTT法检测其对顺铂(DDP)、长春新碱(VCR)、足叶乙甙(VP16)、羟基喜树碱(HCPT)、阿霉素(ADM)及环磷酰胺(CTX)6种临床常用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同时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p53抗体及GST-π两种耐药因子表达情况.结果:6种药物的有效率(即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活性抑制率)分别为DDP 41.4%、VCR 24.1%、VP16 22.4%、HCPT 20.7%、ADM 17.2%及CTX17.2%;p53抗体及GST-π表达情况不同,其表现出不同耐药程度.结论:以MTT法检测NSCLC的药物敏感性,尤其对p53抗体及GST-π表达情况的检测,对于指导肺癌化疗是可行而且必要的.
作者:刘智鑫;刘国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黄蘑多糖Fb(polysaccharid Fb from Huangmo)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健康成年小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环磷酰胺(CTX)免疫抑制组、黄蘑碱溶性多糖活性组分(Fb)正常小鼠给药组和Fb环磷酰胺伍用(M)给药组,采用NK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测定自然杀伤细胞(NK)的活性,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测定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鼠脾T淋巴母细胞增殖分析法测定白细胞介素2(IL-2)的活性,观察Fb对各组小鼠免疫指标的影响.同时通过明胶酶谱分析检测脾脏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表达.结果:黄蘑多糖Fb能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NK细胞活性,T淋巴细胞转化率(LTT)和IL-2的活性(P<0.05),对正常小鼠LTT有显著促进作用(P<0.01).正常给药组和伍用组主要免疫器官脾脏和胸腺重量高于免疫抑制组,且小鼠体重增长也明显高于免疫抑制组(P<0.01);免疫抑制组小鼠脾脏MMP-2活性下降(P<0.05),MMP-9亦呈降低趋势(P>0.05),Fb组和M组MMP-9活性明显升高(P<0.01).结论:黄蘑多糖Fb能提高免疫抑制小鼠免疫系统的活性并有可能保护和促进其免疫系统的修复和增生,显著提高正常小鼠T淋巴细胞转化率,其他免疫指标亦显示轻度上调作用.
作者:马岩;马颖哲;张家颖;李晓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局部脑缺血对大鼠下丘脑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和神经生长因子(NGF)以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的影响.方法:选用正常老龄Wistar大鼠32只,雌雄各半,随机分组,每组4只大鼠.分假手术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分为缺血15 min组、缺血15 min再灌注1 h、6 h、1 d、2 d、4 d、9 d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老龄大鼠局部脑缺血下丘脑的CRH和NGF表达进行动态观察.结果:假手术组下丘脑有少量CRH和NGF表达,实验组在缺血再灌注1 h内下丘脑CRH和NGF表达均无变化,此后缺血再灌注6 h下丘脑CRH和NGF均有短暂一过性消失,随后缺血再灌注2 d二者在下丘脑的表达相继明显增加.结论:脑缺血后下丘脑CRH分泌细胞并非立刻进入活动增强状态;脑缺血后下丘脑后续阶段存在CRH分泌细胞的活动增强效应;NGF对维系HPA的活动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爱丽;李方莲;朱洪权;刘娜;孙海燕;李会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0岁,因感冒并发上呼吸道感染,自觉头痛、咽痛,全身乏力2 d来院就诊.体温39.4℃,脉搏96次·min-1,血压14/10 kPa.给予柴胡注射液1支肌肉注射,10 min后,局部出现红肿,并有散在的小米粒大小的红色丘疹,高出皮肤,伴有瘙痒,患者下肢轻微活动受限.
作者:徐艳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