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宗学;胡东明
目的 观察自血穴位注射对偏头痛模型大鼠血浆5-羟色胺(5-HT)、β-内啡肽(β-EP)和P物质(SP)的影响,进一步揭示自血穴注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3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自血穴注3组.按照经典硝酸甘油造模方法,观察自血穴注对偏头痛模型大鼠血浆中5-HT、β-EP和SP的含量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自血穴注组5-HT、β-EP含量显著降低,SP有所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自血穴注组的5-HT、β-EP有明显提高,SP有所降低(P<0.01);结论 自血穴注可明显提高5-HT、β-EP含量,降低SP含量,对偏头痛发挥明显的止痛作用.
作者:杨佃会;马祖彬;韩晶;张永臣;耿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阴囊湿疹系先天禀赋不足,脾胃虚弱,饮食失常或过食肥甘厚腻、辛辣刺激动风之品,使脾失健运,湿热内生,下注肝经;或因久居湿地,坐卧湿热,汗湿浸渍,蕴于阴囊皮肤而发.湿性重浊黏腻,病邪难祛,致病情迁延,湿热蕴久,耗血伤阴化燥,致肌肤失养,形成血虚风燥证,虚实夹杂.无论内治法还是外治法都以清利湿热为主,根据本病的不同阶段佐以活血养血、润燥祛风等法.
作者:刘景业;魏跃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如何制定构建科学系统、客观、量化的《刺法灸法学》技能操作考核标准.方法 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刺法灸法学》基本技能“分站式考核”标准.结果 在制定标准时精化,细化,易操作化,使得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具有更普遍的借鉴价值.结论 《刺法灸法学》是一门介于针灸基础与针灸临床之间的桥梁课,是进入针灸临床前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和治疗方法.行之有效的《刺法灸法学》基本技能“分站式考核”标准,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学有目标,从难从严,苦练基本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的提高.
作者:刘晓娜;王富春;洪杰;王朝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电针、刺血拔罐配合酸枣仁汤与身痛逐瘀汤加减(针药并用)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近期疗效,探寻中医治疗方案.方法 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针刺加刺血拔罐加酸枣仁汤与身痛逐瘀汤)和对照组(口服西药盐酸阿米替林)各36例,观察比较2组患者近期症状改善情况和疼痛状况自评量表(VAS)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近期临床显效率69.4%,总有效率94.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1.7%和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评量表VAS,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刺血拔罐配合酸枣仁汤与身痛逐瘀汤加减(针药并用)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近期疗效确切.
作者:嘉士健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中医学认为,胎萎不长的主要机理是气血不足以荣养其胎,主要病因有气血虚弱、脾肾不足、血寒宫冷.八珍汤为四君子汤加四物汤,是益气补血的基础方.四君子汤为治疗脾胃气虚证的基础方;四物汤为补血调血的基础方.中药保胎是多因素多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即可抑制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又益气补血安胎,并结合西医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孟兆慧;刘兆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宁心汤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气虚挟痰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冠心病室性早搏气虚挟痰瘀证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分别口服自拟中药汤剂宁心汤或参龙宁心胶囊4粒/次(每粒0.5 g),3次/d.观察治疗前后主症、次症疗效积分及治疗前后24h动态心电图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组在主症、部分次症积分及24h动态心电图疗效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宁心汤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气虚挟痰瘀证安全、有效.
作者:于清华;孙光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对比观察穴位埋线与传统艾灸治疗痛经寒凝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采用穴位埋线和艾灸治疗;对照组15例,采用单纯针刺治疗,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100%,优于对照组的93.3%.结论 穴位埋线配合艾灸治疗痛经寒凝血瘀证疗效满意.
作者:项鑫;王洪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刘沈林教授对大肠癌病机强调脾气亏虚,湿邪、瘀血、癌毒互结,湿邪、瘀血、癌毒为病之标,脾气亏虚为病之本,二者互为因果.治法重在益气健脾、扶正祛邪,扶正重在益气健脾,时刻不忘顾护脾胃之气.临证注重辨证论治,不拘泥于一法一方,并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遣方灵活,用药严谨.
作者:薛维伟;朱超林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止嗽散加减治疗感冒后咳嗽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76例感冒后咳嗽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以止嗽散(药用桔梗、白前、荆芥、百部、紫菀等)加减水煎取汁口服,对照组口服马来酸氯苯那敏片及喷托维林片,疗程均为10 d.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患者的咳嗽症状积分及莱彻斯特咳嗽问卷(LCQ)评分,比较2组的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2组疗程结束后,咳嗽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观察组下降明显,2组比较,P< 0.01; LCQ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观察组提高明显,2组比较,P <0.05.结论 止嗽散加减治疗感冒后咳嗽,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效果良好.
作者:阳媚;唐茂燕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对药物流产后出血量、出血持续时间及对流产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药物流产后产妇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流产后,待胚胎排出,对照组口服安络血、左氧氟沙星及替硝唑;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中药(黄芪、党参、当归、川芎、桃仁等)制剂进行治疗.观察2组流产后出血量、出血持续时间和流产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量、出血持续时间及对流产效果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能有效的减少流产后阴道出血量、缩短出血时间、减少不全流产的发生率,是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春霞;刘伟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朱凌云主任医师认为,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总以“气机失调”为要.虽病位在胃、食管,但与肺脾关系密切.病机主要为脾失健运,肺胃不降.脾运无力则升降无常,肺胃不降则浊气上逆,致使津液、食物、痰湿随逆乱而上乘,浸淫食管而发,“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临证并强调选用降气之枇杷叶,配伍有升提作用的桔梗主要药对,以平调气机,调整中焦逆乱之气机.预防和调护亦尤为关键.
作者:杨芸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安络小皮伞菌糖肽理化性质与镇痛作用.方法 以镇痛作用为指导,通过乙醇沉淀、大孔树脂、凝胶柱层析等方法对安络小皮伞菌丝体发酵物水溶性成分进行分离,得到具有镇痛作用的纯化糖肽.以甲基化的方法研究其中糖苷键的连接方式.结果 该糖肽中糖的部分是由Glc为非还原末端,以1→4连接的Glc为主链,在6位连接着Man、Glc和微量的Gal组成的侧链;该糖肽的肽部分由10种氨基酸组成.结论 安络小皮伞菌丝体中分离得到的糖蛋白类成分具有镇痛作用,该部分含量占菌丝体的20%以上,是其镇痛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
作者:高阳;杨献玲;徐多多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周恩超主任中医师在治疗肾痛综合征过程中,以益气祛风法应用多,每以益气祛风为主,兼合养阴、清利、涩精、宣肺诸法,并认为,益气乃固脾肾之根,治病之本,祛风乃消蛋白之流,治病之标.唯益气方能匡正以助肾之固摄主水之功,健脾运强后天助先天以资生化.
作者:杨健伟;周恩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通立清胶囊治疗便秘气秘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口服通立清胶囊,对照组口服福松胶囊,共治疗14 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7.88%;优于对照组的69.70%(P<0.05).结论 通立清胶囊治疗便秘气秘证的疗效确切,是一种治疗此类型便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且患者不产生依赖性,无毒副作用,根据临床观察推测具有增加肠道容积和促肠道蠕动的作用,可长期应用.
作者:陈亮;闫成秋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血栓通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8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血栓通注射液,疗程均为10 d,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等指标水平变化.数据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FIB、D-二聚体降低(P<0.01),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血栓通注射液可以有效干预AE-COPD患者的血栓前状态.
作者:朱立成;朱文娟;尚云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常有气血不足、肺气亏耗、脾胃虚弱的表现,运用中药扶正固本、养阴益肺、补脾益气,能显著加速体力恢复、改善症状,降低术后复发风险,延长生存期.中医认为,手术耗气伤血,中医药配合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不仅能改善临床症状、减毒增效,提高近期疗效,而且在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等方面疗效显著.
作者:陈静;许尤琪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以“伏邪”发病说为依据,提出“痰瘀伏邪”论.认为“痰瘀伏邪”贯穿于整个心系疾病时间链的始终,及时、尽早及个性化辨证干预对疾病的治疗、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双娣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中医认为,血的生成与五脏有关,肾的作用尤为重要.肾藏精,主骨生髓,精血同源,髓为造血器官,在骨髓的作用下肾精化生为血.肾在血液病发生、发展以及转归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补肾是治疗血液病的一大法则.临床治疗血液病不论是否见有肾虚症状,都应注意补肾,或单独用补肾阴阳之法或与其他治法同用,常可收到很好疗效.
作者:王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中医脑病的病因病机多为年老久病,素体亏虚,肝肾不足,精气耗伤导致髓海空虚,脑髓失养.脑髓精血不足为发病之根本,加之风、火、痰、虚、瘀、邪毒侵袭机体,髓虚毒损而发病.在中医脑髓理论的指导下,益髓填精法贯穿于中医脑病诸多病种如中风病、痴呆、颤证及瘘证中.中医脑病的治疗方法以固护脑髓为根本,在益髓填精基础上除邪扶正.益髓填精法是中医脑病治疗的基础,以益髓填精为基础,辨证以升阳益气、活血化瘀、熄风潜阳、豁痰开窍诸法.
作者:于兰;李巧莹;张静术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75例,治疗组采用针灸(穴取听宫、听会、耳门等)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进行疗效比较观察.结果 治疗组显效45例(60.00%),总有效率90.67%;对照组显效30例(40.00%),总有效率69.33%,2组比较,P<0.05.结论 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显著,治愈率高,安全,无毒副作用.
作者:梅妹;宋泽新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