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苦参注射液在晚期恶性腹腔积液患者姑息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侯俊杰;方艳秋;谭岩

关键词:复方苦参注射液, 癌性腹水, 腹腔灌注
摘要:目的 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对晚期合并恶性腹腔积液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50例晚期肿瘤合并恶性腹腔积液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复方苦参加支持疗法)、对照组(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支持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腹腔灌注,每次100 mL,24h重复1次,2周为1疗程,2疗程后评价2组患者腹水缓解率、KPS评分、NRS评分变化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CD3+、CD4+、CD8+及CD4 +/CD8+)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腹水缓解率、KPS评分、NRS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周血CD3+、CD4+、NK、CD4+/CD8+比值增高,CD8+比例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腹腔局部灌注在晚期恶性腹水肿瘤患者的姑息治疗上,可激活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生存质量.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植物雌激素的研究

    植物雌激素是一类结构与功效类似于动物雌激素的天然杂环多酚类化合物,能够发挥雌激素样作用.根据其化学结构,主要分为4大类:黄酮类、香豆素类、木脂素类以及二苯乙烯类.另外,还有三萜类、醌类、甾醇类真菌雌激素类等.植物雌激素的药理作用主要为抗绝经后骨质疏松、防治雌激素依赖性肿瘤、防治心血管疾病、抗老年痴呆等.

    作者:周洁;吴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药免疫调节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免疫功能及疗效的影响

    目的 评价中药免疫调节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免疫功能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将90例AECOPD患者分为3组:常规治疗组(A组)、玉屏风颗粒组(B组)和黄芪精口服液组(C组).A组予以舒张支气管、化痰、抗感染及控制性吸氧等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口服玉屏风颗粒;C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口服黄芪精口服液.测定3组患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并评估患者总有效率、症状体征缓解时间及3个月内复发率.结果 B、C组治疗后IgA、IgG、IgM和CD3+、CD4+、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及A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C组治疗后较A组症状体征缓解时间明显缩短,3个月内复发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中药免疫调节剂可以通过改善AE-COPD患者免疫功能,缩短症状体征缓解时间、降低复发率.

    作者:时良玺;杨润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芪芍健脾口服液对花剥苔哮喘患儿免疫指标的影响

    目的 观察芪芍健脾口服液对花剥苔哮喘患儿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62例花剥苔小儿哮喘患儿,采用随机对照方法,以芪芍健脾口服液为治疗组34例,槐杞黄颗粒为对照组28例,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检测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IgG、IgA、IgM、IgE、补体C3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IgA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IgG、IgM、IgE、补体C3治疗前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芍健脾口服液可升高外周血IgA,对免疫功能低下的哮喘患儿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陈黎;刘华;孔令万;姚俊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不同产地三叶青提取物解热作用及对大白鼠下丘脑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含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产地三叶青提取物(ETR)对酵母致大白鼠发热和下丘脑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含量的影响,为三叶青进一步种质优化,发挥地理优势,开发优质资源提供强有力的科学依据.方法 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在365、385、325 nm处为激发波长,以485、480、375 nm为发射波长,测定不同产地三叶青的5-HT、NE和DA含量.结果 给药组大白鼠在给予不同产地的三叶青提取物后1h体温都有明显下降,下丘脑组织中5-HT、NE和DA的含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结论 不同产地的三叶青提取物对酵母致发热大白鼠均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其中浙江乐清、舟山地产三叶青解热作用和对影响体温调节中枢介质5-HT、NE、DA的作用尤为显著.

    作者:杨雄志;王翰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麻醉恢复室患者并发症的分析与护理

    目的 分析患者在麻醉恢复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原因以及所采取的护理措施,探索麻醉恢复室安全护理的方法.方法 对本院麻醉恢复室所收治的5 156例术后患者进行病情记录、分析,统计麻醉恢复期常见并发症的发生例数.结果 麻醉恢复期患者发生并发症1 093例(21.20%),其中呼吸系统并发症441例(8.55%),循环系统并发症504例(9.77%),神经系统并发症25例(0.48%),其他123例(2.39%).结论 护理人员应加强对麻醉恢复期患者的观察,针对患者的不同护理需要,与其建立和谐的互动关系并有针对性的实施护理措施,将并发症的危险程度降低,保证患者安全平稳的度过麻醉恢复期.

    作者:周月辉;宿颖岚;李涵葳;赵雷;周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水针治疗勃起功能障碍

    目的 探讨水针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用ED患者98例,随机分成水针加针灸加中药组(A组)49例,针灸加中药组(B组)49例,依据勃起功能国际问卷表5记录治疗前后各项问题得分数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1~3个月治疗后A组在问卷表得分数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总显效率为89.06%,B组总显效率为62.50%;且治疗后A组ⅢEF-5积分提高明显优于B组.结论 水针治疗勃起功能障碍,可明显提高性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延长针灸针感的持续时间,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蒋平;戴宁;李立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河洛数理对中医学的影响

    中国历来就有“医易同源”的说法,易理对历代医家的理论和临床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河洛数理作为易学的重要内容,对中医学也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河洛数理结合数学模式用来说明脏腑定位,并解释了诸如女子以七为期,男子以八为期等一系列生理病理现象,还有五运六气中的正化邪化灾宫学说,逐渐形成了中医学重视元精和顾护脾胃的思想.对中药学方面,他影响了处方用药的剂量、比例以及药物的选择、道地与否等中药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对针灸学方面,他直接应用于灵龟八法,指导针灸学临床实践.了解河洛数理,对中医学上存在的一些理论问题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不论从文化现象还是从临床实践的角度,都有必要了解这些理论.

    作者:张建伟;李亚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老年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肺功能锻炼方法研究

    目的 探讨肺功能锻练对老年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肺功能改善及对肺部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老年胃癌患者11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术前有计划、系统的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术后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排痰.对照组患者只采用常规护理,未进行有计划的呼吸功能锻炼,对比2组患者术后肺功能改善及肺部感染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PaO2、指末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MVV、VC、FEV1显著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各项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前进行有计划、系统的肺部功能锻练,可有效改善患者围手术期肺功能,降低肺部并发症,对患者预后起积极作用.

    作者:陈彦格;郝素革;王红霞;郭月香;崔利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从《内经》理论探讨中医对大肠癌的认识

    《内经》中记载“积之始生,得寒乃生,绝乃成积也”,认为大肠癌的发生外因寒邪侵犯损伤脾胃,内因饮食不节、情绪不稳等各种因素引起正气虚弱,内因外因相互搏结成为息肉、溃疡等恶性病灶,正虚抗邪无力,癌毒蕴结,气血失调,脾胃亏虚而成.提出治疗大法为扶正祛邪,早期大肠癌以祛邪为主,晚期大肠癌以扶正顾护脾胃为主.临证应根据患者体质、证候进行辨证施治.

    作者:金经美;章永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脂代谢紊乱中医药治疗进展

    中医认为,血脂代谢紊乱的病因主要归于饮食失宜、过逸少劳、情志失调、肾精亏虚、肾阳虚弱;病机关键在于脾失运化、肝失疏泄、肾失气化;病理产物是内湿、痰浊、瘀血.中医药采用辨证论治、中成药及协定处方、单味中药及提取有效成分治疗,能有效改善血浆中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

    作者:王凡;倪青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肝硬化肝脏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肝功能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肝硬化肝脏流入道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肝硬化患者62例,依据Child-Pugh肝功能分级不同分为A、B、C3组,应用超声多普勒技术对2组肝动脉血流量(QHA)、搏动指数(PI),门静脉大血流速度(Vmax)、平均血流速度(Vmea)、阻力指数(RI)、血流量(QPV)进行测定,并对肝脏流入道血流动力学变化与不同肝病肝功能的相关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A、B、C3组的RI、PI相比较,B组肝硬化患者明显较A组高.肝脏流入道血流动力学改变在A、B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病变患者与健康参照组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固有动脉血流速度、血流量与肝病变程度呈正相关,随着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加重而降低,门静脉内径、血流量随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加重逐渐增高.结论 肝硬化肝脏整体流入道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有较好的相关性,肝动脉血流的异常改变可为肝硬化诊断提供依据,对肝硬化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起积极作用.

    作者:杜进巧;张彦玲;赵勇军;焦荣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四逆泻心汤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目的 观察四逆泻心汤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予四逆泻心汤(柴胡、白芍、枳实、半夏、干姜等)加味口服治疗;对照组35例,予多潘立酮口服治疗,疗程为2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胃胆囊排空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1%,优于对照组的62.86%,2组比较P<0.05;2组治疗后胃胆囊排空率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四逆泻心汤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胃胆囊排空率.

    作者:孙莺;沈维增;张海艇;陈晓峰;谢峥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医药干预正常高值血压的研究进展

    正常高值血压是介于正常血压与高血压之间的一种亚临床状态.近年来,高血压的一级预防已得到全球范围内的重视.正常高值血压属于高血压病的前期阶段,虽然未达到高血压的血压标准,但已有亚临床的病变发生或者是靶器官的损害.中医学“治未病”思想的干预方式符合现代医学所提出的以生活方式的干预措施为主,必要时给予药物以控制或延缓其向高血压病的发展.

    作者:张新雅;李运伦;齐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温胆片联合黛力新治疗广泛性焦虑症

    目的 探讨温胆片联合黛力新治疗广泛性焦虑症(GA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GAD患者120例,中医辨证为痰热内扰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温胆片联合黛力新口服治疗,对照组只采用黛力新治疗,2组均治疗6周,对比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汉密尔顿焦虑评分(HAMA)、中医临床证候评分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HAMA、中医证侯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HAMA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胆片联合黛力新治疗GAD,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症状,改善痰热内扰型GAD临床症状.

    作者:谷丛欣;肖庆国;范彦蓉;李素水;高惠璞;王彦辉;刘海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亚健康与中医“治未病”

    未病的涵义,既包括平人,也包括亚健康者,亚健康属于中医“治未病”的范畴.中医“治未病”思想及其理论体系可指导亚健康的临床辨识及干预,主要体现在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不论是中医的“治未病”理论,还是现代的“亚健康”的干预理念,既是积极主动的预防医学观,也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与核心.这些思想对于养生保健和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赵艳青;滕晶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针药并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

    目前认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与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可能是其发病的原因之一.中医认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是其主要发病机制.临证通过辨证调整脏腑功能,主要以天麻钩藤饮平肝熄风、清热泻火、滋阴潜阳、引血下行,半夏白术天麻汤补脾燥湿、化痰熄风,六味地黄丸滋阴潜阳等.针灸在辨证选穴基础上以治疗头晕头痛、心烦易怒、耳鸣等高血压并发症为主,平肝潜阳、调和气血.针药并用,相辅相成,降压作用快,毒副作用少,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付琨;洪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代谢组学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

    肿瘤治疗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逐渐向循因医学过渡,肿瘤个体化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发展方向.肿瘤患者对各种化疗药物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其主要原因是患者个体肿瘤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和多态性.代谢组学的出现和发展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检查手段的不足,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在肿瘤患者的组织、血液和尿液等物质中检测代谢产物,寻找差异性的代谢产物,发现新的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在其诊断和治疗上有很大优势.代谢组学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提示了代谢组学在肿瘤患者的个体化治疗中已经越来越重要.

    作者:戚益铭;沈敏鹤;阮善明;杨一天;郑璐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草乌甲素胶丸辅助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中晚期癌痛

    目的 比较草乌甲素胶丸辅助硫酸吗啡缓释片与硫酸吗啡缓释片单药治疗中晚期癌痛的疗效差别.方法 从我院疼痛门诊及病房就诊的中晚期癌痛患者中选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40例进行分组研究.随机分为草乌甲素胶丸辅助硫酸吗啡缓释片(A组)和硫酸吗啡缓释片单药(B组).疼痛强度评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疗效评定标准采用VAS加权值计算.每隔1周记录1次,共4周,观察2组患者在镇痛有效率无差异时,硫酸吗啡缓释片使用剂量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监测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血清PGE-2、TNF-α数值.结果 A、B组疼痛缓解有效率均达95%时,A组每周硫酸吗啡缓释片使用剂量少于B组(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B组为55%,B组较A组明显升高;实验室指标显示治疗2周后A组血清PGE-2、TNF-α平均水平低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草乌甲素胶丸辅助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中晚期癌痛能减少硫酸吗啡缓释片使用剂量,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李芳;倪家骧;武百山;唐元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经阴道超声、宫腔镜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宫腔镜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疑似子宫内膜疾病患者384例,均进行阴道超声(TVS)及宫腔镜(HS)检查,并在镜下取病变组织送检,将2组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对比2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HS对内膜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88%,高于TVS的52%(P<0.05);但对内膜增生、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内膜癌、内膜萎缩的诊断符合率2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VS检查子宫内膜病变简便、有效,HS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阴性预测值,联合应用可作为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的佳方法.

    作者:吴学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益气活血法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液足细胞标记蛋白的影响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法对气虚血瘀型糖尿病肾病早中期患者尿液足细胞标记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中医辨证属于气虚血瘀型的糖尿病肾病早中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糖尿病健康教育、控制血压血糖以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当归补血汤,治疗3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以及尿液足细胞标记蛋白的变化.结果 在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降低尿液足细胞标记蛋白等方面,治疗组作用比对照组更为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活血法能有效改善早中期糖尿病肾病气虚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症状,保护肾功能,延缓病情进展.

    作者:钟丹;延卫东;黄宇清;陈根云;王娟;江嘉陵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吉林省教育厅

主办:长春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