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益髓填精法在中医脑病治疗中的应用

于兰;李巧莹;张静术

关键词:脑髓理论, 髓海不足, 益髓填精法, 脑病
摘要:中医脑病的病因病机多为年老久病,素体亏虚,肝肾不足,精气耗伤导致髓海空虚,脑髓失养.脑髓精血不足为发病之根本,加之风、火、痰、虚、瘀、邪毒侵袭机体,髓虚毒损而发病.在中医脑髓理论的指导下,益髓填精法贯穿于中医脑病诸多病种如中风病、痴呆、颤证及瘘证中.中医脑病的治疗方法以固护脑髓为根本,在益髓填精基础上除邪扶正.益髓填精法是中医脑病治疗的基础,以益髓填精为基础,辨证以升阳益气、活血化瘀、熄风潜阳、豁痰开窍诸法.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周恩超益气祛风法治疗肾病综合征蛋白尿

    周恩超主任中医师在治疗肾痛综合征过程中,以益气祛风法应用多,每以益气祛风为主,兼合养阴、清利、涩精、宣肺诸法,并认为,益气乃固脾肾之根,治病之本,祛风乃消蛋白之流,治病之标.唯益气方能匡正以助肾之固摄主水之功,健脾运强后天助先天以资生化.

    作者:杨健伟;周恩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改良拔甲术治疗拇趾复发性甲沟炎疗效及护理

    目的 探讨改良拔甲术治疗拇趾甲沟炎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在我科采用改良拔甲术治疗拇趾复发性甲沟患者128例,部分拔甲加甲床切除术.观察其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结果 128例中,105例15 d内痊愈,18例20d痊愈,5例30 d痊愈.结论 采用部分拔甲加甲床切除术,能彻底消除病灶,复发率低、治疗时间短、换药次数少、创伤小、恢复快.

    作者:夏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骨伤膏联合篙白伤湿气雾剂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

    目的 观察骨伤膏联合篙白伤湿气雾剂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急诊急性软组织损伤病例600例,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方法分为2组,各300例,治疗组采用骨伤膏加篙白伤湿气雾剂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骨伤膏治疗,评价2组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结果 2组治疗痊愈率比较,治疗组为87.7%,对照组为80.7%,2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2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为99.0%,对照组为98.3%,2组比较,P>0.05.结论 骨伤膏加篙白伤湿气雾剂联合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能快速舒缓疼痛,消除肿胀,早期恢复功能活动.

    作者:梁楚烽;唐绍基;赖茂廷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穴位埋线配合艾灸治疗痛经寒凝血瘀证

    目的 对比观察穴位埋线与传统艾灸治疗痛经寒凝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采用穴位埋线和艾灸治疗;对照组15例,采用单纯针刺治疗,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100%,优于对照组的93.3%.结论 穴位埋线配合艾灸治疗痛经寒凝血瘀证疗效满意.

    作者:项鑫;王洪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中药保留灌肠合灌洗疗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及护理

    目的 观察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灌洗疗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方法.方法 将56例慢性肾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中药煎剂100 mL,2次/d保留灌肠,中药保留30~40 min,连续治疗30 d;治疗组在中药保留灌肠基础上,配合每周1次灌洗疗法,每次治疗90~120 min,每周1次,共治疗4次,连续观察30 d.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100%优于对照组98.6%.结论 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灌洗疗法较单纯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明显.

    作者:杨欣;王爱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辨证分型

    中医认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发病机制相关较甚.黄斑变性多与脾的运化功能失调关系密切,在脾虚同时,可伴有肝郁、痰湿、血瘀之征.中医采用脏腑辨证、气血辨证、虚实辨证疗效显著.老年体衰、肝肾不足、精血亏虚则黄斑失养,易发生老年性黄斑变性.治疗应从调理气血的关系入手,既重视凉血止血、活血、养血,又不忘补气、行气,固肾明目.早、中期以阴虚火旺型和瘀血内阻型为主,晚期以痰瘀互结型为主.

    作者:刘嘉立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杜宝俊教授运用桂枝茯芩汤治疗男性疾病

    杜宝俊教授临证治疗男性疾病,倡导“以症审因、以因明证、以证立法、以法出方、以病定程”的诊疗思路.特别强调“以证立法”,不拘泥方剂治疗疾病范围,将桂枝茯苓汤运用于男科疾病中的少弱精子症、勃起功能障碍合精索静脉曲张、慢性前列腺炎等辨证属血瘀型,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闫朋宣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度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认为,重度溃疡性结肠炎(UC)的病机为本虚标实,寒热错杂,湿、热、毒邪内蕴大肠,气血凝滞,迁延不愈而致脾胃两伤,或进一步累及肝肾.热毒、血瘀为本病的重要病机,对于重度UC的治疗,临床常采用清肠化湿解毒,调气凉血活血法结合中药灌肠生肌敛疡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扬长避短,能发挥佳疗效.

    作者:刘达;叶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木茸功效新解

    木茸为日常食用菌类,并非中药材,其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极高.具有益气益智、滋养强壮、补血活血、滋阴润燥、养胃润肠等药用功效;并有“胃肠道清道夫”“体内碎石机”及“食物中的阿司匹林”等美誉.木茸多糖,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抑制血小扳聚集及抗血栓形成、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抗衰老、抗肿瘤、改善心肌缺氧、抗溃疡、抗放射及对组织损伤具有保护等作用.

    作者:曹瑞雪;杨道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伏阳灸穴贴法治疗中老年脾肾阳虚证泄泻

    目的 评价伏阳灸穴贴与伏九贴治疗中老年脾肾阳虚证泄泻的临床疗效,探讨伏阳灸穴贴法治疗中老年脾肾阳虚证泄泻之疗效.方法 将60例中老年脾肾阳虚证泄泻的患者分为伏阳灸穴贴和伏九贴组,每组30例.伏阳灸穴贴组应用扶阳灸和伏九穴贴治疗.先进行扶阳灸,在中脘、天枢双、神阙、关元;脾俞、肾俞隔姜灸.灸毕在腧穴上贴敷伏九贴,贴敷4~8h,1次/d,连贴3d.隔9~10d进行第2次扶阳灸、伏九穴贴.再隔9~10d进行第3次扶阳灸、伏九穴贴,伏九穴贴组在中脘、天枢(双)、神阙、关元;脾俞、肾俞贴敷伏九贴,贴敷4~8h,1次/d,连贴3d.隔9~10d进行第2次伏九穴贴.再隔9~10d进行第3次伏九穴贴.结果 伏阳灸穴贴组:痊愈50%,显效43.3%,有效3.3%,总有效96.5%;对照组痊愈26.7%,显效20%,有效33.3%,总有效80%.2组比较,P<0.05.结论伏阳灸穴贴组优于伏九穴贴组治疗,扶阳灸法温补脾肾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亚菊;李佳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研究

    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医证型常分为湿热痹阻、寒湿痹阻、肾气虚亏、痰瘀痹阻等证型,研究发现RA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检查自身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中医临床辨治RA客观化研究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参考依据.

    作者:陈美玲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三叶青提取物解热作用及对大白鼠下丘脑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含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三叶青提取物(E[R)对酵母致大白鼠发热和下丘脑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含量的影响,为其解热降温机理作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在365、385、325 nm处为激发波长,以485、480、375 nm为发射波长,测定5-HT、NE和DA含量.结果 给药组大白鼠在给予三叶青提取物后1h体温显著下降,下丘脑组织中5-HT、NE和DA含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结论 三叶青提取物对酵母致发热大白鼠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其解热作用与影响体温调节中枢介质5-HT、NE、DA的含量有关.

    作者:杨雄志;王翰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温阳止泻贴敷治疗虚寒性泄泻

    目的 观察温阳止泻贴敷贴治疗虚寒性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采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温阳止泻贴治疗组与盐酸洛哌丁胺胶囊对照组各50例,30 d为1疗程,停药后随访4周,观察主症的变化及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4周后,治疗组复发率28.9%,对照组复发率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温阳止泻贴敷贴治疗虚寒性泄泻疗效显著.

    作者:杨睿芊;黄福斌;张阳;商秀梅;刘柱成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古代医家论尺泽穴临床应用探悟

    尺泽穴为手太阴肺经合穴,既有肺经腧穴共性,又有合穴主治的特性,且有养肺阴、濡养肺气、清泄肺热、宣降肺气、止咳平喘、舒经通络、理气止痛、化痰降浊止血等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五脏咳,五脏积症,经络循行部位病,局部疾病,皮肤病,妇科疾病;目前临床在荨麻疹,风疹,冠心病等疾病的治疗中选择了尺泽穴,拓宽了尺泽穴的主治内容.学习古代文献应去其糟粕,博采创新.

    作者:何鑫;韩鹏;石蓬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内经》“法于阴阳”的养生思想

    《内经》“法于阴阳”的养生思想,即顺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使机体阴阳与自然环境始终保持协调平衡.“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调整和保持人体阴阳的协调平衡是治疗疾病、养生保健的高行为准则.《内经》“法于阴阳”的养生思想对于认识生殖、生命规律的变化,研究养生保健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健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针灸治疗单侧外展神经麻痹验案举隅

    外展神经麻痹属于临床常见病,目前药物治疗效果一般,针灸治疗选用局部穴位睛明、球后、攒竹、太阳、百会及远端穴位养老、光明为主穴,根据辨证分型进行远端配穴,常规针刺结合电针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现选取山东省中医院针灸科门诊验案1则,以资佐证.

    作者:周清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止嗽散加减治疗感冒后咳嗽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止嗽散加减治疗感冒后咳嗽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76例感冒后咳嗽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以止嗽散(药用桔梗、白前、荆芥、百部、紫菀等)加减水煎取汁口服,对照组口服马来酸氯苯那敏片及喷托维林片,疗程均为10 d.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患者的咳嗽症状积分及莱彻斯特咳嗽问卷(LCQ)评分,比较2组的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2组疗程结束后,咳嗽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观察组下降明显,2组比较,P< 0.01; LCQ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观察组提高明显,2组比较,P <0.05.结论 止嗽散加减治疗感冒后咳嗽,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效果良好.

    作者:阳媚;唐茂燕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针药合用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目的 观察针药合用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照组54例采用口服氯雷他定片及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喷鼻治疗;治疗组5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穴选上迎香、印堂、上星等)治疗,7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分别观察并记录评分.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7、14、21 d后症状和体征评分均显著降低,治疗7、14 d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1 d后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征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7、14、21 d后疗效评判,对照组各时段总有效率分别为55.55%、62.96%、75.93%,治疗组为75.93%、83.33%、92.6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时间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针药合用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有较好疗效.

    作者:张茂华;方美善;薛均来;齐山;王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咳喘灵结合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

    目的 观察咳喘灵加减结合针剌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采用咳喘灵加减(灸麻黄、苦杏仁、石膏、桑白皮等)结合针刺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针刺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30.00%.2组比较,P<0.01.结论 咳喘灵加减结合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且远期疗效好,不良反应小.

    作者:李佳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赵和平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赵和平主任医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黏膜变薄或腺体萎缩,甚或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为主要病理特征,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与胃癌关系密切.采用分型辨治疏肝和胃、清胆和胃、滋阴养胃、活血化瘀、清热泻火、温阳散寒6法并结合胃镜检查结果辅以对药(徐长卿配合欢皮、附子配黄连、芦根配枇杷叶、枳实配白及等)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孟彪;高立珍;赵和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吉林省教育厅

主办:长春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