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振辉;李会明;杜文君;张学利;田融;张颖;王沛
锁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多由直接或间接暴力引起.1998年1月~2007年10月,我院采用克氏针治疗锁骨骨折261例,效果满意.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261例,男179例,女82例,年龄17~69岁.骨折类型:横断形89例,粉碎性172例.闭合性损伤240例,开放性骨折21例.
作者:杨泽兵;王振荣;高卫星;李文峰;王一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2000~2006年,我科共收治锁骨骨折108例,经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均取得满意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108例,男67例,女41例,年龄2~78岁.左侧46例,右侧62例.骨折分型:横断形45例,斜形36例,粉碎性27例.
作者:陆廷永;罗时友;周元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2002年1月~2006年8月,我院行NiTi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锁骨及长管状骨骨折固定患者中因各种原因取出38例,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13~51岁.骨折部位:锁骨25例,肱骨3例,股骨3例,腓骨7例.其中因内固定不适取出者5例,因骨折未完全愈合取出4例,儿童需取出者8例.其他原因需取出者21例.
作者:孙连星;王洪伟;汤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交叉克氏针双张力带螺钉结合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疗效.方法 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交叉克氏针双张力带螺钉结合治疗肱骨髁间骨折21例.结果 全部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4年.术后无感染病例,骨折愈合时间3~7个月,无骨折不愈合发生.1例术后一过性尺神经麻痹,3例出现轻微退针现象.按Aitken和Rorabeek标准评价疗效:优7例,良10例,可3例,差1例.结论 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交叉克氏针双张力带螺钉结合治疗肱骨髁间骨折,具有显露良好、操作简单、固定牢靠等特点,通过早期功能锻炼,效果满意.
作者:吴晓光;游长征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锁骨钩钢板在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56例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患者行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结果 伤口感染2例,经换药愈合.56例均获随访,时间4~16个月.内固定松动及脱出3例,锁骨中段骨折1例,锁骨钩钢板锁骨钩不在肩峰下1例,均经石膏固定愈合;X线片显示锁骨骨折全部愈合,肩锁关节无再脱位发生.按照Karlsson评价标准:优40例,良11例,差5例,优良率91.1%.结论 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创伤小、固定牢固、能早期活动肩关节,是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有效的方法.
作者:潘淳;刘立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42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均行X线检查,部分行脊髓造影、CT、MRI及肌电图辅助检查,患者均有较大的严重腰痛症状并均行手术治疗.行植骨融合术2例,切除患侧椎板外半和椎同相应关节突;行对侧椎板关节突间植骨融合2例,行后路半椎板和一侧小关节切除USS植入,椎间融合2例,余采用常规手术内固定.结果 全部获随访,时间1~3年.术中硬脑膜破裂脑脊液漏3例,马尾神经损伤2例.疗效评价参照Nakano et al腰腿病疗效评定标准以及Stauffer标准评价疗效:优35例,良5例,差2例,优良率为95.2%.结论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复杂,手术入路应根据上腰椎的解剖特点及影像学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决定手术方式.
作者:姜永庆;董大明;王岩松 刊期: 2008年第04期
1996年6月~2006年7月,我院手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72例,效果满意.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72例,男53例,女19例.年龄17~68岁.左侧43例,右侧29例.均为股骨远端骨折.按AO分型:A型30例(A1型6例,A2型16例,A3型8例);B型8例(B1型6例,B2型2例),C型34例(C1型22例,C2型8例,C3型4例).均为闭合新鲜骨折.合并内侧皮质骨与松质骨移行处骨缺损6例,股骨颈骨折1例,髌骨骨折4例,胫骨骨折3例,桡骨远端骨折5例.胸腹部闭合性损伤8例.患者均于入院1~3 d内手术.
作者:肖保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抗骨质疏松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84例老年原发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先测定股骨颈骨密度值,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及对照组(40例).根据病情选用手法或手术复位.治疗组予肌注鲑鱼降钙素(密盖息),口服阿仑膦酸钠片(固邦)、阿法骨化醇胶丸及钙尔奇D600片,对照组不予抗骨质疏松治疗,仅予安慰剂:肌注Vit B1.口服Vit C、Vit E、Vit AD胶丸.两组共使用药物10周,患者每15天行X线照片检查,观察骨折断端骨痂生长情况并进行疗效对比;治疗10周后再次测定股骨颈骨密度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治疗8周后与对照组比较,骨痂形成时间短,数量明显增加,骨皮质增厚,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治疗组(6.8±1.5)周,对照组(8.5±2.5)周,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骨密度治疗前(0.618±0.092)g/cm2,治疗后(0.643±0.088)g/cm2,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前BMD(0.620±0.085)g/cm2,治疗后BMD(0.626±0.091)g/cm2,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能促进骨痂提早形成,增加骨痂生成数量,增加骨密度,改善骨结构,提高骨的生物力学特性和抗骨折线力,增加骨折稳定性,减少外固定时间.
作者:陈述祥;康乐;蔡沁;陈辉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1 病例资料患者,男,16岁.因右跟部肿块8个月,进行性肿大伴疼痛(休息后疼痛缓解)、发热2个月于2007月8月入院.8个月前发现右跟部肿物,局部无红、肿、热、痛.2个月前包块进行性肿大,疼痛加重,夜间尤明显,伴高热39.8℃.当地医院诊断为跟骨骨髓炎,予以切开引流(病理检查提示感染),但肿胀继续加剧.查体:右跟骨外侧肿块12 cm × 8cm×3 cm大小,表面静脉怒张,色素沉着,质软,压痛剧烈,肿块中央有一窦道口,有血性渗出,未见脓液(图1).实验室检查:WBC 18.5×10 9/L,N 0.84,Hb105 g/L,ESR 48 mm/1h,白蛋白29 g/L.
作者:杨明军;王子明;李涛;王爱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游离型LDH患者24例,记录其发病情况、临床表现、MRI特点,均行后路减压游离间盘取出术,记录手术情况并采用数字疼痛评分(NRC)和Oswestry量表(ODI)评估患者疼痛和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 24例均获随访,时间8个月~4年.平均手术时间(1±0.3)h,平均出血量(300 ±30)ml.24例患者术前腰NRC、腿NRC、ODI评分分别为(7.34±1.63)分、(7.26±2.16)分、(52.35±6.49)分,术后8个月随访时分别为(3.26±1.14)分、(3.65±2.73)分、(73.78±8.60)分,术前和术后8个月随访时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手术满意程度:优19例,良2例,可3例.结论 游离型LDH临床症状较重,MRI扫描有助于明确诊断,腰椎后路减压游离间盘切除一般可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孙振辉;李会明;杜文君;张学利;田融;张颖;王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1991~2007年,笔者采用带血管蒂肌骨瓣结合空心加压螺纹钉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68例,疗效满意.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68例(69髋),男44例,女24例.年龄18~52岁.单侧67例,双侧1例.骨折类型:头下型17髋,经颈型36髋,基底型16髋.按Garden分型:Ⅲ型47髋,Ⅳ型22髋.
作者:万麟;刘京升;赵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2004年3月~2007年3月,我们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关节周围撕脱性骨折20例,取得良好疗效.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8~62岁.骨折部位:腓骨头3例,股骨内上髁1例,外踝尖3例,内踝2例,第5跖骨基底部2例,肱骨大结节3例,肱骨外上髁4例,肱骨内上髁2例.其中4例为开放性骨折行急诊手术.11例合并有其它部位损伤.
作者:郭志民;陈卫;练克俭;丁真奇;林斌;林山;庄泽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2004年7月~2006年6月,笔者采用关节镜下复位并予缝线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46例,疗效满意.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46例,男32例,女14例,年龄12~51岁.左膝28例,右膝18例.陈旧性骨折3例,余均为新鲜骨折.伤后至就诊时间1 d一8周.新鲜骨折病例均有膝关节积血表现.伸
作者:王鹏;陈崇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我院2000~2006年采用带蒂骨膜瓣覆盖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粉碎性骨折40例,取得良好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19~54岁.均为粉碎性骨折.骨折部位:胫骨中下1/3 16例,股骨髁上11例,肱骨髁上5例,肱骨干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12 h.
作者:丛培军;杨茂清;王基萍;刘佰弘 刊期: 2008年第04期
2003年2月~2006年2月,我科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股骨干骨折56例,效果满意.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56例(58处),男44例,女12例,年龄17~62岁.闭合骨折56处,按AO分型:A型33处,B型19处,C型4处;开放骨折2处,均为GustiloⅡ型.股骨转子下2处,髁上5处.存在合并伤或多发骨折18例,其中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各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 h~25 d.
作者:崔惠全;王兴瑶;刘建磊;郭斌;陈剑明;王永辉;胡定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DDH)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11例(12髋)因DDH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根据Zionts分级,Ⅰ度7髋,Ⅱ度5髋.术前Harris评分28~63(48.1±9.4)分.结果 11例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6年.术后Harris评分为82~98(88.6±7.6)分.1例术后3年X线片示人工臼与植骨块间有透亮线,余患者人工臼位置均无移位、松动.有2例患肢轻度跛行,无疼痛,可以长距离行走.结论 全髋置换术解除患者症状,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加深髋臼、内移髋关节活动中心及适当植骨.
作者:陈芒;苏琦;周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可吸收钉和可吸收线组成的可吸收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可吸收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37例,术后伸直位石膏固定4~6周,拆除石膏后,功能锻炼.结果 37例均获随访,时间3~3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2~3个月.根据Lysholm & Gillquist膝关节评分标准:优27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92%.结论 可吸收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固定可靠,减少了二次手术的再损伤,大限度恢复了关节功能.
作者:王兴元;王一剑;张亮;范勇;周建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2002年2月~2006年8月,笔者应用细克氏针对12例儿童锁骨移位性骨折进行内固定,取得满意疗效.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12例,男8例,女4性,年龄2~14岁.左侧7例,右侧5例.斜形骨折3例,横形骨折9例.均为锁骨中外1/3处闭合性骨折.均在伤后48 h内手术.
作者:刘占国;郑小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预防高度膝关节外翻畸形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出现合并症的手术方法和技巧.方法 21例高度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应用膝关节髌骨外侧手术入路Z形切开,假体安放旋转定位,以膝关节周围韧带平衡后下肢力线为基准.膝关节外翻的软组织平衡方法:膝关节屈曲位和伸直位外侧间隙均紧张,在屈曲膝关节90°状态位,松解股骨外髁上外侧副韧带、关节囊后外侧角、腘肌腱;伸直位网格状松解髂胫束上方.屈曲位良好而伸直位紧张,松解髂胫束、外侧副韧带、后关节囊;屈曲位紧张伸直位良好,松解腘肌腱、外侧副韧带、关节囊后外侧角.结果 21例均获随访,时间9~28个月,2例迟发腓总神经麻痹,3个月后恢复.手术切口一期愈合.KSS评分术前为(43.3±4.1)分,术后12个月为(83.8±5.2)分,24个月为(87.4±4.5)分.结论 应用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高度外翻膝关节畸形,难于膝关节内翻,采用膝关节外侧手术入路和相应设计的手术方法,能够很好解决外翻膝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出现的合并症.
作者:刘雪峰;孙贵才;刘全;赵承斌;亓云龙;潘世奇;于方堤;张育成;陈立民;张大鹏;刘昊;张捍军;张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检测进一步了解TGF-β1、NOS2在骨关节炎(OA)滑膜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GF-β1和NOS2在滑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用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GF-β1和NOS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和13.3%.TGF-β1和NOS2表达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Υs=0.306,P<0.05).结论 TGF-β1与NOS2在骨关节滑膜组织中的表达没有相关性,TGF-β1的表达率较正常组织为低,NOS2的表达率较正常组织高,TGF-β1和NOS2的改变是OA发生、发展的重要介导因素.
作者:陈宁杰;徐东潭;侯斌;王新美;韩红梅;王英振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