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原发性多汗症(附45例报告)

齐柏;董宇翔;齐兵

关键词:多汗症/中药疗法, 多汗症/针灸疗法, 病例报告
摘要:目的:观察应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原发性多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原发性多汗症患者采用针刺阴郄、后溪、合谷等穴位配合中药辨证治疗.结果:治愈31例(68.89%),显效9例(20%),有效4例(8.89%),无效1例(2.22%),总有效率97.78%.结论:该方法疗效显著,为本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新方法.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电离辐射旁效应

    自1992年Nagasawa等提出电离辐射旁效应概念以来,国外许多研究者应用先进的检测技术,通过多种终点参数证实其旁效应的存在,并得到放射生物学界的确认.电离辐射旁效应的提出,是对某些传统观念有力的挑战,有助于深入理解辐射生物效应,特别是低剂量辐射生物效应的本质,以及对放射肿瘤临床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简要综述应用多种检测参数证实电离辐射旁效应的存在及对活性氧、细胞因子和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在电离辐射旁效应机制的可能作用.同时,介绍辐射适应旁效应概念,以便进一步理解低剂量辐射诱导适应性反应的机制及其与旁效应间的相互关系.

    作者:龚守良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前列腺素E1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分析

    1 临床资料①一般资料: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ICVD)患者100例,均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其中男性70例,女性30例,年龄39~84岁.其诊断均符合中华神经内科学会和外科学会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0例,脑梗死40例,腔隙性脑梗死30例.病情均按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分.随机分成前列腺素E1(PGE1)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类型、病程和病情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②治疗方法:PGE1注射液为白求恩医科大学制药厂生产.两组患者均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及去除氧自由基、钙离子拮抗剂等脑保护剂.治疗组将PGE1注射液200μg+生理盐水500l静脉滴注,每日1次,10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时进行疗效评定.③疗效评定标准:按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

    作者:李齐;卢瑛;范玉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肝移植大鼠肝内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

    目的:探讨移植肝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与急性排斥反应间关系及其细胞定位.方法:应用近交系BN至Lew大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及同基因(Lew-Lew)肝移植动物模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肝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同时观察iNOS抑制剂氨基胍和免疫抑制剂FK506对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结果:在急性排斥组iNOS表达强阳性,与氨基胍组、FK506组及同基因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在大鼠原位肝移植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iNOS增高程度与排斥反应的强度有明显关系.氨基胍、FK506可以抑制iNOS的表达.抑制iNOS的表达可明显减轻移植肝组织的急性排斥反应.

    作者:王广义;孟伟;杜晓宏;赵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豆油对饲低硒粮大鼠血浆Cu、 Zn 、Ca 和Mg含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豆油[富含ω-6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对饲低硒粮大鼠血浆Cu 、Zn 、Ca和Mg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用低硒和补硒饲料喂养大鼠4周,补加5%豆油后再继续饲养4周.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大鼠血浆中Cu、 Zn、 Ca、和Mg含量.结果:饲低硒粮和补硒粮组,在饲料中添加豆油后,大鼠血浆中Cu、Zn、Ca、和Mg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在添加豆油的大鼠Zn、Mg含量下降更明显, Ca、Cu含量虽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饲料中添加豆油,使大鼠 PUFAs的摄入量增加, Cu、Zn、Ca 和Mg含量降低.

    作者:石毅;刘志;胡秀丽;刘忠英;安汝国;周余来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心钠素对犬冠状动脉循环的调节作用

    目的:探讨生理及病理状态下心钠素调节冠状动脉循环的意义.方法:应用测量冠状动脉直径的超声波晶体及测冠脉血流的多普勒探针,制成动物模型.将犬分别进行如下处理:单独应用心钠素(25、50和100 ng*kg-1*min-1)持续静脉注射;HS-142-1(HS)预处理后应用心钠素;单独应用HS,测量冠状动脉直径、冠状动脉血流、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浆心钠素和环磷酸鸟苷浓度.结果:单独应用心钠素可扩张冠状动脉直径,降低平均动脉压,对冠状动脉血流及心率无影响,增加血浆心钠素和环磷酸鸟苷浓度;HS处理后用心钠素,仅增加血浆心钠素浓度,其他指标均受抑制,单独用HS对指标无影响.结论:在以心功能不全为代表的病态下心钠素浓度升高,可通过直接扩张血管对维持冠脉循环起重要作用.

    作者:刘全;赵慧颖;程莉;刘咏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低剂量X线辐射诱导胸腺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进程适应性反应的剂量率效应

    目的:观察X线低剂量辐射诱导胸腺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进程适应性反应的剂量率效应.方法:用X射线照射昆明种雄性小鼠,其诱导剂量(D1)及其后攻击剂量(D2)分别是75 mGy和1.5 Gy,D1剂量率为6.25、12.5、25、50、100和200 mGy*min-1,D2剂量率为287 mGy*min-1,D1 和D2间隔6 h.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胸腺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进程的变化.结果:当D1剂量率为6.25、12.5和25 mGy,D1+D2组胸腺细胞凋亡百分数明显低于D2组(P<0.05或P<0.01),G0/G1和G2+M期细胞百分数也不同程度地低于D2组,而S期细胞百分数明显高于D2组(P<0.05或P<0.01). 结论:低剂量X线全身照射条件下,剂量率在6.25~25 mGy*min-1,可诱导小鼠胸腺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进程的适应性反应.

    作者:吕喆;刘淑春;刘扬;王珍琦;刘光伟;龚守良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TIMP-1)、金属蛋白酶2组织抑制剂(TIMP-2)的表达及它们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9例乳腺癌、1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MMP-2、MMP-9、TIMP-1及TIMP-2的表达及分布. 结果:乳腺癌组织中MMP-2、MMP-9、TIMP-1及TIMP-2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二者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乳腺癌组织中MMP-2、MMP-9及 TIMP-1主要在肿瘤细胞胞质内表达,而TIMP-2表达于瘤细胞和间质细胞胞质;乳腺癌组织中MMP-2 、MMP-9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能促进乳腺癌的侵袭和转移,而TIMP-1、TIMP-2的表达与肿瘤生物学行为无相关性(P>0.05).结论:基质金属蛋白酶可成为判定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指导临床治疗的可靠指标.

    作者:何旭;李玉林;张丽红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胃癌细胞鸡胚移植模型中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检测意义

    目的:测定胃癌细胞接种至鸡胚绒毛尿囊膜后的成瘤过程中鸡胚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含量变化.方法:利用形态学方法观察胃癌细胞接种至鸡胚绒毛尿囊膜后的成瘤过程,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不同时间点鸡胚模型血清中MMP-9含量的变化,并结合胃癌生物学行为进行分析.结果:1×106*ml-1胃癌细胞组于接种72 h后,出现肉眼可见独立结节,随时间推移,结节体积增大,且鸡胚绒毛尿囊膜上较大血管向结节处集中;1×106*ml-1胃癌细胞组,72 h后血清MMP-9含量明显增高,至7 d时达到高值.结论:胃癌细胞的成瘤过程中MMP-9水解酶含量明显增加,此模型用于胃癌特性的研究是可行的.

    作者:刘湛;王璐;李玉林;张丽红;张弘;赵雪俭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TLC法鉴定皮肤及肌肉组织中的青霉素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鉴定动物及人皮肤或肌肉组织中青霉素的方法.方法:利用薄层层析(TLC)法将动物模型及人体皮肤、肌肉组织中青霉素分离提纯后进行鉴定.结果:从实验动物及人皮肤或肌肉组织中分离提纯青霉素获得的色斑与青霉素标准品色斑和Rf值完全相同,层析色谱清晰,色斑鲜明,可在正常环境中保存192 h以上.结论:TLC法对因青霉素过敏导致死亡的医疗纠纷案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充分的科学根据.

    作者:卢英强;宣兆艳;崔佰君;徐晶华;祁柏宇;刘莉;张林庆;于广池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升主动脉瘤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外科治疗(附五例报告)

    目的:总结升主动脉瘤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5例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5例升主动脉瘤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中,2例行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Bentall手术), 1例患者因主动脉瓣换瓣术后半年突发De Bakey Ⅰ型夹层动脉瘤,行单纯升主动脉人工血管替换术;2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De Bakey Ⅰ型夹层动脉瘤和升主动脉真性动脉瘤(大动脉炎),患者主动脉根部基本正常,单纯行升主动脉替换和主动脉瓣替换.患者术前心功能Ⅱ级3例, Ⅲ级1例,Ⅳ级1例.动脉瘤直径3.8~8.2 cm, 平均(6.0±2.2)cm.结果:术后无早期死亡病例, 经3~38个月(平均18个月)的随访观察,5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其中4例术后心功能恢复至Ⅰ级,1例恢复至Ⅱ级;5例患者术后首次复查超声心动图示:人工瓣膜功能良好,人工血管通畅,人工瓣膜和人工血管未发现瓣周漏、血栓等异常情况;1例大动脉炎患者术后5个月再次来院复查,出现瓣周漏,采取保守治疗.结论: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是治疗升主动脉瘤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

    作者:张秀和;张柏民;姜亦忠;林柏松;张连仲;吕民;符韶鹏;孙雪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闭合性桡神经损伤的神经-肌电图诊断

    目的:评价神经-肌电图在闭合性桡神经损伤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常规电生理检测法对101例闭合性桡神经损伤者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测.结果:腋部卡压1例,上臂损伤54例,上臂外侧肌间隔卡压13例,骨间背神经卡压32例,桡神经浅支卡压1例.手术治疗87例的电生理诊断与术中诊断符合率100%.结论:神经-肌电图可准确定位诊断闭合性桡神经损伤.

    作者:许则民;张巨;魏壮;刘飙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大鼠脑缺血再灌流后下丘脑室旁核形态学改变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流后下丘脑室旁核的形态学改变.方法:将大鼠脑缺血动物模型分3、4、5、6和7 d 5组.经心脏灌流固定后取材,石蜡包埋、切片,常规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脑缺血再灌流(再灌注)后,下丘脑室旁核的神经元数量减少,细胞固缩,细胞间隙增大.神经胶质细胞增多,无炎性细胞.这些变化随时间的延长而改变明显.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流后下丘脑室旁核细胞出现明显的形态学变化.

    作者:吴江锋;高振平;刘海岩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老年人阵发性房颤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全组40例阵发性房颤,男性32例,女性8例,年龄60~83岁.发病原因:冠心病22例,肺心病4例,高血压心脏病2例,风湿性心瓣膜病2例,原因不明10例.诱发因素:30例患者自述因劳累、情绪紧张、剧烈活动诱发,6例由于受凉、咳嗽、发热、感染引起,4例无明显诱因.房颤发作时心室率100~150次/min0例,<100次/min者10例.心血管疾病引起的房颤多伴有心肌受损、房室肥大,早搏和束支传导阻滞等心电图异常改变;而原因不明者除房颤外,无其他心电图改变.由于房颤发作系阵发性,半数患者无需特殊治疗,是否用药取决于患者心室率快慢和症状轻重.本组40例经卧床休息、吸氧、镇静后自动转复10例.心室率>100次/min,心悸、胸闷、气促等症状较明显者,首选西地兰0.4g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即刻至24内转复24例;异博定5~10g稀释后静脉注射转复3例;口服胺碘酮转复2例;口服心律平转复1例.

    作者:陈曦;张晓娜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多普勒超声在介入插管后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

    目前,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飞速发展,疾病的诊治范围不断扩大,接受经外周血管插管进行介入检查和治疗的患者日益增多.插管前对患者血管状态的了解和插管后并发症的及时发现和处理,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本文作者回顾分析10例介入插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岩;李修东;刘爱琴;王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睾丸间质细胞瘤一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1岁.左侧睾丸肿物逐渐增大4年,有发胀不适及下坠感,局部无红肿、发热,无明显疼痛,于2002年2月18日入院.

    作者:陈立平;夏阳;许传杰;邱铁东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中国北方地区社区居民常见慢性疾病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长春市朝阳区社区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状况.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不同社区居民进行现场问卷式调查及必要的体格检查.结果:调查的社区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为40.09%(6 011/14 992),其中慢性病构成比中牙病患病率居首位,其次为高血压,冠心病的患病率位居第三.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及恶性肿瘤的患者体质指数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冠心病、脑卒中和恶性肿瘤的患病危险性均随着体质指数增加而升高.结论: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较高,常见慢性病的发生与体质指数相关.

    作者:李波;于雅琴;寇长贵;李为群;藤少瑞;张兴国;刘鹤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去整合蛋白及其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去整合蛋白是一类分子量较小,由49~84个氨基酸组成,富含半胱氨酸的生物活性因子.去整合蛋白二硫桥形成的环中含有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结构,能够竞争性地与整合素结合,从而抑制整合素参与的生理活动.去整合蛋白能够抗血小板聚集和肿瘤细胞转移,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作者:孙德军;谷红东;杨春伟;赵轶卓;常淑芳;颜伟群;侯立中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结肠黑变病7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MC)病因、好发年龄及与结肠癌关系.方法:对70例结肠黑变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0例患者中67例患者有口服泻药史,口服蒽醌类泻药6年以上1例,3~6年30例,3年以下16例;该病女性病例占62.9%,60岁以下病例占63.9%,2例伴发结肠癌.结论:长期大剂量口服蒽醌类泻药是MC发生的主要原因;MC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和老年男性;MC易伴发结肠癌.

    作者:李长锋;王哲;张斌;郑玉贵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经皮渗透给药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

    1 临床资料①对象:2002年1月-2003年2月本院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62例,年龄4个月~12岁.所有病例均发热、咳嗽、肺部闻及中小水泡音.

    作者:张玮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GP87在胃癌及胃癌前病变患者胃液和粪便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GP87在胃癌及胃癌前病变患者胃液和粪便中表达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胃癌及胃癌前病变患者胃液、粪便中的GP87水平.结果:阳性率高者为胃癌组,其次为不典型增生组,肠化生组及萎缩性胃炎组,浅表性胃炎组及正常对照组则明显低于以上各组.结论:检测GP87有助于早期胃癌的诊断和癌前病变的监测.

    作者:乔士兴;陆莹;谭毓铨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