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Fixion膨胀髓内钉在四肢长骨骨折中的应用

江海平;方镇洙

关键词:长骨骨折, 髓内钉, 骨折固定术, 内
摘要:目的 探讨Fixion膨胀髓内钉在长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与技术特点.方法 应用Fixion膨胀髓内钉系统进行手术内固定25例.结果 25例均获随访,时间5~18个月.患者全部达到骨折愈合,时间5~14个月.无畸形愈合发生,髓内钉无断裂、折弯、松动或膨胀丢失,无脂肪栓塞、感染等并发症,功能恢复好.参照Johner-Wruhs功能评定标准:优12例,良9例,可4例.结论 Fixion膨胀髓内钉具有良好的髓腔适配,操作方法简便,切口小,创伤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适合治疗四肢长骨骨折.
临床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MIPPO技术治疗四肢骨折

    目的 探讨BO原则下应用MIPPO技术治疗四肢骨折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60例四肢骨折患者均采用AO微创钢板稳定系统治疗,其中使用LCP钢板41例,LISS钢板12例,LPHP钢板7例.结果 59例患者切口一期愈合,1例发生感染.全部获随访,时间12~19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时间5~6个月;有3例10个月后出现钢板螺钉松动现象,无钢板断裂出现.患者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MIPPO钢板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愈合率高等优点,有着传统钢板无法比拟的优势.

    作者:薛峰;陈兵乾;盛晓文;陆建民;彭育沁;钱宇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改良颈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合并颈椎管狭窄

    目的 评价改良颈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性颈椎病合并颈椎管狭窄的效果.方法 采用改良颈椎管成形术(即门轴侧不植骨,术后颈围固定时间缩短为4~6周)治疗6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对其中38例资料完整者根据术前、术后随访的X线平片,计算机辅助下测量颈椎的活动度与稳定性.结果 38例获得随访,时间6~51(26.8±3.0)个月.按JOA评分:术后改善率为54.6%,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明显下降;术前平均颈椎活动度为(37.1±10.6)°,术后颈椎活动度较术前活动度平均减少(27±5)%,稳定性良好.结论 改良颈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性颈椎病合并颈椎管狭窄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李新奎;王哲;罗卓荆;陶惠人;孟国林;肖伟;龚凯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颗粒骨植骨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颗粒骨植骨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16例(18髋)合并骨质疏松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中将切下的股骨头及股骨颈松质骨制成1~3 mm颗粒骨打压植入股骨髓腔,同时安放假体.结果 18例均获随访,时间6~63个月,Harris评分从术前的22~59(45.7±0.3)分提高到后评估时的73~96(85.3±0.2)分.X线片未见有明显的股骨假体下沉.结论 骨质疏松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进行颗粒骨打压植骨疗效满意,中、短期的临床效果良好,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吕乔;刘卫华;阮安培;张炳灿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RECO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

    目的 探讨RECO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入路RECO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10例.结果 10例均获随访,时间3~5(4±1)个月,X线检查显示伤椎复位固定良好.神经功能Frankel C级1例恢复至D级,D级1例恢复至E级.结论 RECO脊柱内固定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复位确切、固定可靠,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斤法.

    作者:刘必全;刘敬军;张辉;王伟;李鸿;胡勇;卢晓林;尹宗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关节镜下半月板全切除和部分切除的短期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不同术式(半月板全切除和部分切除)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短期疗效.方法 374例膝关节稳定的半月板损伤患者(无合并关节内韧带损伤)在关节镜下行半月板切除或部分切除术,其中全切除组161例,部分切除组213例.Lysholm膝关节评分系统评价治疗效果并作手术前后及绀间比较.结果 全部获随访,时间10~40(28.2±3.4)个月.全切除组和部分切除组Lysholm评分分别从术前的(59.3±16.3)分和(57.2±18.0)分提高至随访时的(92.9±11.1)分和(93.7±7.7)分,手术前后功能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术后膝关节功能的优良率达到96.27%和98.59%.两组间手术前后的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关节镜下治疗半月板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半月板全切除和部分切除的短期治疗效果相似.

    作者:周祖彬;朱越;赵金忠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改良髋关节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

    2002年6月~2007年3月,我院应用改良髋关节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12例,疗效满意.

    作者:胡江华;贺振年;张斌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迟发性外伤性骨折2例

    1病例资料病例1:男,43岁.因车祸伤及右小腿上段肿痛15 min来我院就诊.急诊摄X线片示胫腓骨骨质未见异常,给予活血止痛等治疗.10 d后患肢局部疼痛缓解不明显.复查X线片发现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外伤性胫骨平台骨折.

    作者:薛越;朱军;刘慧军;李成学;解放军第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股薄肌和半腱肌移位修复膝内侧副韧带损伤

    目的 探讨股薄肌和半腱肌移位在附着处对膝内侧副韧带断裂进行修复重建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32例膝内侧副韧带断裂患者,对断端可直接修复者,同时切取股薄肌肌腱移位加强修复该韧带;对韧带断端缺损直接缝合困难者,采用半腱肌肌腱转位替代该韧带.结果 28例获得随访,时间1~7(3±0.5)年,按改良Lysholm-Scale评分标准:优23例,良3例,可1例,差1例.结论 膝内侧副韧带损伤应早期手术修复以获得较好疗效,股薄肌和半腱肌止点接近膝内侧副韧带止点,强度好,移位后在解剖学位置上加强修复该韧带,发挥了膝内侧副韧带固有的生物学效能,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作者:陶晨;翟睿;苏建华;杨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髓内钉内固定或单臂外固定支架外固定加植骨治疗肱骨干骨折骨不愈合

    目的 探讨髓内钉内固定加植骨与单臂外固定支架外固定加植骨两种方式治疗肱骨干骨折骨不愈合的疗效.方法 将35例肱骨干骨折骨不愈合患者分为两组,19例行髓内钉内固定加植骨术(A组),16例行单臂外固定支架外固定加植骨术(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影像学愈合时间、并发症、肱骨短缩和DASH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3~28(16±4)个月.影像学愈合时间:A组(6.2 ±0.8)个月,B组(5.5±0.9)个月.DASH评分:A组(22.9±3.6)分,B组(24.1±3.2)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髓内钉内固定或单臂外固定支架外固定加植骨治疗肱骨干骨折骨不愈合均可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王琦;张西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非甾体类消炎药对骨折愈合影响的研究进展

    骨折后或骨折术后为了缓解疼痛临床上常用非甾体类消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NSAID)镇痛.近年来研究发现[1-3]NSAID在镇痛的同时对骨折愈合会产生不良影响.这一发现越来越引起各国学者的注意.笔者就此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超;董英海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骨折

    目的 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 应用LISS治疗股骨远端骨折28例.结果 2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8~25个月.膝父节功能采用Merchant评分标准进行评估:优21例,良6例,可1例.结论 LISS是一种安全微创,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的内固定术式,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尤其是合并股骨干骨折的股骨远端骨折,较过去常规方法具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作者:王信能;于海娥;李伟元;王年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方式选择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53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AO T型钢板固定8例,三叶型钢板24例,May解剖型钢板10例,简易骑缝钉7例,Neer四部分骨折、脱位Ⅰ期人工肱骨头置换4例.2例肩袖止点剥离及骨块移位者行锚固重建,11例自体骨植骨.结果 53例均获随访,时间6~45个月,骨折6~8周愈合.肱骨头坏死2例(Neer四部分骨折).11例植骨全部融合.人工肱骨头假体置换4例,肩关节功能良好.功能根据Constant-Murley绝对值评分法评估:优32.1%(17/53),良56.6%(30/53),可7.5%(4/53),差3.8%(2/53),优良率88.7%(47/53).结论 正确选择手术方式、注重软组织修复及功能锻炼,可提高肱骨近端骨折疗效.

    作者:张奎;胡平;高劲谋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肩胛骨骨折的分类及治疗方法的选择

    目的 探讨肩胛骨骨折(SF)的分类,评价其对临床治疗方式选择的指导作用.方法 对38例SF患者行X线检查,其中螺旋CT三维重建榆查12例.根据Hardegger和Miller的分型方法分别采用保守治疗(20例)和手术治疗(18例).结果 38例均获随访,时间9~50个月.根据Rowe的疗效评价标准:非手术组:优14例,良3例,可1例,差2例;手术组:优12例,良2例,可3例,差1例.结论 多数SF无需手术治疗,经短期制动及功能锻炼后即可获得满意疗效,但移位严重的SF及飘浮肩损伤等应手术内固定.

    作者:叶小雨;林初勇;赖宪良;张长松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桶柄样骨盆骨折

    目的 探讨桶柄样骨盆骨折手术治疗方法,以提高桶柄样骨盆骨折的治愈率.方法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56例桶柄样骨盆骨折.骨盆前环:经Pfannenstiel人路固定24例,其中9例子以1块骨盆重建钢板固定,骨盆重建钢板固定结合耻骨上支髓内螺钉同定9例,6例予以2块骨盆重建钢板固定;Pfannenstiel入路结合部分髂腹股沟入路予以1块骨盆重建钢板固定32例.骨盆后环:39例经患侧髂嵴入路以骨盆重建钢板固定,10例骶骨骨折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7例未行后骨盆同定.结果 56例均获随访,时间12~32(18±3.5)个月,骨性愈合时间5~9(6±1.2)个月,无下肢不等长,骨盆畸形基本纠正.按Majeed疗效评定标准:优38例,良14例,可1例,优良率为92.9%.结论 前后联合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桶柄样骨盆骨折可以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袁欣华;庞清江;张前法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LISS接骨板治疗股骨转子部位骨折

    股骨转子间或转子下的粉碎性骨折临床上常选择应用DHS、DCS、Gamma钉、PFN、PFN-A,Richard钉[1-4]及解剖型钢板等治疗.2005年6月~2007年6月,我院应用LISS接骨板治疗股骨转子部骨折17例,取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杨志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经皮多枚骨圆针治疗跟骨骨折

    跟骨骨折(特别是波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早期处理不当,容易出现疼痛、足部僵硬、行走困难等后遗症. 2003年3月~2007年5月,我们采用撬拨复位经皮多枚骨圆针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患者21例,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欧阳国新;李铭;王东学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双钢板加螺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C3型骨折

    2004~2007年,笔者采用经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双钢板加螺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C3型骨折12例,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赵飞;戴俭华;方贤益;程后庆;谢维宾;刘刚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可膨胀髓内钉系统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干骨折的临床评价

    目的 探讨可膨胀髓内钉系统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可膨胀髓内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干骨折32例,记录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和肩关节功能.结果 32例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12~32周.根据Ne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23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90.63%.无感染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有2例术中发生了骨折线的扩大,3例术后出现肩峰撞击综合征.结论 可膨胀髓内钉无需锁钉,而是通过膨胀稳定骨折端,固定牢靠,对骨折端血运影响小,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干骨折较理想方法.

    作者:唐剑飞;曾炳芳;罗从风;李晓林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

    1998~2006年,我院采用手术治疗三踝骨折42例,取得满意疗效.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42例,男29例,女13例,年龄17~65岁.左侧19例,右侧23例,均为单侧.开放性损伤4例,闭合性损伤38例.按Danis-Weber分类1:A型7例,B型17例,C型18例.均在伤后2周内手术(其中24例<8 h).

    作者:陶家安;丁本湖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36例漏诊骨折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常见骨折的漏诊原因,探讨预防方法.方法 对36例骨折漏诊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中,10例为合并股骨干骨折的股骨远近端骨折,8例为老年性股骨颈骨折,7例为胫骨平台骨折,5例为脊柱骨折伴截瘫的四肢骨折,6例为月骨周围性脱位.漏诊主要原因为急诊时体检和影像学检查不全面以及医师没有认真分析病情.结论 漏诊主要发生在多发伤、高能量损伤和近关节部位骨折患者.医师应对患者行全面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认真分析病情,提高阅片能力.

    作者:姚刚;牛敬才;尚希福;段丽群;贺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临床骨科杂志

临床骨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