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NiTi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的取出体会

孙连星;王洪伟;汤奇

关键词:内固定器, 再手术, NiTi形状记忆合金
摘要:2002年1月~2006年8月,我院行NiTi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锁骨及长管状骨骨折固定患者中因各种原因取出38例,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13~51岁.骨折部位:锁骨25例,肱骨3例,股骨3例,腓骨7例.其中因内固定不适取出者5例,因骨折未完全愈合取出4例,儿童需取出者8例.其他原因需取出者21例.
临床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阑尾状肌肉血肿机化瘤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男,74岁,2008年1月8日入院.患者4个月前在放牧时从一山坡滚下,左肩疼痛,活动受限.当地医院经X线检查未发现骨折,给予活血化淤对症治疗后缓解.后发现局部出现包块,因无症状未就医.近1个月包块逐渐变大并且疼痛,来我院就诊.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心电图正常.

    作者:王许太;李金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交叉克氏针双张力带螺钉治疗肱骨髁间骨折

    目的 评价交叉克氏针双张力带螺钉结合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疗效.方法 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交叉克氏针双张力带螺钉结合治疗肱骨髁间骨折21例.结果 全部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4年.术后无感染病例,骨折愈合时间3~7个月,无骨折不愈合发生.1例术后一过性尺神经麻痹,3例出现轻微退针现象.按Aitken和Rorabeek标准评价疗效:优7例,良10例,可3例,差1例.结论 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交叉克氏针双张力带螺钉结合治疗肱骨髁间骨折,具有显露良好、操作简单、固定牢靠等特点,通过早期功能锻炼,效果满意.

    作者:吴晓光;游长征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

    目的 探讨锁骨钩钢板在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56例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患者行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结果 伤口感染2例,经换药愈合.56例均获随访,时间4~16个月.内固定松动及脱出3例,锁骨中段骨折1例,锁骨钩钢板锁骨钩不在肩峰下1例,均经石膏固定愈合;X线片显示锁骨骨折全部愈合,肩锁关节无再脱位发生.按照Karlsson评价标准:优40例,良11例,差5例,优良率91.1%.结论 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创伤小、固定牢固、能早期活动肩关节,是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有效的方法.

    作者:潘淳;刘立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可吸收张力带内固定在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可吸收钉和可吸收线组成的可吸收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可吸收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37例,术后伸直位石膏固定4~6周,拆除石膏后,功能锻炼.结果 37例均获随访,时间3~3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2~3个月.根据Lysholm & Gillquist膝关节评分标准:优27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92%.结论 可吸收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固定可靠,减少了二次手术的再损伤,大限度恢复了关节功能.

    作者:王兴元;王一剑;张亮;范勇;周建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双重建钢板治疗粉碎性肱骨髁间骨折

    目的 探讨双重建钢板治疗粉碎性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双重建钢板治疗粉碎性肱骨髁间骨折28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于术后1、2、3、6、9、12个月复查X线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28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49(26±1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4~24(16±4)周.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根据Cassebaum系统评定肘关节术后功能:优11例,良12例,可5例.结论 双重建钢板治疗粉碎性肱骨髁间骨折能达到解剖复位,提供牢固持久的固定,术后可以早期行功能锻炼,有效防止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显著降低相关并发症,促进肘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郭斌;王兴瑶;陈剑明;何善海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克氏针固定治疗锁骨骨折261例临床观察

    锁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多由直接或间接暴力引起.1998年1月~2007年10月,我院采用克氏针治疗锁骨骨折261例,效果满意.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261例,男179例,女82例,年龄17~69岁.骨折类型:横断形89例,粉碎性172例.闭合性损伤240例,开放性骨折21例.

    作者:杨泽兵;王振荣;高卫星;李文峰;王一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外固定架治疗儿童胫腓骨开放性骨折

    1993年5月~2006年7月,我院应用外固定架治疗儿童开放性胫腓骨骨折42例,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42例,男27例,女15例,年龄4~15岁.骨折部位:胫骨上1/3段14例,中1/3段12例,下1/3段11例,多段骨折5例.单一的胫腓骨骨折31例,合并其他复合伤11例.损伤程度根据Gustilo分类:Ⅰ度9例.Ⅱ度12例,Ⅲ度21例(其中Ⅲc度2例).分别伴有血管、神经损伤或踝关节开放脱位.均急诊手术.

    作者:陈枫文;涂万荣;廉凯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老年性胸腰椎骨折复位固定骨水泥充填的探讨

    目的 探讨老年人脊柱压缩骨折复位后,注射骨水泥充填后的疗效.方法 50例老年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行内固定撑开复位后,将伤椎经椎弓根注入骨水泥充填.结果 术后摄片复查,骨折均复位满意,骨水泥充填良好,无神经受损表现.38例获随访,时间6~24(11.12±4.76)个月,均未见伤椎高度丢失和内固定断裂现象.结论 老年人脊柱压缩骨折在行骨折椎体复位的同时,将伤椎注入骨水泥充填,缩短了伤椎的修复过程,增加了脊柱的强度和支撑力,可早期下床活动,防止长时间卧床的并发症.

    作者:刘社庭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疗效观察

    2000~2006年,我科共收治锁骨骨折108例,经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均取得满意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108例,男67例,女41例,年龄2~78岁.左侧46例,右侧62例.骨折分型:横断形45例,斜形36例,粉碎性27例.

    作者:陆廷永;罗时友;周元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的骨重建因子

    一般性骨折愈合过程分为血肿机化演进期、原始骨痂形成期和骨痂改造塑形期;而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分为纤维骨痂期、软骨骨痂期和骨性骨痂期.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组织学观察表明,纤维骨痂期主要是成纤维细胞合成Ⅲ型胶原;软骨骨痂期主要是成软骨细胞合成、分泌Ⅱ型胶原;骨性骨痂期主要是随着软骨内成骨的出现和发展,Ⅱ型胶原消失,逐渐由抗张力性能较强的Ⅰ型胶原所取代.

    作者:张天浩;董英海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NiTi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的取出体会

    2002年1月~2006年8月,我院行NiTi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锁骨及长管状骨骨折固定患者中因各种原因取出38例,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13~51岁.骨折部位:锁骨25例,肱骨3例,股骨3例,腓骨7例.其中因内固定不适取出者5例,因骨折未完全愈合取出4例,儿童需取出者8例.其他原因需取出者21例.

    作者:孙连星;王洪伟;汤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改良蛙式石膏固定治疗发育性髋脱位

    目的 总结用改良蛙式石膏固定方法治疗发育性髋脱位(DDH)的临床经验.方法 采用内收肌切断、手法闭合复位、改良蛙式石膏固定方法治疗DDH患儿193例282髋,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5年6个月~11年6个月,平均(8±3.2)年.参照周永德等发育性髋脱位疗效评价标准,239髋复位满意,远期优良率为84.8%.根据Salter评价标准,有10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结论 改良蛙式石膏固定方法治疗DDH具有操作简单、住院时间缩短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固定后护理很重要.

    作者:蔡振存;阿良;王巍;张立军;吉士俊;刘振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术式选择

    目的 探讨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42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均行X线检查,部分行脊髓造影、CT、MRI及肌电图辅助检查,患者均有较大的严重腰痛症状并均行手术治疗.行植骨融合术2例,切除患侧椎板外半和椎同相应关节突;行对侧椎板关节突间植骨融合2例,行后路半椎板和一侧小关节切除USS植入,椎间融合2例,余采用常规手术内固定.结果 全部获随访,时间1~3年.术中硬脑膜破裂脑脊液漏3例,马尾神经损伤2例.疗效评价参照Nakano et al腰腿病疗效评定标准以及Stauffer标准评价疗效:优35例,良5例,差2例,优良率为95.2%.结论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复杂,手术入路应根据上腰椎的解剖特点及影像学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决定手术方式.

    作者:姜永庆;董大明;王岩松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

    1996年6月~2006年7月,我院手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72例,效果满意.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72例,男53例,女19例.年龄17~68岁.左侧43例,右侧29例.均为股骨远端骨折.按AO分型:A型30例(A1型6例,A2型16例,A3型8例);B型8例(B1型6例,B2型2例),C型34例(C1型22例,C2型8例,C3型4例).均为闭合新鲜骨折.合并内侧皮质骨与松质骨移行处骨缺损6例,股骨颈骨折1例,髌骨骨折4例,胫骨骨折3例,桡骨远端骨折5例.胸腹部闭合性损伤8例.患者均于入院1~3 d内手术.

    作者:肖保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关节镜下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

    2004年7月~2006年6月,笔者采用关节镜下复位并予缝线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46例,疗效满意.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46例,男32例,女14例,年龄12~51岁.左膝28例,右膝18例.陈旧性骨折3例,余均为新鲜骨折.伤后至就诊时间1 d一8周.新鲜骨折病例均有膝关节积血表现.伸

    作者:王鹏;陈崇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复杂胫腓骨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

    目的 探讨严重复杂胫腓骨骨折治疗过程中手术时机、方法及内固定物的选择.方法 177例胫腓骨骨折(42C型)患者均为二期行手术治疗.一期以全身及局部情况恢复为主,骨折先予以外固定支架或跟骨结节牵引等暂时固定,待情况稳定后,二期采用微创技术对骨折予以交锁髓内钉(118例)或钢板(59例)内固定,术后不辅以其他外固定.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时间6~36个月.伤口愈合可,骨折无延迟愈合、畸形愈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髓内钉组14~16周,钢板内固定组14~17周.根据Johner-Wruhs评分,优良率分别为94%(111/118)及86%(51/59).结论 掌握好手术时机,合理地选择内固定物,结合微创手术技术,是治疗严重复杂胫腓骨骨折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孙月华;龚伟华;郝永强;史定伟;唐坚;朱振安;戴尅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两种不同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比较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的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3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22例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内植骨钛板内固定术,15例行分节段颈椎间盘切除、减压+PEEK-cage内植骨椎间融合术.对两种术式疗效及融合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7例均获随访,时间10~31(18±4.25)个月,两组植骨均融合且无椎间盘退变及椎间高度丢失.两术式疗效及融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取得满意效果,应根据患者病理特点,选择恰当的术式.

    作者:徐军;田军;许超蕊;郑伟卓;李伟;陶天遵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可吸收螺钉治疗股骨头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

    目的 探讨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股骨头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的效果.方法 髋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26例股骨头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患者,股骨头骨折均采用可吸收螺钉固定;Ⅲ型合并股骨颈骨折者采用钛质空心螺钉固定,Ⅳ型合并髋臼骨折者采用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固定髋臼骨折.结果 26例均获随访,时间15~48个月.按D'Aubigue-Postel评分法:优10例,良13例,中1例,差2例(1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合并髋周异位骨化).未出现可吸收螺钉断裂及异物反应现象,无深部感染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股骨头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采用髋后外侧入路、可吸收螺钉及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欣伟;管华鹏;苏佳灿;陈育岳;张春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高度膝关节外翻畸形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合并症的预防

    目的 探讨预防高度膝关节外翻畸形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出现合并症的手术方法和技巧.方法 21例高度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应用膝关节髌骨外侧手术入路Z形切开,假体安放旋转定位,以膝关节周围韧带平衡后下肢力线为基准.膝关节外翻的软组织平衡方法:膝关节屈曲位和伸直位外侧间隙均紧张,在屈曲膝关节90°状态位,松解股骨外髁上外侧副韧带、关节囊后外侧角、腘肌腱;伸直位网格状松解髂胫束上方.屈曲位良好而伸直位紧张,松解髂胫束、外侧副韧带、后关节囊;屈曲位紧张伸直位良好,松解腘肌腱、外侧副韧带、关节囊后外侧角.结果 21例均获随访,时间9~28个月,2例迟发腓总神经麻痹,3个月后恢复.手术切口一期愈合.KSS评分术前为(43.3±4.1)分,术后12个月为(83.8±5.2)分,24个月为(87.4±4.5)分.结论 应用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高度外翻膝关节畸形,难于膝关节内翻,采用膝关节外侧手术入路和相应设计的手术方法,能够很好解决外翻膝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出现的合并症.

    作者:刘雪峰;孙贵才;刘全;赵承斌;亓云龙;潘世奇;于方堤;张育成;陈立民;张大鹏;刘昊;张捍军;张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关节镜下LARS重建后交叉韧带的近期疗效

    目的 探讨在关节镜下应用LARS重建后交叉韧带(PCL)的近期疗效.方法 7例陈旧性PCL损伤患者在伤后2~13个月使用LARS人工韧带(PPLY110)作双束双隧道PCL重建.结果 7例均获随访,时间5~25个月,膝关节稳定性良好,膝活动度较术前改善,无伸直受限,后抽屉试验、反轴移试验均为阴性,Lyshlom评分由术前(47.71±5.99)分提高到术后(82.29±2.50)分.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关节镜下LARS重建PCL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能早期功能锻炼,近期疗效满意,是目前临床应用效果理想的人工韧带.

    作者:荆鑫;张明建;崔后春;时代;徐饶;董献成;潘晓谨;杨成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临床骨科杂志

临床骨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医学会