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秀民;徐九峰;李玉祥;闻春艳
目的 研究黄芪、苦参、知母3药合用及两两配伍对肝癌SMMC-7721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96孔培养板培养肝癌SMMC-7721细胞,分别经中药配伍方作用后,采用MTT法检测药物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黄芪、苦参、知母3药合用对肝癌SMMC-7721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剂量、时间依赖性;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黄芪、苦参、知母3药合用能明显诱导肝癌细胞坏死,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中、高剂量药物诱导肝癌细胞坏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黄芪、苦参、知母配伍方可通过诱导肝癌SMMC-7721细胞坏死发挥其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
作者:万凌峰;薛博瑜;柳璋璞;陈四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经方配伍严谨而独特,遣药精确而深奥,疗效卓著而可靠,为后世医家尊为“方书之主”.经方在肾病方面的应用,古代即以越婢汤、防己黄芪汤、真武汤、五苓散治疗水肿,以肾气丸治疗腰痛;近代中医在继承前人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以半夏泻心汤、大黄廑虫丸治疗慢性肾衰竭,乌梅丸治疗泌尿系结石,小柴胡汤治疗慢性肾炎等.
作者:刘平夫;邹丽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内经》中记载“积之始生,得寒乃生,绝乃成积也”,认为大肠癌的发生外因寒邪侵犯损伤脾胃,内因饮食不节、情绪不稳等各种因素引起正气虚弱,内因外因相互搏结成为息肉、溃疡等恶性病灶,正虚抗邪无力,癌毒蕴结,气血失调,脾胃亏虚而成.提出治疗大法为扶正祛邪,早期大肠癌以祛邪为主,晚期大肠癌以扶正顾护脾胃为主.临证应根据患者体质、证候进行辨证施治.
作者:金经美;章永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温心安神汤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9例,治疗组予温心安神汤(桂枝、白芍、生龙骨、生牡蛎等)治疗,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8%,对照组总有效率69.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中医症状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患者SAS、SDS分值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1或P<0.05),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均< 0.01).结论 温心安神汤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能显著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刘强;王评;夏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杨群玉教授认为,肿瘤的形成原因有二:一是正虚邪实,正气虚弱,邪毒内生,积聚成块;二是饮食起居失常,毒邪外侵踞之而成积聚.治疗主张以固本扶正为本,强调顾护胃气的重要性,用药多用健脾益胃补气之品;遣方用药要根据病人体质辨证及根据肿瘤的不同阶段和病理变化辨证运用抗肿瘤中药;同时诊疗过程中应注重患者情志心理的疏导,适当予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之品,配合饮食调理.
作者:符祺;杨群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草乌甲素胶丸辅助硫酸吗啡缓释片与硫酸吗啡缓释片单药治疗中晚期癌痛的疗效差别.方法 从我院疼痛门诊及病房就诊的中晚期癌痛患者中选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40例进行分组研究.随机分为草乌甲素胶丸辅助硫酸吗啡缓释片(A组)和硫酸吗啡缓释片单药(B组).疼痛强度评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疗效评定标准采用VAS加权值计算.每隔1周记录1次,共4周,观察2组患者在镇痛有效率无差异时,硫酸吗啡缓释片使用剂量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监测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血清PGE-2、TNF-α数值.结果 A、B组疼痛缓解有效率均达95%时,A组每周硫酸吗啡缓释片使用剂量少于B组(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B组为55%,B组较A组明显升高;实验室指标显示治疗2周后A组血清PGE-2、TNF-α平均水平低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草乌甲素胶丸辅助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中晚期癌痛能减少硫酸吗啡缓释片使用剂量,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李芳;倪家骧;武百山;唐元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下肢多发性骨折早期诊断及内固定治疗的意义.方法 选取87例下肢多发性骨折患者,除常规检查外,采用仔细全面的检查方法,防止漏诊、提高早期诊断水平;采用内固定的手术治疗方法,分析不同时间、不同内固定方法的利弊.结果 87例中,71例疗效优良,1例死亡,15例疗效差;截肢1例,术后感染1例,畸形愈合2例,延迟或不愈合6例,关节僵硬或强直3例,内固定物断裂1例,去内固定后再骨折1例.结论 下肢多发性骨折早期诊断及内固定治疗能够减少多发骨折的致残率及病死率,明显减少全身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哈秀民;徐九峰;李玉祥;闻春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膏方是中医调整机体功能、治疗慢性疾病的一种颇具特色的进补方案,具有良好的滋补养生的功效,能起到营养脏腑器官、滋润全身、增强免疫力、促进健康、抗衰延寿等多种功能.膏方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中药饮片和辅料药胶类、糖类、高丽参精、胡桃肉、铁皮枫斗、山楂等),具有辨证施治,整体调节,扶正祛邪,攻补兼施的特点.李祥云教授以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整体调理,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用膏方治疗子宫肌瘤,并提出“肾亏瘀阻”的学术观点.临证灵活采用补肾益气、祛瘀散结、养血调经法治疗.
作者:阿依显姑丽·卡地尔;徐莲薇;李祥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脑心通联合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早期肾损害的影响.方法 将1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给予脑心通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的观察组和氨氯地平单药治疗的对照组,各80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月时检测血压情况、肾功能情况.结果 观察组24 h SBP、24 h DB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h SBPV(7.2±1.1)mmHg、24h DBPV(7.2±1.6) mmHg、血肌酐(81.8±9.3) μmol/L、血尿素氮(4.1±0.7) mmol/L、24h尿蛋白(0.28±0.05)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内生肌酐清除率(101.4±15.5) mL/min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心通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早期肾损害,能减小血压昼夜变异度,改善肾功能指标,防止靶器官功能损害的发生.
作者:曾文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未病的涵义,既包括平人,也包括亚健康者,亚健康属于中医“治未病”的范畴.中医“治未病”思想及其理论体系可指导亚健康的临床辨识及干预,主要体现在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不论是中医的“治未病”理论,还是现代的“亚健康”的干预理念,既是积极主动的预防医学观,也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与核心.这些思想对于养生保健和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赵艳青;滕晶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祖国医学认为,单纯性肥胖症是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机体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导致水湿、痰浊、膏脂等盛于体内.病因与先天禀赋有关,与饮食不节,久卧久坐,年老体衰,七情内伤亦有关.病机多为本虚标实,病位主要在脾、胃、肾.研究表明,通过刺激耳部穴位,可以调节消化功能,刺激迷走神经进而影响胰岛素分泌,抑制饥饿感,控制能量的摄入,改善肥胖症状.
作者:韩超;孙忠人;王德龙;于晨光;郭玉怀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医认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与肝肾亏虚、筋骨失养,风寒湿邪侵袭,痰瘀凝滞有关,属本虚标实之证.中药外用药多具有强筋健骨、活血通络、祛风除湿之功.研究证明,外用中药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降低骨内压,提高自由基清除剂(SOD)活性,保护关节软骨.主要方法有中药外洗、中药熏蒸、中药热敷、中药熨烫、中药贴敷、中药离子导入等.
作者:吴乙忠;李晓婷;张喜娟;甘霖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0例乳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柴胡疏肝散联合口服地巴唑片,20mg/次,3次/d,谷维素片,20mg/次,3次/d,维生素E胶丸100 mg/次,3次/d治疗,对照组只采用西药疗法治疗,药物及用法同观察组,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积分,肿块范围积分、硬度积分、大小积分及患者症状积分改善情况,并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疼痛积分,肿块范围积分、硬度积分、大小积分及症状积分改善均较对照组更为显著,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柴胡疏肝散联合西药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杨海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全养生”是中医养生学中新的、全面的养生理念,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刘焕兰教授在首届国际养生大会上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他指出养生是立体的、全方位的、科学的,是一个长期的、伴随一生的过程,包括“全程性”“原典性”及“基础性”.从循序养生与循环养生两个方面剖析刘教授的“全养生”思想,并将二者结合起来,可使养生理论变得更加全面、具体.
作者:刘荣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中药浸泡联合改良式背神经切断术治疗原发性顽固性早泄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8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手术治疗,观察组于术后采用自制中药制剂(细辛、丁香等)浸泡,1剂/d,3个月为1疗程,对2组疗效进行对比并评价.结果 对照组显效39例(60.9%),好转6例(9.3%),无效19例(29.6%)总有效率70.2%;观察组显效48例(75.0%),好转12例(18.8%),无效4例(6.3%),总有效率9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制中药方剂浸泡联合改良式阴茎背神经切断术治疗原发性顽固性早泄,选择麻醉神经纤维,降低敏感闽值,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王涛;吴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中药免疫调节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免疫功能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将90例AECOPD患者分为3组:常规治疗组(A组)、玉屏风颗粒组(B组)和黄芪精口服液组(C组).A组予以舒张支气管、化痰、抗感染及控制性吸氧等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口服玉屏风颗粒;C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口服黄芪精口服液.测定3组患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并评估患者总有效率、症状体征缓解时间及3个月内复发率.结果 B、C组治疗后IgA、IgG、IgM和CD3+、CD4+、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及A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C组治疗后较A组症状体征缓解时间明显缩短,3个月内复发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中药免疫调节剂可以通过改善AE-COPD患者免疫功能,缩短症状体征缓解时间、降低复发率.
作者:时良玺;杨润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中药蚂蟥药材头部与尾部抗凝血活性的强度差别.方法 通过考察蚂蟥药材头部及尾部对家兔全血凝固时间的影响,并以生理盐水为空白对照,比较其头部、尾部抗凝活性的差别.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蚂蟥的头部能明显的延长家兔全血的凝固时间(P<0.01),而尾部反而使凝固时间缩短.结论 蚂蟥头部的抗凝活性强于尾部,其抗凝血物质可能在其头部分布较多,在蚂蟥的尾部可能存在某种能够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
作者:刘君;张丽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中药熏蒸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热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中药汤剂口服联合中药(苦参、地肤子、蛇床子等)熏蒸法治疗,对照组单予中药汤剂口服治疗.疗程12周,采用PASI评分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1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治疗后2组PASI积分均明显下降,较治疗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熏蒸法结合中药内服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具有良好的镇静、止痒、安抚作用,显著改善患者的瘙痒症状.
作者:卞青;蔡希;唐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补肾健骨汤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组进行临床分析,对照组46例,于手法复位或手术治疗后给予迪巧和维生素D进行口服,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补肾健骨汤(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淫羊藿等)进行治疗,6个月后进行骨密度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组骨密度上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为87.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健骨汤可明显增加患者的骨密度,有效缓解骨折所导致的胸腰部疼痛、局部畸形及活动受限程度,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刘志钧;李俊英;李中平;熊爱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结合有关文献及临床病例分析探讨老年淡漠型甲亢的主要病机及与地理环境、体质因素、情志失调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聚类分析和频数分析,对20例老年淡漠型甲亢患者进行病因分析及证型分类.结果 中医证型分为:气阴两虚、血瘀痰阻,肾阳亏虚、脾虚湿盛,肾虚不固、冲任失调,心肝阴虚,气滞痰瘀5个证型,因症状多不典型,故常易漏诊和误诊,经特异性治疗后,症状多能控制.结论 临证应辩明虚实,以补其不足为治疗第一要务,着重益气养阴,密切结合病位的不同而选方用药,加强治疗的针对性.同时结合实验室检查,做到及早诊断、及早预防.
作者:程煜;魏军平;林江涛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