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人尿路感染致高血糖一例

刘波

关键词:老年人, 尿路感染, 血糖控制, 糖化血红蛋白, 前列腺增生, 膀胱残余尿量, 实验室检查, 口服降糖药, 结节样增生, 体积增大, 排尿不畅, 临床资料, 空腹血糖, 糖尿病, 尿素氮, 尿失禁, 尿常规, 既往史, 除蛋白, 尿频
摘要:1 临床资料患者,男,94岁,患糖尿病20余年,长期口服降糖药,平素血糖控制不稳定.既往史:患前列腺增生9年,近1年尿频、排尿不畅加重,偶发尿失禁.入院后B型超声示前列腺体积增大(56m×44m×44m),结节样增生伴钙化,膀胱残余尿量500~800l.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8.2mol*L-1、尿素氮17.1mol*L-1,肌酐144μmol*L-1、糖化血红蛋白7.4%,餐后2血糖12.9mol*L-1,尿常规中除蛋白250g*L-1增高外余正常,血象未见异常.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室内装修后空气耗氧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装修结束后不同时间居室空气中化学耗氧量(COD)的变化及自然通风换气对室内空气的影响以及COD与CO、CO2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装修十年以上(对照组)、装修一年左右、装修三个月左右、正在装修的住宅,分别测定通风前后居室空气中的COD、CO、CO2的浓度变化.结果:装修结束后的不同时间,室内空气COD浓度明显不同(P<0.05);通风换气可使空气耗氧量明显降低;装修的住宅内空气COD与CO、CO2浓度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COD可作为评价室内空气污染的综合性指标.

    作者:李景舜;赵淑华;杨琼;隋春生;潘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大鼠角朊细胞的无滋养层培养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表皮角朊细胞(角蛋白细胞,KCs)的培养方法.方法:应用含有新生牛血清并附加多种调节因子的DMEM-F12培养基,对大鼠表皮KCs进行无滋养层法培养.结果:大部分KCs在接种后36 h贴壁,并有集落形成.培养至第9天,细胞接近铺满单层.结论:采用无滋养层法培养大鼠KCs不仅可行,而且具有细胞成活率高、避免滋养层细胞影响等优点.为构建组织工程人工皮肤提供了理想的种子细胞.

    作者:周余来;周宏;侯立中;颜炜群;杨同书;赵轶卓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原位杂交法检测乳腺癌中VEGF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VEGF蛋白及mRNA均定位在乳腺癌癌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中,且其表达随着临床分期的增高明显增强.结论:肿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是产生VEGF的主要细胞,VEGF可作为乳腺癌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定的有效指标之一.

    作者:王医术;李玉林;张丽红;李一雷;王心蕊;吴珊;高旭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电离辐射旁效应

    自1992年Nagasawa等提出电离辐射旁效应概念以来,国外许多研究者应用先进的检测技术,通过多种终点参数证实其旁效应的存在,并得到放射生物学界的确认.电离辐射旁效应的提出,是对某些传统观念有力的挑战,有助于深入理解辐射生物效应,特别是低剂量辐射生物效应的本质,以及对放射肿瘤临床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简要综述应用多种检测参数证实电离辐射旁效应的存在及对活性氧、细胞因子和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在电离辐射旁效应机制的可能作用.同时,介绍辐射适应旁效应概念,以便进一步理解低剂量辐射诱导适应性反应的机制及其与旁效应间的相互关系.

    作者:龚守良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结肠黑变病7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MC)病因、好发年龄及与结肠癌关系.方法:对70例结肠黑变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0例患者中67例患者有口服泻药史,口服蒽醌类泻药6年以上1例,3~6年30例,3年以下16例;该病女性病例占62.9%,60岁以下病例占63.9%,2例伴发结肠癌.结论:长期大剂量口服蒽醌类泻药是MC发生的主要原因;MC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和老年男性;MC易伴发结肠癌.

    作者:李长锋;王哲;张斌;郑玉贵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胃癌细胞鸡胚移植模型中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检测意义

    目的:测定胃癌细胞接种至鸡胚绒毛尿囊膜后的成瘤过程中鸡胚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含量变化.方法:利用形态学方法观察胃癌细胞接种至鸡胚绒毛尿囊膜后的成瘤过程,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不同时间点鸡胚模型血清中MMP-9含量的变化,并结合胃癌生物学行为进行分析.结果:1×106*ml-1胃癌细胞组于接种72 h后,出现肉眼可见独立结节,随时间推移,结节体积增大,且鸡胚绒毛尿囊膜上较大血管向结节处集中;1×106*ml-1胃癌细胞组,72 h后血清MMP-9含量明显增高,至7 d时达到高值.结论:胃癌细胞的成瘤过程中MMP-9水解酶含量明显增加,此模型用于胃癌特性的研究是可行的.

    作者:刘湛;王璐;李玉林;张丽红;张弘;赵雪俭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刺五加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44例

    目的:观察刺五加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刺五加注射液对44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连续静脉滴注20 d,于治疗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下肢血液动力学检查.结果:刺五加注射液能使下肢动脉管腔增宽,血流峰值速度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小.结论:刺五加注射液是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药物.

    作者:刘艳;郭晖;杨松青;党红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老年人阵发性房颤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全组40例阵发性房颤,男性32例,女性8例,年龄60~83岁.发病原因:冠心病22例,肺心病4例,高血压心脏病2例,风湿性心瓣膜病2例,原因不明10例.诱发因素:30例患者自述因劳累、情绪紧张、剧烈活动诱发,6例由于受凉、咳嗽、发热、感染引起,4例无明显诱因.房颤发作时心室率100~150次/min0例,<100次/min者10例.心血管疾病引起的房颤多伴有心肌受损、房室肥大,早搏和束支传导阻滞等心电图异常改变;而原因不明者除房颤外,无其他心电图改变.由于房颤发作系阵发性,半数患者无需特殊治疗,是否用药取决于患者心室率快慢和症状轻重.本组40例经卧床休息、吸氧、镇静后自动转复10例.心室率>100次/min,心悸、胸闷、气促等症状较明显者,首选西地兰0.4g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即刻至24内转复24例;异博定5~10g稀释后静脉注射转复3例;口服胺碘酮转复2例;口服心律平转复1例.

    作者:陈曦;张晓娜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病患者血清HBV DNA 水平变化在慢性乙型肝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慢性乙型重型肝炎(CSHB)、乙型肝炎性肝硬化(HBC)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结果:HBV DNA含量随病情加重逐渐下降,CSHB组与CHB、HBC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病患者机体存在免疫功能调控失衡;动态观察HBV DNA 水平变化有助于判断肝脏病变程度.

    作者:金珍婧;迟宝荣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心钠素对犬冠状动脉循环的调节作用

    目的:探讨生理及病理状态下心钠素调节冠状动脉循环的意义.方法:应用测量冠状动脉直径的超声波晶体及测冠脉血流的多普勒探针,制成动物模型.将犬分别进行如下处理:单独应用心钠素(25、50和100 ng*kg-1*min-1)持续静脉注射;HS-142-1(HS)预处理后应用心钠素;单独应用HS,测量冠状动脉直径、冠状动脉血流、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浆心钠素和环磷酸鸟苷浓度.结果:单独应用心钠素可扩张冠状动脉直径,降低平均动脉压,对冠状动脉血流及心率无影响,增加血浆心钠素和环磷酸鸟苷浓度;HS处理后用心钠素,仅增加血浆心钠素浓度,其他指标均受抑制,单独用HS对指标无影响.结论:在以心功能不全为代表的病态下心钠素浓度升高,可通过直接扩张血管对维持冠脉循环起重要作用.

    作者:刘全;赵慧颖;程莉;刘咏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TLC法鉴定皮肤及肌肉组织中的青霉素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鉴定动物及人皮肤或肌肉组织中青霉素的方法.方法:利用薄层层析(TLC)法将动物模型及人体皮肤、肌肉组织中青霉素分离提纯后进行鉴定.结果:从实验动物及人皮肤或肌肉组织中分离提纯青霉素获得的色斑与青霉素标准品色斑和Rf值完全相同,层析色谱清晰,色斑鲜明,可在正常环境中保存192 h以上.结论:TLC法对因青霉素过敏导致死亡的医疗纠纷案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充分的科学根据.

    作者:卢英强;宣兆艳;崔佰君;徐晶华;祁柏宇;刘莉;张林庆;于广池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醋花生、食醋的降血脂作用比较

    目的:比较醋花生、食醋的降血脂作用.方法:用正庚烷-异丙醇抽提法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用邻苯二甲醛-浓硫酸显色法分别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结果:醋花生组TG含量与食醋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分别具有显著性(P<0.05)和非常显著性(P<0.01),醋花生组体脂与食醋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分别具有显著性(P<0.05)和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醋花生的降血脂效果明显优于食醋.

    作者:张桂英;王宝贵;刘娅;赵林伊;张煜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糖基化终产物的检测

    目的:研究糖基化终产物(AGEs)与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法测定糖尿病(DM)、糖尿病肾病(DN)和DN并发慢性肾功能不全(CRF)患者治疗前后血清AGEs水平,以正常人血清作对照.结果:DM患者血清AGEs水平[(21.3±6.0) mg*L-1]明显高于正常人[(10.6±3.1) mg*L-1](P<0.01);DN患者血清AGEs水平[(33.1±9.3)mg*L-1]明显高于DM(P<0.01);DN并发CRF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后血清AGEs水平[(21.7±9.8)mg*L-1]低于治疗前[(36.3±14.1)mg*L-1](P<0.05).结论:竞争性ELISA法可用来监测DM和DN的进展及评价疗效.

    作者:徐效义;侯芳玉;施雨露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

    目的:观察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血清对脐静脉内皮细胞形态、分泌功能及抗凝特性的影响.方法:将生长在24孔培养板中呈融合状态的内皮细胞加入20%(V/V)妊娠血清,其中重度妊高征血清16例(妊高征组),正常妊娠血清16例(对照组),共同培养48 h,收集上清液分别测定内皮素1(ET-1)、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亚硝酸盐(NO-2)、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细胞表面抗血小板聚集抑制率、纤维粘连蛋白(FN)的变化以及观察内皮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加入重度妊高征血清组ET-1分泌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6-酮前列腺素F1α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NO-2分泌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VWF分泌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加入重度妊高征血清后内皮细胞抗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1);显微镜下观察,两组内皮细胞形态无明显改变.结论:重度妊高征血清引起内皮细胞分泌血管活性物质的功能改变.

    作者:王立岩;张小平;邹积艳;佟晓红;宫桂兰;朱凤全;张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硝酸镧长期灌胃大鼠肝脏中HSP70的表达

    目的:检测稀土化合物硝酸镧[La(NO3)3]经消化道长期作用,大鼠肝脏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水平.方法:以大鼠为研究对象,连续用生理盐水和0.1、0.2、2.0、10.0及20.0 mg*kg-1体重的La(NO3)3灌胃6个月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原位检测肝脏中的HSP70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20.0 mg*kg-1硝酸镧组大鼠肝脏中HSP70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多(P<0.05).结论:硝酸镧(20.0 mg*kg-1)对肝脏损伤时,一定剂量HSP70的表达参与肝脏的保护.

    作者:刘颖;陈东;陈爱军;聂毓秀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宫颈癌术前SIP方案化疗显效一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58岁.孕2产2,3岁闭经.因不规则阴道流血6个月就诊于日本北里大学医院.内诊:子宫前位,鸡卵大小,双侧附件区未触及异常,宫颈肿大、质硬、左侧宫旁组织短缩、右侧宫旁组织及子宫直肠窝质软.

    作者:向梅;王占东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外伤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和人工晶体植入术(附36例报告)

    目的:观察外伤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和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外伤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术及Ⅰ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视力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行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植入人工晶体患者术后矫正视力≥0.05者16例(44.4%),≥0.3者11例(30.6%),脱盲率为75%;脱残率为30.6%.结论:超声乳化术治疗外伤性白内障疗效显著.

    作者:贾卉;马灵军;张冰洁;马明远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中国北方地区社区居民常见慢性疾病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长春市朝阳区社区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状况.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不同社区居民进行现场问卷式调查及必要的体格检查.结果:调查的社区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为40.09%(6 011/14 992),其中慢性病构成比中牙病患病率居首位,其次为高血压,冠心病的患病率位居第三.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及恶性肿瘤的患者体质指数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冠心病、脑卒中和恶性肿瘤的患病危险性均随着体质指数增加而升高.结论: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较高,常见慢性病的发生与体质指数相关.

    作者:李波;于雅琴;寇长贵;李为群;藤少瑞;张兴国;刘鹤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自制排龈线在烤瓷冠桥基牙制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自制排龈线在烤瓷冠桥基牙预备中减轻牙龈损伤及充分暴露伸展到龈下的牙颈部的作用.方法:采用中药浸泡过的排龈线,对实行烤瓷冠桥基牙预备患者的100余颗牙齿行术前排龈线应用,与使用未经中药浸泡的普通排龈线患者的100颗牙齿进行比较,测量牙龈退缩值.结果:使用自制排龈线牙龈退缩均值为(0.65±0.02)mm,使用普通排龈线牙龈退缩均值为(0.31±0.26)mm,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使用自制排龈线,可以更有效地使牙龈退缩,减少基牙预备中对牙龈的损伤,并可以使制作的模型更加清晰准确.

    作者:吴彩杰;张玉凤;马冬丽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新生儿肠套叠一例

    1 临床资料患儿,男,20,因排鲜血便4次入院.该患儿系孕30周早产儿,出生体重100,生后2开始排胎便.第20天无明显诱因拒乳,排鲜血便4次,每次约3l.时有烦躁、哭闹,无呕吐.查体:体温36.5℃,体重100,心率120次*min-1,呼吸43次*min-1.早产儿貌,反应差,面色苍白.双肺呼吸音粗.腹胀,未触及包块,叩诊呈鼓音,肠鸣音减弱.入院后立即摄胸、腹部立位平片:膈下未见游离气体,腹内肠管集聚于左中上腹,右侧腹及中下腹见不规则团块状圆形密度增高影,部分肠间隙增宽,腹内未见气液平面,不除排肠套叠.经外科会诊临床诊断为肠套叠.空气灌肠以低压力气量由肛管内注入气体,见气峰进至乙状结肠时受阻,经反复数次充气,腹内密度增高影逐渐消失,肠管充气均匀,肠套叠复位.次日患儿排少许血便1次,第3天大便转为黄色,便潜血阴性,开始喂糖水.

    作者:孙春玲;王颖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