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宏
对盆腔炎反复发作的治疗与预防,可运用中医中药理论,辨证施治,从食疗、足浴、按摩、耳针等多方面着手,避其邪气,增其正气,调和阴阳,内安脏腑,可扶正祛邪,提高机体免疫力,有效防止反复发作.
作者:覃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糖调节受损患者病理体质类型的调查,探讨糖调节受损常见体质类型和人群易感性,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在中医体质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临床调查的方法,依据糖调节受损诊断标准,对540例糖调节受损患者进行调查,并对其体质特征进行分析,应用统计学分析的方法处理调查结果.结果:糖调节受损的常见体质类型有阴虚质、痰湿质、血瘀质、湿热质、气虚质5种类型,以阴虚质、痰湿质占比例多.结论:在糖调节受损患者体质类型中,阴虚质、痰湿质与其他各类型体质发病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虚质、痰湿质约占发病人数的80%;在糖调节受损体质类型中,阴虚质与痰湿质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质发病人数明显高于痰湿质发病人数.
作者:魏东;田锦鹰;郑粤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根据我院新近修改的教学大纲,单就针推专业而言,《针灸治疗学》由原来的2个学期授课,共144学时,改为1个学期授课、90和108学时,因为又增加了临床课时的比例,这就必须删减一定的理论教学内容以适应课时的安排.为此教研组在2007届和2008届针推专业学生中进行了基于系统整合理念的《针灸治疗学》理论教学改革的实践.
作者:王朝辉;齐伟;李铁;王富春;洪杰;王洪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利肺片治疗支气管哮喘(肺肾两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氨茶碱片0.1g/次,每日3次;治疗组给予利肺片口服,每次2片,每日3次.结果:临床总体疗效,治疗组临床控制率40%,显效率43.44%,有效率13.33%,愈显率83.33%:对照组临床控制率26.67%,显效率23.33%,有效率40%,愈显率50%.2组临床总体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临床控制率46.67%,显效率40%,有效率10%,愈显率86.67%;对照组临床控制率23.33%,显效率20.00%,有效率43.33%,愈显率43.33%.2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观察中,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利肺片治疗支气管哮喘(肺肾两虚证)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孙航成;谌晓莉;朱启勇;张业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脑血栓形成的发病、病理变化与三焦的功能息息相关.上焦从心肺论治,以宣散为主;中焦从脾胃论治,以健运为主;下焦从肝肾论治,以滋养升清为主.治疗脑血栓形成,从三焦论治,以脾肾为本,以祛痰瘀为要,令三焦通利,常收显效.
作者:赵文冰;张艾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基因芯片技术已成为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研究新技术之一.基因芯片技术已应用于中医的实验研究领域,其应用基因检测肾阳虚鼠脑基因、检测健脾益气、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中医对金属硫蛋白IE( MT1E)基因在肝癌细胞中表达的影响、观察理气活血法对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大鼠胃黏膜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影响、研究小鼠胸膜间皮细胞免疫相关基因表达谱的状况及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虚寒证与虚热证大鼠肝全基因表达谱的差异,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寒体与热体的特征性基因等.
作者:王军;刘震坤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球蛋白、补体(C3、C4)、C反应蛋白、心肌酶、白细胞计数、分类、形态检测与中医辨证诊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MP IgM阳性56例患儿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和补体(C3、C4)的水平,并与26例对照组比较,MP IgM阳性56例患儿全部做C反应蛋白、心肌酶、白细胞计数、分类、形态的检测.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治疗前IgA、IgG、IgM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与对照组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补体C3、C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痰热闭肺型和痰湿闭肺型中重症者心肌酶升高(P<0.05);白细胞计数在痰热闭肺型、痰湿蕴肺型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支原体肺炎患儿指标的水平,对其病情和预后的判断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且与中医证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袁卫东;程风华;陈卫红;刘大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郭成林主任医师是吉林省第一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工作40余年,擅长运用经方治疗疑难病证.笔者有幸参加师承项目学习,在跟师学习中,每获良效,兹选郭老师经方验案3则,介绍如下.
作者:郭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从肿瘤化疗后、放疗后和手术后3个方面研究肿瘤相关的食疗问题,化疗后食疗宜健脾补中、祛痰利湿等法,放疗后食疗宜滋养肺胃之阴等法,手术后食疗宜补气养血、生血填精等法.实践证明,食疗可以减轻肿瘤患者的各种不适症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肿瘤的其他治疗手段起到重要的配合作用.
作者:王洪儒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挑选表征肠热腑实证中医疗效的标志性症状,并分析症状的变化属性及变化过程.方法:本研究采用个案分析法.编制计算机软件,录入近现代名中医复诊医案,构建数据库;从近现代名中医复诊医案数据库中整理出辨证为肠热腑实证的医案;总结四诊信息变化和证候改善的语言表达规律;原文复合证候拆分;四诊信息的规范化处理;以证候的国家诊断标准为依据,分析各症状的变化属性以及变化过程.结果:标志肠热腑实证改善的信息点有:1)大便次数增多,大便质地变稀,大便通畅,大便量特多,大便气味腥臭难闻;2)舌苔由黄色转白;3)腹胀痛减轻;4)体温降低,胸部、腹部烧灼感减轻;5)脉率变缓;6)烦渴喜饮减轻;7)舌红转淡;8)脉位由沉变浮;9)舌燥苔变润.结论:本研究提取出了诸多标志肠热腑实证候疗效的标志性症状.
作者:郭春莉;付强;张启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mononucleosis,IM)是由EB病毒所引起的急性散发性感染性疾病,其临床特点表现为不规则发热、乏力、咽炎、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血象表现为淋巴细胞计数增高并伴有异型淋巴细胞[1].中医认为,IM以温邪袭表,热毒内盛,耗伤气阴为其基本的发病机制.目前西医对此病尚无特异性治法,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一定优势.现举典型病例介绍如下.
作者:李玲;刘文全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柴胡桂枝汤治疗焦虑性神经症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柴胡桂枝汤(药用柴胡、桂枝、黄芩、人参、炙甘草等),对照组给予黛力新口服.结果:柴胡桂枝汤与黛力新治疗焦虑性神经症性头痛均有显著疗效,但2组间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结论:柴胡桂枝汤能够有效治疗焦虑性神经症性头痛.
作者:冯驭臣;祝维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黄元御论伤寒、温病,从六气出发,以六经论病,统治伤寒、温病,不为王叔和《伤寒例》所束缚,也不与叶天士、吴鞠通的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同,具有明显的学术特色.
作者:梁伟海;黄曼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探讨宋以前方书的特点及对比流行的研究思路,认为现代当对于不同方书进行研究的时候,应该将方书中方剂的归类研究作为首要步骤,并依据不同的对比层面来对方剂所涉及的各项信息进行深层的研究整理,这才是具有一定意义的,亦是可以准确反映出编书医家的学术水平的.同时也可以从不同的侧面来更加科学、准确的理解古方,完善古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使古方研究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
作者:许可;吴承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内经》中“天牝从来,复得其往”理论强调在瘟疫预防中的意义是要守住鼻窍这一关,把疫气阻挡在鼻外.对于部分从鼻进入体内的疫气可以通过探鼻取嚏法,将其再通过鼻窍驱逐出去.古代医家创立了大量行之有效的简便易行的瘟疫预防方法:如雄黄涂鼻、诸油涂鼻、药物塞鼻、取嚏法等,为现代传染病的预防提供有益的借鉴.
作者:董文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严重冠心病患者侧支循环的影响.方法:根据冠脉造影的结果选择78例严重冠心病的患者,分为无CC建立组、按照Werner分级对有侧支循环患者分为CC-0级组、CC-1级组、CC-2组.其中无CC建立组26例、CC-0级组22例、CC-1级组16例、CC-2组14例.4组患者在服用药物前测定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浓度.4组患者服用麝香保心丸6个月,6个月后4组患者行64层冠脉CT造影,并对冠脉侧支循环进行分级评价,同时测定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浓度.结果:78例严重冠心病患者有52例(66.7%)服用麝香保心丸6个月后,无CC建立组10例、CC-0级组26例、CC-1级组22例、CC-2组19例,其中无CC建立组及CC-0级组病例数减少,CC-1级组及CC-2组病例数增加,各组服药后侧支循环分级都用明显差异(x2=13.96,P=0.003).除无CC建立组服药前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15),各组服药前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浓度有统计学意义(P =0.01 ~0.03),CC级与无CC建立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浓度的比较,CC2级浓度明显高于无CC建立组(P =0.002).结论:麝香保心丸可能具有促进冠心病患者侧支循环的形成,保护缺血心肌,减小梗死范围的作用.
作者:宋开友;魏延津;李莲婷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膏摩疗法是一种比较古老而独特的外治法.通过以药膏涂抹于体表,再施以按摩手法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主要特点在于药物与按摩有机的结合,对于药物透皮吸收、释放、穿透进入血液循环的3个阶段起到了促进作用.
作者:王玉龙;王为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复方钩藤酊导入加周波穴位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将11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复方钩藤酊导入加周波穴位治疗组60例,治疗2个疗程;超短波治疗对照组58例,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后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75.86%,2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复方钩藤酊导入加周波穴位治疗脑梗死有较佳的疗效.
作者:梁建军;庄会林;王继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医家对肝虚之辨治,多提及阴虚血虚,肝阳虚多被忽略.周仲瑛教授认为,肝阳虚在临床上是客观存在的,不容忽视,临证治疗肝胆疾病,只要辨证准确,应用温阳药后,症状明显缓解.
作者:李英英;贾晓玮;郭立中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刘友章教授治疗久咳,临证强调分清主次虚实,注重肺脾相关,主张“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处方用药遵古而不泥古,用意而不拘于方,并善用岭南中草药.
作者:蔡骏逸;刘友章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