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美利;李蕾;张舒媛;薛峰;张晶;徐暾海;刘铜华
目的 研究养阴剔络方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炎症机制的作用.方法 100 μg/mL的LPS诱导HUVEC发炎,用2-(2-甲氧基-4-硝基苯基)-3-(4-硝基苯基)-5-(2,4-二磺酸苯)-2H-四唑单钠盐(cck-8)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数量,用elisa法测IL-6、IL-8、TNF-a的含量.结果 养阴剔络方对LPS诱导的HUVEC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LPS诱导的HUVEC细胞产生的IL-6、IL-8、TNF-a等炎症因子有明显的降低作用.结论 养阴剔络方对LPS诱导的细胞炎症机制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朱春龙;郭宏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对晚期合并恶性腹腔积液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50例晚期肿瘤合并恶性腹腔积液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复方苦参加支持疗法)、对照组(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支持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腹腔灌注,每次100 mL,24h重复1次,2周为1疗程,2疗程后评价2组患者腹水缓解率、KPS评分、NRS评分变化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CD3+、CD4+、CD8+及CD4 +/CD8+)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腹水缓解率、KPS评分、NRS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周血CD3+、CD4+、NK、CD4+/CD8+比值增高,CD8+比例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腹腔局部灌注在晚期恶性腹水肿瘤患者的姑息治疗上,可激活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侯俊杰;方艳秋;谭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风的病因可概括为动脉的损害、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液动力学异常、血液成分异常及一些继发因素等.肿瘤患者的凝血活性增加、血管壁损伤和血管阻塞、血小板异常、纤溶系统异常和抗凝活性减弱等病理变化使患者机体处于易发血栓状态,而致中风.肿瘤早期多隐匿,症状不明显,可以血栓性疾病为首发疾病,临床中尚有部分中风病因不明确.明确隐匿性肿瘤形成静脉血栓的机制,结合中风的病因,可指导临床对无明显诱因中风的病因进行深入的研究,对无明显诱因的中风患者可考虑是否由隐匿性肿瘤所致.
作者:张丽;赵晓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国历来就有“医易同源”的说法,易理对历代医家的理论和临床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河洛数理作为易学的重要内容,对中医学也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河洛数理结合数学模式用来说明脏腑定位,并解释了诸如女子以七为期,男子以八为期等一系列生理病理现象,还有五运六气中的正化邪化灾宫学说,逐渐形成了中医学重视元精和顾护脾胃的思想.对中药学方面,他影响了处方用药的剂量、比例以及药物的选择、道地与否等中药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对针灸学方面,他直接应用于灵龟八法,指导针灸学临床实践.了解河洛数理,对中医学上存在的一些理论问题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不论从文化现象还是从临床实践的角度,都有必要了解这些理论.
作者:张建伟;李亚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中药蚂蟥药材头部与尾部抗凝血活性的强度差别.方法 通过考察蚂蟥药材头部及尾部对家兔全血凝固时间的影响,并以生理盐水为空白对照,比较其头部、尾部抗凝活性的差别.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蚂蟥的头部能明显的延长家兔全血的凝固时间(P<0.01),而尾部反而使凝固时间缩短.结论 蚂蟥头部的抗凝活性强于尾部,其抗凝血物质可能在其头部分布较多,在蚂蟥的尾部可能存在某种能够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
作者:刘君;张丽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内经》中记载“积之始生,得寒乃生,绝乃成积也”,认为大肠癌的发生外因寒邪侵犯损伤脾胃,内因饮食不节、情绪不稳等各种因素引起正气虚弱,内因外因相互搏结成为息肉、溃疡等恶性病灶,正虚抗邪无力,癌毒蕴结,气血失调,脾胃亏虚而成.提出治疗大法为扶正祛邪,早期大肠癌以祛邪为主,晚期大肠癌以扶正顾护脾胃为主.临证应根据患者体质、证候进行辨证施治.
作者:金经美;章永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压力是个体对环境的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反应,而压力应对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压力适应过程,二者均属于心理因素范畴,对护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个人成长及专业承诺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对专业承诺、压力和应对方式关系的研究有助于避免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因应激源而减弱专业认同感.明确护理本科生专业承诺的概念、现状和影响护理本科生的两个主要因素——压力、应对方式与专业承诺的相关性,可为护理队伍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作者:关旨耘;梁伍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通脉散湿敷改善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流量(AVFB)不足的效果.方法 选择维持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发生血流量下降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通脉散外敷法)15例与对照组(喜疗妥局部热敷法)15例.治疗10 d后通过对内瘘泵控检查方法和听诊、触诊血管杂音增强判断血管狭窄、血流量、硬结软化、增强血管杂音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改善瘘管狭窄、血流量、硬结软化、增强血管杂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脉散湿敷法能改善瘘管狭管、增加血流量、软化硬结,对改善自体动静脉内瘘泵控血流量不足效果优于喜疗妥局部涂擦法.
作者:杨欣;宫雪梅;周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肿瘤治疗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逐渐向循因医学过渡,肿瘤个体化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发展方向.肿瘤患者对各种化疗药物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其主要原因是患者个体肿瘤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和多态性.代谢组学的出现和发展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检查手段的不足,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在肿瘤患者的组织、血液和尿液等物质中检测代谢产物,寻找差异性的代谢产物,发现新的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在其诊断和治疗上有很大优势.代谢组学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提示了代谢组学在肿瘤患者的个体化治疗中已经越来越重要.
作者:戚益铭;沈敏鹤;阮善明;杨一天;郑璐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寒湿痹阻型外敷制剂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寒湿痹阻型外敷制剂中绿原酸的含量.色谱法分析条件为,色谱柱:Agilenttc-C18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5‰三氟乙酸水溶液(24∶76);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27 nm;柱温:30℃.结果 绿原酸进样量在0.32~1.92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9.66%,RSD为0.415%.结论 本方法简便可行、结果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作为寒湿痹阻型外敷制剂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赵紫亮;杨春辉;张小东;闻辉;王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斑鸠菊属植物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有甾体类、萜类、黄酮类、苯丙素类、脂肪酸类以及挥发油类等.其中尤以甾体和萜类化学成分较为多见,其他类别的化学成分的研究相对较少.由于斑鸠菊属植物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其药理作用也多有不同,药理研究认为,对糖尿病及高血脂有较好的疗效,并且能够治疗白癜风,提高免疫力,具有抗癌、抗肿瘤的作用.
作者:孙美利;李蕾;张舒媛;薛峰;张晶;徐暾海;刘铜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参苏片中主要成分柚皮苷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 选用色谱柱BDS C18 Hypersil(250 mm×4.6 mm,5μm);检测波长为283 nm;流动相为乙腈-水(21.5∶80.5);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25℃.结果 柚皮苷在0.015 ~ 0.135 μg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53%,RSD为0.5%.结论 该方法简单、方便、准确、重现性好、专属性强,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为研究参苏片的质量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刘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合并意识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AECOPD合并意识障碍患者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立即应用NIPPV治疗,首次NIPPV治疗时间在2h以上,至少持续治疗3d;对照组只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24、72 h心率(HR)、呼吸频率(RR)、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血气指标变化情况,及治疗前后痰液与血液中IL-8水平.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h后,HR、RR、GCS、PaCO2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H、PaO2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72 h持续改善;对照组治疗2h后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h后,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但显著低于观察组.观察组治疗后痰液、血液中IL-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PPV治疗AE-COPD合并意识障碍,可迅速改善患者通气状态,治疗意识障碍.
作者:李玉金;游晓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中药浸泡联合改良式背神经切断术治疗原发性顽固性早泄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8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手术治疗,观察组于术后采用自制中药制剂(细辛、丁香等)浸泡,1剂/d,3个月为1疗程,对2组疗效进行对比并评价.结果 对照组显效39例(60.9%),好转6例(9.3%),无效19例(29.6%)总有效率70.2%;观察组显效48例(75.0%),好转12例(18.8%),无效4例(6.3%),总有效率9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制中药方剂浸泡联合改良式阴茎背神经切断术治疗原发性顽固性早泄,选择麻醉神经纤维,降低敏感闽值,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王涛;吴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小柴胡汤是《伤寒杂病论》中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具有疏利三焦,宣通内外,调畅气机的作用.肾脏病在发病特点、病机特点、临床表现等方面与少阳病关系密切,肾脏病多为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虚损,复感外邪,或外邪侵袭,入脏腑而致,符合少阳病正邪分争,血亏气弱或由他经病变传变而来的发病特点;肾脏病的病机特点多为本虚标实,少阳病枢机不利,正邪交争,也属本虚标实之证;少阳病与肾脏病的临床表现均可出现水液代谢异常及二便异常,少阳病为肾脏病的成因或诱发加重因素之一.小柴胡汤在肾脏病的治疗中可广泛应用.
作者:杨秀炜;周微;王守永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芪芍健脾口服液对花剥苔哮喘患儿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62例花剥苔小儿哮喘患儿,采用随机对照方法,以芪芍健脾口服液为治疗组34例,槐杞黄颗粒为对照组28例,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检测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IgG、IgA、IgM、IgE、补体C3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IgA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IgG、IgM、IgE、补体C3治疗前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芍健脾口服液可升高外周血IgA,对免疫功能低下的哮喘患儿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陈黎;刘华;孔令万;姚俊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医认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与肝肾亏虚、筋骨失养,风寒湿邪侵袭,痰瘀凝滞有关,属本虚标实之证.中药外用药多具有强筋健骨、活血通络、祛风除湿之功.研究证明,外用中药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降低骨内压,提高自由基清除剂(SOD)活性,保护关节软骨.主要方法有中药外洗、中药熏蒸、中药热敷、中药熨烫、中药贴敷、中药离子导入等.
作者:吴乙忠;李晓婷;张喜娟;甘霖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患者在麻醉恢复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原因以及所采取的护理措施,探索麻醉恢复室安全护理的方法.方法 对本院麻醉恢复室所收治的5 156例术后患者进行病情记录、分析,统计麻醉恢复期常见并发症的发生例数.结果 麻醉恢复期患者发生并发症1 093例(21.20%),其中呼吸系统并发症441例(8.55%),循环系统并发症504例(9.77%),神经系统并发症25例(0.48%),其他123例(2.39%).结论 护理人员应加强对麻醉恢复期患者的观察,针对患者的不同护理需要,与其建立和谐的互动关系并有针对性的实施护理措施,将并发症的危险程度降低,保证患者安全平稳的度过麻醉恢复期.
作者:周月辉;宿颖岚;李涵葳;赵雷;周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下肢多发性骨折早期诊断及内固定治疗的意义.方法 选取87例下肢多发性骨折患者,除常规检查外,采用仔细全面的检查方法,防止漏诊、提高早期诊断水平;采用内固定的手术治疗方法,分析不同时间、不同内固定方法的利弊.结果 87例中,71例疗效优良,1例死亡,15例疗效差;截肢1例,术后感染1例,畸形愈合2例,延迟或不愈合6例,关节僵硬或强直3例,内固定物断裂1例,去内固定后再骨折1例.结论 下肢多发性骨折早期诊断及内固定治疗能够减少多发骨折的致残率及病死率,明显减少全身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哈秀民;徐九峰;李玉祥;闻春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草乌甲素胶丸辅助硫酸吗啡缓释片与硫酸吗啡缓释片单药治疗中晚期癌痛的疗效差别.方法 从我院疼痛门诊及病房就诊的中晚期癌痛患者中选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40例进行分组研究.随机分为草乌甲素胶丸辅助硫酸吗啡缓释片(A组)和硫酸吗啡缓释片单药(B组).疼痛强度评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疗效评定标准采用VAS加权值计算.每隔1周记录1次,共4周,观察2组患者在镇痛有效率无差异时,硫酸吗啡缓释片使用剂量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监测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血清PGE-2、TNF-α数值.结果 A、B组疼痛缓解有效率均达95%时,A组每周硫酸吗啡缓释片使用剂量少于B组(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B组为55%,B组较A组明显升高;实验室指标显示治疗2周后A组血清PGE-2、TNF-α平均水平低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草乌甲素胶丸辅助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中晚期癌痛能减少硫酸吗啡缓释片使用剂量,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李芳;倪家骧;武百山;唐元章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