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惠全;王兴瑶;刘建磊;郭斌;陈剑明;王永辉;胡定安
目的 探讨可吸收钉和可吸收线组成的可吸收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可吸收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37例,术后伸直位石膏固定4~6周,拆除石膏后,功能锻炼.结果 37例均获随访,时间3~3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2~3个月.根据Lysholm & Gillquist膝关节评分标准:优27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92%.结论 可吸收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固定可靠,减少了二次手术的再损伤,大限度恢复了关节功能.
作者:王兴元;王一剑;张亮;范勇;周建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脊柱压缩骨折复位后,注射骨水泥充填后的疗效.方法 50例老年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行内固定撑开复位后,将伤椎经椎弓根注入骨水泥充填.结果 术后摄片复查,骨折均复位满意,骨水泥充填良好,无神经受损表现.38例获随访,时间6~24(11.12±4.76)个月,均未见伤椎高度丢失和内固定断裂现象.结论 老年人脊柱压缩骨折在行骨折椎体复位的同时,将伤椎注入骨水泥充填,缩短了伤椎的修复过程,增加了脊柱的强度和支撑力,可早期下床活动,防止长时间卧床的并发症.
作者:刘社庭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OsteoSet颗粒在修复骨囊肿术后骨缺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OsteoSet颗粒修复骨囊肿术后骨缺损21例,骨缺损范围为2.0 cm×2.1 cm×3.0 cm~4.1 cm×3.0 cm×6.2 cm.根据病变情况制定手术方案,合并有病理性骨折者术中应用内固定.结果 随访11~24(17.38 ±4.10)个月,骨愈合良好,愈合时间3~6个月,无复发及并发症.按Neer和Chigira的标准并结合X线评价骨囊肿愈合情况,21例骨囊腔完全愈合,均达到Ⅳ级.结论 应用OsteoSet颗粒修复骨囊肿术后骨缺损安全可靠,效果满意,是一种理想的骨移植替代物.
作者:何斌;王云华;黄野;陈琦 刊期: 2008年第04期
1996年6月~2006年7月,我院手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72例,效果满意.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72例,男53例,女19例.年龄17~68岁.左侧43例,右侧29例.均为股骨远端骨折.按AO分型:A型30例(A1型6例,A2型16例,A3型8例);B型8例(B1型6例,B2型2例),C型34例(C1型22例,C2型8例,C3型4例).均为闭合新鲜骨折.合并内侧皮质骨与松质骨移行处骨缺损6例,股骨颈骨折1例,髌骨骨折4例,胫骨骨折3例,桡骨远端骨折5例.胸腹部闭合性损伤8例.患者均于入院1~3 d内手术.
作者:肖保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8例GustiloⅢ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减张缝合11例,局部皮瓣转移7例,腓肠肌皮瓣6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4例.均一期闭合创面,骨折采用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内固定进行固定.结果 随访12~40个月.其中3例有针道感染,无骨髓炎发生,28例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18(9±3)个月.结论 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GustiloⅢ型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微创,可同时处理骨缺损,但需防治针道感染.
作者:王弘 刊期: 2008年第04期
1993年5月~2006年7月,我院应用外固定架治疗儿童开放性胫腓骨骨折42例,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42例,男27例,女15例,年龄4~15岁.骨折部位:胫骨上1/3段14例,中1/3段12例,下1/3段11例,多段骨折5例.单一的胫腓骨骨折31例,合并其他复合伤11例.损伤程度根据Gustilo分类:Ⅰ度9例.Ⅱ度12例,Ⅲ度21例(其中Ⅲc度2例).分别伴有血管、神经损伤或踝关节开放脱位.均急诊手术.
作者:陈枫文;涂万荣;廉凯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股骨头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的效果.方法 髋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26例股骨头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患者,股骨头骨折均采用可吸收螺钉固定;Ⅲ型合并股骨颈骨折者采用钛质空心螺钉固定,Ⅳ型合并髋臼骨折者采用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固定髋臼骨折.结果 26例均获随访,时间15~48个月.按D'Aubigue-Postel评分法:优10例,良13例,中1例,差2例(1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合并髋周异位骨化).未出现可吸收螺钉断裂及异物反应现象,无深部感染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股骨头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采用髋后外侧入路、可吸收螺钉及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欣伟;管华鹏;苏佳灿;陈育岳;张春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1 病例资料患者,男,16岁.因右跟部肿块8个月,进行性肿大伴疼痛(休息后疼痛缓解)、发热2个月于2007月8月入院.8个月前发现右跟部肿物,局部无红、肿、热、痛.2个月前包块进行性肿大,疼痛加重,夜间尤明显,伴高热39.8℃.当地医院诊断为跟骨骨髓炎,予以切开引流(病理检查提示感染),但肿胀继续加剧.查体:右跟骨外侧肿块12 cm × 8cm×3 cm大小,表面静脉怒张,色素沉着,质软,压痛剧烈,肿块中央有一窦道口,有血性渗出,未见脓液(图1).实验室检查:WBC 18.5×10 9/L,N 0.84,Hb105 g/L,ESR 48 mm/1h,白蛋白29 g/L.
作者:杨明军;王子明;李涛;王爱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前路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3例脊柱结核患者,行前路病灶彻底清除、椎间植骨、一期前路内固定术.结果 脊柱结核复发2例(4.7%),植骨不融合3例(7.0%).植骨融合时间3~8个月.脊柱后凸畸形平均矫正70.2%±11.4%.11例截瘫患者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术后恢复情况:术前A级3例术后恢复至B级1例、2例无恢复;B级5例恢复至C级1例、D级2例、E级1例、1例无恢复;C级3例恢复至D级1例、E级2例.结论 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前路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能彻底清除结核病灶,充分减压,矫正脊柱后凸畸形,提高脊柱结核的治愈率.
作者:吴江群;李子荣;程立明;王冉东;孙伟;赵凤朝;闽红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对Pilon骨折的治疗和手术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45例Ⅲ型Pilon骨折患者,7例行急诊手术,其中解剖型钢板内固定6例,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1例;非急诊手术38例,其中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28例,LC-DCP或结合重建钢板行双钢板固定、单纯克氏针螺钉固定5例,螺钉加克氏针固定4例,踝关节融合1例.结果 全部获随访,时问6~3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5个月.按照Baite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估:优34例.良6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8.89%.有10例出现切口或创面愈合困难,其中6例为开放骨折一期手术者,3例为开放骨折二期伤口感染,1例为闭合骨折,均经换药、清创植皮、皮瓣转移后愈合.结论 术前对损伤作出正确评估,正确选择手术时机,术中良好复位,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黄胜;李雄峰;管国华;罗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抗骨质疏松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84例老年原发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先测定股骨颈骨密度值,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及对照组(40例).根据病情选用手法或手术复位.治疗组予肌注鲑鱼降钙素(密盖息),口服阿仑膦酸钠片(固邦)、阿法骨化醇胶丸及钙尔奇D600片,对照组不予抗骨质疏松治疗,仅予安慰剂:肌注Vit B1.口服Vit C、Vit E、Vit AD胶丸.两组共使用药物10周,患者每15天行X线照片检查,观察骨折断端骨痂生长情况并进行疗效对比;治疗10周后再次测定股骨颈骨密度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治疗8周后与对照组比较,骨痂形成时间短,数量明显增加,骨皮质增厚,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治疗组(6.8±1.5)周,对照组(8.5±2.5)周,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骨密度治疗前(0.618±0.092)g/cm2,治疗后(0.643±0.088)g/cm2,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前BMD(0.620±0.085)g/cm2,治疗后BMD(0.626±0.091)g/cm2,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能促进骨痂提早形成,增加骨痂生成数量,增加骨密度,改善骨结构,提高骨的生物力学特性和抗骨折线力,增加骨折稳定性,减少外固定时间.
作者:陈述祥;康乐;蔡沁;陈辉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2002年2月~2006年8月,笔者应用细克氏针对12例儿童锁骨移位性骨折进行内固定,取得满意疗效.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12例,男8例,女4性,年龄2~14岁.左侧7例,右侧5例.斜形骨折3例,横形骨折9例.均为锁骨中外1/3处闭合性骨折.均在伤后48 h内手术.
作者:刘占国;郑小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DDH)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11例(12髋)因DDH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根据Zionts分级,Ⅰ度7髋,Ⅱ度5髋.术前Harris评分28~63(48.1±9.4)分.结果 11例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6年.术后Harris评分为82~98(88.6±7.6)分.1例术后3年X线片示人工臼与植骨块间有透亮线,余患者人工臼位置均无移位、松动.有2例患肢轻度跛行,无疼痛,可以长距离行走.结论 全髋置换术解除患者症状,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加深髋臼、内移髋关节活动中心及适当植骨.
作者:陈芒;苏琦;周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2004年3月~2007年3月,我们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关节周围撕脱性骨折20例,取得良好疗效.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8~62岁.骨折部位:腓骨头3例,股骨内上髁1例,外踝尖3例,内踝2例,第5跖骨基底部2例,肱骨大结节3例,肱骨外上髁4例,肱骨内上髁2例.其中4例为开放性骨折行急诊手术.11例合并有其它部位损伤.
作者:郭志民;陈卫;练克俭;丁真奇;林斌;林山;庄泽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撬拨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应用经皮撬拨复位+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13例(14足).术中侧位透视观察B(o)hler和Gissane角,Broden位观察后关节面的复位情况.围手术期常规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结果 13例均获随访,时间3~12(5.6 ±2.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2.5~3.2(2.8±0.3)个月.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优9足,良4足,中1足.未发生皮缘坏死、伤口感染及腓肠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经皮撬拨复位+螺钉内固定技术,适用于骨折粉碎程度较轻,塌陷不严重的跟骨骨折,尤其是SandersⅡ型.具有术后伤口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
作者:唐坚;干耀恺;孙月华;朱振安;戴尅戎;毛远青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间断气囊压迫法对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 83例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当天开始患肢间断气囊压迫治疗,并作足踝被动屈伸和环转运动.24 h后鼓励患者主动功能锻炼.术后2周作超声多普勒检查有无下肢静脉血栓.结果 随访3~6个月,8例患者出现DVT,发生率为9.6%.近端DVT 3例,其中2例出现肢体肿胀症状;远端DVT 5例,均无明显临床症状.未出现肺栓塞患者,无伤口及其他部位异常出血发生.结论 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进行下肢间断气囊压迫治疗并主动功能锻炼可以有效减少DVT的发生,没有增加出血的危险,安全可靠.
作者:朱宝玉;王万春;唐新桥;刘忠;梁培雄;彭志英;徐志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在关节镜下应用LARS重建后交叉韧带(PCL)的近期疗效.方法 7例陈旧性PCL损伤患者在伤后2~13个月使用LARS人工韧带(PPLY110)作双束双隧道PCL重建.结果 7例均获随访,时间5~25个月,膝关节稳定性良好,膝活动度较术前改善,无伸直受限,后抽屉试验、反轴移试验均为阴性,Lyshlom评分由术前(47.71±5.99)分提高到术后(82.29±2.50)分.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关节镜下LARS重建PCL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能早期功能锻炼,近期疗效满意,是目前临床应用效果理想的人工韧带.
作者:荆鑫;张明建;崔后春;时代;徐饶;董献成;潘晓谨;杨成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用改良蛙式石膏固定方法治疗发育性髋脱位(DDH)的临床经验.方法 采用内收肌切断、手法闭合复位、改良蛙式石膏固定方法治疗DDH患儿193例282髋,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5年6个月~11年6个月,平均(8±3.2)年.参照周永德等发育性髋脱位疗效评价标准,239髋复位满意,远期优良率为84.8%.根据Salter评价标准,有10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结论 改良蛙式石膏固定方法治疗DDH具有操作简单、住院时间缩短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固定后护理很重要.
作者:蔡振存;阿良;王巍;张立军;吉士俊;刘振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1 病例资料患者,男,74岁,2008年1月8日入院.患者4个月前在放牧时从一山坡滚下,左肩疼痛,活动受限.当地医院经X线检查未发现骨折,给予活血化淤对症治疗后缓解.后发现局部出现包块,因无症状未就医.近1个月包块逐渐变大并且疼痛,来我院就诊.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心电图正常.
作者:王许太;李金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严重复杂胫腓骨骨折治疗过程中手术时机、方法及内固定物的选择.方法 177例胫腓骨骨折(42C型)患者均为二期行手术治疗.一期以全身及局部情况恢复为主,骨折先予以外固定支架或跟骨结节牵引等暂时固定,待情况稳定后,二期采用微创技术对骨折予以交锁髓内钉(118例)或钢板(59例)内固定,术后不辅以其他外固定.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时间6~36个月.伤口愈合可,骨折无延迟愈合、畸形愈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髓内钉组14~16周,钢板内固定组14~17周.根据Johner-Wruhs评分,优良率分别为94%(111/118)及86%(51/59).结论 掌握好手术时机,合理地选择内固定物,结合微创手术技术,是治疗严重复杂胫腓骨骨折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孙月华;龚伟华;郝永强;史定伟;唐坚;朱振安;戴尅戎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