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联合rhBMP-2与成骨细胞诱导骨髓基质细胞成骨分化的实验研究

王进;黄彰;刘飞;王双利;江华;宋金霞

关键词:rhBMP-2, 成骨细胞, 骨髓基质细胞, 骨性分化
摘要:目的:探讨rhBMP-2和成骨细胞联合诱导骨髓基质细胞( BMSCs)的成骨分化能力。方法应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4周龄SD大鼠的BMSCs,通过改进酶消化法结合反复贴壁法培养1日龄SD乳鼠成骨细胞。实验分为4组:rhBMP-2诱导组、成骨细胞诱导组、rhBMP-2+成骨细胞诱导组、单纯培养液组。倒置相差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分别收集第3、6、9天细胞培养液上清液定性及定量测定碱性磷酸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rhBMP-2诱导组、成骨细胞诱导组、rhBMP-2+成骨细胞诱导组均检测出成骨细胞生成,其中,rhBMP-2+成骨细胞诱导组碱性磷酸酶含量明显大于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rhBMP-2、成骨细胞、rhBMP-2联合成骨细胞均能提供成骨微环境,并在体外诱导BMSCs 向成骨细胞分化, rhBMP-2联合成骨细胞对BMSCs 的成骨分化具有更优的诱导能力。
临床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后路膨胀式椎弓根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老年椎管狭窄

    目的:探讨后路膨胀式椎弓根钉( EPS)结合椎间融合治疗骨质疏松性老年腰椎管狭窄的疗效。方法采用后路EPS结合椎间融合治疗25例骨质疏松性老年腰椎管狭窄患者。采用JOA临床腰椎手术评分系统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参考Burkus et al及Singh et al的方法评估椎弓根螺钉稳定性及脊柱融合情况。结果患者均得到随访,时间6~25个月。末次随访时JOA改善率:显效19例,有效4例,无效2例。螺钉稳定性评分平均为(2.9±0.3)分,骨融合评分平均为(2.8±0.2)分。未出现螺钉松动、拔出,滑脱无复发。结论采用EPS结合椎间融合可有效治疗骨质疏松性老年椎管狭窄,术后融合率高,并发症少。

    作者:唐辉;李霞;张曦娇;浦绍全;李川;李春晓;徐永清;沙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

    2005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对20例肩胛骨骨折患者根据不同类型采用不同手术入路进行早期内固定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程国林;朱爱平;汤立;闫成元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一期清创植骨融合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后骨髓炎

    2009年1月~2012年6月,我科对11例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后骨髓炎患者采用一期清创植骨融合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章杰斌;余润泽;陈涛;宣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儿童后内侧和后外侧移位肱骨髁上骨折和肘内翻畸形之间的关系

    目的:探讨儿童后内侧和后外侧移位肱骨髁上骨折和发生肘内翻畸形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33例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ⅢA型18例,ⅢB型15例),术后辅以石膏托外固定3~4周。术后在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提携角和肘关节的运动范围,观察提携角变化,分析移位方向和肘内翻的关系。结果患儿均获随访,时间1~2年。18例ⅢA型骨折者提携角丢失15.2°±5.1°,15例ⅢB型骨折者提携角丢失8.8°±3.5°。ⅢA型骨折与ⅢB型骨折致肘内翻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未出现肘关节活动受限。根据Flynn标准:18例ⅢA型骨折患儿中10例为良,8例为差;15例ⅢB型骨折患儿中9例为良,6例为差。结论ⅢA型骨折较ⅢB型骨折出现肘内翻的可能性更大。即使术后得到了解剖复位,ⅢA型骨折仍可能导致肘内翻畸形,这可能是ⅢA型骨折中内侧骨皮质的压缩,或伴有骨骺损伤所造成。

    作者:胡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交锁髓内钉治疗锁骨中段骨折

    2011年12月~2012年5月,我科对12例锁骨中段骨折的患者应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项炜;朱文骏;吴松;李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舟状骨骨折愈合延迟或不愈合使用背侧经皮螺钉固定

    舟状骨骨折愈合延迟或不愈合的治疗方式一直存在争议,作者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研究,纳入33例舟状骨骨折愈合延迟或不愈合的患者,男性31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29岁(25~33岁)。术前行磁共振检查提示舟状骨无缺血性坏死表现,使用背侧经皮螺钉固定。术后平均随访16个月(7~48个月)。结果显示,所有骨折均愈合,未发生缺血性坏死。因此作者认为,处理舟状骨骨折愈合延迟或不愈合,行磁共振检查排除缺血性坏死后,使用背侧经皮螺钉固定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李军(摘译);荆珏华(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经小切口钢板内侧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

    2007年10月~2010年2月,我科采用小切口钢板置于内侧治疗78例胫骨干骨折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王喜庆;杨书彬;黄伟哲;刘明;王艳盈;周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保留股骨颈型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疾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保留股骨颈型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髋关节疾病患者采用Gibson切口行保留股骨颈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在头下位置将股骨头截断,保留完整的股骨颈,并选择合适的外展角及前倾角植入假体。术前术后行Harris髋关节评分,随访时摄片了解假体的位置。结果23例均获随访,时间33~50个月。 Harris评分由术前37.7分±9.0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90.4分±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例出现双下肢不等长(长度差异<2 cm);无感染及神经损伤,无脱位及肺栓塞形成;出现异位骨化Ⅰ级2例,Ⅱ级1例。结论保留股骨颈型全髋关节假体治疗髋关节疾病,保留了更多宿主骨质,利于再次假体翻修,临床疗效良好。

    作者:朱晨;孔荣;尚希福;方诗元;李守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段骨折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4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 Neer 分类三部分骨折3例,四部分骨折11例)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术后进行功能锻炼。随访并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按Neer 评分系统评价疗效:优9例,良4例,差1例,优良率为13/14。无感染、神经损伤、假体松动和关节周围骨折等并发症发生。假体位置良好。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段骨折疗效可靠,术后能解除疼痛,稳定和重建关节功能,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陈跃忠;王觅格;李炳楠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Endobutton钢板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锁骨远端骨折

    2010年1月~2013年8月,笔者应用Endobutton钢板结合克氏针治疗21例锁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曹正品;姚阿莲;黄俊涛;苏士奎;李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关节镜治疗Haglund综合征

    2010年5月~2013年3月,我科在关节镜下治疗7例 Haglund 综合征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崔庆元;李苏皖;刘朝晖;陈小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前侧入路结合微创钢板接骨术治疗肱骨干骨折

    2009年5月~2011年5月,我科采用前侧入路结合微创钢板接骨术( MI-PO)治疗19例肱骨干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尹自飞;张伟刚;孙文阁;徐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双节段颈椎间盘置换联合cage融合术治疗颈椎病

    目的:观察连续双节段 Bryan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联合邻近节段cage融合术治疗三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探讨该联合术式( Hybrid术式)的可行性及节段选择标准。方法采用双节段 Bryan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联合邻近节段cage融合术治疗58例连续三节段病变的颈椎病患者。术前、术后进行 JOA 评分(17分法)和颈椎残障功能量表( NDI)评定;术后进行 Odom 标准评定;随访观察椎间盘假体稳定性、假体活动度、cage融合状态及cage位移情况等。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出现严重术中不良事件,手术时间60~125(88.3±10.5)min;术中出血量10~60(30.3±12.1)ml。58例均获随访,时间6~48(22.2±8.3)个月。末次随访时, JOA评分由术前5~10(8.6±1.2)分增至12~17(14.1±1.5)分(P<0.01);NDI 评分由术前34~42(40.5±2.6)分降至13~20(16.8±3.3)分(P<0.01)。 Odom 评定:优36例,良12例,可6例,差4例,优良率为93.1%。人工椎间盘稳定,置换节段活动度为16°~21°(18.2°±5.6°),与术前17°~23°(19.1°±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颈椎整体活动度为26°~41°(33.8°±10.3°),与术前33°~52°(40.3°±1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Cage 植骨全部融合,无cage 松动和沉陷。结论连续双节段颈椎间盘置换联合邻近节段cage 融合为三节段颈椎病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了新的术式选择,兼顾了颈椎的稳定和运动功能,初、中期随访疗效让人满意。

    作者:陈江;贾育松;孙旗;李晋玉;郑晨颖;白春晓;徐林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动力髋螺旋刀片系统治疗老年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2010年7月~2012年8月,我科应用动力髋螺旋刀片系统( DHSA)治疗21例稳定性股骨转子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李智浩;张绍安;魏新军;易先达;贺喜顺;远东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颈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Ⅱ、ⅡA型Hangman骨折

    目的:观察颈前路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治疗Ⅱ、ⅡA型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Ⅱ、ⅡA型Hangman骨折患者术前颅骨牵引后行颈前路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结果16例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均未出现脊髓、神经损伤,无椎动脉损伤及脑脊液等并发症,无切口感染,未发生咽喉疼痛、吞咽困难。术后3个月患者均获骨性愈合。颈椎生理曲度恢复,屈伸及旋转活动良好,无内固定系统松动、断裂现象。4例脊髓神经D级者全部恢复到E级。枕颈部疼痛均较术前明显改善。7例行取髂骨术者切口愈合良好,术区无遗留疼痛。结论颈前路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治疗Ⅱ、ⅡA型Hangman骨折能获得即时稳定,减压彻底,固定确实,融合满意。

    作者:黄惠梅;蔡镇德;林松庆;林晓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髌胫预压聚髌器固定治疗陈旧性分离髌骨骨折

    目的:探讨髌胫预压聚髌器固定治疗陈旧性分离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8例陈旧性分离髌骨骨折患者术前先行髌骨、胫骨结节间弹性持续加压,待骨折块靠近后切开复位,用聚髌器固定。结果18例全部获得随访,时间7~48个月。骨折均一期愈合,髌骨的解剖结构得到重建。根据王亦璁改良膝关节功能评分法:优10例,良6例,可2例。结论陈旧性分离髌骨骨折行髌胫预压聚髌器固定治疗方便易行,牵引力线合理,便于护理,聚髌器固定牢靠,更适宜配合术前、术后CPM锻炼,功能恢复满意。

    作者:郑战营;路召龙;邢艳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带线骨锚治疗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

    2010年11月~2012年3月,我科应用带线骨锚重建喙锁韧带治疗12例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黄聪;岳瑞卿;黄锦;陈兴坤;叶少奇;苏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脊髓损伤中钙蛋白酶的作用

    脊髓损伤后可发生不同程度的神经坏死和组织变性,导致脊髓神经功能障碍。脊髓继发性损伤过程中钙蛋白酶( calpain)在脊髓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Calpain为一Ca2+依赖性半胱氨酸蛋白酶,该酶包括2种同分异构体μ-calpain 和 m-calpain,分别由微摩尔和毫摩尔浓度的Ca2+激活。细胞内 calpain 以非活性酶原形式存在,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升高后,calpain酶原被活化,引起calpain活化后一系列分子生物化学的改变,在脊髓引起细胞凋亡或损伤。应用calpain的特异性抑制剂进行干预后,脊髓calpain的表达和活性受到抑制,脊髓的病理改变和细胞凋亡得到缓解,神经功能得以保护。该文将calpain在脊髓损伤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袁景(综述);甄平(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胸腰椎病变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 VSD)治疗胸腰椎病变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4例胸腰椎病变术后切口感染患者分别采用置管冲洗引流(对照组,23例)和VSD( VSD组,31例)治疗。比较两组抗生素应用时间、创口局部治疗时间、引流管阻塞情况,创口愈合情况,观察VSD副反应,评估VSD的疗效。结果54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15个月。抗生素应用时间:对照组(20.1±5.6)d,VSD组(14.1±2.1)d;创口局部治疗时间:对照组(25.2±6.2)d,VSD组(15.0±4.6)d;引流管阻塞次数:对照组13次(13/33),VSD组11次(11/81);创口愈合情况:对照组15例(15/23),VSD组29例(29/31)。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VSD组出现皮肤发红、发痒5例,皮疹3例。结论 VSD治疗胸腰椎病变术后切口感染能缩短感染伤口治疗时间,促进创口愈合。

    作者:付能高;张志明;何江涛;张映波;蒋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2007年12月~2010年3月,我科使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4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效果满意。

    作者:张华文;苏安平;李志强;魏振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临床骨科杂志

临床骨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