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山;王长宏;曲庆阳
目的:观察黄芪丹参合剂对气虚血瘀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症状、肾功能指标、肾纤3项指标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中医辨证属于气虚血瘀型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早中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降压、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常规降压、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丹参合剂.治疗3个月后测定2组患者血肌酐值、24h尿蛋白定量、血清肾纤3项等指标,并观察其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以及生存质量积分的变化.结果:2组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降低尿蛋白,降低肾纤3项的水平,保护肾功能.2组相比较,治疗组作用更为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丹参合剂可以有效地改善早中期慢性肾功能不全气虚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减轻肾纤维化的程度,保护肾功能,延缓病情进展.
作者:钟丹;张玉峰;黄宇清;王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药对雄性大鼠乳腺增生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受试雄性大鼠经苯甲酸雌二醇诱导形成乳腺增生后,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A)、雄激素治疗对照组(B).中药治疗组(A)灌服中药汤剂,每日早晚各1次,疗程1个月;雄激素治疗对照组(B)腹腔注射丙酸睾丸酮,每日1次,疗程1个月,观察2组雄性大鼠乳腺组织结构变化,对比评价疗效.结果:受试雄性大鼠经苯甲酸雌二醇诱导1个月后,乳腺腺体组织明显增生,证实均已成功诱导为乳腺增生.经治疗1个月后,中药治疗组(A)治愈率为70%,雄激素治疗对照组(B)治愈率为10%.结论:中药治疗对雄性大鼠乳腺增生有显著疗效,其疗效优于雄激素治疗.
作者:齐山;王长宏;曲庆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自拟清热消癜汤口服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患者采用清热消癜汤(水牛角、生地黄、赤芍、牡丹皮、紫草等)治疗,日1剂,7d为1疗程.结果:治愈21例,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8%,服药短1疗程,长8疗程.结论:清热消癜汤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满意.
作者:吕恒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控制急肝退黄胶囊质量,建立样品盐酸小檗碱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盐酸小檗碱含量,色谱柱Diamonsil C18,流动相为乙腈-[水-冰醋酸-三乙胺(64∶1∶1)](25∶75),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64nm.结果:线性范围为0.586 4~1.9320μg盐酸小檗碱标准品现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8.2%,RSD为1.41%.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急肝退黄胶囊的质量标准.
作者:杨献玲;高阳;徐多多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柴枳半夏汤加减结合西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柴枳半夏汤加减结合西药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西药治疗,进行2组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疗效,胃镜改善、病理变化、HP根除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柴枳半夏汤加减结合西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在缓解症状、改善炎症、清除HP方面疗效确切.
作者:梁恒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睡眠呼吸障碍与脑卒中的发生关系密切,被认为是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睡眠呼吸障碍导致血压改变、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引起脑卒中;脑卒中可累及呼吸中枢,引起呼吸障碍.两者相互影响,不利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关注对睡眠呼吸障碍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脑卒中的防治尤为重要.针灸疗法无创而简便,适宜在脑卒中的预防和康复上应用.
作者:赵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张仲景在治疗伤寒时,不只重视卫气,更重视营卫和谐对治疗的重要性.营气在外感病中具有祛邪的作用,通过出汗,可达到祛邪愈病的目的.出汗或放血皆可泻热,表明营出可祛邪外出,营气在外感病中具有祛邪的作用;营气又具有“使阳在外”的作用,营气和卫气在护卫肌表和与邪气斗争中,营气的作用更重要.
作者:郭建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中医药治疗癌性发热,能改善癌症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在临床使用中药及中成药退热时,应注意分清贼火、子火,“贼可驱而不可留,子可养而不可害”,并要始终注意顾护胃气,“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作者:滕钰浩;陶肖馨;章永红;朱垚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合用并联合肝纤溶颗粒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合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肝纤溶颗粒口服,治疗3个月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HBV-DNA及肝纤维化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肝纤维化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7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合用联合肝纤溶颗粒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肝纤维化水平.
作者:钟军华;杨世忠;袁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对保健品荣骨胶囊选择蛋白成分作为含量测定指标的研究.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牛血清蛋白作为对照品,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荣骨胶囊中蛋白质为29.1%.结论:此方法操作简便,测得样品含量稳定,可作为荣骨胶囊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高阳;潘志;杨献玲;解朝霞;邸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黄芩素对单侧输尿管结扎致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科素亚(阳性药)治疗组20 mg/(kg·d)、黄芩素高剂量组200 mg/(kg·d)、黄芩素低剂量组100 mg/(kg·d).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手术,术后10 d处死大鼠.观察肾功能的变化,测定肾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HE和天狼星红染色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TGF-β1和Smad-2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肌酐、尿素氮和羟脯氨酸含量显著升高;光镜下发现模型组出现明显的纤维化;模型组较假手术组TGF-β1和Smad-2表达显著升高;各给药组较模型组纤维化程度有所降低.结论:黄芩素可改善肾脏损伤,对肾脏有一定保护作用.
作者:王文玉;郭孜;孙淑军;戴建业;曹慧娟;郑宁宁;房军伟;苟小军;陆雄;张永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近年来,随着各种广谱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导致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不断增加…,特别是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的出现给临床抗感染治疗提出了新的挑战,兹举例介绍如下.
作者:岳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是《伤寒论》中治疗湿热发黄早期的经方(原方名为麻黄连轺赤小豆汤),马融教授根据疏风透表、里清其热的组方寓意临床灵活加减,用于治疗小儿风邪外束、里热蕴结的皮肤病,疗效满意.
作者:刘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中医认为,脾虚是溃疡性结膜炎(UC)发病之本,湿热是其致病之标,血瘀是其病理产物,也是加重疾病的重要因素;随着疾病的发展,湿热多将转化为瘀滞或与瘀滞夹杂致病.扶正祛瘀法可作为治疗UC的基本之法,且当贯穿本病治疗的始终.
作者:吴闯;王振宜;张海岩;钱进;王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肾结石并非是单纯实证,而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寒热错杂,且以标、实、热为主的病症;同时,砂石阻滞,往往致气滞血瘀;湿热久羁,易蕴结成毒,耗阴伤阳.在治疗上采用分期辨治,将肾结石分为发病前期、急性发作期、缓解期,并综合运用利湿通淋、清热解毒、活血行气、温肾壮腰、滋阴养血等治法和药物,消补兼施、寒温并用方能取效.
作者:张军会;杨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评价采用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我科“十一五”建设重点肿瘤专科乳腺癌协作组诊治梳理方案中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对乳腺癌患者进行主要临床症状、中医证型、理化指标的回顾性评价.将180例患者辨证分为肝气郁结证,冲任失调证,燥毒蕴结证,气血双亏、邪毒内陷证4型.结果:经中医药治疗后临床症状、中医证型好转154例,总有效率达85.56%,死亡3例,占1.67%,稳定10例,占5.56%.在癌热控制等方面,从治疗前9.44%降至治疗后的2.78%;对癌痛控制,从治疗前的25.00%到治疗后降至8.33%.其中医证型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呈正相关,生活质量改善达78.33%.CEA、CA153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结论:以乳腺癌诊治梳理方案为原则对乳腺癌进行辨证分型论治,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中医证型、理化指标、体征、生活质量等方面是积极的、有效的,显示出了中医药的特色优势.
作者:吴继萍;冯妮;李晓琳;高秉承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高雄激素血症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典型的临床特征,病理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态.建立理想的动物模型能够为中药治疗PCOS的机制提供实验室依据.目前中药的干预点多倾向于对生殖器宫、垂体和肾上腺、细胞因子、卵巢局部调控因素及性激素和内分代谢的研究,中医药对PCOS的干预多数还停留在多水平、多靶点上.今后应集中在PCOS疾病的单因素、单靶点的研究上结合临床,突破限制,研究出病症相结合的更符合科研要求的PCOS高雄激素血症的动物模型,使中医药的疗效靶点更为确切,治疗机制更加清楚.
作者:邓姝;何贵翔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红花为常用中草药,具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之效,临床用于治疗瘀血阻滞证.目前,很多疾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法并收到较好疗效[1],但在治疗中更要关注中西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现报道冠心病房颤患者在服用华法林期间加服红花水煎剂过量致泌尿系出血1例,以期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作者:张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心理治疗对初次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伴抑郁焦虑症状患者的疗效.方法:将初次进行胰岛素治疗的50例糖尿病伴抑郁焦意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和B组),每组25例,2组都给予诺和锐30常规或强化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同时给予针灸治疗和心理治疗,疗程2周,观察2组血糖控制情况、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以及抑郁焦虑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抑郁焦虑症状都有改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都有下降,A组优于B组(P< 0.01).治疗后2组血糖均明显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在胰岛素用量方面,A组明显少于B组(P<0.01).在低血糖发生方面,A组亦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心理治疗时初次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伴抑郁焦虑症状患者在降糖的同时不仅能缓解抑郁焦虑症状,还能减少胰岛素用量,且低血糖发生事件亦明显减少.
作者:王绘;唐云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本课题旨在研究蒸发罨包疗法促进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并发证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3组,蒸发罨包组(Evaporated chliasma sack Group,ECS)30例,红外线组(Infrared ray Group,IRG)30例,空白对照组(Blank Group,BG)30例.蒸发罨包组予45℃半干罨包一块外敷肛缘,红外线组予红外线治疗仪照射肛缘创面10 min,空白对照组换药后不再予其他治疗措施.观察并记录3组患者术后连续7d的创面疼痛、肛缘水肿及创面渗液的积分等指标.结果:蒸发罨包组在减轻创面疼痛方面,术后1~3d,与红外线组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7d,疗效优于红外线组(P<0.05),前2组术后2~7d疗效均优于空白对照组(P<0.05);蒸发罨包组在消除肛缘水肿方面,术后2~7d,疗效与红外线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优于空白对照组(P<0.05);在减少创面渗液方面,术后1~3d,3组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7d,蒸发罨包组疗效优于红外线组及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蒸发罨包疗法在缓解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并发证的疗效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韩昌鹏;孙建华;石丽;巫益珍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