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黎华;王肖龙
针挑疗法属中医外治方法,通过挑纤维、取脂、刺络、放血等手法治疗内痔、外痔、混合痔,使瘀血浊气外泄,改善肛周气血,促使瘀血消退,炎症吸收.
作者:曹亚秋;周建华;冷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庞某,5岁,男.2006年9月16日就诊,主诉:突发晕厥5次,闭目,呼之不应,面略发青,四肢软,每次发作由家人将其仰卧位平放,1 min缓解,发作时右手不灵活,无二便失禁,醒后体虚,一般月余发作1次.既往病史:出生后患有先天性肌性斜颈[1].无家族史.查体:患儿面色微黄,神清语明,形体适中,动作自如,四肢肌力V级,腱反射引出.患儿颈部不偏不倚,无偏歪畸形,颈部右侧软组织触及条索样物.
作者:刘飞;张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痴呆是一个本虚标实的疾病,病因复杂,病机多样,症状不一,发病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治法存在差别.“补法”是使机体正气充盈,“清法”是驱除有害病理产物,分别应用于老年痴呆病程的不同阶段,是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在临床的良好体现.单纯补精而忽视清毒祛瘀,或妄投清解而不顾护身之根本,均非良策.必须将两者结合地运用,方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鲁艺;张林;禄颖;王雪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医家对肝虚之辨治,多提及阴虚血虚,肝阳虚多被忽略.周仲瑛教授认为,肝阳虚在临床上是客观存在的,不容忽视,临证治疗肝胆疾病,只要辨证准确,应用温阳药后,症状明显缓解.
作者:李英英;贾晓玮;郭立中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导师郑健刚博士临床上采用针刺夹脊穴,两侧膀胱经排刺,针刺百会、印堂、曲池、外关、合谷、上八邪、气海、关元、中极、大巨、水道、归来、足三里、阴陵泉、阳陵泉、三阴交、太冲、阿是穴,在感觉异常点配合刺血拔罐等方法,治疗脊髓空洞症,使病人自觉症状及临床体征明显好转,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作者:吴雨蒙;郑健刚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眩晕临床多从平肝熄风,调补肝肾而治,然眩晕不尽是风病,不全属于肝阳.眩晕与脾胃有着密切的关系,致病之本为脾胃的受损,古代文献亦多有佐证,眩晕的治疗可以从脾胃着手.
作者:陈萍;顾国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益气通络汤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1例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2组均给予相应的降糖、降压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加服益气通络汤(药用黄芪、丹参、黄精、地龙等);对照组给阿托伐他汀钙口服.结果:治疗后2组空腹血糖(HBG)、尿微量蛋白、尿素氮、肌酐、TC、TG均有明显下降,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通络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确切.
作者:许文东;梁永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复方钩藤酊导入加周波穴位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将11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复方钩藤酊导入加周波穴位治疗组60例,治疗2个疗程;超短波治疗对照组58例,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后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75.86%,2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复方钩藤酊导入加周波穴位治疗脑梗死有较佳的疗效.
作者:梁建军;庄会林;王继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RE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埃索美拉唑40mg口服,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黄连安胃汤(黄连、吴茱萸、栀子、党参、炒白术等),水煎服,每日1剂.观察2组临床症状疗效、内镜下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临床症状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5.6%,对照组80.0%,2组比较(P<0.05);内镜下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为75.6%,2组比较(P<0.05);停止治疗后6个月时复发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9%和26.7%,2组比较(P<0.05);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9%和24.4% (P< 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中药黄连安胃汤治疗RE疗效显著,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
作者:金华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早期先兆流产的病因病机有肾虚、血热、气血虚弱和血瘀,病机既可单一,又可虚实错杂,常有脏腑、气血、经络同病.中医采用分型论治、古方治法、名老中医经验的自拟方治疗、现代中西医结合治法以及中药外治、心理治疗等辅助疗法,收到一定疗效.今后应对中药治疗的作用机制及实验研究进行深入研究,以提高远期疗效及保胎的成功率.
作者:康欣;何贵翔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笔者在《针灸治疗学》课程建设中,融入了“三互”式教学学法,“三互”式教学法是指将课堂理论,平时实训和临床实习有机结合起来,顺序衔接,相互促进,使学生能够强化中医理论,熟练针灸技能,提升临床诊疗水平,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王洪峰;王朝辉;齐伟;李铁;王富春;洪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机是多脏腑气血阴阳亏虚,兼夹瘀血、水湿、痰浊、浊毒等实邪,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瘀血既是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病理产物,又是糖尿病肾病进展的重要条件.中医药采用分型论治、专方治疗等方法能解毒增效,调节免疫功能,减轻蛋白尿,改善肾功能.
作者:周静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口疮溃疡病因外与风、火、燥邪及口腔不洁、口内破损,邪毒直入有关,内与心、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关系密切,导致阴虚火旺,热毒炽盛,内夹湿热,上蒸于口,以及情志不遂而损及心脾.中医辨证将其分为心脾(胃)积热型、胃热阴虚型、脾胃气虚型、阴虚火旺型.治疗关键调理中焦脾胃,辨证的同时应注意虚实分辨,虚则补,实则泻.
作者:王雅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B超对卵巢肿瘤蒂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证实的34例卵巢肿瘤蒂扭转病例的B超声像图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盆腔内均可发现肿块,一般为囊性或囊实性,偶可见一囊一实双肿块图像,肿块位置一般较高,少数蒂部特长者甚至可达对侧,肿块为中等以上大小,早期蒂部有压痛,后期有触痛,与术后病理对照,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5.29%(29/34).结论:B超诊断卵巢肿瘤蒂扭转简便有效,其图像特征可作为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
作者:孟伟莉;赖智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研究证明,泥胡菜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现已分离鉴定了约50多种化合物,主要有黄酮类、木脂素类和倍半萜内酯类、三萜类、有机酸类、甾醇类、化合物及微量元素等.具有抗肿瘤活性、抗炎、抗菌、抗酷氨酸酶等药理作用.
作者:董政起;李琳琳;徐珍;张英华;王威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刘某,男,10岁,2011年11月29日.间断腹痛、呕吐2月,加重3d.刻诊:腹痛、呕吐反复发作2月余,空腹为甚,喜按,干呕,吐涎沫,食后即吐,纳少、便干,舌淡苔白,脉弦紧.患儿1周前于天津464医院查血常规示:WBC 4.36×109,N 41.3,L 50.21,Hb137g/L;尿淀粉酶497.0 u/L(正常值<620 u/L);胃彩超示:肝胆胰脾肾未见异常;胃镜示:反流性食管炎,浅表性胃炎;立位腹平片示:肠管扩张积气,未见气液平;中下消化道造影、腹部CT均未见明显异常;胃电图示:餐前餐后胃电节律紊乱,功能性异常.
作者:李亮;朴香;魏小维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性痴呆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将112例老年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补肾益髓养脑化痰汤(药用菟丝子、灵芝、川芎、黄精等)治疗,采用全国老年医学会老年痴呆专题学术会修订的疗效标准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为83.9%,2组比较(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痴呆,疗效满意.
作者:钱超;姜亚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自制活肤膏外用治疗糖尿病顽固性足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糖尿病顽固性足溃疡患者采用中药自制活肤膏(黄芪、桂枝、白芷、黄连、黄柏、白及等)外用治疗,足溃疡时间6月以上.结果:20例中,观察治疗3个月,临床治愈18例,有效2例,治愈率为90%.结论:外用中药膏剂换药治疗糖尿病顽固性足溃疡,具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高改英;王丽;赵彦民;李文静;刘敬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中医认为,高尿酸血症肾病的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痰瘀互结,内伤于肾,外阻于骨骼、经络、关节所致.中医以清热利湿泄浊、活血化瘀止痛等法治其标实,以益肾健脾养肝法治其本虚.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肾病在降低血尿酸、减少尿蛋白、减轻肾脏炎性改变、保护肾脏等方面具有独到优势.
作者:杜霄壤;高建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药膳猪心茯神汤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心脾两虚型失眠症门诊患者38例,给予药膳猪心茯神汤进行食疗.15 d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痊愈2例,显效12例,有效1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3.8%.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学指标积分、PSQI指数总积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膳猪心茯神汤能够有效缓解失眠症患者各种症状,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作者:尚坤;杨启光;王德友;张欣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