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剖宫产并发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26例分析

叶丽珍;柴晓波;樊英荣

关键词:择期剖宫产, 仰卧位低血压, 剖宫产手术, 急诊剖宫产
摘要: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HS)在剖宫产手术中时有发生.本文作者就本院18例择期剖宫产并发SHS与8例急诊剖宫产并发SHS对比,分析探讨其原因.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双附睾乳头状囊腺瘤一例报告

    1临床资料①一般资料:患者,男,30岁,10年前发现双阴囊有一豆粒大肿物未治,婚后3年未孕,且发现肿物增大而就诊.既往健康,泌尿外科情况:双侧附睾头部均可触及一类圆形肿物,表面不平,约2.0 cm×2.0 cm×1.5 cm.质韧无压痛,精液检查未见精子,余无异常.手术切除肿物.②病理检查:右侧不整形组织一块2.0 cm×2.5 cm×1.5 cm,结节状,切面实呈淡褐色,部分呈土黄色,左侧体积略小,余与右侧相同.镜下肿物由扩张的附睾输出管形成的囊腔,囊壁为胞浆呈空泡状的立方形细胞,囊内为乳头状结构,表面被覆具有透明胞浆的柱状细胞,局部可见小的脂质性肉芽肿.左、右侧结构相同.③病理诊断:双附睾乳头状囊腺瘤.

    作者:金海涛;齐丽艳;张元德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肺癌患者根治性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和死亡危险因l素分析

    目的:确定和评估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和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84年6月-2000年6月246例根治性全肺切除术肺癌病例资料,评估术后30d医院内病死率及危险因素.结果:246例中手术死亡18例(7.3%),发生并发症52例(61.80%).结论:病人的年龄、重度吸烟、围手术期的输液管理、肺感染、终止机械通气失败及复合并发症是手术死亡主要的相关危险因素.

    作者:刘国津;张宏;王晓军;王凯忠;袁霞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制作断层标本的包埋技术和锯切方法的应用

    利用电动带锯机制作断层标本已成为断层解剖学研究手段之一.本研究对冰冻包埋技术和石膏包埋技术进行比较,并对冰冻包埋技术进行了改进[1],报道如下.

    作者:董国军;石岫昆;周晓辉;赵广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刺五加叶皂甙诱导肺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探讨刺五加叶皂甙(Acanthophopanax senticosus,ASS)诱导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寻找治疗肺癌的新途径.方法:经流式细胞仪和透射电镜观察ASS对Spc-A1肺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动力学的影响和形态改变.结果:ASS可诱发肺癌细胞凋亡,电镜观察肺癌细胞呈凋亡改变,其效应与其作用的剂量成正比.结论:ASS可促进体外培养的肺癌细胞凋亡,抑制DNA合成.

    作者:张曼颖;安继红;李昌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及癌前病变中PCNA和Bcl-2表达关系的研究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对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关键性凋亡调节基因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H.pylori可能的致癌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20例胃癌组织、18例重度异型增生、12例肠上皮化生、24例萎缩性胃炎、16例浅表性胃炎组织中Bcl-2、PCNA蛋白表达情况,快速尿素酶法和HE染色检测H.pylori感染情况.结果:胃癌组H.pylori感染12例,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从浅表性胃炎到胃癌PCNA指数呈递增趋势,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组中H.pylori阳性组与H.pyloir阴性组的PCNA LI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各组间H.pylori阳性和H.pylori阴性病例间的PCNA LI差异无显著性.Bcl-2蛋白在异型增生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肠上皮化生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与慢性胃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H.pylori阳性组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组织中Bcl-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H.pylort阴性组,它们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pylori感染可促使PCNA、Bcl-2蛋白表达增加,H.pylori可能作为促癌剂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周长玉;阎晓凯;高歌;侯治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儿童肾脏疾病患者尿微量蛋白检测及临床应用价值

    尿液中的5种微量蛋白包括转铁蛋白(TRF)、白蛋白(ALB)、α-微球蛋白(α-M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β2-微球蛋白(β2-MG).本文作者观察儿童不同肾脏疾病时尿中5种蛋白变化情况,采用ELISA法及酶标仪分析,对尿液中5种微量蛋白含量进行测定,报道如下.

    作者:张晓威;刘冰;张北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鼻咽部占位性疾病的诊治体会

    本文作者对同期收治的2例具有相同临床特征而病理性质不同的鼻咽部占位性疾病的诊治经验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男,23岁,因渐进性鼻塞2个月入院.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渐觉鼻塞,偶流黄涕,且逐渐加重,尤以鼻塞为著.近 1个月涕中带血、色鲜红,无剧烈出血,但有鼻咽部异物感,需张口呼吸.曾就诊于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诊断为鼻咽部纤维血管瘤后以鼻咽部占位病变入本院.专科检查:呈闭塞性鼻音,张口呼吸,鼻咽部有占位,软腭因占位推向前下,膨隆明显,肿物广基、色红,表面有大量怒张血管,质韧.右颈深上淋巴结肿大.辅助检查血沉22 mm/1 h未.鼻咽部CT示鼻咽部占位性病变,增强扫描无明显增强效应.右颈淋巴结穿刺查脱落细胞阴性.临床以鼻咽部占位性病变先行选择性血管栓塞术,d后于气管切开插管全麻下行经腭径路鼻咽部肿物摘除术,肿物质脆,易碎,广基,边界不清,出血约400 ml,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病理为鼻咽部非何杰金淋巴瘤.

    作者:孙绍辉;邹淑波;刘艳武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粘液样型脂肪肉瘤二例报告

    1临床资料病例1,男,66岁,1996年3月因左肩胛部发现乒乓球大小的肿块,在外院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纤维组织细胞瘤.1996年12月因局部肿瘤复发,再次在外院手术,术后病理诊断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997年4月又因局部肿瘤复发来本院就诊.查体:左肩胛间区皮下可见3个肿块,其中2个约鸡蛋黄大小,另1个约鸡蛋大小,质地较硬,境界清,活动度差,无触痛.术后病理报告瘤细胞为大量星形及小梭形细胞,并有泡沫状的脂肪细胞,其间有丰富分支状毛细血管网及粘液样基质,含丰富酸性粘多糖,部分形成筛状粘液池.病理诊断:粘液样型脂肪肉瘤.1998年9月又因局部肿瘤复发来本院,见肩胛间区有3个肿块,分别为7 cm×7 cm×6 cm,7 cm×6 cm×5 cm,3 cm×3 cm×3 cm,决定行放射治疗.随访2年仍健在.

    作者:金光华;崔广威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在周围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发病中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在周围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PASO)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50例老年PASO患者进行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TNF及外周循环内皮细胞(CEC)进行检查.结果:50例PASO患者均呈现高ET、高TNF、低NO血症,外周循环血内皮细胞数目明显增加(P<0.01),且同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结论:血管内皮损伤及TNF参与了PASO的形成和发展.

    作者:彭丽萍;左孟华;王春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西比灵对癫痫鼠点燃效应及氨基酸变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西比灵对癫痫鼠点燃效应及相应氨基酸变化的影响.方法:用大鼠杏仁核快速点燃方法观察西比灵对点燃效应的影响,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应用西比灵后颞叶皮层及海马组织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的含量.结果:西比灵有减弱点燃效应、升高GABA含量及降低GLu含量的作用.结论:西比灵有辅助抗癫痫作用.

    作者:林卫红;张淑琴;黄民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Fas基因与细胞凋亡

    Fas基因广泛表达于人体组织中,属于肿瘤坏死因子、神经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并命名为CD95.Fas蛋白有一段80个氨基酸的序列与细胞凋亡信号传递密切相关,被称为死亡功能区(death domain,DD).Fas配体(Fas Ligand,FasL)或抗Fas单克隆抗体为40 kU的膜蛋白.Fas和FasL共同在淋巴细胞发育、分化和免疫反应调节中起重要的作用,并通过介导细胞凋亡,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肿瘤发生及在生精细胞凋亡中起重要调控作用.

    作者:刘光伟;龚守良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根管冲洗针头的改良及临床应用

    根管冲洗是根管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普通的根管冲洗针头由于针尖孔垂直向下,冲洗时药液仅局限在根管下1/3及连通根尖孔处,根管中、上1/3根管壁上的感染物质不易被清除干净.另外如操作不当还可增加药液溢出根尖孔扩散的机会.本文作者在临床实践中研制出多孔注射针头用于根管冲洗,通过2年来的观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孙素敏;倪雪岩;王珉燕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集束射频聚能刀治疗肝癌(附22例报告)

    1999年10月-2000年4月本文作者应用集束射频聚能刀治疗肝癌22例,治疗32次,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①一般资料:本组肝癌患者均为同期住院病人,通过影像学、放免、病理诊断证实.肝癌病人22例,男19例,女3例,年龄32~72岁,平均53岁.原发性肝癌20例,继发性肝癌2例.瘤体直径3.5~15 cm,单发1 3例,多发9例.入院检查:HBsAg(+)18例,肝功能Child A级3例,B级8例,C级11例.伴有肝硬变15例,门静脉癌栓6例.血AFP>400μg@L-116例,CEA>10μg@L-112例,血清铁蛋白>250μg@L-111例.②治疗设备:射频治疗机;集束聚能特制带鞘穿刺针,外鞘绝缘,外径3 mm,内蕊为10个电极,穿刺时可收拢,治疗时展开;电子计算机;高分辨率的B超机.

    作者:宁国礼;曹洁;王凤华;翁长宁;杨海松;郑辉;马丽萍;康振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癌基因c-fOS和c-jun在肝细胞型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癌基因c-fos和c-jun在肝细胞型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0例正常肝组织、23例癌旁异型增生肝组织和31例肝细胞型肝癌组织的癌基因c-fos和c-jun表达,并对两者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在正常组织中c-fos和c-jun弱表达或不表达;在癌旁异型增生肝组织中c-fos和c-jun的阳性例数分别为15(65.2%)和14(60.9%),染色强度与正常肝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肝细胞型肝癌中c-fos和c-jun阳性例数分别为17(54.8%)和16(51.9%).c-fos和c-jun表达水平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而且二种癌基因在肝细胞型肝癌中表达的协同性较强.结论:c-fos和c-jun癌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在肝细胞型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c-fos和c-jun表达水平与肝细胞型肝癌的分化程度有关,可作为判定肝细胞型肝癌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张颖超;韩喜春;贾明库;王禹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凋亡抑制基因Bcl-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在乳腺导管浸润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Bcl-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乳腺导管浸润癌中的表达及与各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35例乳腺导管浸润癌患者进行检测.结果:Bcl-2和PCNA蛋白表达均为68.6%;Bcl-2表达与癌组织分级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1),与雌激素(ER)水平及5年生存期呈正相关(P<0.01),与肿物大小无关;PCNA表达与癌组织分级及肿物大小呈正相关(P<0.05),与ER水平及5年生存期呈负相关(P<0.05),与淋巴结有无转移无关;Bcl-2与PCNA表达呈负相关.结论:Bcl-2高表达、ER水平高、PCNA表达低者生存期长、预后好,Bcl-2和PCNA可作为判定乳腺导管浸润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有效指标.

    作者:王丽萍;陈东;陈爱军;王晓明;张元德;张俊格;张玫琦;苏学志;李雪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人参三醇组甙、VitE及VitC 对紫外辐射致皮肤损伤的防护机制初探

    目的:探讨紫外辐射致皮肤损伤的药物防护机制.方法:以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及细胞内SOD、H2O2为观察指标,研究人参三醇组甙及VitE、VitC对UVB致人角质形成细胞(Colo16)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一定剂量UVB可诱导明显的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发生S期阻滞和细胞凋亡,可使细胞内SOD下降、H2O2升高,人参三醇组甙及VitE、VitC对其均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减少S期细胞数、抑制细胞凋亡、激活细胞内SOD活性、降低细胞内H2O2.结论:紫外线照射后细胞内氧自由基变化可能是紫外线致皮肤损伤的机理之一.

    作者:金光辉;刘树铮;刘扬;李效昆;马兴元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万古霉素对体外培养小鼠耳蜗毛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内耳器官离体培养技术来观察万古霉素对体外培养耳蜗毛细胞的影响,探讨万古霉素耳毒性.方法:选用生后2~4 d的昆明小鼠做为实验对象,应用鼠尾胶包埋法离体培养耳蜗基底膜,通过若单明-鬼笔环太染色技术定量观察不同浓度的万古霉素对耳蜗毛细胞的影响.结果:给予万古霉素后的离体耳蜗内、外毛细胞未发生坏死和缺失,毛细胞密度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别.结论:万古霉素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耳蜗毛细胞无损伤作用.

    作者:金昕;任丽丽;王苹;丁大连;杜宝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重组DNA的构建及体外表达

    目的:以质粒PCNDA3.0为载体,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目的基因在体外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将编码人可溶性VEGF165的目的基因克隆于带有CMV启动子/增强子的PCNDA3.0载体上,重组为PCNDA3.0-VEGF165质粒载体.直接以质粒DNA形式应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收取细胞上清,用ELISA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上清中VEGF165可溶性表达产物.结果:VEGF165基因在CMV启动子/增强子的调控下,可在ECV304细胞高效表达,且在转染后72 h表达量明显高于转染后48 h的表达.结论:以质粒PCNDA3.0为载体,VEGF165基因可以在体外真核细胞中表达,为治疗缺血性疾病提供一个新的基因治疗途径.

    作者:贾晓晶;刘丽;龚守良;刘树铮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膀胱癌多重耐药基因表达的研究

    目的:从基因水平对膀胱癌多重耐药基因(MDR1)进行研究.方法:用PCR技术对膀胱癌组织及正常膀胱组织进行分析检测.结果:大多数膀胱癌及少数正常膀胱粘膜标本在167 bp处显示MDR1基因异常扩增.结论:随肿瘤分级的增高,MDR1表达率有增高趋势,MDR1基因表达与膀胱癌生物活性密切相关.

    作者:赵玉千;郝珊;付耀文;吴长利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肺癌患者血清sIL-2R、IL-6和TNF-α水平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sIL-2R、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与肺癌诊断、疗效判定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肺癌患者血清中sIL-2R、IL-6和TNF-α水平,并进行化疗前后对比.结果:肺癌患者sIL-2R、IL-6和TNF-α的生物活性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化疗后sIL-2R、IL-6和TNF-α水平较化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性著(P<0.01).结论:sIL-2R、IL-6和TNF-α可作为肺癌诊断、疗效判定及预后评价的辅助性指标.

    作者:刘铁梅;赵凤芹;朱光泽;张浩然;谢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