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皮微创撬拨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跟骨骨折

唐坚;干耀恺;孙月华;朱振安;戴尅戎;毛远青

关键词:跟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 外科手术, 微创性
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撬拨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应用经皮撬拨复位+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13例(14足).术中侧位透视观察B(o)hler和Gissane角,Broden位观察后关节面的复位情况.围手术期常规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结果 13例均获随访,时间3~12(5.6 ±2.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2.5~3.2(2.8±0.3)个月.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优9足,良4足,中1足.未发生皮缘坏死、伤口感染及腓肠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经皮撬拨复位+螺钉内固定技术,适用于骨折粉碎程度较轻,塌陷不严重的跟骨骨折,尤其是SandersⅡ型.具有术后伤口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
临床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止血带使用不当致臂丛神经损伤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男,55岁.因左拇指骨折,于2006年9月2日在臂丛麻醉下行左拇指骨折克氏针内固定术.患者既往糖尿病史10余年.按常规麻醉效果满意后上止血带,止血带位于上臂中段,充气压力为40 kPa,手术时间45 min.手术进行20 min时.患者出现烦躁不安,诉左上肢不适,给予杜氟合剂半量(杜冷丁50mg,氟哌啶醇2.5 mg)镇静后,好转不明显,手术继续进行到结束.术后第2天患者左上肢麻痹无力,主要表现在肘关节以下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以桡神经支配区域为甚,肱二、三头肌和前臂诸肌肌力0~1级.

    作者:程志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骨形态发生蛋白诱导成骨的转录因子调节及其与凋亡蛋白的关系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已成为目前科研及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的成骨诱导剂,是一类能够在骨基质中诱导成骨的糖蛋白,1965年由Urist首次发现,1988年被Wang et al成功提纯并完成基因的克隆,同年被Wozney et al确认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成员.自前已发现20余种BMP蛋白,其中以BMP-2、BMP-4、BMP-6及BMP-7的功能具代表性,主要以旁分泌及自分泌方式作用,在体内、体外均可诱导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定向分化.

    作者:石磊;夏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

    1996年6月~2006年7月,我院手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72例,效果满意.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72例,男53例,女19例.年龄17~68岁.左侧43例,右侧29例.均为股骨远端骨折.按AO分型:A型30例(A1型6例,A2型16例,A3型8例);B型8例(B1型6例,B2型2例),C型34例(C1型22例,C2型8例,C3型4例).均为闭合新鲜骨折.合并内侧皮质骨与松质骨移行处骨缺损6例,股骨颈骨折1例,髌骨骨折4例,胫骨骨折3例,桡骨远端骨折5例.胸腹部闭合性损伤8例.患者均于入院1~3 d内手术.

    作者:肖保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带蒂骨膜瓣移位治疗粉碎性骨折

    我院2000~2006年采用带蒂骨膜瓣覆盖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粉碎性骨折40例,取得良好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19~54岁.均为粉碎性骨折.骨折部位:胫骨中下1/3 16例,股骨髁上11例,肱骨髁上5例,肱骨干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12 h.

    作者:丛培军;杨茂清;王基萍;刘佰弘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游离型LDH患者24例,记录其发病情况、临床表现、MRI特点,均行后路减压游离间盘取出术,记录手术情况并采用数字疼痛评分(NRC)和Oswestry量表(ODI)评估患者疼痛和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 24例均获随访,时间8个月~4年.平均手术时间(1±0.3)h,平均出血量(300 ±30)ml.24例患者术前腰NRC、腿NRC、ODI评分分别为(7.34±1.63)分、(7.26±2.16)分、(52.35±6.49)分,术后8个月随访时分别为(3.26±1.14)分、(3.65±2.73)分、(73.78±8.60)分,术前和术后8个月随访时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手术满意程度:优19例,良2例,可3例.结论 游离型LDH临床症状较重,MRI扫描有助于明确诊断,腰椎后路减压游离间盘切除一般可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孙振辉;李会明;杜文君;张学利;田融;张颖;王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抗骨质疏松对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抗骨质疏松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84例老年原发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先测定股骨颈骨密度值,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及对照组(40例).根据病情选用手法或手术复位.治疗组予肌注鲑鱼降钙素(密盖息),口服阿仑膦酸钠片(固邦)、阿法骨化醇胶丸及钙尔奇D600片,对照组不予抗骨质疏松治疗,仅予安慰剂:肌注Vit B1.口服Vit C、Vit E、Vit AD胶丸.两组共使用药物10周,患者每15天行X线照片检查,观察骨折断端骨痂生长情况并进行疗效对比;治疗10周后再次测定股骨颈骨密度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治疗8周后与对照组比较,骨痂形成时间短,数量明显增加,骨皮质增厚,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治疗组(6.8±1.5)周,对照组(8.5±2.5)周,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骨密度治疗前(0.618±0.092)g/cm2,治疗后(0.643±0.088)g/cm2,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前BMD(0.620±0.085)g/cm2,治疗后BMD(0.626±0.091)g/cm2,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能促进骨痂提早形成,增加骨痂生成数量,增加骨密度,改善骨结构,提高骨的生物力学特性和抗骨折线力,增加骨折稳定性,减少外固定时间.

    作者:陈述祥;康乐;蔡沁;陈辉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胫骨下段巨大骨软骨瘤的治疗

    目的 介绍胫骨下段巨大骨软骨瘤的手术方法,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经胫骨楔形截骨、腓骨双截骨保留外侧骨膜、重建腓骨时将其内外侧旋转180°的方法切除胫骨下段巨大骨软骨瘤12例.结果 12例随访6~35个月,未见复发,肢体生长发育不受影响,功能正常;临床疗效:治愈11例,好转1例.结论 该术式治疗胫骨下段巨大骨软骨瘤,可保证暴露充分,切除彻底,疗效满意.

    作者:周亮;刘晖;丁真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关节周围撕脱性骨折

    2004年3月~2007年3月,我们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关节周围撕脱性骨折20例,取得良好疗效.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8~62岁.骨折部位:腓骨头3例,股骨内上髁1例,外踝尖3例,内踝2例,第5跖骨基底部2例,肱骨大结节3例,肱骨外上髁4例,肱骨内上髁2例.其中4例为开放性骨折行急诊手术.11例合并有其它部位损伤.

    作者:郭志民;陈卫;练克俭;丁真奇;林斌;林山;庄泽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手术治疗Pilon骨折

    目的 对Pilon骨折的治疗和手术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45例Ⅲ型Pilon骨折患者,7例行急诊手术,其中解剖型钢板内固定6例,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1例;非急诊手术38例,其中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28例,LC-DCP或结合重建钢板行双钢板固定、单纯克氏针螺钉固定5例,螺钉加克氏针固定4例,踝关节融合1例.结果 全部获随访,时问6~3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5个月.按照Baite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估:优34例.良6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8.89%.有10例出现切口或创面愈合困难,其中6例为开放骨折一期手术者,3例为开放骨折二期伤口感染,1例为闭合骨折,均经换药、清创植皮、皮瓣转移后愈合.结论 术前对损伤作出正确评估,正确选择手术时机,术中良好复位,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黄胜;李雄峰;管国华;罗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胫腓骨骨折并发胫后血管损伤的临床诊治

    目的 总结中下段胫腓骨骨折合并胫后血管损伤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58例中下段胫腓骨骨折合并胫后血管损伤患者的术前诊断、术中探查结果、治疗方法选择及治疗结果进行经验总结.结果 血管损伤类型:血管卡压16例,血管挫伤7例,其中血栓形成5例,血管完全断裂35例.术后58例患肢均完全成活.随访6个月~2年,55例出现不同程度足踝及(或)足趾屈曲挛缩畸形.发生踝关节屈曲挛缩19例,行手术矫形16例;足趾屈曲畸形35例,手术矫形13例,均为小腿中段骨折病例.结论 较严重的胫骨骨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胫后血管损伤,及时手术探察修复是避免漏诊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作者:王爱国;贺增良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全髋置换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DDH)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11例(12髋)因DDH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根据Zionts分级,Ⅰ度7髋,Ⅱ度5髋.术前Harris评分28~63(48.1±9.4)分.结果 11例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6年.术后Harris评分为82~98(88.6±7.6)分.1例术后3年X线片示人工臼与植骨块间有透亮线,余患者人工臼位置均无移位、松动.有2例患肢轻度跛行,无疼痛,可以长距离行走.结论 全髋置换术解除患者症状,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加深髋臼、内移髋关节活动中心及适当植骨.

    作者:陈芒;苏琦;周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

    目的 探讨AF系统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AF系统治疗3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结果 31例均获随访,时间6~16个月,无感染发生.术后伤椎的Cobb角、矢状面位移、伤椎高度纠正均良好,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术前A级1例术后恢复至B级,B级1例恢复至D级,C级5例恢复至E级4例、D级1例,D级18例均恢复至E级.结论 AF系统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可行方法.

    作者:廖先觉;杨红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阑尾状肌肉血肿机化瘤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男,74岁,2008年1月8日入院.患者4个月前在放牧时从一山坡滚下,左肩疼痛,活动受限.当地医院经X线检查未发现骨折,给予活血化淤对症治疗后缓解.后发现局部出现包块,因无症状未就医.近1个月包块逐渐变大并且疼痛,来我院就诊.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心电图正常.

    作者:王许太;李金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在肱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2002~2005年,我科对36例不同类型的肱骨骨折应用旋人式自锁髓内钉进行固定,效果良好.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22~64岁.左侧21例,右侧15例.骨折类型:横形19例,斜形10例,粉碎性7例(图1A).新鲜骨折32例,陈旧性骨折4例.全部为闭合性骨折.

    作者:姜泳;姬常功;位学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老年性胸腰椎骨折复位固定骨水泥充填的探讨

    目的 探讨老年人脊柱压缩骨折复位后,注射骨水泥充填后的疗效.方法 50例老年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行内固定撑开复位后,将伤椎经椎弓根注入骨水泥充填.结果 术后摄片复查,骨折均复位满意,骨水泥充填良好,无神经受损表现.38例获随访,时间6~24(11.12±4.76)个月,均未见伤椎高度丢失和内固定断裂现象.结论 老年人脊柱压缩骨折在行骨折椎体复位的同时,将伤椎注入骨水泥充填,缩短了伤椎的修复过程,增加了脊柱的强度和支撑力,可早期下床活动,防止长时间卧床的并发症.

    作者:刘社庭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Ⅲ度开放性胫腓骨骨折

    目的 探讨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8例GustiloⅢ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减张缝合11例,局部皮瓣转移7例,腓肠肌皮瓣6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4例.均一期闭合创面,骨折采用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内固定进行固定.结果 随访12~40个月.其中3例有针道感染,无骨髓炎发生,28例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18(9±3)个月.结论 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GustiloⅢ型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微创,可同时处理骨缺损,但需防治针道感染.

    作者:王弘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外固定架治疗儿童胫腓骨开放性骨折

    1993年5月~2006年7月,我院应用外固定架治疗儿童开放性胫腓骨骨折42例,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42例,男27例,女15例,年龄4~15岁.骨折部位:胫骨上1/3段14例,中1/3段12例,下1/3段11例,多段骨折5例.单一的胫腓骨骨折31例,合并其他复合伤11例.损伤程度根据Gustilo分类:Ⅰ度9例.Ⅱ度12例,Ⅲ度21例(其中Ⅲc度2例).分别伴有血管、神经损伤或踝关节开放脱位.均急诊手术.

    作者:陈枫文;涂万荣;廉凯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单间隙髓核摘除联合臭氧消溶术治疗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

    2005年6月~2007年6月,我院采用单间隙开窗髓核摘除联合臭氧(O3)消溶术治疗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6例,取得良好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36例(80个椎间隙),男22例,女14例,年龄55~70岁.病程1~60(18±4)个月.L3~4并L4~5间隙10例.

    作者:许成志;李松森;尹大宇;孙平安;杨彦忠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间断气囊压迫法预防下肢术后深静脉血栓

    目的 探讨间断气囊压迫法对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 83例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当天开始患肢间断气囊压迫治疗,并作足踝被动屈伸和环转运动.24 h后鼓励患者主动功能锻炼.术后2周作超声多普勒检查有无下肢静脉血栓.结果 随访3~6个月,8例患者出现DVT,发生率为9.6%.近端DVT 3例,其中2例出现肢体肿胀症状;远端DVT 5例,均无明显临床症状.未出现肺栓塞患者,无伤口及其他部位异常出血发生.结论 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进行下肢间断气囊压迫治疗并主动功能锻炼可以有效减少DVT的发生,没有增加出血的危险,安全可靠.

    作者:朱宝玉;王万春;唐新桥;刘忠;梁培雄;彭志英;徐志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Salter截骨联合股骨转子下截骨对髋关节发育的影响

    目的 探讨Salter截骨联合股骨转子下截骨对髋关节发育的影响.方法 对51例(59髋)发育性髋关节发良不良行Salter截骨联合股骨转子下旋转、短缩截骨治疗.测量术前、术后X线片臼头指数、CE角、髋臼指数、患、健侧股骨头骨化中心直径比率(FHDR),比较术前、术后变化.结果 随访1~5年,经Salter截骨联合股骨转子下旋转、短缩截骨治疗后,臼头指数、CE角、髋臼指数及患、健侧FHDR都有明显改善,尤其是在术后2~3年变化为显著.疗效:优66.1%(39/59),良27.1%(16/59),可6.8%(4/59),优良率93.2%.结论 Salter截骨联合股骨转子下截骨是一种早期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疗效良好、可靠的手术方法.

    作者:董平;刘文忠;康学文;汪玉良;王栓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临床骨科杂志

临床骨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