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附睾乳头状囊腺瘤一例报告

金海涛;齐丽艳;张元德

关键词:附睾头, 乳头状囊腺瘤, 临床资料, 柱状细胞, 手术切除, 泌尿外科, 精液检查, 结构, 病理诊断, 病理检查, 表面, 胞浆, 脂质性, 土黄色, 肉芽肿, 立方形, 组织, 整形, 圆形, 阴囊
摘要:1临床资料①一般资料:患者,男,30岁,10年前发现双阴囊有一豆粒大肿物未治,婚后3年未孕,且发现肿物增大而就诊.既往健康,泌尿外科情况:双侧附睾头部均可触及一类圆形肿物,表面不平,约2.0 cm×2.0 cm×1.5 cm.质韧无压痛,精液检查未见精子,余无异常.手术切除肿物.②病理检查:右侧不整形组织一块2.0 cm×2.5 cm×1.5 cm,结节状,切面实呈淡褐色,部分呈土黄色,左侧体积略小,余与右侧相同.镜下肿物由扩张的附睾输出管形成的囊腔,囊壁为胞浆呈空泡状的立方形细胞,囊内为乳头状结构,表面被覆具有透明胞浆的柱状细胞,局部可见小的脂质性肉芽肿.左、右侧结构相同.③病理诊断:双附睾乳头状囊腺瘤.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双附睾乳头状囊腺瘤一例报告

    1临床资料①一般资料:患者,男,30岁,10年前发现双阴囊有一豆粒大肿物未治,婚后3年未孕,且发现肿物增大而就诊.既往健康,泌尿外科情况:双侧附睾头部均可触及一类圆形肿物,表面不平,约2.0 cm×2.0 cm×1.5 cm.质韧无压痛,精液检查未见精子,余无异常.手术切除肿物.②病理检查:右侧不整形组织一块2.0 cm×2.5 cm×1.5 cm,结节状,切面实呈淡褐色,部分呈土黄色,左侧体积略小,余与右侧相同.镜下肿物由扩张的附睾输出管形成的囊腔,囊壁为胞浆呈空泡状的立方形细胞,囊内为乳头状结构,表面被覆具有透明胞浆的柱状细胞,局部可见小的脂质性肉芽肿.左、右侧结构相同.③病理诊断:双附睾乳头状囊腺瘤.

    作者:金海涛;齐丽艳;张元德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实验外科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作者:袁力克;谭旭昌;邓振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肥厚性心肌病梗阻程度与QT离散度及室性心律失常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肥厚性心肌病梗阻程度与QT离散度(QTd)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肥厚性心肌病患者51例,梗阻型28例,非梗阻型23例,体表心电图分别测定QTd及校正后QT间期(QTc),动态心电图统计室性心律失常类型及程度,多谱勒超声测定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G),并比较二组间差异.结果:肥厚梗阻与非梗阻型心肌病静息时QTd分别为(61.2=23.1)ms和(47.0±18.6)ms(P<0.05),QTc分别为(60.2±24.1)ms和(4 7.2±21.6)ms(P<0.05),发生Lowns2级以上室性心律失常分别为71.5%和21.7%(P<0.001),LVOTG分别为(70.1±23.8)mmHg和(13.2±5.8)mmHg(1 mmHg=0.133 kPa)(P<0.001);梗阻型心肌病LVOTG与QTc呈正相关(r=0.48,P<0.05),24 h室性早搏次数与QTc亦有良好相关性(r=0.51,P<0.01).结论:肥厚性心肌病随左室流出道梗阻程度加重,QTd及室性心律失常程度加重.

    作者:王文志;白波;赵林阳;杨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电解离弹簧圈栓塞术中的颅内动脉瘤破裂

    目的:探讨电解离弹簧圈(GDC)栓塞术中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和与预后相关的并发症等.方法:对采用GDC栓塞治疗的68例患者72个颅内动脉瘤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例(4.1%)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其中2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ICPC),直径4~6 mm;1例前交通动脉瘤(Acom),直径为2.2 mm.3例均有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史.动脉瘤破裂的直接原因:1例ICPC为微导管穿破动脉瘤壁的囊泡,另2例为栓塞过程中GDC穿过动脉瘤壁.1例术中可见造影剂外溢,3例术后CT扫描均证实再次出血.3例术中均经继续导入GDC将动脉瘤栓塞,出血停止.1例术中出现脑血管痉挛和颈内动脉闭塞,经动脉内局部应用药物后大脑中动脉血流恢复.2例术后恢复良好,无神经系统功能缺失;1例并发脑血管痉挛患者术后遗留一侧肢体轻偏瘫和语言障碍.结论:GDC栓塞动脉瘤术中与操作直接相关的动脉瘤破裂发生率为3%左右,病死率约1%.危险因素可能与SAH病史、动脉瘤较小和术中使用球囊作为辅助治疗等有关.

    作者:侯凯;罗祺;王宏磊;罗毅男;王长坤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及癌前病变中PCNA和Bcl-2表达关系的研究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对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关键性凋亡调节基因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H.pylori可能的致癌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20例胃癌组织、18例重度异型增生、12例肠上皮化生、24例萎缩性胃炎、16例浅表性胃炎组织中Bcl-2、PCNA蛋白表达情况,快速尿素酶法和HE染色检测H.pylori感染情况.结果:胃癌组H.pylori感染12例,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从浅表性胃炎到胃癌PCNA指数呈递增趋势,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组中H.pylori阳性组与H.pyloir阴性组的PCNA LI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各组间H.pylori阳性和H.pylori阴性病例间的PCNA LI差异无显著性.Bcl-2蛋白在异型增生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肠上皮化生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与慢性胃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H.pylori阳性组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组织中Bcl-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H.pylort阴性组,它们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pylori感染可促使PCNA、Bcl-2蛋白表达增加,H.pylori可能作为促癌剂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周长玉;阎晓凯;高歌;侯治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刺五加叶皂甙诱导肺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探讨刺五加叶皂甙(Acanthophopanax senticosus,ASS)诱导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寻找治疗肺癌的新途径.方法:经流式细胞仪和透射电镜观察ASS对Spc-A1肺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动力学的影响和形态改变.结果:ASS可诱发肺癌细胞凋亡,电镜观察肺癌细胞呈凋亡改变,其效应与其作用的剂量成正比.结论:ASS可促进体外培养的肺癌细胞凋亡,抑制DNA合成.

    作者:张曼颖;安继红;李昌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老年肺癌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AI)疗效与肿瘤病理类型、血供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对65例经病理证实的老年肺癌患者进行TNM临床分期,并进行支气管动脉造影(BAG),分析肿瘤血供情况;采用卡铂或顺铂、阿霉素、丝裂霉素、足叶乙甙3种或3种以上药物进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观察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AI总有效率为93.8%,鳞癌和未分化癌的有效率分别为86%和81%,明显优于腺癌(50.0%)(P<0.05),中心型多血管型肺癌的有效率为91%,明显优于少血管型周围型肺癌(50.0%),临床Ⅱ期的有效率为92%,明显优于Ⅳ(57%).结论:经BAI治疗老年肺癌效果与肿瘤组织类型、肿瘤血供及临床分期有密切关系

    作者:袁庆海;庄树武;孙小艳;姜文国;郑丽茹;刘宝祥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药物流产不全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目前,药物流产已经成为避孕失败者的首选措施,为了减轻流产妇女的痛苦,提高药物流产的成功率,现结合本院药物流产的观察结果,对药物流产不全及失败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艳梅;王艳红;金丽雯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pNEgr-mIL-12真核表达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在COS-7细胞和黑色素瘤B16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构建含辐射敏感启动子的pNEgr-mIL-12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哺乳动物细胞后经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检测mIL-12的表达.方法: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构建pNEgr-mIL-12表达载体;脂质体转染法转染COS-7细胞和B16细胞;ELISA法检测mIL-12p70表达.结果:①pNEgrmIL-12重组质粒转染瞬时表达细胞COS-7细胞,经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照射组mIL-12表达量比未照射组明显增高(P<0.05,P<0.001),约为未照组的1.5~2.5倍;在2.0 Gy照后表达增高为明显,表达于照后4 h达峰值,在观察的72h内保持于较高水平;②转染pNEgr-mIL-12的B16细胞于2.0 Gy照后增高明显,为未照射组的1.5倍;并且经2.0 Gy X射线照射后随时间延长表达水平逐渐增高;低至0.05 Gy的剂量对两种细胞亦均有激活作用.结论:pNEgr-mIL-12重组质粒具有辐射激活下游基因表达的功能,且经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表达均有增强,尤以2.0 Gy照射组作用明显,但在低剂量50、75、100 mGy照后表达水平增高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

    作者:杨英;刘树铮;付士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肠病性肢端皮炎二例报告

    1临床资料病例1患儿,男,3月龄,1995年5月因皮疹2日住本院儿科.患儿于入院前2日出现皮疹,以手足、颈部、四肢首发初起时为小疱疹,疱液初为透明,后变混浊,随后口周、外阴、臀部出现相同皮疹,很快皮疹融合成大片红斑,周围绕以红晕.患部干燥、潮红、剥脱,呈银屑病样外观.病后头发开始脱落,并伴有腹泻.入院时查体:神情淡漠,营养差,秃发,眼睑红肿,眼睑周围皮肤发红,口角流涎,四肢皮肤可见少许疱疹,颈部、手足、外阴部、臀部皮肤可见片状红斑,周围绕以红晕,患部干燥、潮红、剥脱,可见部分鳞屑.呼吸平稳,心肺听诊无异常,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入院后查血锌(3 mmol@L-1)明显偏低,家庭成员中姨母有类似病史.入院诊断肠病性肢端皮炎.入院后给予葡萄糖酸锌片(每片含锌10mg)70mg,每日3次口服,第2天精神好转,第3天皮疹减轻,1周后皮疹消退.

    作者:张柳;潘敏;葛春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在周围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发病中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在周围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PASO)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50例老年PASO患者进行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TNF及外周循环内皮细胞(CEC)进行检查.结果:50例PASO患者均呈现高ET、高TNF、低NO血症,外周循环血内皮细胞数目明显增加(P<0.01),且同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结论:血管内皮损伤及TNF参与了PASO的形成和发展.

    作者:彭丽萍;左孟华;王春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万古霉素对体外培养小鼠耳蜗毛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内耳器官离体培养技术来观察万古霉素对体外培养耳蜗毛细胞的影响,探讨万古霉素耳毒性.方法:选用生后2~4 d的昆明小鼠做为实验对象,应用鼠尾胶包埋法离体培养耳蜗基底膜,通过若单明-鬼笔环太染色技术定量观察不同浓度的万古霉素对耳蜗毛细胞的影响.结果:给予万古霉素后的离体耳蜗内、外毛细胞未发生坏死和缺失,毛细胞密度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别.结论:万古霉素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耳蜗毛细胞无损伤作用.

    作者:金昕;任丽丽;王苹;丁大连;杜宝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带蒂腹横肌瓣转位修复膈缺损的应用解剖

    先天性膈疝是新生儿先天性畸形的疾病之一,死亡率较高.对这类严重的畸形,以往曾用很多不同的材料作膈成型的代替物,但效果均不满意.本文作者对新生儿腹横肌及其血供进行了应用解剖学观测,为临床开展此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作者:薛延军;李祥鹏;奚林;刘海燕;韩晓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N-cadherin 蛋白表达载体构建及功能分析

    神经钙粘着蛋白(N-cadherin)是钙粘着蛋白家族成员,主要存在于神经系统中,对神经原的发育分化可能有重要作用.本文作者构建了神经钙粘着蛋白真核表达载体,并用P19细胞为实验对象初步分析了它的功能.P19细胞是小鼠胚胎性癌细胞株,在1×10-6mol.L-1视黄酸(retinoic acid,RA)诱导下,P19细胞可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本研究利用N-cadherin/PCNDA3转染P19细胞获得了与RA相似的效果.

    作者:李贤慧;窦贺荣;马勇;朱辉;陈佳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肺癌患者根治性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和死亡危险因l素分析

    目的:确定和评估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和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84年6月-2000年6月246例根治性全肺切除术肺癌病例资料,评估术后30d医院内病死率及危险因素.结果:246例中手术死亡18例(7.3%),发生并发症52例(61.80%).结论:病人的年龄、重度吸烟、围手术期的输液管理、肺感染、终止机械通气失败及复合并发症是手术死亡主要的相关危险因素.

    作者:刘国津;张宏;王晓军;王凯忠;袁霞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大鼠睾丸AQP7 mRNA与蛋白质的表达及定位研究

    目的:探讨AQP7在大鼠睾丸的基因与蛋白质表达及定位.方法:取4周和12周Wistar大鼠睾丸,采用RT-PCR、Westernblot检测AQP7 mRNA和蛋白质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进行其定位研究.结果:大鼠睾丸有AQP7 mRNA和蛋白质表达,定位于减数分裂后的精子细胞和精子膜上,管周细胞也有AQP7的阳性染色.结论:AQP7在睾丸的表达可能与精子发育及曲细精管的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刘庆双;李大男;赵丹;赵雪俭;赵丽娟;杨宝学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集束射频聚能刀治疗肝癌(附22例报告)

    1999年10月-2000年4月本文作者应用集束射频聚能刀治疗肝癌22例,治疗32次,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①一般资料:本组肝癌患者均为同期住院病人,通过影像学、放免、病理诊断证实.肝癌病人22例,男19例,女3例,年龄32~72岁,平均53岁.原发性肝癌20例,继发性肝癌2例.瘤体直径3.5~15 cm,单发1 3例,多发9例.入院检查:HBsAg(+)18例,肝功能Child A级3例,B级8例,C级11例.伴有肝硬变15例,门静脉癌栓6例.血AFP>400μg@L-116例,CEA>10μg@L-112例,血清铁蛋白>250μg@L-111例.②治疗设备:射频治疗机;集束聚能特制带鞘穿刺针,外鞘绝缘,外径3 mm,内蕊为10个电极,穿刺时可收拢,治疗时展开;电子计算机;高分辨率的B超机.

    作者:宁国礼;曹洁;王凤华;翁长宁;杨海松;郑辉;马丽萍;康振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凋亡抑制基因Bcl-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在乳腺导管浸润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Bcl-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乳腺导管浸润癌中的表达及与各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35例乳腺导管浸润癌患者进行检测.结果:Bcl-2和PCNA蛋白表达均为68.6%;Bcl-2表达与癌组织分级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1),与雌激素(ER)水平及5年生存期呈正相关(P<0.01),与肿物大小无关;PCNA表达与癌组织分级及肿物大小呈正相关(P<0.05),与ER水平及5年生存期呈负相关(P<0.05),与淋巴结有无转移无关;Bcl-2与PCNA表达呈负相关.结论:Bcl-2高表达、ER水平高、PCNA表达低者生存期长、预后好,Bcl-2和PCNA可作为判定乳腺导管浸润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有效指标.

    作者:王丽萍;陈东;陈爱军;王晓明;张元德;张俊格;张玫琦;苏学志;李雪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剖宫产并发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26例分析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HS)在剖宫产手术中时有发生.本文作者就本院18例择期剖宫产并发SHS与8例急诊剖宫产并发SHS对比,分析探讨其原因.

    作者:叶丽珍;柴晓波;樊英荣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鼻咽部占位性疾病的诊治体会

    本文作者对同期收治的2例具有相同临床特征而病理性质不同的鼻咽部占位性疾病的诊治经验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男,23岁,因渐进性鼻塞2个月入院.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渐觉鼻塞,偶流黄涕,且逐渐加重,尤以鼻塞为著.近 1个月涕中带血、色鲜红,无剧烈出血,但有鼻咽部异物感,需张口呼吸.曾就诊于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诊断为鼻咽部纤维血管瘤后以鼻咽部占位病变入本院.专科检查:呈闭塞性鼻音,张口呼吸,鼻咽部有占位,软腭因占位推向前下,膨隆明显,肿物广基、色红,表面有大量怒张血管,质韧.右颈深上淋巴结肿大.辅助检查血沉22 mm/1 h未.鼻咽部CT示鼻咽部占位性病变,增强扫描无明显增强效应.右颈淋巴结穿刺查脱落细胞阴性.临床以鼻咽部占位性病变先行选择性血管栓塞术,d后于气管切开插管全麻下行经腭径路鼻咽部肿物摘除术,肿物质脆,易碎,广基,边界不清,出血约400 ml,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病理为鼻咽部非何杰金淋巴瘤.

    作者:孙绍辉;邹淑波;刘艳武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