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巧用热水袋保健强体

王延群

关键词:
摘要:冬季来临,许多老年人都备有橡胶热水袋以防寒取暖.其实,热水袋除了能够让我们取暖以外,还有着许多意想不到的保健作用.下面介绍几种巧妙使用热水袋的高招及效果.热水袋热敷的疗效1.缓解失眠.颈部有安眠穴,主治失眠眩晕.睡觉时把热水袋放在后颈部,会感到温和舒适,先是双手发热,慢慢脚部也感觉温暖,能起到催眠作用,可缓解和治疗失眠.
食品与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别让尿失禁影响老年女性生活质量

    近年来,女性在社会活动中的参与度越来越高,很多女性在退休后也会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但身体的一些小状况往往制约了她们的活动空间.这就是现在越来越被人们广泛提及的一个疾病——“尿失禁”.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40岁以上的女性中,每4个人中就会有1个人受到尿失禁的困扰.尿失禁会对女性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态构成严重影响.然而,只有20%的患者会去求助于专业的医疗机构,或是因为其他原因就诊时一并发现患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才会进行治疗.而绝经后的妇女有意识地治疗这种疾病的比例更低.有人觉得不需要就诊,有的人因为害羞而不去就诊,这都是错误的.

    作者:罗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春节来临,提防宝宝眼外伤

    爆竹响,燃花炮,爆竹伤眼不得了.不放花,莫点炮,远远看,安全保.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尤其是孩子们那明亮清澈的眼睛,更是可爱.可是,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物可能对宝贝们的眼睛造成意外伤害.春节临近,大街小巷燃放的烟花爆竹更增加了儿童遭遇眼外伤的风险.

    作者:芮慧强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米将豆兵巧调配腊八稠粥益身心

    有句俗语,说的是:冬不进补,来年吃苦,冬季进补,开春打虎.一说到进补,您想到的可能是各种肉.确实,到了冬天,天气寒冷,大家都觉得吃点儿肉食,能很快地补充能量,总爱做红烧肉、炖牛腩,让全家人吃得暖暖和和的.不过这一冬天,要总是大口吃肉,可能到了春天,您就该买新衣服了.

    作者:陈培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甜沫不甜

    “甜沫”,如果单纯从字面上看,很多人会认为这是一道甜味美食,但其实不然,甜沫是咸中带辣的.对于济南地区的朋友来说,甜沫就像豆汁之于老北京一样,是一种充满回忆与乡情的美食.

    作者:王福海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跟着动物学健身

    说到运动,有的人认为每天那么忙,根本没有办法拿出固定的时间做运动;有的人则觉得运动就得去专业的健身房才能有效果.但事实上,运动并没有那么复杂,而且也不仅仅是跑步、游泳这些传统项目.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向大自然里的小动物学习简单动作,随时随地锻炼身体.

    作者:王木木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入海寻“胶”子

    花胶又名鱼肚、鱼胶,即鱼鳔(是鱼体重要的比重调节器官,在感压、发声、呼吸方面也有一定作用)的干制品,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含有丰富的胶质,与大名鼎鼎的鲍鱼、燕窝、鱼翅等一道,有“海八珍”之美誉.

    作者:陈彦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六大人群膳食补充剂食用建议

    膳食补充剂是一种旨在补充膳食的产品,可能含有一种或多种如:维生素、矿物质、草本(草药)或其他植物、氨基酸等,以增加每日总摄入量而补充的膳食成分,或是以上成分的浓缩品、代谢物、提取物或组合产品等.在产品标签上需要标注“Dietary Supplement(膳食补充剂)”,其主要成分可由天然食物提取或加工(如水解、分离),也可为人工合成品.

    作者:宋兵兵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肉松『真』与『假』

    近期,有媒体刊登新闻:市面上销售的绝大多数肉松类产品配料为“猪肉味豆粉松”,这种豆粉松“原料跟猪肉无关,是豌豆粉加猪肉香精混合而成”.事实是怎样的呢?所谓“真肉松”是指纯肉制作的肉松,“假肉松”实为豆粉松,由豆粉和香精混合制作而成.两者的制作成本和营养价值差距较大,差价超过5倍,但加工成面包后口感都差不多.

    作者:张枫逸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饮中国酒庆太平年

    每逢节日,亲朋聚会总少不了各种美酒相伴.美酒种类繁多,享誉世界的有法国的葡萄酒、德国的黑啤、日本的清酒,等等.但是我们引以为傲的中国酒,在国外的市场份额并不高,没有得到广泛的关注.临近春节,咱们就来说说我国传统美酒佳酿的独特风味和文化底蕴.

    作者:杨静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冬季如何坚持体育锻炼

    天气一冷,加上黑夜变长,会给人们参与体育锻炼增加更多的阻力.那么,冬季是否应该坚持锻炼?如果是,又如何做到呢?应该说,冬季坚持体育锻炼对普通人及慢性病人群如糖尿病患者等来说非常重要.天气一冷,很多平常的室外活动会自动减少或缩短,加上冬季黑夜较长所导致的低落情绪,人的日常运动量会明显减少,如果不刻意注意锻炼,一个冬天下来,缺乏体力活动的影响可能会很大.所以对大众健身与需要控制血糖的人群而言,冬季重视锻炼很重要.

    作者:李庆雯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一份黏豆包的归属感

    记得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出生的那片土地,会永久地镌刻在心房,关于这个地方的记忆,就算长大以后走得再远再久,也不会消失.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长春姑娘,自小到大,见到的是净月潭里波光粼粼的水面和参天大树的交相辉映,将我团团包围保护其中;嗅到的是南湖公园里柳岸低垂的泥香草气,让我眷恋沉醉;抚摸的是世界雕塑公园里皑皑白雪覆盖下的“巴尔扎克”和“骑熊的少女”,虽然“冻人”但却温暖着我儿时的躁动不安.

    作者:曹小晗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放平心情,莫做“爆竹”老人

    俗话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意思是三十岁的时候我们会确定自己的人生态度;四十岁的时候能够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和学识去解释问题;五十岁的时候可以知晓事物的一般规律;六十岁的时候,用国学大师南怀瑾的解释说:到了六十岁,好话坏话尽管人家去说,自己都听得进去而毫不动心,不生气,你骂我,我也听得进去,心里平静.

    作者:杨玉慧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游遍全球的DHA鱼中王者

    鲔鱼,有一个通俗的称呼叫金枪鱼,是一种我们经常听说却并不是很了解的鱼类,香港地区也叫吞拿鱼,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中部与大西洋中部,属于鲔科深海鱼.鲔鱼的游行速度很快,快可达每小时160公里,比陆地上跑得快的动物还要快.它游程可以远达数千公里,能跨洋环游,所以也被称为“能游遍全球,没有国界的鱼”.

    作者:候慕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冰天雪地吃冻梨

    东北的冬天里有这样一种水果,不能储存在室内,需要存放于寒冷的室外,它就是冻梨.北方吃冻梨的传统由来已久,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北宋就有记载,北宋庞元英在《文昌杂录》中记载“取冷水浸良久,冰皆外结,已而敲去,梨已融释”,这是关于契丹人缓冻冻梨的记载.在那些物流不发达的年代,冬天里的冻梨是古人的主要食用水果,即使在物流非常发达的现代,冬天的冻梨依然是东北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者:刘广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足』够健康才养生

    古人言,人之有脚,犹如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养树需护根,养人需护足”.我们身上大的经脉有12条,其中6条经脉之根都在脚上: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经脉起源于双足,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和足厥阴肝经终止于双足,而肾生血、肝藏血、脾统血,因此,掌控人体健康之源的经脉都在脚之中,从经脉的起源调理,可以帮助气血运行,防病强身,延年益寿.

    作者:姚扶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舌尖安全三问

    俗话说:病从口入.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受到大家关注,随着信息曝光度和透明度增加,大家在获得知情权的同时,面对纷杂的食品信息,也多了许多困惑和恐慌,吃与不吃,关键还得安全系数说了算!集十多种添加剂于一身的面包能吃吗?食品添加剂的问题一直广受热议,许多人曾谈之色变.因为个别不法商贩把非法添加物混入到食品中,令不少消费者把苏丹红、吊白块、三聚氰胺和食品添加剂划等号,让食品添加剂背了黑锅.

    作者:千景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水果食用巧搭配

    营养丰富且平衡的膳食模式中,水果必不可少.众所周知,新鲜的水果为我们提供着丰富的微量元素、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不仅能起到保护人身体健康的作用,还可以排毒养颜.水果中富含的维生素C参与皮肤胶原蛋白合成;有机酸可增加食欲,促进消化;果胶可增加肠道蠕动,改善便秘;植物化学活性物质具有强抗氧化作用,可以延缓衰老、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等.

    作者:李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冰箱『年货』摆放全攻略

    进入腊月门,就要开始“忙年”了,家庭主妇们忙得不亦乐乎,置办着各种年货.为了保持食物的新鲜,她们把大包小包的年货塞满冰箱.可是这样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冰箱可不是保险柜,若使用不当可能会成为各种细菌滋生的温床,给身体健康带来危害.

    作者:王桂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吉·桔·橘

    新年伊始,开门大吉.吉,从士从口,是个会意字,有人善言说好话,自然为吉.《辞源》说,“吉,善也,利也.朔日(农历每月初一)曰吉.”吉生嘉木则为桔.桔是个形声字,但有两个读音和多种释义.一种读音为jú,是橘的俗写.它还读作ji é,如桔槔jié gāo.

    作者:爨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细说东北大酱

    无论历史上,还是在今天东北人的生活方式中,大豆酱都始终扮演着一个极重要的文化角色,酱香已经渗入了东北的饮食文化,成为了东北人生活的重要部分,是一个关于东北的说不完的话题.大豆酱的起源,已经很难考究.我们可以确认的是:用大豆做酱食用,在历史上的东北地区是极为普遍和盛行的.1926年的《双城县志》称:“又有豆酱,为家家四时必需之物.”《宝清县志》也说,“豆酱为家家常需之物.”从豆酱为“家家四时必需之物”的说法来看,东北人与豆酱的联系十分紧密.

    作者:白雪 刊期: 2017年第01期

食品与健康杂志

食品与健康杂志

主管: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天津市科学技术期刊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