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杰;贾斌;张勇;高迪;高彦军;刘彦勋;马雪峰
2007年3月~2011年1月,我科应用可调式骨盆外固定架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48例,临床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器械开口器和钻孔器(见图1):开口器尖部呈三棱锥样,长约1 cm,较锐利,其后有环状平台防止过深.钻孔器尖部为圆弧扁平状,直径约3.6 mm,有0~10 cm单位刻度.可调式骨盆外固定架(已申请专利,专利号:zl 2007 20020106.3,见图2、3):可调固定横杆由左右两段组成,两段横杆的内端均有带螺纹的内孔,且两内孔中的螺纹旋向相反,共同安装在调节螺丝的两端.斜固定杆通过锁紧夹固定在可调固定横杆上,斜固定杆通过锁紧夹固定带有骨钉的横行固定杆,横行固定杆通过锁紧夹固定骨钉.
作者:任志富;李垂青;孙鲁伟;谢伟;王景彦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应用外固定架固定后二期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118例胫腓骨开放骨折患者行外固定架固定后二期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118例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除1例因钢板移位影响骨折愈合外,其余患者骨折均愈合,时间3.1~5.2个月,骨折愈合率为99.2%;并发症发生率4.2%.按照Enneking评分系统评估疗效:优96例,良11例,可7例,优良率为90.7%.膝关节活动度:伸0°,屈135°,踝关节活动度:背伸30°,跖屈40°.结论 外固定架固定后二期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开放骨折操作简便,固定牢靠,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李生平;黄辉;彭维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2009年6月~2011年1月,我们用交锁髓内钉结合阻挡螺钉技术治疗胫骨中下段不稳定型骨折23例,效果较好,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16~68岁.根据AO/ASIF分类:42A型14例,42B型9例.开放骨折5例:Gustilo Ⅰ型2例,Gustilo Ⅱ型3例.合并腓骨骨折11例.采用国产Trauson胫骨髓内钉19例,Smith-Nephew胫骨髓内钉5例.
作者:王鹏飞;魏星;庄岩;叶爱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2006年9月~2009年5月,我院收治23例Lisfranc损伤患者,给予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及克氏针内固定,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23~52岁.左侧9例,右侧14例.按Myerson分型[1]:A型4例,B型14例,C型5例.按Myerson三柱分类[2]:中柱损伤6例,中柱合并内侧柱损伤5例,三柱损伤12例.
作者:高迪;贾斌 刊期: 2012年第02期
2009年1月~2010年5月,笔者对6例胫腓骨多段粉粹性骨折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小切口内固定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6例,男5例,女1例,年龄38~64岁.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2例伤肢皮肤大面积擦伤.按AO分型标准:42C2型4例,42C3型2例.受伤至入院时间2 h~1 d, 至手术时间10~13 d.
作者:方正格;瞿兴崇;方祖怡 刊期: 2012年第02期
2001年3月~2010年5月,我院采用髂骨移植合并张力带固定治疗10例严重粉碎性尺骨鹰嘴骨折患者,取得良好效果.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0例,均为男性,年龄21~48岁.2例为闭合骨折,8例为开放骨折(均为Gustilo Ⅱ型).按Mayo鹰嘴骨折分型[1]:9例为ⅡB型,1例为ⅢB型.患者均无主要神经、血管损伤.
作者:李驰;金广建;陈雷;杨胜武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可塑形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30例累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患者(34足)行标准外侧入路,可塑形钛钢板内固定治疗,明显塌陷者予自体髂骨植骨.结果 30例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优25足,良8足,差1足.结论 开放性复位和可塑形钛板内固定以及必要的植骨是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寿志强;孙俊英;朱剑华;黄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36例;术后第12个月时按照Rasmussen标准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同时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6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膝关节功能:优18例,良12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为83.3%.并发症:膝关节内翻畸形1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关节僵硬2例,关节面塌陷4例,切口不愈合产生窦道1例.结论 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创伤小,固定牢靠,允许患者早期关节功能锻炼,改善关节功能,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邓颂波;张耀强;徐火荣 刊期: 2012年第02期
2008年11月~2011年1月,我院采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干骨折22例,均获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22例,男11例,女11例,年龄19~78岁;其中19~40岁13例,60~78岁9例.均为急性损伤.骨折按AO分型:12-A1型3例,12-A2型6例,12-A3型5例,12-B1型2例,12-B2型2例,12-B3型3例,12-C3型1例.合并桡神经损伤3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2例.手术时间为伤后3 h~5 d.
作者:郭敏;吴德舜;夏永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7例肱骨干骨折(经手法复位不满意或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后再移位)患儿采取闭合复位、小切口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除2例因手法复位失败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外,其余均采用闭合复位.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对患儿肩、肘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 37例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2例因钉尾过长或折弯致肱骨进针点疼痛和钉尾刺激反应,拔钉后症状消失.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均无感染、短缩、旋转畸形以及骨骺、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采用Constant和Murley肩关节评分系统、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价疗效,术后12个月疗效:优20例,良15例,可2例,优良率为94.59%.结论 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干骨折创伤小,可早期活动,愈合快,并发症少.
作者:郑江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2008年1月~2010年8月,我科采用外侧锁定加压钢板和普通外侧钢板治疗29例胫骨平台SchatzkerⅠ~Ⅲ型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本组29例,男24例,女5例,年龄24~61(42.5±7.7)岁.左侧14例,右侧15例.骨折按Schatzker分类:Ⅰ型10例,Ⅱ型12例,Ⅲ型7例.均为闭合骨折.根据使用的钢板不同分为锁定加压钢板组(15例)及普通钢板组(14例).
作者:汪立平;李建军;范立北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应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8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根据Harris评分法评定术后疗效.结果 3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3年.髋关节功能根据Harris评分:优14例,良19例(其中1例随访至第14个月死亡),中5例,优良率为84.2%.结论 应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风险小、费用低、疗效满意,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许峰;杨小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应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31例股骨转子部骨折患者,取得较满意的效果.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40~70岁.骨折按AO分类[1]:A1型11例;A2型13例;A3型7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入院至手术时间1~16 d.合并疾病:高血压5例,糖尿病2例,胃溃疡1例,胆囊炎1例.1.2治疗方法全麻或硬膜外麻醉.C臂机透视下利用牵引装置进行手法复位.伴有股骨颈基底部骨折或股骨转子下骨折并移位者,需侧方牵引、切开撬拨复位,使用多枚克氏针临时固定后放置解剖锁定钢板,钢板上端凹陷处与股骨转子贴近,在干骺端先用1枚加压螺钉固定钢板位置,C臂机透视下置入股骨颈的锁定螺钉,骨折远端股骨干上固定3枚以上螺钉.见图1.
作者:胡晓亮;倪明;丁菊红;秦惠敏;沈燕国;邱永敏;尹伟忠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空心钉固定联合半腱肌肌腱重建喙锁韧带治疗Ⅲ度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 对22例Ⅲ度肩锁关节脱位患者行空心钉固定联合半腱肌肌腱重建喙锁韧带治疗.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0~32个月.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局部畸形消失,未见复发.参照Karlsson疗效评定标准:A级18例,B级4例.结论 该手术方法设计符合生物力学的要求,方法简单,复位作用良好,是治疗Ⅲ度新鲜肩锁关节脱位有效方法.
作者:周江军;朱治宇;赵敏;吕仁发;张立;陈荣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截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前路减压、Kaneda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截瘫30例.结果 30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按Frankel分级:A级3例恢复至C级1例,2例无恢复;B级3例恢复至D级1例,C级2例;C级12例恢复至D级5例,E级4例,3例无恢复;D级12例恢复至E级10例,2例无恢复.结论 前路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截瘫可直接有效地解除脊髓压迫,为神经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截瘫的有效方法.
作者:姚士军;徐绍勇;郭建利;张艳军;袁智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假体和股骨的力学分布,为研究活体内假体及评估手术实施情况提供新的方法.方法 选择1例生物型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后志愿者,64排CT扫描髋关节,通过三维建模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单肢负重站立状态下的受力,分析假体和股骨的应力分布;实际植入位置为实验组,对假体植入的角度进行-10°、-5°、+5°、+10°的模拟作为对照组,研究相应位置的应力变化情况,并与实际手术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患者人工股骨头假体置换术后CT扫描图像建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经受力比较发现并非为佳植入位置.结论 活体人工髋关节模型的应力分布是假体置换后的应力传导真实反映.人工髋关节活体建模可以对手术结果进行更为合理、可靠的分析.
作者:徐灵军;朱海波;张银网;朱建民;张浩;朱亦;陈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影响髋臼骨折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 手术治疗136例髋臼骨折患者,对患者性别、年龄、骨折类型、合并伤、手术时机、手术入路、复位质量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骨折类型优良率:简单骨折为78.5%,复杂骨折为56.1%(P<0.05).手术时机优良率:2周内手术为75.8%,2周以上为55.6%(P<0.05).复位质量优良率:解剖复位优良率为83.3%,良好复位为76.3%,不满意复位为42.3%,轮廓复位为14.3%(P<0.05).结论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折类型、手术时机、复位质量为影响髋臼骨折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阳闽军;窦庆寅;钟威;胡洪涌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短期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41例OVCF患者中行PVP治疗11例,PKP治疗16例,非手术治疗14例.对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记录患者入院时及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后2 d的VAS评分,分析PVP、PKP的短期临床疗效.并对41例OVCF患者进行2年的随访,分别记录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后2年的VAS评分,分析3种方法治疗OVCF的近期临床疗效.结果 手术治疗2 d后VAS评分明显下降.随访2年后PVP组及PKP组VAS评分与非手术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VAS评分较PKP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手术患者均未发现重大并发症.结论 PVP、PKP均能迅速缓解患者疼痛,短期临床疗效良好,与非手术治疗相比近期临床疗效无差异;与PKP相比PVP近期疗效较好.
作者:吴海昊;庞清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单节段椎弓根固定结合伤椎打压植骨治疗胸腰椎屈曲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15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Denis B型)患者行后路单节段经伤椎复位固定、经椎弓根伤椎打压植骨手术.测量术前术后Cobb角,计算伤椎高度恢复率,进行ODI评分,分析疗效.结果 15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18个月.伤椎高度矫正率约95%,Cobb角由术前的14°~25°改善为术后的3°~8°.未出现内固定断裂、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单节段椎弓根固定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创伤小,仅固定1个运动节段;椎体内打压植骨有效解决椎体复位后产生的椎体内骨缺损.
作者:邢飞;樊道斌;陈宏赋;张林胜;朱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截骨推移区骨愈合的组织学特点和新骨形成规律.方法 取青紫蓝兔24只,建立胫骨大段骨缺损模型,在近干骺端截骨.分别于截骨后第1、2、4、6、8、10周各处死4只兔,在近干骺端的分离区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截骨后第1周出现血肿机化,第4周出现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第6周推移区大部分被骨性骨痂取代,第8周开始改建.结论 推移区存在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2种方式,以膜内成骨为主.
作者:艾田;张俊德;程添栋;林清高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