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阴虚鼓胀的中医用药思路

陈广梅;赵红兵;方南元;邵铭;万凌峰;何晶

关键词:阴虚, 鼓胀, 中医病机, 养阴, 行气, 活血
摘要:鼓胀病因较多,基本病理是气滞、血瘀、水停腹中.阴虚鼓胀,则是在气、血、水三者的基础上,又夹有阴虚这一病变机制,阴虚、气滞、血瘀、水停四方面相互影响.水湿停聚腹中,气机不畅,形成气滞;血液运行障碍,形成血瘀.气机不畅,瘀血阻滞更影响津液的输布,加重水液停聚.水停日久,阴液亏乏,形成阴虚.水(湿)停聚,更易化热,形成湿热,湿热进一步加重气滞血瘀,阴液更亏,形成虚实错综复杂.初期以邪盛为主,气滞、血瘀、水停、湿热等病邪盘踞腹中;后期则正气亏损,阴津阳气不足,阴阳互损,形成阴阳两虚.阴虚鼓胀以后期为多.治疗以养阴、行气、活血、利水为主.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肾浊清灌肠液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

    目的 观察肾浊清灌肠液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慢性肾衰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爱西特、开同等常规药物口服进行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使用肾浊清灌肠液灌肠治疗,2组均15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对比治疗前后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及肌酐清除率(Ccr)改善程度,及临床各症状积分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肾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明显下降,肌酐清除率(Ccr)明显上升或者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3.9%,对照组总有效率达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浊清灌肠液具有利湿解毒、化痰降浊、活血化瘀之功,通过结肠给药,可以直接清除肠腔内及肠黏膜上的有毒代谢产物,明显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及临床症状,有效缓解病情,进而延缓慢性肾衰竭患者病程进展.

    作者:杨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可溶性黏附分子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目的 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水平,并分析其与SLE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SLE患者46例,辨证分型为热毒炽盛型19例,脾肾阳虚型14例,肝肾阴虚型13例,取晨起空腹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变化,并设同期来院体检正常者40例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各证型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热毒炽盛型血清SICAM-1、SVCAM-1水平显著高于脾肾阳虚型及肝肾阴虚型(P<0.05);脾肾阳虚型2项指标显著高于肝肾阴虚型(P<0.05);SLE狼疮活动积分及ESR以热毒炽盛型高,依次为脾肾阳虚型及肝肾阴虚型(P<0.05);热毒炽盛型及脾肾阳虚型补体C3滴度显著低于肝肾阴虚型(P<0.05);SICAM-1与SVCAM-1两种分子间呈正相关性(P<0.01);血清SICAM-1、SVCAM-1水平与狼疮积分、ERS呈正相关(P<0.01);与补体C3呈负相关(P<0.01).结论 血清SICAM-1、SVCAM-1水平测定可作为判定SLE活动的重要指标,检测SLE患者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水平可作为中医辨证论治辅助指标.

    作者:甄珠;刘克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化痰逐瘀通脉颗粒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斑块

    目的 探讨中药化痰逐瘀通脉颗粒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颈动脉斑块和中医痰瘀互结诊断标准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化痰逐瘀通脉颗粒(半夏、陈皮、茯苓等,1剂/d)联合辛伐他汀(10 mg/次,1次/d)口服;对照组仅采用辛伐他汀口服,治疗6周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IMT、血脂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中IMT和血脂变化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结论 中药联合小剂量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斑块,能够起到消除或减缓动脉斑块形成的作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黄赛忠;严立平;陈卫元;屠明锋;孙杰;于佳卫;蔡斐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健骨伸筋汤对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骨伸筋汤对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的Hulth法造模,造模2周后,开始对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灌胃;对照组壮骨关节丸灌胃;治疗组分低、高浓度进行中药灌胃,第13周处死,通过免疫组化、TUNEL法检测软骨细胞的增殖与凋亡.说明健骨伸筋汤可以通过调节软骨细胞的增殖与凋亡防治骨关节炎.结果 健骨伸筋汤方含药血清各浓度组的软骨细胞增殖指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模型组(P<0.05),软骨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及模型组(P<0.05).结论 健骨伸筋汤可以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还可以抑制软骨细胞异常凋亡,从而起到防治骨关节炎的作用.

    作者:刘洪波;靖春颖;谢毅强;韩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致痛经的优势及思路

    目前,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疼痛的发病机制未明,现代医学在其治疗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医药在整体观念指导下,可根据患者的不同症情、不同体质进行辨证用药,调整整个机体的内分泌失衡状态,达到减轻或解除患者症状的目的.中药具有抗菌消炎、缓解疼痛、抑制血管形成及改善机体免疫力的功能,能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发挥作用,远期疗效好,毒副作用小,并可长期用药.

    作者:魏郁清;孙萃;周亚红;温丽娜;王燕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刘建秋教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病机特点主要为本虚标实,且以标实为主,初期涉及肺脏,久之迁延脾脏,导致肺脾同时亏虚,外邪侵袭肺脏为其主要诱发因素,痰浊为其主要病理因素并且贯穿病程始终.刘建秋教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强调在治疗过程中要时刻顾护肺脾二脏,重视脏腑调节,并且根据痰浊这一主要病理因素特点,创立了宣肺祛痰法和健脾化痰法.

    作者:李竹英;田春燕;王雪慧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动则生阳”理论指导青少年颈型颈椎病的治疗

    中医认为,青少年颈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多是由劳倦伤阳所引发,导致筋脉失于濡养,加之风寒湿邪趁虚而入客于颈部筋骨,导致局部气血失和,瘀血痰湿痹阻,致使经脉气血痹阻,不通则痛.阳气具有温煦、推动、升发、兴奋等作用,是人体生长、发育以及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动力之源,通过运动可以激发人体的阳气.治疗应以“被动”加“主动”相结合的方式,共同激发青少年体内的阳气,有效的调整颈椎动态平衡.青少年颈型颈椎病患者于每日被动的进行整脊调曲推拿按摩,有助于调节颈椎的生理曲度;同时自主的配合巳时导引操锻炼(巳时为脾经的当令之时),可以使脾经气血充足,筋脉充分得以濡养,进而达到“生阳”的目的.

    作者:李东红;高爽;张玮;王宇澄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IgA肾病的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IgA肾病的发病与热邪有关,病位在肾与膀胱,外感风热之邪,或思虑劳倦过度,损伤脾胃,致气血失和,湿热内聚,瘀血阻络,血络损伤而成本证.中医药在治疗IgA肾病方面,各医家根据分期、分型辨证施治,根据临床表现、病理分级治疗,均可有效的改善临床症状,延缓肾衰竭进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改善IgA肾病患者症状及减少毒副作用方面较单纯使用西医或中医治疗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张盈;何灵芝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中医临床护理人员循证实践基本素质的现状与对策

    目的 了解中医院临床护理人员循证实践基本素质现状并提出对策.方法 应用专家咨询法、问卷法调查了解中医院临床护理人员循证实践基本素质现状.结果 中医院临床护理人员循证实践基本素质主要包括循证态度、循证认知和循证技能3个要素,大多数护理人员的循证技能需要进一步提高.结论 临床护理人员整体循证素质提高要通过临床培训、实践锻炼和学校教育等几方面的努力.

    作者:王丹丹;富小琳;郑伟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辛开苦降法在反流性食管炎中的应用

    中医认为,脾胃升降功能失常是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发病机制,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时应对病机进行辨证论治.对于脾胃升降功能失常所致的反流性食管炎,治应以辛开苦降法为主,通过调节脾胃气机升降,恢复脾胃功能,同时根据病情,随症加减,以提高疗效.辛开苦降法可以通过调节脾胃升降功能,使气机运行正常,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辛开苦降法的代表方剂为半夏泻心汤.

    作者:占新辉;石静;王微;符思;张喆;吕冉;刘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HPLC法测定芪丹颗粒剂中黄芪甲苷的含量

    目的 建立芪丹颗粒剂中黄芪甲苷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通过HPLC法对芪丹颗粒剂中黄芪甲苷进行含量测定及方法学考察.结果 经测定黄芪甲苷在芪丹颗粒剂中的含量为0.165 mg/g.标准品黄芪甲苷在0.28 ~ 3.36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RSD=0.43%(n=5);稳定性良好,RSD=0.31%;重现性RSD值为RSD=1.44%(n =5).平均回收率为97.94%,RSD值为1.44%(n=5).结论 该方法简单,精密,专属性好,可为芪丹颗粒剂质量标准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关欣;徐雅娟;解生旭;刘悦;司云珊;刘云雪;张丁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证候规律及临床证治用药研究

    从名医经验、文献研究、临床研究探究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证候规律发现,本病证候因病程、分期及患者个体因素不同而变化,但总体以急性期湿热下注为主,缓解期以痰瘀阻滞、浊毒蕴结、脾虚湿盛、肝肾阴虚为常见.临证用药亦有辨证论治、专病专方、中药外用等不同,但处方用药不离“虚”“湿”“热”“痰”“瘀”“毒”六大病因病机.

    作者:吴霜霜;戚益铭;沈敏鹤;阮善明;冯波;方芝嫔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中药筋骨方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中药筋骨方对老年骨质疏松症病人血清中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的影响.方法 选取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给予热水冲服筋骨方,1剂/d;对照组43例予口服骨松宝胶囊,3次/d,3粒/次,观察服药后1,2,3个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1,2,3月后总有效率分别为79.1%,83.7%,88.4%;对照组分别为74.4%,79.1%,86.0%,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跟骨超声骨密度检测均有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清TRACP-5b含量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筋骨方能缓解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TRACP-5b含量,改善骨密度.

    作者:谷铭勇;曹学成;苏君;王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按摩抚触对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影响

    目的 观察按摩抚触对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体质量及胎便的影响.方法 选取新生儿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每天进行抚触按摩1次,对照组新生儿给予产后常规处置,不进行抚触按摩.对比2组新生儿黄疸指数、生理性黄疸消退时间、胎便转黄时间,记录2组新生儿出生1、2周及1个月时体质量,并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组新生儿出生后第3、5天黄疸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新生儿开始退黄时间、安全退黄时间、胎便初排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新生儿出生各时间点体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按摩抚触可有效刺激新生儿消化及循环系统,有助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消退,增加新生儿体质量,对新生儿发育起积极作用.

    作者:钱爱玉;艾雅琴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吴敏教授运用脏腑辨证治疗痤疮临证思路

    吴敏教授认为,邪热内蕴脏腑为痤疮发生主要因素,风热熏蒸,上壅肌肤;或血热气盛上壅,夹湿夹毒,壅于肌肤;或湿毒郁滞,不能外宣,郁而化热,热盛肉腐;或气血运行失常,瘀血阻滞;或运化失健,酿生湿浊,湿聚成痰,凝滞肌肤等均可导致痤疮.根据多年临床经验,采用五脏辨证的方法对痤疮进行辨证,并根据所辨之证型选方用药,运用内外兼治的方法,病证结合,并研制出痤疮灵、归白面膜等经验方.

    作者:郭永一;吴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湿阻中焦证现代机制研究

    湿阻中焦证的发生受到环境、气候、饮食、心理、脏腑功能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但与脾主运化功能失常为密切.现代医学从“湿阻中焦证”“湿困脾胃证”在水液代谢、胃肠动力、肠黏膜屏障及机体活性反应这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对“脾主运化”“湿邪”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与分析.总结发现,湿阻中焦证模型主要表现为水液代谢障碍,胃肠运动紊乱,肠黏膜屏障破坏和机体活性反应失衡,而跨膜转运体及代谢组学为湿阻中焦证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条件与契机.

    作者:汪滢;孙宏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联合中医泡洗治疗奥沙利铂引起的神经毒性

    目的 观察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联合中医泡洗治疗奥沙利铂引起神经毒性的疗效.方法 将40例使用含奥沙利铂方案治疗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使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仅联合中医泡洗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预防治疗,6周期化疗后评价奥沙利铂周围神经毒性.结果 治疗组神经毒性发生率为65.0%,对照组为9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神经毒性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神经毒性恢复时间短(P<0.01).结论 化疗期间给予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联合中医泡洗可降低奥沙利铂引起的神经毒性发生,且可缩短神经毒性恢复时间.

    作者:朱凯;杨怡敏;宋丽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孙升云教授治疗失眠经验

    孙升云教授认为,失眠多为脏腑功能失调,阴阳气血失和,关键在于心肾不交.病机有虚实之分,实证多由肝郁化火,痰热内扰,阳盛不得入阴而致;虚证多由心脾两虚,心虚胆怯,心神失养而发,但失眠日久可出现虚实夹杂,实火、湿痰等病邪与气血阴阳亏虚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临床以虚实夹杂多见.临证强调要用辨证的眼光看待疾病,病情变化多端,证型也非固定不变,病情常虚实夹杂,故当整体辨证论治,寒热平调,攻补兼施,各不为过.

    作者:李长春;孙升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中医药辅助替代治疗在卵巢缺失综合征中的运用

    目前,妇科恶性肿瘤术后造成的卵巢缺失综合征不仅影响女性的生活健康,而且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常规药物治疗对卵巢缺失综合征的疗效较为有限,而中医药补充替代治疗通过补充替代和代谢调节,不仅协同手术、西药的治疗作用,减少西医西药对人体的损害,而且经济实用,减轻肿瘤患者的精神及经济负担,同时中医药绿色疗法,回归自然,亦是创造医疗和谐的保障.

    作者:陈思;王佩娟;叶宇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降逆护膜汤对DCA诱导食管黏膜上皮细胞凋亡中p38MARK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 观察降逆护膜汤体外对脱氧胆酸(DCA)诱导人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细胞HEEC凋亡中p38MAPK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降逆护膜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机制.方法 通过体外培养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经DCA诱导出现凋亡现象,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的降逆护膜汤对细胞凋亡的影响.运用westem blot检测细胞凋亡与p38MAPK的关系.结果 MTT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CA使细胞生存率明显降低(P<0.01),而降逆护膜汤提高生存率,与DC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检测结果显示,降逆护膜汤能显著抑制细胞凋亡模型中p38MAPK的磷酸化水平,提高bcl-2/bax表达量来发挥抗凋亡作用.结论 降逆护膜汤可通过抑制p38MAPK的磷酸化水平来发挥其抗凋亡作用.

    作者:黄启婷;董筠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吉林省教育厅

主办:长春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