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粘液样型脂肪肉瘤二例报告

金光华;崔广威

关键词:粘液样, 脂肪肉瘤, 肿瘤复发, 病理诊断,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肩胛间区, 肿块, 术后, 局部, 小梭形细胞, 酸性粘多糖, 脂肪细胞, 手术治疗, 临床资料, 鸡蛋黄, 放射治疗, 病理报告, 乒乓球, 瘤细胞, 活动度
摘要:1临床资料病例1,男,66岁,1996年3月因左肩胛部发现乒乓球大小的肿块,在外院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纤维组织细胞瘤.1996年12月因局部肿瘤复发,再次在外院手术,术后病理诊断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997年4月又因局部肿瘤复发来本院就诊.查体:左肩胛间区皮下可见3个肿块,其中2个约鸡蛋黄大小,另1个约鸡蛋大小,质地较硬,境界清,活动度差,无触痛.术后病理报告瘤细胞为大量星形及小梭形细胞,并有泡沫状的脂肪细胞,其间有丰富分支状毛细血管网及粘液样基质,含丰富酸性粘多糖,部分形成筛状粘液池.病理诊断:粘液样型脂肪肉瘤.1998年9月又因局部肿瘤复发来本院,见肩胛间区有3个肿块,分别为7 cm×7 cm×6 cm,7 cm×6 cm×5 cm,3 cm×3 cm×3 cm,决定行放射治疗.随访2年仍健在.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5α-还原酶mRNA在Wistar大鼠附睾内的随龄表达研究

    目的:观察附睾内5α-还原酶(Ⅱ型)mRNA的表达是否随年龄增长而改变.方法:采用斑点杂交的方法,用cDNA探针检测附睾中Ⅱ型酶mRNA的表达量.结果:在附睾头、体、尾部,5α-还原酶(Ⅱ型)mRNA的表达量于青春期前(21 d)、青春期(42 d)、成龄(91 d)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年龄增长对附睾内5α-还原酶(Ⅱ型)mRNA的表达没有影响.

    作者:刘素环;王忠山;王弘;张家颖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药物流产不全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目前,药物流产已经成为避孕失败者的首选措施,为了减轻流产妇女的痛苦,提高药物流产的成功率,现结合本院药物流产的观察结果,对药物流产不全及失败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艳梅;王艳红;金丽雯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COX模型在乳腺癌病人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排除混杂因素,进一步探讨乳腺癌病人术后5年的生存情况及各预后因素的作用.方法:收集本院与加拿大拉瓦尔大学圣@萨可门医院1 002例乳腺癌病人的资料,包括自然状况及预后因素(经历史性队列调查获得),应用COX模型,通过调整后的风险比率(Adjusted hazard ra-tio,AHR)定量评估各预后因素的作用.结果:调整混杂因素后,两医院乳腺癌病人的死亡率非常接近(AHR=0.9,P=0.5024);年龄因素对死亡率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AHR=0.8,P=0.2097);肿瘤大直径超过2.0 cm的乳腺癌病人的死亡风险约为肿瘤大直径小于2.0 cm的乳腺癌病人的2倍(AHR=2.2,P=0.0001);淋巴结有转移病人的死亡风险约为无淋巴结转移病人的3倍(AHR=3.0,P=0.0001).结论:在调整混杂因素干扰后,两医院乳腺癌病人的死亡率仍非常接近,肿瘤大小与淋巴结转移个数是重要的预后因素.

    作者:盖学良;付彤;王志新;雅克·布里松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癌基因c-fOS和c-jun在肝细胞型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癌基因c-fos和c-jun在肝细胞型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0例正常肝组织、23例癌旁异型增生肝组织和31例肝细胞型肝癌组织的癌基因c-fos和c-jun表达,并对两者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在正常组织中c-fos和c-jun弱表达或不表达;在癌旁异型增生肝组织中c-fos和c-jun的阳性例数分别为15(65.2%)和14(60.9%),染色强度与正常肝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肝细胞型肝癌中c-fos和c-jun阳性例数分别为17(54.8%)和16(51.9%).c-fos和c-jun表达水平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而且二种癌基因在肝细胞型肝癌中表达的协同性较强.结论:c-fos和c-jun癌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在肝细胞型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c-fos和c-jun表达水平与肝细胞型肝癌的分化程度有关,可作为判定肝细胞型肝癌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张颖超;韩喜春;贾明库;王禹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带蒂腹横肌瓣转位修复膈缺损的应用解剖

    先天性膈疝是新生儿先天性畸形的疾病之一,死亡率较高.对这类严重的畸形,以往曾用很多不同的材料作膈成型的代替物,但效果均不满意.本文作者对新生儿腹横肌及其血供进行了应用解剖学观测,为临床开展此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作者:薛延军;李祥鹏;奚林;刘海燕;韩晓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抗氧化微量营养素与糖尿病

    微量营养素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十分密切,微量营养素在抗感染、慢性退行性病变和肿瘤等方面发挥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工作发现微量营养素与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有密切关系.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1型)是胰岛β细胞发生自身免疫性破坏,导致其绝对数量下降而引起胰岛素分泌不足的疾病.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2型)则是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有或不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的疾病.在DM发生的亚临床期,包括细胞因子、氧自由基、一氧化氮在内的多种因素参与胰岛β细胞的破坏.

    作者:刘霆;张桂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肺癌患者根治性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和死亡危险因l素分析

    目的:确定和评估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和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84年6月-2000年6月246例根治性全肺切除术肺癌病例资料,评估术后30d医院内病死率及危险因素.结果:246例中手术死亡18例(7.3%),发生并发症52例(61.80%).结论:病人的年龄、重度吸烟、围手术期的输液管理、肺感染、终止机械通气失败及复合并发症是手术死亡主要的相关危险因素.

    作者:刘国津;张宏;王晓军;王凯忠;袁霞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静点纳络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

    1 999年1月-2001年1月本院采用静点纳络酮抢救急性酒精中毒247例,收到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①一般资料:病例为本院收治的急性单纯性酒精中毒病人247例,排除并发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及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者.诊断标准:有过量饮酒史,呼气有酒精味;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或抑制症状;排除药物中毒及其它原因所致的昏迷及昏睡.中毒分度标准:轻度中毒为酒精中毒兴奋期和共济失调期.严重中毒为酒精中毒昏睡昏迷期.治疗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性别、年龄、饮酒量、饮酒至就诊时间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常规补液,静点维生素C、维生素B,、利尿、保肝及对症治疗;治疗组首次静推0.4 mg纳络酮,然后0.8 mg加入葡萄糖250 ml液体持续静点,其余治疗同对照组.

    作者:王小璐;秦敬华;何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小剂量倍他乐克与狄高辛合用治疗顽固性心衰30例疗效观察

    临床上有效地控制心室率是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重要环节.本文作者对30例心室率较快的心力衰竭患者行常规治疗无效而加用小剂量倍他乐克后,心室率减慢,心衰得到控制,现将有关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魏琦;何渊;司华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电解离弹簧圈栓塞术中的颅内动脉瘤破裂

    目的:探讨电解离弹簧圈(GDC)栓塞术中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和与预后相关的并发症等.方法:对采用GDC栓塞治疗的68例患者72个颅内动脉瘤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例(4.1%)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其中2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ICPC),直径4~6 mm;1例前交通动脉瘤(Acom),直径为2.2 mm.3例均有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史.动脉瘤破裂的直接原因:1例ICPC为微导管穿破动脉瘤壁的囊泡,另2例为栓塞过程中GDC穿过动脉瘤壁.1例术中可见造影剂外溢,3例术后CT扫描均证实再次出血.3例术中均经继续导入GDC将动脉瘤栓塞,出血停止.1例术中出现脑血管痉挛和颈内动脉闭塞,经动脉内局部应用药物后大脑中动脉血流恢复.2例术后恢复良好,无神经系统功能缺失;1例并发脑血管痉挛患者术后遗留一侧肢体轻偏瘫和语言障碍.结论:GDC栓塞动脉瘤术中与操作直接相关的动脉瘤破裂发生率为3%左右,病死率约1%.危险因素可能与SAH病史、动脉瘤较小和术中使用球囊作为辅助治疗等有关.

    作者:侯凯;罗祺;王宏磊;罗毅男;王长坤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致难治性呕吐一例报告

    1临床资料患儿,男,70 d.因间断呕吐,体重不增2个月入院.患儿为过期产10 d,出生后1周因反复呕吐、稀便,在某医院诊断为吸入性肺炎、胃扭转,给予持续静脉高营养、静点脂肪乳等治疗.出院1周又因抽搐数次入院,诊断为低钙性抽搐、营养不良一度.治疗5 d出院.出生后第70天,因间断呕吐2个月再次入本院.查体:体重3500 g,消瘦、营养不良外观,状如老人.双乳晕色素沉着,外生殖器呈男性,阴囊无色素沉着.实验室检查:血钠124 mmol@L-1,血钾6.3 mmol@L-1,二氧化碳结合力23.4 mmol@L-1,血钙2.24 mmol@L-1,血皮质醇273 nmol@L-1,血糖1.61 mmol@L-1,血尿素氮2.8 mmol@L-1,醛固酮1 230 pmo1@L-1,睾丸酮42.8 mmol@L-1,促肾上腺皮质激素0.38 IU@L-1.诊断为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给予补充电解质及激素治疗,病情好转.后因家长拒绝继续治疗,于入院后第5天不治而亡.死后尸检:肾上腺5.5 cm×3.5 cm×1.6 cm,重量18.2 g.

    作者:陈灵;孙志克;赵善瑞;于嫦琴;刘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肠病性肢端皮炎二例报告

    1临床资料病例1患儿,男,3月龄,1995年5月因皮疹2日住本院儿科.患儿于入院前2日出现皮疹,以手足、颈部、四肢首发初起时为小疱疹,疱液初为透明,后变混浊,随后口周、外阴、臀部出现相同皮疹,很快皮疹融合成大片红斑,周围绕以红晕.患部干燥、潮红、剥脱,呈银屑病样外观.病后头发开始脱落,并伴有腹泻.入院时查体:神情淡漠,营养差,秃发,眼睑红肿,眼睑周围皮肤发红,口角流涎,四肢皮肤可见少许疱疹,颈部、手足、外阴部、臀部皮肤可见片状红斑,周围绕以红晕,患部干燥、潮红、剥脱,可见部分鳞屑.呼吸平稳,心肺听诊无异常,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入院后查血锌(3 mmol@L-1)明显偏低,家庭成员中姨母有类似病史.入院诊断肠病性肢端皮炎.入院后给予葡萄糖酸锌片(每片含锌10mg)70mg,每日3次口服,第2天精神好转,第3天皮疹减轻,1周后皮疹消退.

    作者:张柳;潘敏;葛春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细胞因子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和格林巴利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

    1955年Waksman BH和Adams RD首次描述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neuritis,EAN)动物模型.该动物模型是由CD4+T细胞介导、影响周围神经系统(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PNS)的自身免疫疾病.EAN在免疫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神经病理学改变及电生理等诸多方面,同人类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极为相似.尽管G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许多研究已表明,该病是由多种病因如细菌、病毒等感染后诱发、由CD4+T淋巴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作者:贾飞勇;梁东;傅文永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Fas基因与细胞凋亡

    Fas基因广泛表达于人体组织中,属于肿瘤坏死因子、神经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并命名为CD95.Fas蛋白有一段80个氨基酸的序列与细胞凋亡信号传递密切相关,被称为死亡功能区(death domain,DD).Fas配体(Fas Ligand,FasL)或抗Fas单克隆抗体为40 kU的膜蛋白.Fas和FasL共同在淋巴细胞发育、分化和免疫反应调节中起重要的作用,并通过介导细胞凋亡,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肿瘤发生及在生精细胞凋亡中起重要调控作用.

    作者:刘光伟;龚守良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凋亡抑制基因Bcl-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在乳腺导管浸润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Bcl-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乳腺导管浸润癌中的表达及与各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35例乳腺导管浸润癌患者进行检测.结果:Bcl-2和PCNA蛋白表达均为68.6%;Bcl-2表达与癌组织分级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1),与雌激素(ER)水平及5年生存期呈正相关(P<0.01),与肿物大小无关;PCNA表达与癌组织分级及肿物大小呈正相关(P<0.05),与ER水平及5年生存期呈负相关(P<0.05),与淋巴结有无转移无关;Bcl-2与PCNA表达呈负相关.结论:Bcl-2高表达、ER水平高、PCNA表达低者生存期长、预后好,Bcl-2和PCNA可作为判定乳腺导管浸润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有效指标.

    作者:王丽萍;陈东;陈爱军;王晓明;张元德;张俊格;张玫琦;苏学志;李雪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N-cadherin 蛋白表达载体构建及功能分析

    神经钙粘着蛋白(N-cadherin)是钙粘着蛋白家族成员,主要存在于神经系统中,对神经原的发育分化可能有重要作用.本文作者构建了神经钙粘着蛋白真核表达载体,并用P19细胞为实验对象初步分析了它的功能.P19细胞是小鼠胚胎性癌细胞株,在1×10-6mol.L-1视黄酸(retinoic acid,RA)诱导下,P19细胞可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本研究利用N-cadherin/PCNDA3转染P19细胞获得了与RA相似的效果.

    作者:李贤慧;窦贺荣;马勇;朱辉;陈佳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实验外科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作者:袁力克;谭旭昌;邓振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调节肠道菌群预防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观察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腹水病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其原因可能与耐药菌株及异型菌株生成有关.SBP的发生直接影响到肝硬化患者的预后,因此有效的预防对提高肝硬化病人的生存率有重要意义.本文作者对1990-1999年间经内科收治的肝硬化腹水患者1062例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探讨预防SBP发生的有效措施.

    作者:兰汝春;孙长贤;张卫红;刘秀英;王阁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鼻咽部占位性疾病的诊治体会

    本文作者对同期收治的2例具有相同临床特征而病理性质不同的鼻咽部占位性疾病的诊治经验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男,23岁,因渐进性鼻塞2个月入院.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渐觉鼻塞,偶流黄涕,且逐渐加重,尤以鼻塞为著.近 1个月涕中带血、色鲜红,无剧烈出血,但有鼻咽部异物感,需张口呼吸.曾就诊于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诊断为鼻咽部纤维血管瘤后以鼻咽部占位病变入本院.专科检查:呈闭塞性鼻音,张口呼吸,鼻咽部有占位,软腭因占位推向前下,膨隆明显,肿物广基、色红,表面有大量怒张血管,质韧.右颈深上淋巴结肿大.辅助检查血沉22 mm/1 h未.鼻咽部CT示鼻咽部占位性病变,增强扫描无明显增强效应.右颈淋巴结穿刺查脱落细胞阴性.临床以鼻咽部占位性病变先行选择性血管栓塞术,d后于气管切开插管全麻下行经腭径路鼻咽部肿物摘除术,肿物质脆,易碎,广基,边界不清,出血约400 ml,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病理为鼻咽部非何杰金淋巴瘤.

    作者:孙绍辉;邹淑波;刘艳武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肺癌患者血清sIL-2R、IL-6和TNF-α水平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sIL-2R、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与肺癌诊断、疗效判定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肺癌患者血清中sIL-2R、IL-6和TNF-α水平,并进行化疗前后对比.结果:肺癌患者sIL-2R、IL-6和TNF-α的生物活性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化疗后sIL-2R、IL-6和TNF-α水平较化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性著(P<0.01).结论:sIL-2R、IL-6和TNF-α可作为肺癌诊断、疗效判定及预后评价的辅助性指标.

    作者:刘铁梅;赵凤芹;朱光泽;张浩然;谢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