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肠病性肢端皮炎二例报告

张柳;潘敏;葛春莲

关键词:肠病性, 肢端皮炎, 皮疹, 葡萄糖酸锌片, 周围皮肤, 银屑病样, 阳性体征, 眼睑红肿, 心肺听诊, 外阴部, 臀部, 四肢皮肤, 神经系统, 疱疹, 临床资料, 颈部, 家庭成员, 患儿, 红斑, 干燥
摘要:1临床资料病例1患儿,男,3月龄,1995年5月因皮疹2日住本院儿科.患儿于入院前2日出现皮疹,以手足、颈部、四肢首发初起时为小疱疹,疱液初为透明,后变混浊,随后口周、外阴、臀部出现相同皮疹,很快皮疹融合成大片红斑,周围绕以红晕.患部干燥、潮红、剥脱,呈银屑病样外观.病后头发开始脱落,并伴有腹泻.入院时查体:神情淡漠,营养差,秃发,眼睑红肿,眼睑周围皮肤发红,口角流涎,四肢皮肤可见少许疱疹,颈部、手足、外阴部、臀部皮肤可见片状红斑,周围绕以红晕,患部干燥、潮红、剥脱,可见部分鳞屑.呼吸平稳,心肺听诊无异常,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入院后查血锌(3 mmol@L-1)明显偏低,家庭成员中姨母有类似病史.入院诊断肠病性肢端皮炎.入院后给予葡萄糖酸锌片(每片含锌10mg)70mg,每日3次口服,第2天精神好转,第3天皮疹减轻,1周后皮疹消退.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腰椎间盘突出症致痛因素的研究近况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对该病致痛因素的研究十分重要.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疼痛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综合症状.本文作者将对目前已被广泛接受或由实验证实的一些致痛因素作一综述.

    作者:王锡三;何述明;王志芳;张龙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肺癌患者血清sIL-2R、IL-6和TNF-α水平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sIL-2R、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与肺癌诊断、疗效判定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肺癌患者血清中sIL-2R、IL-6和TNF-α水平,并进行化疗前后对比.结果:肺癌患者sIL-2R、IL-6和TNF-α的生物活性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化疗后sIL-2R、IL-6和TNF-α水平较化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性著(P<0.01).结论:sIL-2R、IL-6和TNF-α可作为肺癌诊断、疗效判定及预后评价的辅助性指标.

    作者:刘铁梅;赵凤芹;朱光泽;张浩然;谢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肠病性肢端皮炎二例报告

    1临床资料病例1患儿,男,3月龄,1995年5月因皮疹2日住本院儿科.患儿于入院前2日出现皮疹,以手足、颈部、四肢首发初起时为小疱疹,疱液初为透明,后变混浊,随后口周、外阴、臀部出现相同皮疹,很快皮疹融合成大片红斑,周围绕以红晕.患部干燥、潮红、剥脱,呈银屑病样外观.病后头发开始脱落,并伴有腹泻.入院时查体:神情淡漠,营养差,秃发,眼睑红肿,眼睑周围皮肤发红,口角流涎,四肢皮肤可见少许疱疹,颈部、手足、外阴部、臀部皮肤可见片状红斑,周围绕以红晕,患部干燥、潮红、剥脱,可见部分鳞屑.呼吸平稳,心肺听诊无异常,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入院后查血锌(3 mmol@L-1)明显偏低,家庭成员中姨母有类似病史.入院诊断肠病性肢端皮炎.入院后给予葡萄糖酸锌片(每片含锌10mg)70mg,每日3次口服,第2天精神好转,第3天皮疹减轻,1周后皮疹消退.

    作者:张柳;潘敏;葛春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及癌前病变中PCNA和Bcl-2表达关系的研究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对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关键性凋亡调节基因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H.pylori可能的致癌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20例胃癌组织、18例重度异型增生、12例肠上皮化生、24例萎缩性胃炎、16例浅表性胃炎组织中Bcl-2、PCNA蛋白表达情况,快速尿素酶法和HE染色检测H.pylori感染情况.结果:胃癌组H.pylori感染12例,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从浅表性胃炎到胃癌PCNA指数呈递增趋势,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组中H.pylori阳性组与H.pyloir阴性组的PCNA LI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各组间H.pylori阳性和H.pylori阴性病例间的PCNA LI差异无显著性.Bcl-2蛋白在异型增生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肠上皮化生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与慢性胃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H.pylori阳性组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组织中Bcl-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H.pylort阴性组,它们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pylori感染可促使PCNA、Bcl-2蛋白表达增加,H.pylori可能作为促癌剂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周长玉;阎晓凯;高歌;侯治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5α-还原酶mRNA在Wistar大鼠附睾内的随龄表达研究

    目的:观察附睾内5α-还原酶(Ⅱ型)mRNA的表达是否随年龄增长而改变.方法:采用斑点杂交的方法,用cDNA探针检测附睾中Ⅱ型酶mRNA的表达量.结果:在附睾头、体、尾部,5α-还原酶(Ⅱ型)mRNA的表达量于青春期前(21 d)、青春期(42 d)、成龄(91 d)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年龄增长对附睾内5α-还原酶(Ⅱ型)mRNA的表达没有影响.

    作者:刘素环;王忠山;王弘;张家颖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氨甲喋呤血清浓度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离和检测人血清中氨甲喋呤(MTX)的方法.方法:0.5 ml血清加等量蒸馏水混匀,加2 m1乙腈,离心,上清液用乙醚萃取,下层液经0.45 μm滤膜过滤,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为PE-Pack C18(120 mm×5 mm),以0.15 mol@L-1乙酸钠:乙腈=89:11(pH3.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03 nm.结果:血清中MTX的线性范围0.01~50.0 mg@L-1(r=0.9943),本方法的回收率为100.90%,日内及日间变异RSD均小于5.00%.结论:本方法适用于临床MTX的血药浓度检测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尹一子;夏小平;杨岩;李艳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静点纳络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

    1 999年1月-2001年1月本院采用静点纳络酮抢救急性酒精中毒247例,收到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①一般资料:病例为本院收治的急性单纯性酒精中毒病人247例,排除并发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及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者.诊断标准:有过量饮酒史,呼气有酒精味;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或抑制症状;排除药物中毒及其它原因所致的昏迷及昏睡.中毒分度标准:轻度中毒为酒精中毒兴奋期和共济失调期.严重中毒为酒精中毒昏睡昏迷期.治疗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性别、年龄、饮酒量、饮酒至就诊时间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常规补液,静点维生素C、维生素B,、利尿、保肝及对症治疗;治疗组首次静推0.4 mg纳络酮,然后0.8 mg加入葡萄糖250 ml液体持续静点,其余治疗同对照组.

    作者:王小璐;秦敬华;何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抗氧化微量营养素与糖尿病

    微量营养素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十分密切,微量营养素在抗感染、慢性退行性病变和肿瘤等方面发挥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工作发现微量营养素与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有密切关系.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1型)是胰岛β细胞发生自身免疫性破坏,导致其绝对数量下降而引起胰岛素分泌不足的疾病.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2型)则是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有或不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的疾病.在DM发生的亚临床期,包括细胞因子、氧自由基、一氧化氮在内的多种因素参与胰岛β细胞的破坏.

    作者:刘霆;张桂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药物流产不全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目前,药物流产已经成为避孕失败者的首选措施,为了减轻流产妇女的痛苦,提高药物流产的成功率,现结合本院药物流产的观察结果,对药物流产不全及失败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艳梅;王艳红;金丽雯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三种基牙材料对铸造玻璃瓷冠碎裂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种类和强度基牙材料与瓷冠破折碎裂的内在关系.方法:选用计算机建立上颌中切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陶瓷层、牙本质、核桩等结构.分析在天然齿基牙、钴铬合金基牙及复合树脂基牙情况下,铸造玻璃陶瓷全冠的瓷层内及残余牙本质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高弹性模量的钴铬合金能够降低瓷层及残余牙本质内的大主应力和小主应力峰值,防止瓷层破折碎裂;而弹性模量与牙本质相近的复合树脂桩降低应力峰值的作用不明显.结论:对于有牙髓活力的牙本质基牙,尽量保存牙髓活力后行全冠修复.对于行根管治疗术后的无髓牙,进行核桩冠修复时,采用高弹性模量的高熔合金,尽量避免使用弹性模量较小的复合树脂核.

    作者:吴哲;吴健;梁傥;周瑞云;王汉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西比灵对癫痫鼠点燃效应及氨基酸变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西比灵对癫痫鼠点燃效应及相应氨基酸变化的影响.方法:用大鼠杏仁核快速点燃方法观察西比灵对点燃效应的影响,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应用西比灵后颞叶皮层及海马组织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的含量.结果:西比灵有减弱点燃效应、升高GABA含量及降低GLu含量的作用.结论:西比灵有辅助抗癫痫作用.

    作者:林卫红;张淑琴;黄民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刺五加叶皂甙诱导肺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探讨刺五加叶皂甙(Acanthophopanax senticosus,ASS)诱导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寻找治疗肺癌的新途径.方法:经流式细胞仪和透射电镜观察ASS对Spc-A1肺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动力学的影响和形态改变.结果:ASS可诱发肺癌细胞凋亡,电镜观察肺癌细胞呈凋亡改变,其效应与其作用的剂量成正比.结论:ASS可促进体外培养的肺癌细胞凋亡,抑制DNA合成.

    作者:张曼颖;安继红;李昌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COX模型在乳腺癌病人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排除混杂因素,进一步探讨乳腺癌病人术后5年的生存情况及各预后因素的作用.方法:收集本院与加拿大拉瓦尔大学圣@萨可门医院1 002例乳腺癌病人的资料,包括自然状况及预后因素(经历史性队列调查获得),应用COX模型,通过调整后的风险比率(Adjusted hazard ra-tio,AHR)定量评估各预后因素的作用.结果:调整混杂因素后,两医院乳腺癌病人的死亡率非常接近(AHR=0.9,P=0.5024);年龄因素对死亡率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AHR=0.8,P=0.2097);肿瘤大直径超过2.0 cm的乳腺癌病人的死亡风险约为肿瘤大直径小于2.0 cm的乳腺癌病人的2倍(AHR=2.2,P=0.0001);淋巴结有转移病人的死亡风险约为无淋巴结转移病人的3倍(AHR=3.0,P=0.0001).结论:在调整混杂因素干扰后,两医院乳腺癌病人的死亡率仍非常接近,肿瘤大小与淋巴结转移个数是重要的预后因素.

    作者:盖学良;付彤;王志新;雅克·布里松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集束射频聚能刀治疗肝癌(附22例报告)

    1999年10月-2000年4月本文作者应用集束射频聚能刀治疗肝癌22例,治疗32次,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①一般资料:本组肝癌患者均为同期住院病人,通过影像学、放免、病理诊断证实.肝癌病人22例,男19例,女3例,年龄32~72岁,平均53岁.原发性肝癌20例,继发性肝癌2例.瘤体直径3.5~15 cm,单发1 3例,多发9例.入院检查:HBsAg(+)18例,肝功能Child A级3例,B级8例,C级11例.伴有肝硬变15例,门静脉癌栓6例.血AFP>400μg@L-116例,CEA>10μg@L-112例,血清铁蛋白>250μg@L-111例.②治疗设备:射频治疗机;集束聚能特制带鞘穿刺针,外鞘绝缘,外径3 mm,内蕊为10个电极,穿刺时可收拢,治疗时展开;电子计算机;高分辨率的B超机.

    作者:宁国礼;曹洁;王凤华;翁长宁;杨海松;郑辉;马丽萍;康振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剖宫产并发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26例分析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HS)在剖宫产手术中时有发生.本文作者就本院18例择期剖宫产并发SHS与8例急诊剖宫产并发SHS对比,分析探讨其原因.

    作者:叶丽珍;柴晓波;樊英荣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B超与X线检查对胸部占位性和非占位性病变诊断的比较

    目的:探讨B超检查与X线检查联合应用诊断胸部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不同的胸部疾病,分别用B超与X线进行对比检查.结果:本组29例病例中,B超检查诊断正确25例(86%),X线检查诊断正确29例(100%).结论:单纯应用B超检查诊断胸部疾病易发生误诊或漏诊,与X线检查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B超检查可以反复进行而无不良后果,放射线检查则对机体有一定损害,不宜反复多次应用.

    作者:周路;杨永恒;金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癌基因c-fOS和c-jun在肝细胞型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癌基因c-fos和c-jun在肝细胞型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0例正常肝组织、23例癌旁异型增生肝组织和31例肝细胞型肝癌组织的癌基因c-fos和c-jun表达,并对两者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在正常组织中c-fos和c-jun弱表达或不表达;在癌旁异型增生肝组织中c-fos和c-jun的阳性例数分别为15(65.2%)和14(60.9%),染色强度与正常肝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肝细胞型肝癌中c-fos和c-jun阳性例数分别为17(54.8%)和16(51.9%).c-fos和c-jun表达水平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而且二种癌基因在肝细胞型肝癌中表达的协同性较强.结论:c-fos和c-jun癌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在肝细胞型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c-fos和c-jun表达水平与肝细胞型肝癌的分化程度有关,可作为判定肝细胞型肝癌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张颖超;韩喜春;贾明库;王禹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小剂量倍他乐克与狄高辛合用治疗顽固性心衰30例疗效观察

    临床上有效地控制心室率是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重要环节.本文作者对30例心室率较快的心力衰竭患者行常规治疗无效而加用小剂量倍他乐克后,心室率减慢,心衰得到控制,现将有关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魏琦;何渊;司华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盆腔脂肪过多症(附二例报告)

    盆腔脂肪过多症为一种少见疾病,由Engels[1]于1959年首次报道,1968年Fogg[2]等提倡用该名.现对本院收治的2例盆腔脂肪过多症病人的临床诊治要点进行讨论,报道如下.

    作者:邓宏;那万里;常喜华;王金国;金宁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细胞因子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和格林巴利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

    1955年Waksman BH和Adams RD首次描述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neuritis,EAN)动物模型.该动物模型是由CD4+T细胞介导、影响周围神经系统(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PNS)的自身免疫疾病.EAN在免疫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神经病理学改变及电生理等诸多方面,同人类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极为相似.尽管G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许多研究已表明,该病是由多种病因如细菌、病毒等感染后诱发、由CD4+T淋巴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作者:贾飞勇;梁东;傅文永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