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华玲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大鼠mtDNA ATPase 6亚基基因的改变.方法 将20只SD大鼠按照宋一平等介绍的方法(香烟雾熏加脂多糖气管滴入法)复制大鼠COPD模型后提取mtDNA,采用PCR技术扩增后测序,检测突变点.结果 SD大鼠mtDNAATPase 6亚基基因存在多态性,COPD稳定期模型大鼠存在一定数量点突变,mtDNA ATPase 6:A8000T、G8074A、A8439G、C8009T、C8062.结论 COPD稳定期大鼠mtDNAATPase 6亚基基因会发生突变,由此可导致所编码的氨基酸的改变,有可能是酶活性改变的原因.
作者:魏姗姗;徐升;张念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中药蚂蟥药材头部与尾部抗凝血活性的强度差别.方法 通过考察蚂蟥药材头部及尾部对家兔全血凝固时间的影响,并以生理盐水为空白对照,比较其头部、尾部抗凝活性的差别.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蚂蟥的头部能明显的延长家兔全血的凝固时间(P<0.01),而尾部反而使凝固时间缩短.结论 蚂蟥头部的抗凝活性强于尾部,其抗凝血物质可能在其头部分布较多,在蚂蟥的尾部可能存在某种能够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
作者:刘君;张丽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前治疗陈旧性肛裂手术目的在于松解痉挛肌组织,恢复局部血液循环,减少术后并发症.内括约肌切断术仍是肛裂手术的金标准,目前,对于手术中切口位置的争议仍多集中在后位与侧位,内括约肌切断范围及长度与术后风险相关,术后创面开放还是闭合直接影响手术疗效.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肛裂仍存在一定风险,需要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及长期随访观察.
作者:张海岩;顾立群;石丽;茅闻婧;陈琳;肖秀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温胆片联合黛力新治疗广泛性焦虑症(GA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GAD患者120例,中医辨证为痰热内扰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温胆片联合黛力新口服治疗,对照组只采用黛力新治疗,2组均治疗6周,对比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汉密尔顿焦虑评分(HAMA)、中医临床证候评分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HAMA、中医证侯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HAMA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胆片联合黛力新治疗GAD,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症状,改善痰热内扰型GAD临床症状.
作者:谷丛欣;肖庆国;范彦蓉;李素水;高惠璞;王彦辉;刘海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风的病因可概括为动脉的损害、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液动力学异常、血液成分异常及一些继发因素等.肿瘤患者的凝血活性增加、血管壁损伤和血管阻塞、血小板异常、纤溶系统异常和抗凝活性减弱等病理变化使患者机体处于易发血栓状态,而致中风.肿瘤早期多隐匿,症状不明显,可以血栓性疾病为首发疾病,临床中尚有部分中风病因不明确.明确隐匿性肿瘤形成静脉血栓的机制,结合中风的病因,可指导临床对无明显诱因中风的病因进行深入的研究,对无明显诱因的中风患者可考虑是否由隐匿性肿瘤所致.
作者:张丽;赵晓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在相同实验条件下,伸筋草配方颗粒和伸筋草水煎液2种剂型在镇痛、抗感染方面的差异.方法 取伸筋草配方颗粒和水煎液分别灌胃给药,采用小鼠热板法、小鼠醋酸扭体法以及小鼠耳肿胀法,比较2种剂型的抗感染、镇痛活性.结果 伸筋草配方颗粒及其水煎液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具有镇痛、抗感染的药理作用(P<0.05),并且2种剂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伸筋草配方颗粒和水煎液2种剂型具有镇痛、抗感染等药理等效性.
作者:李艳杰;王丽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养阴剔络方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炎症机制的作用.方法 100 μg/mL的LPS诱导HUVEC发炎,用2-(2-甲氧基-4-硝基苯基)-3-(4-硝基苯基)-5-(2,4-二磺酸苯)-2H-四唑单钠盐(cck-8)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数量,用elisa法测IL-6、IL-8、TNF-a的含量.结果 养阴剔络方对LPS诱导的HUVEC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LPS诱导的HUVEC细胞产生的IL-6、IL-8、TNF-a等炎症因子有明显的降低作用.结论 养阴剔络方对LPS诱导的细胞炎症机制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朱春龙;郭宏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病因有内、外因之分,内因责之于肺脾肾三脏不足,痰饮内伏,外因责之于感受外邪,饮食、情志失调等,外因触动伏痰,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痰气搏结于气道,肺宣发肃降功能失常而出现喘息.主要病位在肺,治疗上以治肺为主.肺与大肠在生理病理上密切相关,肺与大肠互为表里,上下相应,肺气郁滞不降,则大肠腑气不通,肠腑气机壅滞又会进一步影响肺的肃降,因而哮喘急性发作时使用通腑法可较快缓解喘息.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在辨证论治基础上辅助使用通腑法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能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姜玉;王明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宫腔镜下微型手术剪切除中隔子宫术后辅助人工周期预防术后宫腔黏连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10例中隔子宫患者(完全型中隔子宫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5例(包括2例完全型中隔子宫),行宫腔镜下中隔子宫电切术,术后辅助人工周期;试验组105例,行宫腔镜下微型手术剪切除中隔子宫,术后辅助人工周期;术后均随访3个月,记录术后1个月宫腔黏连情况及术后3个月子宫内膜覆盖情况.结果 术后复查宫腔镜,试验组宫腔黏连明显减少且子宫内膜恢复良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下微型手术剪切除子宫中隔术后辅助人工周期,可预防宫腔黏连,恢复子宫内膜,提高受孕率.
作者:许华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医认为,血脂代谢紊乱的病因主要归于饮食失宜、过逸少劳、情志失调、肾精亏虚、肾阳虚弱;病机关键在于脾失运化、肝失疏泄、肾失气化;病理产物是内湿、痰浊、瘀血.中医药采用辨证论治、中成药及协定处方、单味中药及提取有效成分治疗,能有效改善血浆中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
作者:王凡;倪青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小柴胡汤是《伤寒杂病论》中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具有疏利三焦,宣通内外,调畅气机的作用.肾脏病在发病特点、病机特点、临床表现等方面与少阳病关系密切,肾脏病多为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虚损,复感外邪,或外邪侵袭,入脏腑而致,符合少阳病正邪分争,血亏气弱或由他经病变传变而来的发病特点;肾脏病的病机特点多为本虚标实,少阳病枢机不利,正邪交争,也属本虚标实之证;少阳病与肾脏病的临床表现均可出现水液代谢异常及二便异常,少阳病为肾脏病的成因或诱发加重因素之一.小柴胡汤在肾脏病的治疗中可广泛应用.
作者:杨秀炜;周微;王守永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水针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用ED患者98例,随机分成水针加针灸加中药组(A组)49例,针灸加中药组(B组)49例,依据勃起功能国际问卷表5记录治疗前后各项问题得分数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1~3个月治疗后A组在问卷表得分数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总显效率为89.06%,B组总显效率为62.50%;且治疗后A组ⅢEF-5积分提高明显优于B组.结论 水针治疗勃起功能障碍,可明显提高性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延长针灸针感的持续时间,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蒋平;戴宁;李立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初期乳痈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16例初期乳痈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治疗组给予苯唑西林钠静脉滴注和中药(瓜蒌、牛蒡子、天花粉、黄芩、栀子等)口服及外敷,对照组仅给予苯唑西林钠静脉滴注.2组均治疗7d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82.76%,优于对照组的6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初期乳痈,能清热解毒,消肿排脓,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周贤刚;谢扬兵;许明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谓“痹证”,其发病以脾肾两虚为本,湿、热、毒为标,证属“正虚邪实”,发作时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困扰.中药汤剂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应用广泛,疗效明显.近年中医传统特色疗法针灸、推拿、拔罐等治疗方法得到了广泛开展,其机制通过对经络穴位的局部刺激,起到健脾化湿、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作用,使瘀祛痛止,且毒副作用小,操作简单、方便.
作者:曹雯;孙洪平;褚晓秋;胡咏新;王小超;刘克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祖国医学认为,单纯性肥胖症是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机体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导致水湿、痰浊、膏脂等盛于体内.病因与先天禀赋有关,与饮食不节,久卧久坐,年老体衰,七情内伤亦有关.病机多为本虚标实,病位主要在脾、胃、肾.研究表明,通过刺激耳部穴位,可以调节消化功能,刺激迷走神经进而影响胰岛素分泌,抑制饥饿感,控制能量的摄入,改善肥胖症状.
作者:韩超;孙忠人;王德龙;于晨光;郭玉怀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对晚期合并恶性腹腔积液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50例晚期肿瘤合并恶性腹腔积液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复方苦参加支持疗法)、对照组(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支持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腹腔灌注,每次100 mL,24h重复1次,2周为1疗程,2疗程后评价2组患者腹水缓解率、KPS评分、NRS评分变化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CD3+、CD4+、CD8+及CD4 +/CD8+)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腹水缓解率、KPS评分、NRS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周血CD3+、CD4+、NK、CD4+/CD8+比值增高,CD8+比例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腹腔局部灌注在晚期恶性腹水肿瘤患者的姑息治疗上,可激活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侯俊杰;方艳秋;谭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芪芍健脾口服液对花剥苔哮喘患儿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62例花剥苔小儿哮喘患儿,采用随机对照方法,以芪芍健脾口服液为治疗组34例,槐杞黄颗粒为对照组28例,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检测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IgG、IgA、IgM、IgE、补体C3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IgA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IgG、IgM、IgE、补体C3治疗前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芍健脾口服液可升高外周血IgA,对免疫功能低下的哮喘患儿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陈黎;刘华;孔令万;姚俊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四逆泻心汤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予四逆泻心汤(柴胡、白芍、枳实、半夏、干姜等)加味口服治疗;对照组35例,予多潘立酮口服治疗,疗程为2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胃胆囊排空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1%,优于对照组的62.86%,2组比较P<0.05;2组治疗后胃胆囊排空率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四逆泻心汤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胃胆囊排空率.
作者:孙莺;沈维增;张海艇;陈晓峰;谢峥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胆宁汤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 选取PCS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胆宁汤(茯苓、白术、党参、柴胡等)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茴三硫片,25mg/次口服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及治疗1疗程后临床疗效以及患者血清胃泌素(GAS)、血浆胆囊收缩素(CCK)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血清GAS水平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GAS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浆CCK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P< 0.05).结论 胆宁汤可有效升高PCS患者血清GAS水平,降低血浆CCK水平,从而起到调节胆道功能,改善患者胃肠功能的作用.
作者:夏峰;薛军;周定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未病的涵义,既包括平人,也包括亚健康者,亚健康属于中医“治未病”的范畴.中医“治未病”思想及其理论体系可指导亚健康的临床辨识及干预,主要体现在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不论是中医的“治未病”理论,还是现代的“亚健康”的干预理念,既是积极主动的预防医学观,也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与核心.这些思想对于养生保健和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赵艳青;滕晶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