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肩胛骨骨折的分类及治疗方法的选择

叶小雨;林初勇;赖宪良;张长松

关键词:肩胛骨骨折, 肩骨折分型, 骨折固定术, 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肩胛骨骨折(SF)的分类,评价其对临床治疗方式选择的指导作用.方法 对38例SF患者行X线检查,其中螺旋CT三维重建榆查12例.根据Hardegger和Miller的分型方法分别采用保守治疗(20例)和手术治疗(18例).结果 38例均获随访,时间9~50个月.根据Rowe的疗效评价标准:非手术组:优14例,良3例,可1例,差2例;手术组:优12例,良2例,可3例,差1例.结论 多数SF无需手术治疗,经短期制动及功能锻炼后即可获得满意疗效,但移位严重的SF及飘浮肩损伤等应手术内固定.
临床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鹰嘴牵引加石膏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Gartland Ⅲ型骨折

    目的 探讨鹰嘴牵引加石膏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Gartland Ⅲ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98例儿童肱骨髁上Gartland Ⅲ型骨折者均行尺骨鹰嘴牵引治疗3~5 d后,在麻醉下手法复位加石膏外崮定3~4周,并分期功能锻炼.结果 98例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参照Flynn et al标准:优72例,良22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5.9%.无严重肘内翻畸形发生.11例合并神经损伤患儿治疗后按Frankei分级:B级2例恢复至D级1例,1例无恢复;C级4例恢复至D级1例、E级3例;D级5例均恢复至E级.B级1例无恢复者术后3个月经对症治疗后恢复至D级.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作者:何斌;王云华;陈琦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改良髋关节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

    2002年6月~2007年3月,我院应用改良髋关节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12例,疗效满意.

    作者:胡江华;贺振年;张斌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颗粒骨植骨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颗粒骨植骨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16例(18髋)合并骨质疏松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中将切下的股骨头及股骨颈松质骨制成1~3 mm颗粒骨打压植入股骨髓腔,同时安放假体.结果 18例均获随访,时间6~63个月,Harris评分从术前的22~59(45.7±0.3)分提高到后评估时的73~96(85.3±0.2)分.X线片未见有明显的股骨假体下沉.结论 骨质疏松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进行颗粒骨打压植骨疗效满意,中、短期的临床效果良好,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吕乔;刘卫华;阮安培;张炳灿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肩胛骨骨折的分类及治疗方法的选择

    目的 探讨肩胛骨骨折(SF)的分类,评价其对临床治疗方式选择的指导作用.方法 对38例SF患者行X线检查,其中螺旋CT三维重建榆查12例.根据Hardegger和Miller的分型方法分别采用保守治疗(20例)和手术治疗(18例).结果 38例均获随访,时间9~50个月.根据Rowe的疗效评价标准:非手术组:优14例,良3例,可1例,差2例;手术组:优12例,良2例,可3例,差1例.结论 多数SF无需手术治疗,经短期制动及功能锻炼后即可获得满意疗效,但移位严重的SF及飘浮肩损伤等应手术内固定.

    作者:叶小雨;林初勇;赖宪良;张长松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经皮多枚骨圆针治疗跟骨骨折

    跟骨骨折(特别是波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早期处理不当,容易出现疼痛、足部僵硬、行走困难等后遗症. 2003年3月~2007年5月,我们采用撬拨复位经皮多枚骨圆针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患者21例,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欧阳国新;李铭;王东学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动力髁螺钉治疗股骨近端骨折

    2003年6月~2007年9月,我科应用动力髁螺钉(DC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23例,疗效满意.

    作者:甄景华;苏履忠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骨关节炎滑膜组织中uPA、uPAR、PAI-1 mRNA及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其受体(uPAR)、其抑制剂(PAI-1)mRNA及蛋白在骨关节炎(OA)滑膜中的表达,探讨uPA、uPAR及PAI-1在OA细胞外基质降解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RT-PCR及免疫组化枪测36例OA(实验组)和21例正常(对照组)滑膜组织中uPA、uPAR、PAI-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经RT-PCR及免疫组化实验,实验组与对照组间3种mRNA及蛋白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再将实验组按年龄及软骨破坏程度分组,按年龄分组3种mRNA及蛋白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按软骨破坏程度分组3种mRNA及蛋白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OA滑膜组织存在高水平uPA、uPAR、PAI-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提示在OA的发生发展过程中,uPA、uPAR及PAI-1起着重要作用,为骨关节炎的治疗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

    作者:王鑫;史晨辉;赵瑾;董金波;刘维钢;李宽新;王永明;李洪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闭合穿钉治疗复杂性胫腓骨骨折

    2003年9月~2005年9月,我科采用闭合穿钉交锁髓内钉治疗复杂性胫腓骨骨折患者31例,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邢跃刚;崔文峰;郝成俊;郑亚松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左肱桡关节先天性融合1例

    1病例资料患儿,男,16个月.足月顺产,出生后左肘关节僵硬、形态固定、不能屈曲而就诊.其母亲否认怀孕期间服药史,无家族史,无外伤史.体检:左上肢较对侧短小,左肘关节固定,伸屈受限,肘关节保持约100.角,肘部无皮肤皱褶.左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示:左侧肱桡关节间隙消失,可见骨小梁通过,尺骨鹰嘴发育较小(见图1).X线诊断:左肱桡关节先天性融合.

    作者:刘晓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后路选择性内固定矫形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目的 评价经后路选择性关键椎体内固定矫形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手术适应证.方法 经后路选择性关键椎体内固定矫形治疗的131例青少年AIS患者,术前均进行详细的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评估,按影像学资料确定主侧凸顶椎、端椎、中立椎、稳定椎等关键椎体,并拟定关键椎体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果 主侧凸Cobb角由术前的平均51.3°±12.9°矫正至术后的平均8.9°±4.5°.13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8~52个月,末次随访时主侧凸Cobb角平均丢失4.6°±1.2°,椎弓根螺钉松动1例,未发现椎弓根螺钉及棒的断裂.结论 经后路选择性关键椎体内固定矫形治疗青少年AIS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减少患者医疗费用,符合我国实际国情,但术前应做好适应证选择.

    作者:张鹏;刘国辉;杨述华;郑启新;杜靖远;邵增务;陈东;肖飞;朱建福;曹发绮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Fixion膨胀髓内钉在四肢长骨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Fixion膨胀髓内钉在长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与技术特点.方法 应用Fixion膨胀髓内钉系统进行手术内固定25例.结果 25例均获随访,时间5~18个月.患者全部达到骨折愈合,时间5~14个月.无畸形愈合发生,髓内钉无断裂、折弯、松动或膨胀丢失,无脂肪栓塞、感染等并发症,功能恢复好.参照Johner-Wruhs功能评定标准:优12例,良9例,可4例.结论 Fixion膨胀髓内钉具有良好的髓腔适配,操作方法简便,切口小,创伤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适合治疗四肢长骨骨折.

    作者:江海平;方镇洙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应用RECO脊柱复位固定系统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段椎体骨折

    目的 探讨RECO脊柱复位固定系统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段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0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应用RECO脊柱复位固定系统进行复位内固定手术.结果 20例均获随访,时间4~8(6.2 ±1.3)个月.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2~4(3.1±0.8)个月.术后患者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从术前的53.00%±12.00%恢复至94.00%±4.10%,伤椎椎体后缘高度从术前的74.OO%±18.00%恢复至95.8%±3.40%.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Cobb角从术前的17.1°±8.4°恢复至术后的1.4°±4.3°,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应用RECO脊柱复位固定系统是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有效方法,疗效满意.

    作者:袁春;欧阳跃平;苟三怀;袁文;刘岩;叶添文;徐盛明;席炎海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改良颈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合并颈椎管狭窄

    目的 评价改良颈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性颈椎病合并颈椎管狭窄的效果.方法 采用改良颈椎管成形术(即门轴侧不植骨,术后颈围固定时间缩短为4~6周)治疗6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对其中38例资料完整者根据术前、术后随访的X线平片,计算机辅助下测量颈椎的活动度与稳定性.结果 38例获得随访,时间6~51(26.8±3.0)个月.按JOA评分:术后改善率为54.6%,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明显下降;术前平均颈椎活动度为(37.1±10.6)°,术后颈椎活动度较术前活动度平均减少(27±5)%,稳定性良好.结论 改良颈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性颈椎病合并颈椎管狭窄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李新奎;王哲;罗卓荆;陶惠人;孟国林;肖伟;龚凯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富血小板血浆促进慢性难愈合伤口修复的研究进展

    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是一种血小板浓缩物,以离心的方法从自体血中提取.PRP中的血小板经激活后能释放出大量高浓度的生长因子,如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血管内皮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等[1-4],这些生长因子已被证实在单独应用或联合应用时能刺激细胞增殖分化[5],促进软组织的修复[6-7].

    作者:唐明杰;袁霆;欧阳跃平;张长青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MIPPO技术治疗四肢骨折

    目的 探讨BO原则下应用MIPPO技术治疗四肢骨折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60例四肢骨折患者均采用AO微创钢板稳定系统治疗,其中使用LCP钢板41例,LISS钢板12例,LPHP钢板7例.结果 59例患者切口一期愈合,1例发生感染.全部获随访,时间12~19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时间5~6个月;有3例10个月后出现钢板螺钉松动现象,无钢板断裂出现.患者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MIPPO钢板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愈合率高等优点,有着传统钢板无法比拟的优势.

    作者:薛峰;陈兵乾;盛晓文;陆建民;彭育沁;钱宇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异型钢板治疗有移位的跟骨骨折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异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30例(30足)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外侧L型切口入路,开放复位、异型钢板内固定.部分Ⅲ、Ⅳ型骨折患者自体骨移植.结果 30例均获随访,时间8~12个月,按Maryland Foot Score评价系统评价术后功能:优12足,良11足,可5足,差2足,优良率77.6%.结论 切开复位异型钢板内固定对Ⅱ~Ⅳ型跟骨骨折疗效肯定,部分Ⅲ、Ⅳ型骨折者疗效欠佳.

    作者:张琦;卜海富;周健;桂斌捷;张复文;孙和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桶柄样骨盆骨折

    目的 探讨桶柄样骨盆骨折手术治疗方法,以提高桶柄样骨盆骨折的治愈率.方法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56例桶柄样骨盆骨折.骨盆前环:经Pfannenstiel人路固定24例,其中9例子以1块骨盆重建钢板固定,骨盆重建钢板固定结合耻骨上支髓内螺钉同定9例,6例予以2块骨盆重建钢板固定;Pfannenstiel入路结合部分髂腹股沟入路予以1块骨盆重建钢板固定32例.骨盆后环:39例经患侧髂嵴入路以骨盆重建钢板固定,10例骶骨骨折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7例未行后骨盆同定.结果 56例均获随访,时间12~32(18±3.5)个月,骨性愈合时间5~9(6±1.2)个月,无下肢不等长,骨盆畸形基本纠正.按Majeed疗效评定标准:优38例,良14例,可1例,优良率为92.9%.结论 前后联合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桶柄样骨盆骨折可以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袁欣华;庞清江;张前法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微创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

    目的 评价Ilizarov外固定架下采用骨延长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的临床结果及功能情况.方法 22例胫骨感染性骨不连患者感染端进行清创后骨缺损的长度为4.1~12.6(6.72±2.42)cm.其中21例为小面积软组织缺损者,采用局部皮瓣转移覆盖,1例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者(8 cm×5 cm),采用腓肠肌皮瓣转移术覆盖创面,22例均采用Ilizarov外固定架进行骨延长治疗.结果 2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17.64±3.84)个月.骨不连均获得愈合,愈合时间7~19(9.86±3.01)个月,感染均得到控制.10例在延长过程中有局部针道渗液,治疗后愈合.牵引成骨的长度为4.1~12.6(6.72±2.42)cm.根据Paley骨折愈合评分标准:优13例,良7例,中2例.结论 对于胫骨感染性骨不连,使用Ilizarov外固定架进行骨延长治疗临床结果及功能恢复满意.

    作者:杨飞;武永刚;张晓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LISS手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LISS手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37例39处股骨远端骨折行LISS钢板内固定术,其中18例骨缺损较大者行同种异体骨植骨.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定期随访观察,通过摄片及HSS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37例均获随访,时间3~22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均愈合,时间3~8个月,对位对线佳.膝关节功能按HSS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优21膝,良10膝,可8膝,优良率为79.5%.结论 LISS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设计合理,操作简便,固定可靠,疗效满意.

    作者:王振;席洪波;杨惠林;黄立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C臂导航在胸腰椎椎弓根内固定术中应用

    目的 探讨计算机导航技术在胸腰椎椎弓根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计算机导航下对15例胸腰椎疾患行胸腰椎椎弓根内固定术,术中共用72枚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后进行X线透视及CT平扫,用Richter分类法对螺钉固定位置进行评估.结果 所有病例全部在导航下完成,15例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无椎弓根螺钉松动及断裂.螺钉位置根据X线及CT复查结果,按Richter分类法进行评估:优68枚(94.4%),良4枚(5.6%).术中透视未发现螺钉突入椎管及穿出椎体外,未发生神经根、脊髓、血管损伤.术中C臂X线机透视的次数明显减少,手术时间缩短,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结论 C臂导航能够明显减少胸腰椎椎弓根内固定术中的误差,提高手术的精确性.

    作者:沈点红;孔荣;黄炎;方诗元;禹德万;李守民;张光平;刘兵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临床骨科杂志

临床骨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