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役兰;郑际峰;王俊虹
目的:研究武警部队官兵在灾害救援行动中伤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制定伤病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方法(ICD—10)进行统计分类,计算疾病发病例数及构成比.结果:武警官兵在1990~2000年洪灾救援中总发病例数为46 405人,其中居前5位的为皮肤病和皮下组织疾病占37.36%,呼吸系统疾病占28.24%,消化系统疾病占13.45%,损伤和中毒占8.47%;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占2.96%;南北地区官兵疾病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洪灾救援第1、2周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达高峰,皮肤病和皮下组织疾病在第2周逐渐上升,第3、4周达高峰阶段,消化系统疾病、传染病、寄生虫病也逐步上升,显示了不同时间段各系统疾病发病率有显著差异.结论:抗洪救灾前线官兵的伤病呈现多元性与集中的特点,应根据不同伤病发病规律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保障官兵的身体健康和部队的战斗力.
作者:胡役兰;郑际峰;王俊虹 刊期: 2003年第03期
2002年3月上旬,我们接到报告,某部近期细菌性痢疾、肠炎和皮肤病等发病率明显增高,而且生活饮用水出现混浊臭味.为此,我们对该部的饮用水水源、水井周围环境、输水管道、官兵与饮水相关的发病情况等进行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任春海;王现锋;赵明;贾伟东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半个世纪来,我军通过广泛持久地开展恙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与预防工作,取得了系列成果,主要有:(1)疫区分布:首先证实福建、浙江、云南、西藏、江苏、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河北等省存在恙虫病自然疫源地.(2)宿主动物:在国内首次证实黄毛鼠、社鼠、大麝鼩、大林姬鼠、大仓鼠和兔为恙虫病的宿主动物.(3)媒介恙螨:以完整证据证明地里纤恙螨为我国南方、小盾纤恙螨为我国北方恙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发现并证实高湖纤恙螨、海岛纤恙螨为恙虫病的新媒介.(4)季节分布与东方体分型:证明我国恙虫病南方地区属夏季型,首先报告北方地区属秋冬型、东方体属Kawasaki型.(5)疫源地类型:证明我国存在着多型恙虫病疫源地,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沿海岛屿型(主要分布于福建)、内陆山林型(主要分布于浙江)和内陆平原丘陵型(主要分布于江苏).这3型疫源地的景观、植被、宿主、媒介、季节分布与东方体型别均有所不同,因此,采取的预防措施亦应有所区别.(6)预防:研究出许多灭鼠、灭螨和个体防护方法,通过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发病和疫源地.
作者:陶开华;吴光华;郭恒彬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文章概述了一氧化氮吸入、加压袋(舱)、高压氧及富氧装置在治疗高原肺水肿、急性高原病、高原贝尔面瘫、高原小儿昏迷、高原心肌缺氧综合征、高原突发性耳聋、高原脱适应综合征、高原脑卒中和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以及对脑功能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提出加强一氧化氮和氧吸入治疗高原等疾病的研究,对了解、合理诊治及预防高原疾病,提高急进高原部队处治高原疾病具有帮助和指导意义.
作者:郑萍;罗书练;匡建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内蒙高原条件下实验性声波冲击波伤复合火药中毒对动物组织形态学及某些生化指标的影响,为临床防护提供依据.方法:用爆竹爆炸致伤30只兔,用手榴弹炸伤鱼23尾,伤后作病理学检查,测定凝血酶元时间以及SOD、MDA.另10只兔在采用自制防护装具和口服战伤1号条件下进行陆地爆炸时防护效果观察.结果:陆地和水下爆炸实验动物死亡率分别为43%和65%.解剖发现动物脑、脊髓呈血瘀症改变以及胃出血,胸腔积血,肺破裂出血,胆囊、脾破裂出血.光学显微镜检查脑、脊髓细胞肿胀,血管内壁细胞肿胀,血流阻塞;凝血酶元时间延长;SOD降低,MDA升高.采用防护措施后,10只兔死亡1只,解剖3只发现脑轻度肿胀充血,肺挫伤,胆囊、胃、脾肿胀充血无破裂,其余6只兔经急救处理后成活.结论:实验性声波冲击波伤复合火药中毒可致组织形态严重损伤和某些生化改变,采用防护措施可预防爆炸时组织损伤,减少死亡率.
作者:狄凤桐;狄宁;王正国;杨志焕;张永靖;白小清;何福全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介绍了贫铀的化学特性、衰变规律和迁移方式.依据国内外有关贫铀的实验数据、流行病学研究、动物毒理学试验和人体临床观察等几个方面的研究结果综述了贫铀武器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结合当前研究中的不确定因素,提出了今后进行有关研究的建议.
作者:丁志斌;罗凌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武警部队健康教育有关因素对战士卫生知识和健康行为的影响,为今后有关部门决策并促进基层部队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自制调查问卷,对全国范围的武警战士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武警战士卫生知识和健康行为得分(总均分分别为49.62±11.43、45.65±19.34)和正确回答率主要受基础教育时间、施教人员和有无专门教材的影响;基础教育时间达到18h的得分(分别为53.37、50.21)优于〈18h的(48.83、44.68,P<0.01);卫生员施教相同于或优于军医(P>0.05,P<0.01),但优于连队干部(P<0.05,P<0.01);有专门教材的教育效果也优于无教材的(P<0.01).结论:要保证部队健康教育的时间,提高施教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健康教育的条件建设,采取有效的教育方式,以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
作者:李浴峰;陈峰;王心;雷志勇;胡役兰;李萌博;丁凡 刊期: 2003年第03期
2001年8月29日,某部特种兵大队在野外生存训练中,有12例战士误食桐籽而中毒.报告如下.1 中毒情况 该队本次跨省区野外生存训练,为期5d.训练间隙,有2名战士摘食了桐籽,由于数分钟后无不适,其他战士随食之.累计中毒12人,罹……
作者:冯继贞;胡金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文章主要从两个方面对高原低氧可导致消化系统某些生理或病理性改变进行了综述:(1)高原低氧对消化系统生理功能的影响.低氧后,胃肠运动功能发生紊乱,消化系统的分泌功能出现异常.(2)高原低氧引起消化系统某些脏器的病理性损伤.主要叙述了低氧对肝脏、胰腺和胃肠粘膜上皮的病理性损伤.
作者:张翠萍;谢印芝;尹昭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为落实《“十五”期间全军爱国卫生工作规划》,提高营区环境治理和卫生设施建设水平,达到文明卫生军营标准.方法:深入部队现场,对部分武警单位营区环境治理和卫生设施建设过程进行分析思考.结果:通过分析思考,找出存在的不足,并提出3点措施:(1)加强法制管理,依法进行卫生营院建设;(2)争取领导支持,从根本上寻找营院整治的出路;(3)加强相互协调,统一营院建设标准.结论:营区环境治理和卫生设施建设由于多种因素影响,所提出的几点措施,可供相关单位参考.
作者:葛兵;马玉玓;胡佩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为预防水媒性传染病,确保官兵饮水卫生,我们分别于2002年4月、9月对驻京空军直属部队自备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市供自来水二次供水系统的水质进行了监督监测.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苏俊锋;王善雨;石焕洲;孙焕冬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摸清某全训部队官兵因病、因伤致残的发病特点和规律,为保障官兵身体健康,维护部队战斗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查阅卫生工作统计表、评残存档资料与医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某部5个全训单位官兵因病、因伤评残情况进行调查.结果:120名评残官兵中伤残占76.7%,明显高于病残(23.3%);士兵致残率(76.7%)明显高于士官(16.7%)和军官(6.6%);新兵的病残和伤残的致残率低,分别占评残人数的7.2%和13.0%,2年军龄以上兵的病残和第1年兵的伤残多,分别占评残人数的39.3%和30.4%.结论:要针对伤残和病残发生特点,采取对策,控制发病率和训练伤发生率,从而降低致残率.
作者:李进;周传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为研究探索新的新兵体检模式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以组织检查调研的方式,对战区内征兵体检工作情况和资料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调查发现,在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的社会大背景下,社会疫情日趋复杂,新的情况如:吸毒、艾滋病、精神心理疾病在新兵中也有发现,体检工作任务压力增大,体检手段面临挑战,接兵军医职能弱化.分析后提出6点建议:改变工作方式;规范接兵行为;加强身体复查;深入改革试点;调整体检标准;进行专项复查.结论:通过对现征接兵体制和新兵体检模式进行改革,就可进一步做好征兵体检工作.
作者:朱彪;黄尉初;车吉泊;张鑫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我们对海军某部队2002年疫情报告进行了分析,并与2001年度报告进行了对比.1 材料和方法(1)材料来源:2002年度及2001年度海军某部队上报的传染病报告卡.(2)方法:按《中国人民解放军传染病防治条例》将传染病进行分类、整理,依据病例发病时间对材料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作者:郝晓艳;周国胜;姚彩霞;陈棹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为了解二次供水水质的卫生状况,我们于2002年上半年对驻闽南城镇周边部队二次集中式供水单位的15个地面水池和58个楼(屋)顶水塔(箱)进行了卫生学调查和水质浑浊度、余氯、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等项目测定.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许圣宣;徐州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通过研究燃汽油机动车尾气成分,及其对DNA分子的氧化损伤,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探讨燃汽油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的遗传毒性效应与机制.方法:以DNA加合物8-羟基脱氧鸟苷(8-OHdG)作为DNA氧化损伤的生物学标志物,用高压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HPLC-EC)法对污染物染毒后的DNA中8-OHdG进行定量检测,通过气质联用法(GC-MS)进行有机成分分析和原子吸收法(AAS)对其进行无机元素分析,并从化学组成成分的角度探讨DNA氧化损伤的分子机理.结果:在燃汽油机动车尾气的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中分别检出有机污染物85种和46种,无机元素7种和5种.燃汽油机动车尾气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均可在体外直接诱导DNA氧化损伤,尾气颗粒物还可诱导大鼠肺组织DNA氧化损伤,并呈现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结论:污染物直接以及间接的氧化作用,源于含有醌类、多酚等具有自氧化作用的化合物,不需要任何生物活化系统,在体外就可产生大量的活性氧自由基,并在金属离子的催化作用下进攻DNA的碱基形成8-OHdG,产生遗传毒性效应,而8-OHdG是DNA氧化损伤的较好的效应标志物.
作者:袭著革;晁福寰;孙咏梅;李官贤;张华山;杨丹凤;张伟;刘中文;李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为进一步探讨缺氧对造血组织的损害情况,我们设置缺氧环境,观察了缺氧对正常造血干细胞的直接损伤及缺氧环境下人造血干细胞生成情况.1 材料与方法 (1)标本取自本院骨髓检查正常者,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1~45岁,随机分……
作者:邹春华;贾树雅;王进;方洵;李凌;黄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索检查新兵疑难、慢性和隐匿性疾病的措施,为部队及时清退身体不合格新兵提供依据.方法:在常规身体复检的基础上采用SCL-90问卷调查、体能测试、班长座谈会、收缴自带药品等措施,对1998~2000年度新兵共6000人进行了复查.结果:发现精神病、吸毒、性病、神经性头痛、智能缺陷、以及其它不易发现的疾病共计65人,总检出率为1.1%.其中通过班长座谈会发现并后确诊的疾病为31例,占检出疾病总人数的47.7%;通过问卷调查检出疾病25例,占检出疾病总数的38.5%;通过收缴自带药检出疾病15例,占检出疾病总数的23.1%;通过体能测试检出疾病7例,占检出疾病总数的10.8%.结论:班长座谈会、问卷调查、收缴自带药品、体能测试作为新兵体检方法综合使用,具有操作简单,结果可靠,实用性强的特点.使用本方法可以查出常规检查所不易发现的疾病,为及时清退不合格新兵,保障部队的正常训练和战斗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作者:曹树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针对广东省部分地区发生的“非典型肺炎”疫情,总结控制疫情传入部队的做法,为指导处理重大疫情提供借鉴.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结合工作实际,总结预防“非典”的经验.结果:总结出预防“非典”的具体做法是:引起各级领导重视、召开各种紧急扑疫会议、反复现场检查督导、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及时进行有效消毒、密切与地方有关部门联系等一系列管控措施,严格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争取了卫生防病工作的主动权.经过广大官兵的共同努力,特别是经过广州地方与部队全体卫生工作者的日夜奋战和辛勤劳动,有效控制了疫情,保护了军民的健康.结论:只要引起重视、沉着应战、上下结合、军民联防、措施到位,就能有效阻止疫情蔓延.总结的做法对其他部队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作者:傅建国;李健;向前勇;余永昌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做好冬季空运进藏新兵卫生防疫保障工作,确保新兵身体健康.方法:采用回顾性调研,总结多年来卫生防疫保障的做法.结果:总结出4点做法:(1)抓健康教育,上好新兵进藏第1课;(2)抓卫生管理,把住“病从口入关”;(3)抓伤病防治,加大技术指导力度;(4)抓生活保障,提高生活质量.由于组织有力,措施得当,有效地降低了新兵急性高原病发病率,无烈性传染病和集体性食物中毒发生,维护了新兵身体健康.取得4点体会:(1)加强组织领导,打牢保障基础;(2)加强部门协同,形成保障合力;(3)强化行政管理,提高保障效果;(4)抓住主要矛盾,突出保障重点.结论:通过实践总结的做法和体会,对做好部队空运急进高原卫生防疫保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吴迁;杨川莉;李江;蒲永高;余永芳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